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威信县被纳入国家首批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试点工程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总面积为1 394.08 km2,工程范围涉及1个国有林场及10个乡镇辖区。累积投入资金3 857.678万元,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8 133.3 hm2,累积封山育林6 666.7 hm2,森林管护5.4万hm2/年。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手段,使10 053.3 hm2灌木林地演化为有林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7.2%,10年间增加了10个百分点,每年的生态效益替代值超过1 340万元,在生态、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现状
通过1999年的试点工作,2000年威信县被正式纳入全省66个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县(市),并于当年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威信县目前建设时间最长、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之一,工程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生态林建设与保护、建设转产项目、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主要内容[1]。
1.1工程规划总体目标
威信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期10年,总投资为2 438.8万元,分2个阶段实施:第1个阶段(2000—2005年),完成公益林建设3 249.5 hm2,其中封山育林533.3 hm2,模拟飞播2 662.3 hm2,人工造林53.9 hm2;第2个阶段(2006—2010年),完成公益林建设2 100.4 hm2,其中封山育林241.8 hm2,模拟飞播1 809.3 hm2(在实施过程中调整为人工造林),人工造林49.3 hm2。全面实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预期目标,使威信县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显著降低了各种生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林区多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值、利润、税收及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全县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基本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和持续发展[2]。
1.2工程实施情况
自1999年开展试点,2000年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威信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工程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级不断调整投资额度和工程建设规模,10年间全县实际累积完成投资3 857.678万元(中央投资3 544.978万元,省、市配套资金312.7万元),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48万hm2,其中封山育林6 666.7 hm2,人工造林8 133.3 hm2;5.4万 hm2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达37.2%。各管护单位严格按照威信县天然林保护办公室的要求,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站1个,聘请天保护林员136人,建永久性标志碑785块,临时性标志碑1 509个,中心苗圃1个。
2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
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的10年间,威信县新增森林面积8 133.33 hm2,森林覆盖率达37.2%,林木绿化率达46.1%,比实施前增加了10个百分点。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各种生态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显著降低,为维护威信县作为金沙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2.2社会效益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威信县境内泥石流高发区植被得以基本保护和恢复,全县工程区增加森林蓄水能力201万m3,森林总蓄水能力达2 557万m3;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751 km2减少到678 km2,减少土壤冲刷32万t,输入金沙江的泥沙流量基本得到了控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對金沙江流域的国土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灾害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县因天然林停采而富余的112名人员得到分流安置,建立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3]。
2.3经济效益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手段,使10 053.3 hm2灌木林地演化为有林地,每年的生态效益替代值超过1 340万元[3],推动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十一五”期间为例,结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全县已建立以杉木、桉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4 540 hm2,梨、核桃特色经济林基地666.7 hm2、竹产业基地2 666.7 hm2,香桂林化原料基地333.3 hm2。全县有2家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涉及多个产业领域。2009—2010年全县林业企业生产黄樟油26.8 t,实现产值640万元,实现利润137.4万元,上缴税金(含减免)4.1万元;2010年木材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木材能力达1万m3,产品有指接板、细木工板和柜子板,年产值2 000万元。
2010年全县实现了林业产业总产值7 585万元(一、二、三产业分别为5 523万、2 016万、46万元),是1999年的5.2倍。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125元,比1999年增长60%。
3存在的问题
3.1政策落实存在差距
威信县人多地少,农业是其支柱产业,养殖业作为传统产业模式以牛羊散养为主。因此,当地群众对为了保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而实行的封山禁牧政策存在逆反情绪,甚至出现围攻工作人员的情况,使天保工程的实施受到影响。
3.2工程区基础设施差
威信县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办公室、各管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果监测点、病虫害测报网络、巡逻管理车辆等重要基础设施数量很少且装备落后,难以满足工程区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现有成果的巩固[3-4]。
3.3工程经费不足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项建设投资以静态式进行管理,没有考虑到社会发展、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目前,职工工资偏低,福利没有保障,每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经费缺额很大,地方配套资金得不到保障。
4对策
4.1因地制宜,分类经营
以天保工程为依托,按照《威信县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区划方案》和《威信县林业“十二五”规划》,在不同区域采取因地制宜、分类经营的方针。平坝地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如竹子、梨、桉树等;靠近平坝的山区,重点培育商品人工林;偏远山区,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辅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恢复植被,改善森林结构;在公路两侧和沿线城镇,加强公路长廊绿化和庭园绿化工作[3]。
4.2加强宣传力度,构建和谐威信
为了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健康发展,要开拓创新,对工程实施中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同时,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现代生态观念,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干部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促进县域林业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威信。
4.3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生态建设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云南”的号召,加大《森林法》《云南省森林条例》的执法力度,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森林威信”建设的主要措施,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广泛宣传和法制教育,形成全社会爱林、护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3-4]。
4.4加强工程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林区的交通、通讯、科技服务、林业机械设备和营林站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天保工程的进度要求,必须加大该方面的投入,改善通讯、信息交流和交通条件,改善营林站点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各站点配备必要的森林管护、森林防火器具[4]。
5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566-569.
[2] 王贵珍,谢兰,汪洋,等.盐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综合效益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6):97-100.
[3] 李萍.蒲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效益和问题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147-149.
[4] 许金花,张炎周.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03,31(2):28-33.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现状
通过1999年的试点工作,2000年威信县被正式纳入全省66个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县(市),并于当年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威信县目前建设时间最长、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之一,工程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生态林建设与保护、建设转产项目、培育后备资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恢复和发展经济为主要内容[1]。
1.1工程规划总体目标
威信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期10年,总投资为2 438.8万元,分2个阶段实施:第1个阶段(2000—2005年),完成公益林建设3 249.5 hm2,其中封山育林533.3 hm2,模拟飞播2 662.3 hm2,人工造林53.9 hm2;第2个阶段(2006—2010年),完成公益林建设2 100.4 hm2,其中封山育林241.8 hm2,模拟飞播1 809.3 hm2(在实施过程中调整为人工造林),人工造林49.3 hm2。全面实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预期目标,使威信县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显著降低了各种生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林区多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值、利润、税收及人均收入明显提高,全县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基本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和持续发展[2]。
1.2工程实施情况
自1999年开展试点,2000年正式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威信县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工程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级不断调整投资额度和工程建设规模,10年间全县实际累积完成投资3 857.678万元(中央投资3 544.978万元,省、市配套资金312.7万元),完成公益林建设任务1.48万hm2,其中封山育林6 666.7 hm2,人工造林8 133.3 hm2;5.4万 hm2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达37.2%。各管护单位严格按照威信县天然林保护办公室的要求,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站1个,聘请天保护林员136人,建永久性标志碑785块,临时性标志碑1 509个,中心苗圃1个。
2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
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的10年间,威信县新增森林面积8 133.33 hm2,森林覆盖率达37.2%,林木绿化率达46.1%,比实施前增加了10个百分点。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各种生态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显著降低,为维护威信县作为金沙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2.2社会效益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使威信县境内泥石流高发区植被得以基本保护和恢复,全县工程区增加森林蓄水能力201万m3,森林总蓄水能力达2 557万m3;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751 km2减少到678 km2,减少土壤冲刷32万t,输入金沙江的泥沙流量基本得到了控制,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對金沙江流域的国土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灾害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县因天然林停采而富余的112名人员得到分流安置,建立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3]。
2.3经济效益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手段,使10 053.3 hm2灌木林地演化为有林地,每年的生态效益替代值超过1 340万元[3],推动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十一五”期间为例,结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全县已建立以杉木、桉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4 540 hm2,梨、核桃特色经济林基地666.7 hm2、竹产业基地2 666.7 hm2,香桂林化原料基地333.3 hm2。全县有2家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涉及多个产业领域。2009—2010年全县林业企业生产黄樟油26.8 t,实现产值640万元,实现利润137.4万元,上缴税金(含减免)4.1万元;2010年木材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木材能力达1万m3,产品有指接板、细木工板和柜子板,年产值2 000万元。
2010年全县实现了林业产业总产值7 585万元(一、二、三产业分别为5 523万、2 016万、46万元),是1999年的5.2倍。农民林业人均纯收入125元,比1999年增长60%。
3存在的问题
3.1政策落实存在差距
威信县人多地少,农业是其支柱产业,养殖业作为传统产业模式以牛羊散养为主。因此,当地群众对为了保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而实行的封山禁牧政策存在逆反情绪,甚至出现围攻工作人员的情况,使天保工程的实施受到影响。
3.2工程区基础设施差
威信县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办公室、各管护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效果监测点、病虫害测报网络、巡逻管理车辆等重要基础设施数量很少且装备落后,难以满足工程区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利于现有成果的巩固[3-4]。
3.3工程经费不足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项建设投资以静态式进行管理,没有考虑到社会发展、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目前,职工工资偏低,福利没有保障,每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经费缺额很大,地方配套资金得不到保障。
4对策
4.1因地制宜,分类经营
以天保工程为依托,按照《威信县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区划方案》和《威信县林业“十二五”规划》,在不同区域采取因地制宜、分类经营的方针。平坝地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如竹子、梨、桉树等;靠近平坝的山区,重点培育商品人工林;偏远山区,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为主,辅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恢复植被,改善森林结构;在公路两侧和沿线城镇,加强公路长廊绿化和庭园绿化工作[3]。
4.2加强宣传力度,构建和谐威信
为了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健康发展,要开拓创新,对工程实施中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同时,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现代生态观念,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干部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促进县域林业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威信。
4.3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森林资源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把生态建设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响应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森林云南”的号召,加大《森林法》《云南省森林条例》的执法力度,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森林威信”建设的主要措施,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广泛宣传和法制教育,形成全社会爱林、护林、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3-4]。
4.4加强工程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林区的交通、通讯、科技服务、林业机械设备和营林站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天保工程的进度要求,必须加大该方面的投入,改善通讯、信息交流和交通条件,改善营林站点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各站点配备必要的森林管护、森林防火器具[4]。
5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管理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心.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566-569.
[2] 王贵珍,谢兰,汪洋,等.盐源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综合效益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0,31(6):97-100.
[3] 李萍.蒲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效益和问题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147-149.
[4] 许金花,张炎周.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四川林勘设计,2003,31(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