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5—026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有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现实已经证实,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这就明确了加强素质教育认识的重要性。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三点基本内涵:一是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将教育价值直接指向人的基本品质。二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三是素质教育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大学生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提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重视传授知识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培养能力,是教育思想的一大突破;在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素质,是教育思想的又一大突破。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大学生素质则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大学生教育。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统一,因而大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以此为标准审视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情况并不乐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素质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又进入关键期、矛盾多发期,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堪忧,主要表现为:
1.重现实利益,轻理想追求。当代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认识模糊,世界观不坚定,却过于看重现实利益;虽也认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基本未付诸实践;缺乏宏大理想追求,人生观消极化。
2.重个人主义,轻集体利益。虽然这种思想在大学生中不占主流,大多数大学生赞同为集体、为国家作出贡献,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在大学仍有市场,这直接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漠。
3.重专业技能,轻思想品德。部分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专业技能和人际机遇,而与思想品德无直接关系,因而在学习上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思想上不求上进甚至损人利己,最终出现了“技高品下”的倾向。
4.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带来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贫富差距,造成了社会心态的失衡,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也受到冲击和影响。
三、制约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因素
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与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紧密相连。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的优化远落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显露,特别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标准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1.现有教育体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就业体制要求在校大学生通过各种资格证书考核,这是他们毕业并能够参与职业竞争的基本前提。现实的要求和就业的压力逼迫他们把大多时间用来应付校内考试和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基本没有时间进行自我素质教育拓展训练。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往往难以提供这样的成才机会。
2.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素质教育成果。实行招生并轨政策后,毕业生就业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失去信心和目标;市场经济的个性化发展,影响了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全面判断,使得他们的个人主义观念有所抬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嬗变,高校、家庭等生存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迁,潜移默化中大学生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3.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还不完全清楚,缺乏参与意识。有些大学生对素质教育了解少,不知道如何提高自我,无法有意识地积极参加提高自身素质的相关活动;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动力不足;素质教育研究基本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具体实施基本无从下手。
4.高校育人理念和环境仍需继续改善。错误的传统观念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政人员的职责,专业教师与此基本没有关系。其实,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每一位教职工的最基本要求。同时,高校周边商业化氛围过于浓厚,校园内的诸多商业因素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商业活动方面高校仍有诸多工作要做。
四、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措施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素质教育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当前,高校强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应“以人为本”,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战略。高校要提高对新形势下思想素质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2.勇于探索与创新,以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成才为目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课堂优势,加强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注重大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既应强调外部教育也要注重自我教育,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媒介导向,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3.抓住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和基本保证,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以及其他教职工的教育指导作用。
4.坚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集体主义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团结协作的要求。
综上所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素质教育,在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提升师资力量、强化工作实践等几个方面做好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工作。这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07,(5):118.
[2]吴瑞贤.试谈高校”两课”教师的素质要求[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101.
[3]汪学生.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2):114.
[4]成长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83.
责任编辑:耦 合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5—026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有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现实已经证实,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这就明确了加强素质教育认识的重要性。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三点基本内涵:一是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将教育价值直接指向人的基本品质。二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三是素质教育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大学生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提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重视传授知识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培养能力,是教育思想的一大突破;在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素质,是教育思想的又一大突破。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大学生素质则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大学生教育。高质量的大学生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统一,因而大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以此为标准审视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情况并不乐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素质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但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又进入关键期、矛盾多发期,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堪忧,主要表现为:
1.重现实利益,轻理想追求。当代部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认识模糊,世界观不坚定,却过于看重现实利益;虽也认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基本未付诸实践;缺乏宏大理想追求,人生观消极化。
2.重个人主义,轻集体利益。虽然这种思想在大学生中不占主流,大多数大学生赞同为集体、为国家作出贡献,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在大学仍有市场,这直接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漠。
3.重专业技能,轻思想品德。部分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专业技能和人际机遇,而与思想品德无直接关系,因而在学习上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思想上不求上进甚至损人利己,最终出现了“技高品下”的倾向。
4.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带来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贫富差距,造成了社会心态的失衡,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也受到冲击和影响。
三、制约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因素
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与我国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局紧密相连。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的优化远落后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显露,特别是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标准之间仍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直接影响着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
1.现有教育体制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传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就业体制要求在校大学生通过各种资格证书考核,这是他们毕业并能够参与职业竞争的基本前提。现实的要求和就业的压力逼迫他们把大多时间用来应付校内考试和考取各种资格证书,基本没有时间进行自我素质教育拓展训练。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往往难以提供这样的成才机会。
2.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素质教育成果。实行招生并轨政策后,毕业生就业机制还不完善,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失去信心和目标;市场经济的个性化发展,影响了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全面判断,使得他们的个人主义观念有所抬头;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迅速嬗变,高校、家庭等生存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迁,潜移默化中大学生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3.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还不完全清楚,缺乏参与意识。有些大学生对素质教育了解少,不知道如何提高自我,无法有意识地积极参加提高自身素质的相关活动;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动力不足;素质教育研究基本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具体实施基本无从下手。
4.高校育人理念和环境仍需继续改善。错误的传统观念认为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政人员的职责,专业教师与此基本没有关系。其实,每一位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对每一位教职工的最基本要求。同时,高校周边商业化氛围过于浓厚,校园内的诸多商业因素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在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商业活动方面高校仍有诸多工作要做。
四、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措施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素质教育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当前,高校强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应“以人为本”,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全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战略。高校要提高对新形势下思想素质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2.勇于探索与创新,以围绕大学生全面发展成才为目标,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充分利用课堂优势,加强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注重大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意识,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既应强调外部教育也要注重自我教育,使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的舆论媒介导向,促使其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3.抓住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和基本保证,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教师以及其他教职工的教育指导作用。
4.坚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集体主义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团结协作的要求。
综上所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素质教育,在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提升师资力量、强化工作实践等几个方面做好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工作。这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不断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J].科技资讯,2007,(5):118.
[2]吴瑞贤.试谈高校”两课”教师的素质要求[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101.
[3]汪学生.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2):114.
[4]成长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83.
责任编辑:耦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