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相辅相成,但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进程并不十分理想。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在上海上线运行,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这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建设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CIPS一期上线启动仪式上说,该系统的建成运行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对于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超越日元但仍远不及美欧货币
今年10月,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以价值计算,人民币在今年8月已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2012年,人民币在这一榜单上只排第12位,由此可见人民币在全球支付领域发展迅速。
根据SWIFT的统计数据,今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79%,比2014年1月1.39%的占有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支付,其中新加坡占人民币支付处理量的24.4%,英国为21.6%。目前全球使用人民币支付的金融机构超过170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4%。
虽然人民币已经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但毕竟其全球支付市场份额还不到3%。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美元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为44.82%,欧元的占有率是27.20%,英镑的市场占有率为8.45%。即便是排名第三位的英镑,其支付市场占有率也是人民币的3倍,更不用说美元和欧元了。
中资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困局
货币支付地位提升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标志。截至2015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亿元人民币,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是以人民币结算的。”渣打银行人民币业务发展主管周成岗说,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几年之间发展迅速,以量化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为例,人民币已从四年前的基准数100上升至超过2130,翻了20多倍。
但是,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面临众多障碍,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密不可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贲圣林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中农工建交五大行是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主力军,海外人民币业务也多通过五大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开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5》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八年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平均境外资产、应收和利润占比分别为8.09%、6.12%和6.30%,而花旗银行相应的比例分别为60.29%、50.59%和50.32%,汇丰银行则为48.36%、62.35%和69.05%。“由此可见,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贲圣林如此说道。
“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了,可是中资银行机构在海外的发展规模还相当有限。”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对本刊记者表示,在拉美、非洲的广大地区,企业常常只能选择中资以外的银行,“因为在当地根本就没有中资银行。”向松祚认为,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软性因素的掣肘
“海外对中资银行在当地开设分行开展海外业务似乎还存在歧视之处。中资银行在海外开设分行受到很多限制,国外常常在银行监管、银行增资方面对中资银行处处为难。”向松祚表示,相比之下,中国对于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比海外对中资银行的开放程度要高许多。
以中资银行在伦敦开设分行和子行为例。2014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伦敦分行获得英国批准,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家获得在英国设立分行资格的银行。今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获得英国监管机构颁发的执照,得以进入英国商业银行市场,这是英国向中资银行颁发的第二个分行执照。
在此之前,伦敦并不允许中资银行在当地设立分行,而只允许开设子行。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分行与子行在当地的待遇却差之千里。据本刊记者了解,外资银行的子公司在监管上与英国本土银行待遇相同,在透明度、缓冲资本和流动性缓冲方面都有严格标准。但外资银行海外分行则属于银行的分支机构,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对其控制有限。
子行的架构并不足以作为高效率的扩张载体。2012年7月,多家中资银行曾通过伦敦外国银行协会向英国财政部发出信函,反映中资银行的情况,但负责监管的英国金融监管局却在两个月后表示“不可能让中资银行在英国设立分行”。而另一方面,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在2007年就已经注册成为中国本地法人银行。
此外,语言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较大的不利软性因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表示,精通英语和中资金融机构海外机构所在地语言的金融人才,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由中国发起倡议成立,工作语言却是英语。”向松祚表示,包括语言在内的许多软性因素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历史环境因素。“全世界的金融财政数据等都是用英语书写记录的。”向松祚认为,英国在全世界的GDP排名中位列第七,从经济总量等“硬指标”上来讲,英国已经比不上中国。但多种软性因素所造就的货币软实力,并不是人民币和中资金融机构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
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在上海上线运行,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和离岸业务提供资金清算、结算服务。这是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建设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CIPS一期上线启动仪式上说,该系统的建成运行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对于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实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超越日元但仍远不及美欧货币
今年10月,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以价值计算,人民币在今年8月已超过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2012年,人民币在这一榜单上只排第12位,由此可见人民币在全球支付领域发展迅速。
根据SWIFT的统计数据,今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达到2.79%,比2014年1月1.39%的占有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支付,其中新加坡占人民币支付处理量的24.4%,英国为21.6%。目前全球使用人民币支付的金融机构超过170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4%。
虽然人民币已经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但毕竟其全球支付市场份额还不到3%。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美元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为44.82%,欧元的占有率是27.20%,英镑的市场占有率为8.45%。即便是排名第三位的英镑,其支付市场占有率也是人民币的3倍,更不用说美元和欧元了。
中资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困局
货币支付地位提升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标志。截至2015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亿元人民币,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是以人民币结算的。”渣打银行人民币业务发展主管周成岗说,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几年之间发展迅速,以量化衡量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渣打人民币环球指数为例,人民币已从四年前的基准数100上升至超过2130,翻了20多倍。
但是,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面临众多障碍,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较低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密不可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执行所长贲圣林对本刊记者表示,目前中农工建交五大行是中资银行的国际化主力军,海外人民币业务也多通过五大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开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2015》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八年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平均境外资产、应收和利润占比分别为8.09%、6.12%和6.30%,而花旗银行相应的比例分别为60.29%、50.59%和50.32%,汇丰银行则为48.36%、62.35%和69.05%。“由此可见,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远。”贲圣林如此说道。
“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了,可是中资银行机构在海外的发展规模还相当有限。”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对本刊记者表示,在拉美、非洲的广大地区,企业常常只能选择中资以外的银行,“因为在当地根本就没有中资银行。”向松祚认为,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软性因素的掣肘
“海外对中资银行在当地开设分行开展海外业务似乎还存在歧视之处。中资银行在海外开设分行受到很多限制,国外常常在银行监管、银行增资方面对中资银行处处为难。”向松祚表示,相比之下,中国对于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比海外对中资银行的开放程度要高许多。
以中资银行在伦敦开设分行和子行为例。2014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伦敦分行获得英国批准,成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首家获得在英国设立分行资格的银行。今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获得英国监管机构颁发的执照,得以进入英国商业银行市场,这是英国向中资银行颁发的第二个分行执照。
在此之前,伦敦并不允许中资银行在当地设立分行,而只允许开设子行。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分行与子行在当地的待遇却差之千里。据本刊记者了解,外资银行的子公司在监管上与英国本土银行待遇相同,在透明度、缓冲资本和流动性缓冲方面都有严格标准。但外资银行海外分行则属于银行的分支机构,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对其控制有限。
子行的架构并不足以作为高效率的扩张载体。2012年7月,多家中资银行曾通过伦敦外国银行协会向英国财政部发出信函,反映中资银行的情况,但负责监管的英国金融监管局却在两个月后表示“不可能让中资银行在英国设立分行”。而另一方面,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在2007年就已经注册成为中国本地法人银行。
此外,语言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较大的不利软性因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表示,精通英语和中资金融机构海外机构所在地语言的金融人才,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由中国发起倡议成立,工作语言却是英语。”向松祚表示,包括语言在内的许多软性因素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历史环境因素。“全世界的金融财政数据等都是用英语书写记录的。”向松祚认为,英国在全世界的GDP排名中位列第七,从经济总量等“硬指标”上来讲,英国已经比不上中国。但多种软性因素所造就的货币软实力,并不是人民币和中资金融机构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