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我国外交思想的文化源头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lytl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活动中的指导思想,一直为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大力赞同。本文旨在厘清我国外交思想的文化意识源头的同时,结合现行的外交政策阐述个人的几点粗浅之见。
  关键词: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文化意识;源头
  历史在总会有很多惊人的巧合: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纷割据争霸,各家学派先后以自家的理论见解登上历史的舞台;时至今天,世界形势的“极化”形成,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在不断的交往中,各国的外交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地形成、发展、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六十多年的时间,我国的外交思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套成熟理论。前文说到的“历史惊人的巧合”,正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与今天国际形势的类似的基础上,当时多家学派理论中的精髓部分还和今天我国外交思想也有惊人的“巧合”:以“和”为贵。因此,我们从“以史为鉴”的角度看,今天我国的外交思想的文化意识源头存在于先秦(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家学派的学说之中。
  历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思想,不管是毛泽东时代的“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还是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以及胡景涛提出的共建“和谐世界”,总体布局都是统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念之下的。这些不同的理论整合成的意识形态,对于今天的我们深入了解和平发展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国是关键:行中庸之道,抑极端之举
  “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是儒家一直奉行的一个思想理念,这种思想理念主张和谐、适度、不偏不易,就是反对走极端的路线。共产党反对“左倾”和“右倾”,实际上也就是主张行中庸之道。建国初期,结合此前清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时期耻辱外交带来的惨痛教训,并立足于国内外现实基础之上的毛泽东,高瞻远瞩,明确了我们国家在外交上要“另起炉灶”,推倒极端耻辱的外交重新来过。再说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表面看来是“偏”了,但我们“倒”向的是当时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苏联,这时实行的是和平共处的中庸之道,抑制的是霸权主义国家妄图称霸世界的极端行为。
  大国是关键,综观世界史不难看出:大国一旦称霸,将给世界人民带来极大的不幸;大国维护世界和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让世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和也大国,危也大国,所以说“大国是关键”的布局是从发展的历史观出发,并不是空穴来风。
  和其它国家之间的交流,《礼记·中庸》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而不同,我们既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国身上,同时又不丧失自己的立场,这是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换位思考的处事原则体现了“中和”的世界各国共谋发展之路的心愿。无疑,在一应国际事务中,大国发挥的作用相对是较大的,它们关键性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大国的一举一动与世界形势的趋向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外交活动中实行“一边倒”的政策,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走中庸之道,正确关注大国动态,在“和”的基础上,抑制“国强必霸”的极端之举。
  二、周边是首要:亲仁善邻,唇齿相依
  “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等一类的观点,一直被中国人所推崇。《左传··僖公五年》记叙了一个唇亡齿寒的事件,把邻国之间互为依靠、相为表里的重要性阐释得很清楚:只有和近邻相交好了,互相帮衬,彼此才能完全放心地去处理一切国内外事务。我们国家作出“周边是首要”的外交布局,是一种亲仁善邻的表现,它包含有“唇亡齿寒”的丰富内涵。
  和相邻的国家交往,我国从古至今都表现出开放大度的胸怀,不但不会斤斤计较,而且还一贯会做出很多让步。比如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作为自卫反击战胜利的我们,就作出了很大的让步,再比如说我们跨越鸭绿江主动入朝抗美、节衣缩食帮助越南、免除困难国家一笔笔债务等。中华民族一直是爱好和平的,从睦邻到亲近世界,也没有亲疏之分,我们始终敞开胸怀,完全注重以“和”为贵的心态去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建交。当然,在对外交往活动中,我们也有自己的尊严和底线,在自己应有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民族统一等一类的大原则上是绝不让步的。一衣带水的近邻,有的由于历史上曾经狭隘的原因,严重伤害过中华民族的感情,而且今天也存在着领土争端的问题,还偶尔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摩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彼此的关系形城了隔阂,对于这些不容回避的事实,我们也要理性地对待:从唇齿相依的角度出发,只要他们正视事实,相信对于这些争端都会有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中华民族的睦邻友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的近邻关系被摆上首要位置,这与传统文化中被植入的唇亡齿寒的思想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
  三、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崇尚道义,互利共赢
  “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惧”是中国传统游侠的行事风格,但这种风格的理论来源却是“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把“舍身取义”的价值观渗透在国事交往中,我国一向奉行不渝:维和部队进驻硝烟弥漫的战场,同时前方记者不惧生命危险跟进报道战争的真实状况等,都展现出坦荡的“舍身取义”豪迈胸襟与气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等这些经典名句把中华民族渴望与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结成伙伴关系、勇担道义、饮水思源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传统文化中,兵家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表达的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而“儒家基于对人民的生命尊重和广大人民基本利益的维护,主张‘文战’、‘柔武’,尽可能采取非流血的和平方式,实现‘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墨家提倡和呼吁的是“兼爱”、“非攻”;道家“无为”的思想中要达到“天人合一”,讲求不违背天理(和平顺应天理,战争悖离天理)。各家学说在以“和”为美的基础之上,实际上都包含着对一定道义的承认: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平等交往,有着相同的合作基础,同时也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就能够更好地形成“道相同而相与为谋”的共鸣,这种共鸣是互为帮手、风雨共济、肝胆相照的伙伴关系,也是双方走向互利共赢、开创大好局面新纪元的必经之路。   注重道义,并不表示一味的反对战争,“以有道伐无道”,讲究的是“师出有名”,也是我国儒家文化中一个经典言论。“人有不可为也,然后可以有为。义可以为乃为之,义所不可为则不为”。在义可为,正义是符合“道”的,因此我们要遵守道义,没有道义的外交就是虚伪外交,功利的外交,为人所唾弃的外交,也就不可能是互利共赢的外交。
  四、多边是重要舞台:提倡诚信,德仁并举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开展工作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所以说制定外交策略也要因时制宜,绝不能脱离时势的轨道去闭门造车。“从国际环境看,当前的国际形势主要是两股潮流的并存,一股是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另一股是冷战、对抗、冲突的潮流”。这两股潮流的不断交织,构成了看似简单实际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世界两极逐渐成为历史,多极化的形势必将成为历史的主流。外交工作不是单独征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全球化的形成向我们展示了“同体”式的世界关系,从联系的观点来说,牵一而发动全身就是最好的描述。这种多边的交织关系就像渔网一样链接在一起,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中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誉,它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诚信,“人无信,无以立”说的是个人的诚信;大到国家的诚信,《荀子·五霸》里论述的是“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也”。儒家也把诚信看作是做人之本,治国之术,为政之道。在订立盟誓,先毁约的一方总会遭到正义之士的鄙视,成为史家笔伐的对象。这种观念直至今天仍然被大众所遵行,同时也成为我国外交政策中重要的布局理念。
  中华民族自古就怀着诚实守信的态度,以博大的胸襟从事各类国际交往事务,社会发展到今天,“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成为新时期衡量个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标准之一。在外交舞台上,我国政府总是将诚信放在第一位,同时也不计前嫌,以高风亮节的姿态广布德仁,和一切爱好和平的民族建交,致力于共建和谐世界,在“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布局下,始终扮奉行着诚信外交、仁义外交的理念。“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政治诚信理念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国家讲诚信,守诚信,行诚信,诚信政治,积极应对挑战……中国信守和谐外交的行为,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一代代深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吸收传统和平文化的精华部分,精心布局。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着我国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必将为和谐世界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页.
  [2]王易、黄刚.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思想与传统文化核心理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38页.
  [3]钱刘钺.从“三个世界”到“和谐世界”[J].理论观察,第46期:第46页
  [4]苏锐、史泠歌.胡锦涛的政治诚信思想简论[J].山西师大学报,第41卷:第6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任何语言的学习来讲,阅读都是一个重要的知识获取途径,这在初中语文学习方面也是一样的。其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社会感知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而言,阅读的作用是重要的、强大的。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积极、认真的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新的初中语文课程
期刊
摘 要: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有的剧目开场的锣鼓很响,却草草地收场;有的剧目悄悄地开幕。掌声却越来越响“课程改革”肯定属于悄悄开幕但掌声越来越响的那种。因为课改当中,无论领导还是教师都是以高度的热情进行着,以迫切的心情期盼着,期盼着我们的学生自主、活泼、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师生也正品尝着在新课程中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互动;成长;教育  一、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从事教育工作这几年来,我经常只是
期刊
摘 要: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实行几年来,针对一些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考试工作的认识不足,初中体育教学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现象”,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执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就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领导,健立机构,提高认识,转为观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枯燥乏味,学习起来提不起精神,这是学生们对数学的一种普遍认识。但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却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些孩子上课听讲不认真,注意力不能集中,感觉数学枯燥乏味。但是,即使是平时学习成绩再不好的学生,只要一提到“玩游戏、做活动”,他们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会玩得十分高兴,还表现得非常出色。这就说明,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地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迅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中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旧有的思想政治理念已不再适应新时代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国家为此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作为未来的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认识领悟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内涵,推进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深入运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时代的挑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受到
期刊
摘 要:历史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作为一门高中课程,历史课是不容忽视的,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不低。基于以上两点,就更加证明了向历史课要成绩、要效率是发展历史这门课程的必然趋势,而创新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性;教学方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句至理名言道出了历史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期刊
摘 要:就业困难群体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职业指导的内涵、形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出发,分析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困难中作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困难  就业是关系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大事,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就业是大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谋求生活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迈入21世纪的我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竞争的加剧,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大学生适应并融入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引起了幼儿教育从观念到行为的一系列改变。新课程要求我们要用整合的思想进行研究性学习,强调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和积极参与,强调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在指导幼儿创编故事时我们追随新课程的这一理念,特别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方式方法的指导,让孩子较好利用已有经验拓展思路,从而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关键词:课程 ;早期阅读;创编续编;想象力  故事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文学体裁,
期刊
摘 要:根据结构设计中力学分析的重要性,结合现有机柜的安装特点,本文设计了可支撑设备安全维修的维修平台,并进行了受力分析。通过仿真分析,为生产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力学分析;维修平台;仿真分析;理论依据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importance of mechanical analysis on structure design and
期刊
摘 要:本文采取以大观小、以小见大的思路,首先叙述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与研究大学生村官作用的意义,并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其次分析广西地区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当地大学生村官作用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并概括出制约该地区大学生村官作用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原因;最后根据当地发展的优势所在与制约因素,得出如何通过大学生村官作用解决制约该地区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村官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