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所以,加强对糖尿病的防治,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防止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应用胰岛素,又怎样应用才比较合理呢?下面就向糖尿病患者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应该使用胰岛素的人群
胰岛素能调节血糖、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及肝糖原的形成而降低血糖。胰岛素在临床上有严格的适应症,一般而言,以下几类人群应该使用胰岛素。
1 I型糖尿病患者I 型糖尿病人是胰岛素依赖型,这型病人胰岛素分泌功能缺失,患者体内几乎没有具备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必须通过外源性补充胰岛素进行替代。
2 口服降糖药疗效差者 Ⅱ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调节与口服药物不能控制高血糖与症状时,也须使用胰岛素。因为有些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降糖药物不敏感,疗效较差,或使用一段时间出现继发失效时,应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包括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磺脲类药物和氯茴苯酸类药物)到最大剂量,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时,就该考虑使用胰岛素。目前有不少专家主张,若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应早些使用胰岛素,目的是为了保护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
3 伴发严重并发症者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视网膜及肾脏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时,或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其它较严重的疾病时,应早些使用胰岛素。其它一些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继发性糖尿病,也该使用胰岛素。
4 妊娠糖尿病患者怀孕妇女在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这是因为。在妊娠期间患有糖尿病,孕妇代谢紊乱,容易出现缺氧,所以胎儿畸形率发生较高(特别是骨骼系统、心血管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在围产期死亡率也会增加,因此,孕妇必须使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只能降低母体血糖,而不通过胎盘,对胎儿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在哺乳期间也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因为口服降糖药会通过乳汁被婴儿吸收,从而会引起婴儿低血糖。
5 患严重急性疾病时糖尿病患者若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患如肺炎等肺部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中风、骨折等急性疾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之下,此时升糖激素分泌量会明显增加,一般口服降糖药物则很难有效控制血糖,所以应及时使用胰岛素。当病情稳定后,可再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6 需要紧急手术者糖尿病患者患急腹症、或发生骨折等意外需要紧急手术时,必须将血糖及时控制在良好状态,应用口服降糖药则往往来不及,而需要使用胰岛素在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好,以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等患者伤口完全愈合之后,可停止应用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者宜早用胰岛素
前不久召开的欧洲糖尿病学会年会,公布了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由于许多国家在临床中没有很好的利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导致众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因病情控制不佳而面临并发症的威胁。所以,专家提示,要提高患者及医生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重要性的认识。患者在监测血糖时应该主动要求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要早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一般查体中,人们往往只查空腹血糖,但这种检测得出的血糖值是一过性的,并不能代表一段时间中人体血糖的整体状况。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而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可代表这一段时期的血糖控制水平。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了解有限,如在我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28%的患者称每年测过4次糖化血红蛋白,而且很多卫生专业人员也低估了测血红蛋白的价值,所以向患者介绍也不够。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应在6.5%以下,该数值越高,表明血糖控制越不理想。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每下降1%,其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就可降低14%,微血管病变则减少37%,糖尿病相关死亡因素减少21%。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必须重视测餐后血糖,因为餐后血糖会升高,造成血糖上下波动,如果血糖波动太大就容易导致血管并发症。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2—3个月应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后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调整药物。如果用药物治疗不理想,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7.5%的时候,就应考虑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美国糖尿病联合会指南建议,当用药物治疗不满意或血糖控制不达标时,该早用胰岛素治疗。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在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时,糖化血红蛋白往往都在9%以上,其中50%的患者甚至已发生并发症,因此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时,更应该强调早用胰岛素。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现在胰岛素药品已经使用全球统一色玛进行标识,患者可通过标签色玛来区分剂型。常规人胰岛素(R)为黄色,中效人胰岛素(NPH)为绿色,长效胰岛素和混合人胰岛素(70/3050R)均为褐色。
2 只有常规(短效)胰岛素可以静脉注射或加在溶液中静脉滴注,中效及长效胰岛素只能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不能静注或静滴。
3 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必须个体化,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4 常规胰岛素近年来已被制成中性(PH值为7.2—7.4),可与任何其它胰岛素混合使用,以便调整胰岛素作用时问,使用比较灵活。
5 在使用高纯度胰岛素时剂量宜稍减,而且不会引起注射处皮下脂肪萎缩、皮肤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几率也明显减少。
6 配制混合胰岛素时,抽取药物必须先吸常规胰岛素,后吸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常规胰岛素为透明无色液体,其余剂型由于混合了鱼精蛋白,而为白色混悬液,若静置时间较长会出现分层现象,使用时要轻轻摇匀,不会影响药效。
7 注射器具消毒时勿用碱性物质。
8 对患者的饮食要严格控制,以免影响疗效。
9 应用胰岛素后,如发生低血糖,可给予糖类口服或静注葡萄糖。
应该使用胰岛素的人群
胰岛素能调节血糖、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及肝糖原的形成而降低血糖。胰岛素在临床上有严格的适应症,一般而言,以下几类人群应该使用胰岛素。
1 I型糖尿病患者I 型糖尿病人是胰岛素依赖型,这型病人胰岛素分泌功能缺失,患者体内几乎没有具备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患者胰岛素绝对缺乏,所以,必须通过外源性补充胰岛素进行替代。
2 口服降糖药疗效差者 Ⅱ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调节与口服药物不能控制高血糖与症状时,也须使用胰岛素。因为有些Ⅱ型糖尿病患者对口服降糖药物不敏感,疗效较差,或使用一段时间出现继发失效时,应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包括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磺脲类药物和氯茴苯酸类药物)到最大剂量,仍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时,就该考虑使用胰岛素。目前有不少专家主张,若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应早些使用胰岛素,目的是为了保护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
3 伴发严重并发症者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视网膜及肾脏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时,或同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其它较严重的疾病时,应早些使用胰岛素。其它一些内分泌疾病引发的继发性糖尿病,也该使用胰岛素。
4 妊娠糖尿病患者怀孕妇女在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这是因为。在妊娠期间患有糖尿病,孕妇代谢紊乱,容易出现缺氧,所以胎儿畸形率发生较高(特别是骨骼系统、心血管与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在围产期死亡率也会增加,因此,孕妇必须使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只能降低母体血糖,而不通过胎盘,对胎儿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在哺乳期间也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因为口服降糖药会通过乳汁被婴儿吸收,从而会引起婴儿低血糖。
5 患严重急性疾病时糖尿病患者若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患如肺炎等肺部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中风、骨折等急性疾病,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之下,此时升糖激素分泌量会明显增加,一般口服降糖药物则很难有效控制血糖,所以应及时使用胰岛素。当病情稳定后,可再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6 需要紧急手术者糖尿病患者患急腹症、或发生骨折等意外需要紧急手术时,必须将血糖及时控制在良好状态,应用口服降糖药则往往来不及,而需要使用胰岛素在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好,以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等患者伤口完全愈合之后,可停止应用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者宜早用胰岛素
前不久召开的欧洲糖尿病学会年会,公布了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由于许多国家在临床中没有很好的利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导致众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因病情控制不佳而面临并发症的威胁。所以,专家提示,要提高患者及医生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重要性的认识。患者在监测血糖时应该主动要求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要早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一般查体中,人们往往只查空腹血糖,但这种检测得出的血糖值是一过性的,并不能代表一段时间中人体血糖的整体状况。而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和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而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可代表这一段时期的血糖控制水平。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对糖化血红蛋白了解有限,如在我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28%的患者称每年测过4次糖化血红蛋白,而且很多卫生专业人员也低估了测血红蛋白的价值,所以向患者介绍也不够。
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应在6.5%以下,该数值越高,表明血糖控制越不理想。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每下降1%,其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就可降低14%,微血管病变则减少37%,糖尿病相关死亡因素减少21%。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必须重视测餐后血糖,因为餐后血糖会升高,造成血糖上下波动,如果血糖波动太大就容易导致血管并发症。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2—3个月应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后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调整药物。如果用药物治疗不理想,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7.5%的时候,就应考虑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美国糖尿病联合会指南建议,当用药物治疗不满意或血糖控制不达标时,该早用胰岛素治疗。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在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时,糖化血红蛋白往往都在9%以上,其中50%的患者甚至已发生并发症,因此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时,更应该强调早用胰岛素。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注意事项
1 现在胰岛素药品已经使用全球统一色玛进行标识,患者可通过标签色玛来区分剂型。常规人胰岛素(R)为黄色,中效人胰岛素(NPH)为绿色,长效胰岛素和混合人胰岛素(70/3050R)均为褐色。
2 只有常规(短效)胰岛素可以静脉注射或加在溶液中静脉滴注,中效及长效胰岛素只能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不能静注或静滴。
3 应用胰岛素的剂量必须个体化,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4 常规胰岛素近年来已被制成中性(PH值为7.2—7.4),可与任何其它胰岛素混合使用,以便调整胰岛素作用时问,使用比较灵活。
5 在使用高纯度胰岛素时剂量宜稍减,而且不会引起注射处皮下脂肪萎缩、皮肤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几率也明显减少。
6 配制混合胰岛素时,抽取药物必须先吸常规胰岛素,后吸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常规胰岛素为透明无色液体,其余剂型由于混合了鱼精蛋白,而为白色混悬液,若静置时间较长会出现分层现象,使用时要轻轻摇匀,不会影响药效。
7 注射器具消毒时勿用碱性物质。
8 对患者的饮食要严格控制,以免影响疗效。
9 应用胰岛素后,如发生低血糖,可给予糖类口服或静注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