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因此,校外教育是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校外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可以经过整合,为科学教育所用,成为科学教育的翅膀,协助科学教育飞的更高,更远。
【关键词】科学教育 校外教育 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38-02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在人们认识世界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而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而实际问题、公共事务就需要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在社会中进行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校外教育是将儿童融入到社会的主要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等所接受的教育[1],儿童校外教育的渠道多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具备的教学资源完全可以为科学的学校教育所用,达到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
翅膀一:利用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展校内科学实践活动
儿童的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专题的学习内容中必然包括1-2个实践活动,比如:五年级下册中《沉与浮》专题的第4课《造一艘小船》、《热》专题的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时间的测量》专题的第4课《我的水钟》和第8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等等,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充分体现出科学实践活动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造一艘小船》的教学中,事先收集博物馆中船的发展史,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和讲解,充分利用校外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来为校内科学实践活动所用,较大限度的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他们创设实践和探究的条件,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校外科技资源所具有实践性、探索性、传播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发挥出來。不仅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以各种科技兴趣小组、航模小组、环保宣传小队等形式开展,以环保宣传小队为例,学生在发现雾霾现象存在后,找到环境保护局验证是否存在雾霾严重污染问题,再去大学中询问相关的专家,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对全校范围进行讲座,让学生整体对雾霾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将更多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校内组织的“科技节”也利用了校外科技资源,将悬浮纸飞机作为校内的比赛项目。早在去年的九月份社会上已经兴起了悬浮纸飞机之风,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可以不依靠任何动力悬浮在空中的纸飞机。但是当学生第一次听到悬浮纸飞机时,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看得出他们并不知道这五个字代表的意思,通过观看视频和亲手制作,学生可以自由的掌控悬浮纸飞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参加科技节的活动,不仅科技节办的精彩,而且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将校外科技资源融入到校内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调动,也促使他们更加想、愿意去接触到社会中,学会从社会中获得信息,适应社会,尝试解决社会中的问题,与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完全吻合。
翅膀二: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课程
校本课程就以学校为本,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共同组成了课程管理的“三级”结构。科学校本课程是其中的一类校本课程,可以整合校外的各种资源,包括针对“探雷器、寻轨器、太空器”开发的“电子制作”和“阳光测向”开发的“无线电测向”资料包等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将科普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迁移,共同提高。
针对三年级科学课程中有养殖凤仙花专题,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的课程标准在校园内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根据学校本身的特征,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以达到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搜索第二课堂适合开展种植植物的场所,也可以在校内开辟一片种植区,通过校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比如博物馆种植月活动结合,采用博物馆提供的种子,对植物的种植、生长进行记录,养成观察的习惯,获得完整植物生长过程的知识。这就是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的课程。
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适应社会,懂得生存,不应该孤立在校内,应该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即社会,师生在学校既是学习,也是生活和成长。社会即学校,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是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用。科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更需要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使科学教育插上校外教育资源的翅膀,飞的更高,飞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康丽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
【关键词】科学教育 校外教育 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38-02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科学素质的重任。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科学在人们认识世界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儿童自小就会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这些看法经常是不符合科学原理的。而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而实际问题、公共事务就需要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在社会中进行实践活动,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校外教育是将儿童融入到社会的主要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通过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公益劳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活动,以及个人的课外阅读、栽培花草树木、自我服务等等所接受的教育[1],儿童校外教育的渠道多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具备的教学资源完全可以为科学的学校教育所用,达到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
翅膀一:利用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开展校内科学实践活动
儿童的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专题的学习内容中必然包括1-2个实践活动,比如:五年级下册中《沉与浮》专题的第4课《造一艘小船》、《热》专题的第8课《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时间的测量》专题的第4课《我的水钟》和第8课《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等等,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提高儿童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充分体现出科学实践活动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在《造一艘小船》的教学中,事先收集博物馆中船的发展史,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和讲解,充分利用校外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来为校内科学实践活动所用,较大限度的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他们创设实践和探究的条件,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校外科技资源所具有实践性、探索性、传播性、创造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发挥出來。不仅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以各种科技兴趣小组、航模小组、环保宣传小队等形式开展,以环保宣传小队为例,学生在发现雾霾现象存在后,找到环境保护局验证是否存在雾霾严重污染问题,再去大学中询问相关的专家,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对全校范围进行讲座,让学生整体对雾霾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将更多的校外科技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校内组织的“科技节”也利用了校外科技资源,将悬浮纸飞机作为校内的比赛项目。早在去年的九月份社会上已经兴起了悬浮纸飞机之风,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可以不依靠任何动力悬浮在空中的纸飞机。但是当学生第一次听到悬浮纸飞机时,充满了好奇和疑惑,看得出他们并不知道这五个字代表的意思,通过观看视频和亲手制作,学生可以自由的掌控悬浮纸飞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参加科技节的活动,不仅科技节办的精彩,而且学生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将校外科技资源融入到校内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调动,也促使他们更加想、愿意去接触到社会中,学会从社会中获得信息,适应社会,尝试解决社会中的问题,与小学课程标准要求完全吻合。
翅膀二: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课程
校本课程就以学校为本,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社区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共同组成了课程管理的“三级”结构。科学校本课程是其中的一类校本课程,可以整合校外的各种资源,包括针对“探雷器、寻轨器、太空器”开发的“电子制作”和“阳光测向”开发的“无线电测向”资料包等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将科普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迁移,共同提高。
针对三年级科学课程中有养殖凤仙花专题,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样的课程标准在校园内是无法实现的,这就需要根据学校本身的特征,开发出相应的课程以达到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搜索第二课堂适合开展种植植物的场所,也可以在校内开辟一片种植区,通过校外教育机构的合作,比如博物馆种植月活动结合,采用博物馆提供的种子,对植物的种植、生长进行记录,养成观察的习惯,获得完整植物生长过程的知识。这就是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发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的课程。
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适应社会,懂得生存,不应该孤立在校内,应该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学校即社会,师生在学校既是学习,也是生活和成长。社会即学校,所有的资源都可以是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用。科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更需要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使科学教育插上校外教育资源的翅膀,飞的更高,飞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康丽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理念[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