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iet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区域经济理论是以经济地理学为基础,研究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优化配置和组合,以获得最大产出的学说。研究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演变过程,对于揭示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指导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90年代 区域经济理论 演进
  作者简介:赖聪聪,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18
  一、90年代期间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
  区域经济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财富积累的动力与源泉,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在建国时期萌芽,由于受到政治与历史因素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建设工作与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受到了冲击。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水平的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理论迅速发展,经历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种理论模式的演变。
  (一)“两个大局”理论
  “两个大局”理论是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受到地理、政治、文化等环境的影响,我国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繁荣发展而内陆地区落后闭塞的反差现象,各地区自然资源和经济情况参差不齐。在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在“均衡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虽然缓解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差距,却限制了沿海地区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势同时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均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
  事实上,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较为优越,因而交通便利、港口众多,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因此,在经济政策上,允许一部分东部地区先富裕起来,之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将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的目标。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由均衡发展的思想逐渐转变为非均衡发展的思想,“两个大局”理论的提出,将我国的经济重心和建设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确保了东部地区的优先发展。在东部地区高速发展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经济、生态等各方面也在稳步前进。这种非均衡发展的理念使我国各地区根据本地域的优势,形成了不同的地域分工,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其产业以轻工业为主;西部地区虽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条件欠发达,但因其有充沛的矿藏资源,所以以采掘业为主。但与此同时,非均衡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导致各地区为了追求利润而纷纷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产业,使得产业布局结构趋同。因此,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的社会环境的改变,如何调整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问题,由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孕育而生。
  1.东西部协调发展理论
  “八五”计划以来,我国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鼓励各地区培育本区域的特色。在此期间,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密集的优势,加快對外开放,不断引入外资与技术,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与资源消耗低的产业,同时,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经济圈相继建立,一批省会城市以及沿边城市陆续对外开放,形成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中部与西部地区虽然处于我国内陆,经济发展相较于东部地区欠发达,但由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发展潜力很大。在90年代中后期,石油、纺织等工业已经逐渐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逐步缓解生产与原料基地脱节所带来的问题。
  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理念有效促进各地区的联合协作,1992年至1996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经济新格局。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
  我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解决好农村居民的发展问题关乎到我国的发展和稳定。改革开放以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如何解决剩下一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了新的难点。
  199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提出东西部对口帮扶政策,即组织沿海发达地区、直辖市与贫困地区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如北京帮扶内蒙古,天津帮扶甘肃,上海帮扶云南等。在对口帮扶过程中,积极组织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开展交流,尽快带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刺激农村地区经济增长,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环境,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明确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加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二、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演进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演进并得到蓬勃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
  尽管西部问题一直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点问题,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是贯穿中国经济发展始终的现象。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国务院成立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本次对于西部大开发理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进程以及重点等问题,并就西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与开发重点的问题上,我国总结之前西部建设的经验,提出西部开发是长期开发和全面开发的一项历史任务。总体而言,西部大开发共计50年,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到2010年为第一阶段,这也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开发重点是搞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与科技教育建设,努力使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2011年到2030年为第二阶段,也是加速发展阶段,本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培育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实现经济产业化、生态化与市场化的全面升级。2031年到2050年为第三阶段,是现代化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在本阶段西部地区在融入国际国内经济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对落后农牧区及边远山区的开发,实现全面富裕。
  目前,西部大开发范围已涉及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振兴牧业经济以及提高林业发展等改善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条件方面已得到显著成就。
  (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理论
  我国东北三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其肥沃的土壤条件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东北三省成为我国的粮仓。同时,它曾是中国建国以来的重工业基地,有全国最大的钢铁冶炼基地、机械制造厂以及石油基地,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相比较沿海地区,东北三省的发展渐渐落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工业增长11%,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增长率分别为6%、12%和-5% 。较低的工业增长率表明,振兴东北老工业区已刻不容缓,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了理论指导。首先,东北三省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于产业结构、生产技术等方面应由市场决定,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避免市場机制的弊端。其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农业与工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同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土地优势,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产品,扩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第三,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努力促成东北地区高等院校与本地区支柱产业形成“产学研”结合,推动老工业区振兴。最后,老工业基地必须进一步扩大对金融、旅游等方面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地理优势,加强与邻国加强合作。
  区域经济理论就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论指导使东北地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14年,东北三省完成了如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区域合作、交通和电力通道建设等工作,而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也使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又一次得到推进。
  (三)“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理论
  “中部通,则全国通;中部活,则满盘皆活”。中部地区,是东西部地区相互协调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推进我国国民经济飞跃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共同富裕、各地区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强调了中部地区是连接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枢纽,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联北的作用,中部地区长期欠发展,将会在农业、工业、科技等各方面限制东部地区发展,从而导致东部地区拉动西部地区的效果受到影响甚至无法实现。此外,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也是实现各地区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各区域之间的差距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中部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也引发了地域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平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发展,是推动东西融合、南北对接的重要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区域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四)“都市圈”理论
  都市圈,又称城市群或城市带,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一到两个具有较强功能的大城市为核心,向周边一批具有不同性质、功能和规模的中小城市辐射,使其成为带有一定政治、经济、文化倾向的具有影响力的城市群。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腾飞,我国城市面积逐年增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城镇土地总面积为858.1万公顷,相较于2009年已增加131.9万公顷,增幅为18.2%,年均增长3.6% 。然而自古以来,我国以省为单位组织经济,各省根据本地优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经济体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由于地区间相对独立,一些产业重复建设的现象在所难免,这也导致了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优势互补,拉动经济,避免区域间产业重复建设,都市圈理论应运而生。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三个都市圈,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都市圈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以及如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城市群。其中,珠三角都市圈的功能最为多元化,结构最为稳定。通过近20年来都市圈的建设,使贸易、金融、服务、文化等功能得到集结,商业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城市已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成为了凝聚力极强的城市群。此外,都市圈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效率,在一个都市圈内,避免了产业重复建设,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
  (五)“一带一路”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活动逐渐成为联结各国关系的重要 纽带,伴随而来的就是以经济全球化为主,同时包括文化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的新时代的到来。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加快推进的步伐,为了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古代“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的基础上,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又相继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论,这使得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又迎来了21世纪以来的一次重大飞跃。
  “一路一带”的提出,对于解决中国过剩产能市场、获取资源以及遏制“中国威胁论”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依托国际大通道,形成联结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这不仅可以输出我国过剩产能,同时通过与各地区合作逐渐增强地缘安全。“海上丝绸之路”以海上重要港口为重点依托,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串联,逐渐形成亚欧非经济一体化。
  可以说,“一带一路”的实现,有利于中国与亚、非、欧其他国家在政治上增强互信、经济上务实合作,体现了我国力求在平等的前提下,相互包容,实现共赢的发展理念。它既维护了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兼顾了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利益,是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升级版的谋划。
  三、区域经济理论的启示
  随着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区域经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区域经济理论也要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和完善。回顾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推进过程,有如下启示:
  第一,必须加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些地区可以吸收其他地区的有利因素加快发展,而落后地区则可以以发达地区为借鉴,扶植本地区的经济建设。
  第二,打破地方保护思想,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促进各区域间的资源共享。积极建设都市圈,完善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区域辐射效果更加顺利。
  第三,资源开发与机构调整相结合。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科学技术的到来,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后的资源已然超过自然资源的价值。同时,许多自然资源的存储是有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定重点发展对象,抓住机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虽然我国区域经济理论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切合我国实际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指导了我国各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腾飞,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将会更加完善,从而为更多区域的发展提供充沛的理论支持。
  注释: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278.
  [美]巴里·诺顿.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7-27.
  胡乃武、张可云.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管理.2004(1).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2013年12月29日.
其他文献
期刊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后不久,省委适时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期刊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rn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
试验一:空腹吃柿子三枚  空腹不能吃柿子,是最有名的传言,据说吃错了可能会要命……早晨空腹吃下柿子,而且一口气吃三枚,没吃别的东西。结果一小时以后,感觉肠蠕动明显加快了些,畅爽地上了个厕所。  解释:吃柿子容易大便畅快,是因为柿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高纤维食物会促进大肠蠕动,促进排便。有少数人,例如有肠易激综合征或其他肠病的人,会造成腹泻,但跟“寒凉”没有关系。  柿子及柿饼是非常好的膳食纤维
期刊
榆林实施人才战略新举措:腾出好位子给人才坐,修建小楼给人才住,拿出百万元给人才奖;市县乡领导联系300多名院士、专家进行决策咨询工作;请全国百名著名企业家带动榆林百名企
2000年1月1日北京时间6时46分,中国大陆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照射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从此石塘景区名声鹊起。这个海滨风情小镇,碧海怀抱,风光秀丽,被誉为“东方巴黎圣母院”,古老的石
期刊
2010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特别是,在6月25日战争爆发日来临之前,最主要的参战国之一——美国,举行了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除了有关朝鲜战争的各个民间团体,例如朝鲜战争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进步的重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髓在于将市场对于经济的主体性作用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这也是
随着高等教育由学问研究向高深技能扩展,汉语言教学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均存在较多的问题。文中介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课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