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22”心健康护航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从中受益。“三高”人群随着该工程的实施,也会与健康携手。然而近年来,“三高”人群之中的儿童患者日趋增多,儿童肥胖症及糖尿病呈逐年递增之势。正值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就儿童糖尿病防治方面的问题,我们走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倪桂臣教授,请她为全国的小患者们提供防病良策——
儿童糖尿病现状不容乐观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也开始有了糖尿病。据了解,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现为0.19~1.26/10万人,并呈逐年递增趋势。199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儿童1型糖尿病的低发病区,北京市儿童1型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0.96/10万人。高发病区主要集中在北欧,发病率高达3.6/10万人。到了2000年,我国的发病率增为1.04/10万人。与4年前相比,数量有所增加,但并不明显。
过去认为儿童糖尿病,主要是1型,2型糖尿病主要是成人。但是随着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高,儿童2型糖尿病也在逐年增高。过去,由于糖尿病检测技术的限制,儿童患的到底是1型还是2型,很难区别,所以需要时间的考验。现在糖尿病的检测手段提高了,将临床与化验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区分1型还是2型。
糖尿病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2型糖尿病患儿也开始增多。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儿童2型糖尿病格外的重视,因为在目前阶段,糖尿病是不可以治愈的,尤其是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的治疗。但是如果糖尿病患儿配合得较好,把血糖控制在恰当的水平,他们也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家长对糖尿病的认识亟待提高
1.对胰岛素的误区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不同,比如1型糖尿病,是需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在发病初期,医生也主张先用胰岛素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对于胰岛素治疗,还是有一定的顾虑。
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认为胰岛素打了就会成瘾,也不愿意调整用量,一旦让自己的孩子增加用量时,他们会认为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也越来越离不开胰岛素了。家长就会出现各种抵触心理。倪教授认为,1型糖尿病患儿,是必须终身用胰岛素治疗的。并且随着病情的延长,孩子体内的胰岛β细胞会逐渐损害掉,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胰岛素的用量也会越来越多。增加胰岛素的用量,目的就是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加胰岛素不可怕,如果血糖明显地增高,这才最可怕。所以,广大家长必须解除这一顾虑。
2.对控制体重的误区
肥胖就是因为摄入量过多,消耗量较少,能量储存在皮下脂肪或脏器的周围,久而久之,就会发生2型糖尿病。在治疗肥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饮食治疗:控制饮食、平衡饮食,让入量与出量尽可能达到平衡。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儿的认识上,家长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家长总觉得控制孩子的饮食,就是让孩子饥饿,吃不饱。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不按医嘱,偷偷给他们吃,孩子要饮料也照样给,甚至还让他们吃糖。这些做法对孩子是极其不利的。你疼他一时,反而会害他一生。”倪教授说,通过饮食控制,孩子能得到所需的能量,只是把多余的能量逐渐地消耗掉,从而使患儿体重达到正常同龄儿童的标准。随着体重的减轻,他的血糖也能很好地得到控制。
糖尿病患儿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如今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运动。课程太多,有些孩子周末还要去补课。“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苦了,应该还孩子童年的快乐,学校应该配合。课间休息的时间,必须还给孩子。一天的最后一节课也必须是体育锻炼课,不能一味地追求学习的成绩。学习成绩再高,身体搞跨了有什么用啊?”倪教授对此忧心忡忡。对于2型糖尿病患儿,更应该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她举例说,三餐后必须要出来散散步。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也表示无奈。由于作业太繁重,孩子需要学的东西太多,根本没有孩子活动的时间。如今,整个社会大气候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不落后于别人,不管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都非要让孩子不断地学习而忽视锻炼。对此,倪教授的观点是,减轻孩子的负担,不能光看口号。要呼吁社会,包括学校、家庭,给孩子一定的活动时间。
应该说,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讲,他的血糖控制得好坏,与家长的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得病时间较长,父母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倪教授告诉记者,一般糖尿病患儿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但是有些家长,不能准时地带孩子来复查。孩子得病时间长了,家长对孩子疾病的关心程度就慢慢下降。不来复查的后果是,孩子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不能把血糖调整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所以,家长带孩子按时复查,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益。
倪教授特别指出,对于糖尿病儿童、青少年,社会不应该歧视。社会除了给白血病孩子关怀外,也应该给贫困的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更多呵护。因为糖尿病儿童同样能够很好地生活,也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患儿过节健康提醒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对于糖尿病患儿,不管是1型还是2型,节日里心情要愉快,但在过节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疾病。”
倪教授指出,节日期间,生活仍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饮食一定要控制,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更不能吃过多的糖。还要注意卫生,不要引起消化道的感染,因为一感染,就会使血糖增高,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对于2型糖尿病患儿,也不要忘记锻炼。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说,不管是平时还是过节,家长都要充分重视孩子的健康。因为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并发症发生的早晚以及严重的程度。
“对于我们医生来说,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血糖控制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孩子、家长、医生、社会共同努力与合作。”倪教授希望每一个患儿都能快乐地欢度自己的节日。
专家小传:
倪桂臣,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学组组长,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北京医学杂志副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及中医药杂志编委。
倪桂臣教授擅长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如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疾病、肥胖症、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等。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就,获北京市及卫生局六项科技奖,撰写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两部专业书刊,并参与了实用儿科学等6部专业书籍的编写工作。
儿童糖尿病现状不容乐观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也开始有了糖尿病。据了解,我国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率现为0.19~1.26/10万人,并呈逐年递增趋势。199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世界范围内,我国是儿童1型糖尿病的低发病区,北京市儿童1型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0.96/10万人。高发病区主要集中在北欧,发病率高达3.6/10万人。到了2000年,我国的发病率增为1.04/10万人。与4年前相比,数量有所增加,但并不明显。
过去认为儿童糖尿病,主要是1型,2型糖尿病主要是成人。但是随着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高,儿童2型糖尿病也在逐年增高。过去,由于糖尿病检测技术的限制,儿童患的到底是1型还是2型,很难区别,所以需要时间的考验。现在糖尿病的检测手段提高了,将临床与化验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区分1型还是2型。
糖尿病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急剧增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2型糖尿病患儿也开始增多。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儿童2型糖尿病格外的重视,因为在目前阶段,糖尿病是不可以治愈的,尤其是1型糖尿病,需要终生依赖胰岛素的治疗。但是如果糖尿病患儿配合得较好,把血糖控制在恰当的水平,他们也能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家长对糖尿病的认识亟待提高
1.对胰岛素的误区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不同,比如1型糖尿病,是需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在发病初期,医生也主张先用胰岛素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对于胰岛素治疗,还是有一定的顾虑。
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认为胰岛素打了就会成瘾,也不愿意调整用量,一旦让自己的孩子增加用量时,他们会认为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也越来越离不开胰岛素了。家长就会出现各种抵触心理。倪教授认为,1型糖尿病患儿,是必须终身用胰岛素治疗的。并且随着病情的延长,孩子体内的胰岛β细胞会逐渐损害掉,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胰岛素的用量也会越来越多。增加胰岛素的用量,目的就是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加胰岛素不可怕,如果血糖明显地增高,这才最可怕。所以,广大家长必须解除这一顾虑。
2.对控制体重的误区
肥胖就是因为摄入量过多,消耗量较少,能量储存在皮下脂肪或脏器的周围,久而久之,就会发生2型糖尿病。在治疗肥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饮食治疗:控制饮食、平衡饮食,让入量与出量尽可能达到平衡。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儿的认识上,家长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家长总觉得控制孩子的饮食,就是让孩子饥饿,吃不饱。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不按医嘱,偷偷给他们吃,孩子要饮料也照样给,甚至还让他们吃糖。这些做法对孩子是极其不利的。你疼他一时,反而会害他一生。”倪教授说,通过饮食控制,孩子能得到所需的能量,只是把多余的能量逐渐地消耗掉,从而使患儿体重达到正常同龄儿童的标准。随着体重的减轻,他的血糖也能很好地得到控制。
糖尿病患儿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如今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运动。课程太多,有些孩子周末还要去补课。“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苦了,应该还孩子童年的快乐,学校应该配合。课间休息的时间,必须还给孩子。一天的最后一节课也必须是体育锻炼课,不能一味地追求学习的成绩。学习成绩再高,身体搞跨了有什么用啊?”倪教授对此忧心忡忡。对于2型糖尿病患儿,更应该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她举例说,三餐后必须要出来散散步。在这个问题上,家长也表示无奈。由于作业太繁重,孩子需要学的东西太多,根本没有孩子活动的时间。如今,整个社会大气候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不落后于别人,不管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都非要让孩子不断地学习而忽视锻炼。对此,倪教授的观点是,减轻孩子的负担,不能光看口号。要呼吁社会,包括学校、家庭,给孩子一定的活动时间。
应该说,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讲,他的血糖控制得好坏,与家长的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得病时间较长,父母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治疗。倪教授告诉记者,一般糖尿病患儿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但是有些家长,不能准时地带孩子来复查。孩子得病时间长了,家长对孩子疾病的关心程度就慢慢下降。不来复查的后果是,孩子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不能把血糖调整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所以,家长带孩子按时复查,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益。
倪教授特别指出,对于糖尿病儿童、青少年,社会不应该歧视。社会除了给白血病孩子关怀外,也应该给贫困的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更多呵护。因为糖尿病儿童同样能够很好地生活,也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患儿过节健康提醒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对于糖尿病患儿,不管是1型还是2型,节日里心情要愉快,但在过节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疾病。”
倪教授指出,节日期间,生活仍要有规律,早睡早起。饮食一定要控制,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更不能吃过多的糖。还要注意卫生,不要引起消化道的感染,因为一感染,就会使血糖增高,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对于2型糖尿病患儿,也不要忘记锻炼。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说,不管是平时还是过节,家长都要充分重视孩子的健康。因为血糖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并发症发生的早晚以及严重的程度。
“对于我们医生来说,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血糖控制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孩子、家长、医生、社会共同努力与合作。”倪教授希望每一个患儿都能快乐地欢度自己的节日。
专家小传:
倪桂臣,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学组组长,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北京医学杂志副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及中医药杂志编委。
倪桂臣教授擅长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如生长发育迟缓、甲状腺疾病、肥胖症、肾上腺疾病、糖尿病等。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糖尿病研究方面取得较大成就,获北京市及卫生局六项科技奖,撰写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两部专业书刊,并参与了实用儿科学等6部专业书籍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