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也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您好,我们是人口普查的普查员,需要对您家的信息进行登记,感谢您的配合。”当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国点名,没你不行”成了热门流行语。
人口普查意义重大
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参加人口普查登记。习近平总书记按照普查登记要求,逐一回答了普查员的询问,普查员将信息输入到平板电脑中。随后,习近平在申报人签名栏中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进行过七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定期开展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明确规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迈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针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工作和人口普查非常重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普查10年一次。今年是新中国诞生71周年,人口普查也是第七次了。前面6次人口普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同时,他还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人口普查工作,需要广大普查人员付出更多努力,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自11月1日起,全国700多万名普查人员开始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此次普查对象为,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全面查清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正如有专家所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流动登记站”到“扫码登记”
中國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要做好人口普查并不容易。因此,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中国才有了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在中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之际,翔实的人口资料是迫切需要的一环。当时是北京一家工厂职工的刘义荣可以说是参加北京1953年人口普查的一位“志愿者”了,据他回忆:“那次人口普查主要以居民到流动人口普查登记站主动登记为主,但还有一些地区很偏远,不好设站,就靠我们这些年轻人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跑了。”而他当年解释最多的,就是“周岁”与“虚岁”、“阴历”和“阳历”的区别。
而随着中国不断飞速发展,人口普查的发展也更加完善、科学、合理与便民。
例如在第三次人口普查中,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第四次普查中,以往采用的“普查登记站”被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取代;在第五次普查中,首次采用了光电技术录入和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在第六次普查中,无论是普查项目、普查对象等均范围更广、更细致有效。
到如今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项目已从最初短短的6项变为12项,普查方法也更加“智能”。佩戴统一的普查员证、手持智能设备,这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员的“标配”。
查看户口本、询问住户、将相关信息录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采集系统、审核、确认签字,普查员王俊红操作的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用时不到15分钟。王俊红说,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人口普查全部通过无纸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大大提升了人口普查的效率。
而经常出差的刘女士选择了自主填报,她通过扫描社区发放的人口普查信息准备表扫描二维码,录入表上附有的自主填报码和初始密码,就可以填写普查表了。
这也正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新方式。第七次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将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这次普查可以通过入户登记、电话登记和扫码登记的方式进行,既照顾了老人不太会用电子设备的问题,又兼顾了年轻人上班可能没时间参与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安全便民两不误。”接受人口普查的王大爷还十分时髦儿地给普查员们点了个赞。
“您好,我们是人口普查的普查员,需要对您家的信息进行登记,感谢您的配合。”当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国点名,没你不行”成了热门流行语。
人口普查意义重大
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参加人口普查登记。习近平总书记按照普查登记要求,逐一回答了普查员的询问,普查员将信息输入到平板电脑中。随后,习近平在申报人签名栏中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从1949年至今,中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进行过七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定期开展人口普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明确规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迈入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针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口工作和人口普查非常重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口普查10年一次。今年是新中国诞生71周年,人口普查也是第七次了。前面6次人口普查获取了大量详实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党和国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人口政策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同时,他还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做好人口普查工作,需要广大普查人员付出更多努力,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自11月1日起,全国700多万名普查人员开始逐户逐人进行登记。此次普查对象为,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全面查清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正如有专家所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流动登记站”到“扫码登记”
中國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国,要做好人口普查并不容易。因此,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中国才有了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在中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之际,翔实的人口资料是迫切需要的一环。当时是北京一家工厂职工的刘义荣可以说是参加北京1953年人口普查的一位“志愿者”了,据他回忆:“那次人口普查主要以居民到流动人口普查登记站主动登记为主,但还有一些地区很偏远,不好设站,就靠我们这些年轻人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跑了。”而他当年解释最多的,就是“周岁”与“虚岁”、“阴历”和“阳历”的区别。
而随着中国不断飞速发展,人口普查的发展也更加完善、科学、合理与便民。
例如在第三次人口普查中,第一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第四次普查中,以往采用的“普查登记站”被入户查点询问、当场填报的方式取代;在第五次普查中,首次采用了光电技术录入和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在第六次普查中,无论是普查项目、普查对象等均范围更广、更细致有效。
到如今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项目已从最初短短的6项变为12项,普查方法也更加“智能”。佩戴统一的普查员证、手持智能设备,这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员的“标配”。
查看户口本、询问住户、将相关信息录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采集系统、审核、确认签字,普查员王俊红操作的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用时不到15分钟。王俊红说,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人口普查全部通过无纸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大大提升了人口普查的效率。
而经常出差的刘女士选择了自主填报,她通过扫描社区发放的人口普查信息准备表扫描二维码,录入表上附有的自主填报码和初始密码,就可以填写普查表了。
这也正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新方式。第七次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将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这次普查可以通过入户登记、电话登记和扫码登记的方式进行,既照顾了老人不太会用电子设备的问题,又兼顾了年轻人上班可能没时间参与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安全便民两不误。”接受人口普查的王大爷还十分时髦儿地给普查员们点了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