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被称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甜蜜杀手”,其实患有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长期高血糖的状态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对此,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张欢指出:糖尿病作为三大慢性病之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能够充分认识的就不多了,尤其是个别“糖友”,认为没有不适就不用控制血糖,殊不知,等到不适就一切都晚了,因为糖尿病可诱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下肢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合并疾病导致的疼痛等。
下肢血管病变
张欢介绍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一部分,主要指下肢动脉病变,虽然不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但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使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严重、病变更广泛、预后更差。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現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不正常和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改变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患者的血糖增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就会增加。Ⅱ型糖尿病病人、糖耐量低减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在糖耐量正常的情况下,其心脏病的发生率为6.3%,而在糖耐量低减或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病率要提高到23.6%和29.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什么表现?在病变早期,大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研究表明只有10% -20%的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行走后腿脚疼痛、酸胀,休息后好转,方可继续行走,主要是由于下肢血管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闭塞,在运动时肌肉会收缩,狭窄的血管腔不能供应足够的血液,使得缺血的症状加重,表现为“腿疼、走路瘸”的症状。如果休息一会儿,肌肉放松、血运好转了,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如此反复,医学界管这种现象叫作“间歇性跛行”,是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典型表现。另外还有趾甲粗糙易折断,腿脚皮肤常常干冷龟裂;腿脚发凉,特别是抬高腿脚时皮肤发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
心脑血管病变
众所周知,一旦动脉堵塞,血液就无法通过并抵达相应组织,它们营养的器官组织就可能出现缺血,甚至坏死。张欢告诉人们:如果糖尿病病人出现了下肢血管病变,就应该及时去筛查脑血管、心血管,因为这些病变往往并存。大家常说的冠心病、脑梗塞,就是因为心脏和大脑的动脉病变引起的。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在发病原理上,与这类心脑血管疾病相似。当这种情况发生在下肢动脉时,腿脚的皮肤、肌肉以及神经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会出现皮肤破溃、神经病变,同时糖尿病足以及截肢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由于血液中糖分过高,糖尿病人的心肌梗塞、脑卒中或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两倍。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通常很突然,没有典型的症状,早期不易发现。因此,糖友预防疾病发作要从诱因人手,很多糖尿病人都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从防治的角度来说,平稳控制血压就变得非常重要。血压波动对血管壁有很大的损伤,坑洼不平的血管壁极易使脂质沉积下来,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人想要控制高血压,单纯依靠服用降压药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规律饮食、适度运动、补充营养素的综合方法来控制血压。
合并疾病导致疼痛
张欢特别提示: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合并的疾病可以导致糖尿病病友的疼痛症状,常见的有痛风和骨质疏松。
1.痛风:痛风和糖尿病一样都是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尿酸在关节和软组织中沉积形成结晶,称为痛风石,可以引起局部疼痛甚至关节肿痛变形。如果尿酸沉积在肾脏,可以导致肾脏或输尿管结石,结石移动或嵌顿会导致腰部和上腹部难忍的剧烈疼痛,称为肾或输尿管绞痛。很多Ⅱ型糖尿病病友.尤其是男性或肥胖的病友,容易同时患有痛风。典型的痛风发作多在夜间出现,表现为不断加剧的关节痛,痛疼为撕裂样、刀割样等,令人难以忍受。发作的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反复发作的病友,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也可能出现肿痛。所以糖尿病友们应该规律检查血尿酸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血中尿酸升高,尽量避免痛风的发生。
2.骨质疏松:糖尿病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出现和进展,不仅绝经后的女性病友容易出现,较为年轻的男性病友也可出现。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常为腰背,沿脊柱向两侧扩展,仰卧时可以减轻,久站、久坐时加剧。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可以出现相应部位的急性疼痛。骨质疏松还可导致驼背、身高缩短等。糖尿病病友,无论性别及年龄都应该定期检查骨密度、维生素D水平等。
积极预防远离血管病变与并发症
张欢强调:糖尿病并发症进展到中晚期,这些症状就愈发明显,如此可怕,如何预防?
第一,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即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控制目标为《140/80mmHg; 血脂控制目标为LDL-c<2.1mmol/L,这样有助于防止或延缓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
第二,年龄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无药物禁忌证,都应该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
建议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剂量建议为75mg/d-lOOmg/d,对于阿司匹林过敏者或合并有溃疡者,服用氯吡格雷。
第三,50岁以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
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或得了糖尿病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也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以早发现、早治疗。
第四,总食量食物多样化。
总食量食物多样化有助保持平衡膳食,包括5类:主食类、蔬果类、肉蛋类、奶豆类、油盐类。成人后四种的大体用量:蔬菜500克;瘦肉150克,禽类、畜类、水产类均可;鸡蛋1个;鲜奶250毫升、酸奶100毫升;豆腐干类50克或豆腐100克至150克;油20毫升;盐6克;少量坚果。三餐主食量要均匀分配,餐餐都应有主食,以餐前和餐后血糖的表现体会和调整每餐的主食用量,一旦定好每餐合适的主食量后,没有特殊情况就要保持下去。每天主食应做到一米一面一粗或者叫有米有面有粗粮,粗粮每天最少应有50克,如:燕麦片、莜麦面、荞麦面、玉米面等。
第五,坚持适当活动。
一个健康的正常人每天都应有30分钟的中等量的身体锻炼,糖尿病病人也不应例外,走步可谓“物美价廉”,根据自身条件可快、可慢、可长、可短,循序渐进。餐后血糖高的患者,还应根据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调整和找到合适的活动时间,不是走的时间越长餐后血糖越好,它往往会增加体重轻的糖尿病病人消瘦程度,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时,需要查找用药规律。
第六,控制体重。
健康体重对所有人都重要,它关乎到长寿问题,对糖尿病病人尤其重要。我国居民的标准体重有一个体质指数(BMI)可资鉴,它的正常范围18.5-25,超过25是超重;超过28是肥胖;低于18.5是消瘦。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例如:一人身高173cm,体重76Kg,则他的BMI为76/(1.73 x 1.73)=25.39。男性BMI指数的正常范围是20至25,女性BMI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8至23,低于下限则偏瘦,高于上限则偏胖。
下肢血管病变
张欢介绍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一部分,主要指下肢动脉病变,虽然不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但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加,使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年龄更早、病情更严重、病变更广泛、预后更差。下肢动脉病变是外周动脉疾病的一个组成成分,表現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不正常和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改变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随着患者的血糖增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就会增加。Ⅱ型糖尿病病人、糖耐量低减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在糖耐量正常的情况下,其心脏病的发生率为6.3%,而在糖耐量低减或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病率要提高到23.6%和29.5%。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有什么表现?在病变早期,大部分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研究表明只有10% -20%的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行走后腿脚疼痛、酸胀,休息后好转,方可继续行走,主要是由于下肢血管硬化,导致血管腔狭窄、闭塞,在运动时肌肉会收缩,狭窄的血管腔不能供应足够的血液,使得缺血的症状加重,表现为“腿疼、走路瘸”的症状。如果休息一会儿,肌肉放松、血运好转了,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如此反复,医学界管这种现象叫作“间歇性跛行”,是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典型表现。另外还有趾甲粗糙易折断,腿脚皮肤常常干冷龟裂;腿脚发凉,特别是抬高腿脚时皮肤发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
心脑血管病变
众所周知,一旦动脉堵塞,血液就无法通过并抵达相应组织,它们营养的器官组织就可能出现缺血,甚至坏死。张欢告诉人们:如果糖尿病病人出现了下肢血管病变,就应该及时去筛查脑血管、心血管,因为这些病变往往并存。大家常说的冠心病、脑梗塞,就是因为心脏和大脑的动脉病变引起的。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在发病原理上,与这类心脑血管疾病相似。当这种情况发生在下肢动脉时,腿脚的皮肤、肌肉以及神经缺乏足够的血液供应,会出现皮肤破溃、神经病变,同时糖尿病足以及截肢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由于血液中糖分过高,糖尿病人的心肌梗塞、脑卒中或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两倍。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通常很突然,没有典型的症状,早期不易发现。因此,糖友预防疾病发作要从诱因人手,很多糖尿病人都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从防治的角度来说,平稳控制血压就变得非常重要。血压波动对血管壁有很大的损伤,坑洼不平的血管壁极易使脂质沉积下来,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人想要控制高血压,单纯依靠服用降压药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规律饮食、适度运动、补充营养素的综合方法来控制血压。
合并疾病导致疼痛
张欢特别提示: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合并的疾病可以导致糖尿病病友的疼痛症状,常见的有痛风和骨质疏松。
1.痛风:痛风和糖尿病一样都是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尿酸在关节和软组织中沉积形成结晶,称为痛风石,可以引起局部疼痛甚至关节肿痛变形。如果尿酸沉积在肾脏,可以导致肾脏或输尿管结石,结石移动或嵌顿会导致腰部和上腹部难忍的剧烈疼痛,称为肾或输尿管绞痛。很多Ⅱ型糖尿病病友.尤其是男性或肥胖的病友,容易同时患有痛风。典型的痛风发作多在夜间出现,表现为不断加剧的关节痛,痛疼为撕裂样、刀割样等,令人难以忍受。发作的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反复发作的病友,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也可能出现肿痛。所以糖尿病友们应该规律检查血尿酸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血中尿酸升高,尽量避免痛风的发生。
2.骨质疏松:糖尿病可以加速骨质疏松的出现和进展,不仅绝经后的女性病友容易出现,较为年轻的男性病友也可出现。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常为腰背,沿脊柱向两侧扩展,仰卧时可以减轻,久站、久坐时加剧。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可以出现相应部位的急性疼痛。骨质疏松还可导致驼背、身高缩短等。糖尿病病友,无论性别及年龄都应该定期检查骨密度、维生素D水平等。
积极预防远离血管病变与并发症
张欢强调:糖尿病并发症进展到中晚期,这些症状就愈发明显,如此可怕,如何预防?
第一,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即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血压控制目标为《140/80mmHg; 血脂控制目标为LDL-c<2.1mmol/L,这样有助于防止或延缓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
第二,年龄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如无药物禁忌证,都应该口服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事件。
建议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剂量建议为75mg/d-lOOmg/d,对于阿司匹林过敏者或合并有溃疡者,服用氯吡格雷。
第三,50岁以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下肢动脉病变的筛查。
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或得了糖尿病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也应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以早发现、早治疗。
第四,总食量食物多样化。
总食量食物多样化有助保持平衡膳食,包括5类:主食类、蔬果类、肉蛋类、奶豆类、油盐类。成人后四种的大体用量:蔬菜500克;瘦肉150克,禽类、畜类、水产类均可;鸡蛋1个;鲜奶250毫升、酸奶100毫升;豆腐干类50克或豆腐100克至150克;油20毫升;盐6克;少量坚果。三餐主食量要均匀分配,餐餐都应有主食,以餐前和餐后血糖的表现体会和调整每餐的主食用量,一旦定好每餐合适的主食量后,没有特殊情况就要保持下去。每天主食应做到一米一面一粗或者叫有米有面有粗粮,粗粮每天最少应有50克,如:燕麦片、莜麦面、荞麦面、玉米面等。
第五,坚持适当活动。
一个健康的正常人每天都应有30分钟的中等量的身体锻炼,糖尿病病人也不应例外,走步可谓“物美价廉”,根据自身条件可快、可慢、可长、可短,循序渐进。餐后血糖高的患者,还应根据观察餐后2小时血糖调整和找到合适的活动时间,不是走的时间越长餐后血糖越好,它往往会增加体重轻的糖尿病病人消瘦程度,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时,需要查找用药规律。
第六,控制体重。
健康体重对所有人都重要,它关乎到长寿问题,对糖尿病病人尤其重要。我国居民的标准体重有一个体质指数(BMI)可资鉴,它的正常范围18.5-25,超过25是超重;超过28是肥胖;低于18.5是消瘦。BMI=体重(千克)/(身高(米)×身高(米),例如:一人身高173cm,体重76Kg,则他的BMI为76/(1.73 x 1.73)=25.39。男性BMI指数的正常范围是20至25,女性BMI指数的正常范围是18至23,低于下限则偏瘦,高于上限则偏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