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时间制度改革的价值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101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8期发表王艳玲、王虹撰写的《开放式学校弹性时间制度改革初探》文章,总结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实施弹性时间制度改革的价值,可供借鉴。
  1.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其心理发展也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点,如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但注意的持久性、自制力比较差等。学校时间的弹性规划正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本依据和前提的。例如,为更好地帮助低年级儿童适应小学生活,低年级段的基本课时多数是2个时间系数(30分钟),中高年级逐渐过渡为3个时间系数(40分钟左右)。从小学生注意力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虽然不稳定、不持久,但却与兴趣密切相关,对于感兴趣的学科内容和活动会表现出高度的注意力和自控力,对于比较抽象的内容注意力维持则比较短。因此,在学生的一日课表中,学校采用长短课时有机结合的方式安排课程内容,生活、科学、美术等动手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连续上2个或多个课时(60~90分钟),数学、外语等学科则只安排1个基本课时。在弹性时间制度中,学校除了规划学生的学习时间外,还关注学生的生活时间,设置了健康活动时间,为学生留有充足的自由支配的交往、玩耍时间,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学习时间的长短上,还表现在已有经验、学习适应性和学习方式上,但这些差异的结果往往都指向了达成同一目标所用时间的不同。在弹性时间制度下,每个学生都可以看自己的“学习时间表”,差异被作为调整教学时间的参照,而不是用整齐划一的时间掩盖学生的个体差异。
  3.适应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不同的课程类型、不同的学科课程性质对单位课时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弹性时间制度下,时间因课程需要而设,而不是课程配合单位时间去规划。例如,在学科课程中,外语作为语言工具类学科,少量多次是其对时间的要求,因此外语学习采用常规课时与小课时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丰富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强的语言学习环境;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社会、生活等综合类学科,则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除了安排综合活动日的学习外,常规教学也可以根据需要分别采用中课时和长课时,以适应各学科的品性,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4.满足学习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弹性时间制度提高了时间分配的适切性,为学生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能够保证学生的探究、体验、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趁热打铁”,得以深入。例如,科学课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究活动,大课时的安排才能保障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而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一些合作学习及交流讨论时,为避免合作流于形式,交流浮于表面,充足的时间保障也是必要的前提。
  5.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伴随弹性时间制度的推进,教师要重新思考学科课程内容的编排是否合理,按照弹性的时间分割方式重新划分课程与教学进度;教师要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与时间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要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视角出发,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学习速度。这无形当中提高了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者的创造性和能力,也是弹性时间制度实施的重要价值之一。
其他文献
自1929年至1949年的20年间,斯民小学历届毕业生在文教、科技、财经、军政等领域有卓越成就和突出贡献的数以百计。  100年前,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美轮美奂的新校舍拔地而起时,斯宅村的教育史真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如果把中国教育比成一棵参天大树,千千万万所乡村小学就像大树的千万条根须。  如果不是慕名来到斯宅村,或许永远也不知道在20世纪前半叶的浙东乡村,曾经存在过像斯民小学这样的乡村学校
本文从大数据技术能够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信息平台建设,从而科学地进行战略决策的优势上,提供了企业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获取途径,并从时效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提出大数据技术
“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对应着教育史上曾存在的两种对立的教育价值观取向——“致用”与“思辨”:“实质教育派”强调数学知识的致用价值,他们认为数学教学的价值在于知识的实用。而“形式教育派”认为,思辨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价值,他们强调通过数学学习提高人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