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水利工程不仅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的可利用空间十分大,因此修建水利工程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我国的经济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之中,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水利工程的修建更加进行关注,从加快修建的效率,提升修建的质量等方面入手,进而对于经济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对策
1智慧水利已有基础
1.1规划与技术体系渐趋完善
2003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成为第1部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从“十一五”开始,水利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成为全国水利改革发展五年规划重要的专项规划,对水利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解决为什么要做及做什么的问题。还相继印发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水利网络安全顶层设计》等文件,有效衔接规划与实施。并通过水利信息化标准规范从技术上支撑共享协同,通过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从机制体制上保障共享协同。此外,还出台了有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利数据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文件,指导各层级项目建设,解决不同层级间的共享协同。这些措施在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2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截至2017年底,在信息采集与工程监视方面,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各类信息采集点达42万处,全国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共有视频监视点118 539个,其中共享接入64 080个;在水利业务网方面,全部省级、地市级及86.89%县级水利部门实现了联通;在水利通信方面,全国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共配置通信卫星设备2 731台(套),北斗卫星短报文传输报汛站达到7 900多个,应急通信车68辆;在计算存储方面,初步建成了水利部基础设施云,形成了“异地三中心”的水利数据灾备总体布局,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共配备各类服务器7 213台(套),存储能力3.3 PB;在水利视频会议系统方面,建立了覆盖7个流域机构、32个省级、337个地市级、2 262个区县级水利部门和15 828个乡镇的水利视频会商系统。
1.3信息资源和业务应用不断深入
水利部通过历年来的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资源调查评价等专项工作,以及各项日常工作,产生和积累了大量的水利专业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存储的各类信息资源约1.9 PB。同时,依托这些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水利业务应用水平,并向基层水利部门拓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提升了我国水旱灾害和突发水事件的处置能力。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二期项目有序推进,支撑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三条红线考核。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业务应用投入运行。水土保持、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电子政务等重要信息系统持续推进。水利业务应用体系不断完善,有力支撑水利改革与发展。
1.4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近年来,水利各部门相继开展了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探索应用。水利部搭建了基础设施云,实现计算、存储资源的池化管理和弹性服务,有力支撑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13个项目的快速部署和应用交付。黄河水利委員会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围绕突发事件实现了对水情、工情和位置等信息的自动定位和展现。无锡水利部门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质、蓝藻、湖泛等进行智能感知,实现蓝藻打捞及运输车船的智能调度,提升了太湖治理的科学水平。浙江水利部门在舟山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及时掌握台风防御区的人员动态情况,并结合台风路径、影响范围等信息,自动通过短信等方式最大范围地发布台风预警和提醒信息,为科学决策和有效指导人员避险、财产保护等提供有力支撑。
1.5智慧水利先行先试积极开展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部际联络工作组成员单位,近年来,水利部积极参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相关工作,推动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推进水利行业智慧水利建设。目前,在浙江省台州市开展的智慧水务试点工作已初具成效,对推动全国智慧水利建设具有示范作用。部分流域机构、地方水利部门也陆续开展智慧水利试点。太湖流域管理局利用水文、气象、卫星遥感等信息和模型对湖区水域岸线及蓝藻进行监测,提升了“引江济太”工程调度等工作的预判性。上海市水务局构建了覆盖全市的雨情自动测报、积水自动监测采集网,与气象、市政、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形成防汛防台应急指挥联动调度。江西省水利厅出台了《江西省智慧水利建设行动计划》,依托智慧抚河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智慧水利建设。
2智慧水利推进策略
2.1高层次推动智慧水利建设。智慧水利建设对于完善水治理体系,提升水治理能力,驱动水利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事关工作模式改变和业务流程再造,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协调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关,才能有效推进。
2.2高起点谋划智慧水利建设。智慧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从层级上既要考虑智慧机关,又要考虑智慧流域,还要考虑区域智慧水利,专业亦要实现统筹兼顾。抓紧制定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方案,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合理设计总体架构,构建统一编码、精准监测、高效识别的网格,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
2.3高水平推进智慧水利实施。智慧水利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外脑优势,集中各行各业人才资源。联合和引入有经验、有实力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参与到智慧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等各个阶段,保证智慧水利建设的先进性。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智慧水利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多形式、层次、学科、渠道的人才保障格局,打造智慧水利领域高水平人才队伍。
结束语:
智慧水利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围绕水利行业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总体框架,突破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各级水利部门协同扎实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党安荣.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探索[N].中华建筑报,2012-09-25(14).
[2] 骆小平.“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34-37.
[3]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工程研究,2012(4):313-323
(作者单位:1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对策
1智慧水利已有基础
1.1规划与技术体系渐趋完善
2003年,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成为第1部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从“十一五”开始,水利信息化发展五年规划成为全国水利改革发展五年规划重要的专项规划,对水利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解决为什么要做及做什么的问题。还相继印发了《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水利网络安全顶层设计》等文件,有效衔接规划与实施。并通过水利信息化标准规范从技术上支撑共享协同,通过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从机制体制上保障共享协同。此外,还出台了有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利数据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文件,指导各层级项目建设,解决不同层级间的共享协同。这些措施在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2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截至2017年底,在信息采集与工程监视方面,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各类信息采集点达42万处,全国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共有视频监视点118 539个,其中共享接入64 080个;在水利业务网方面,全部省级、地市级及86.89%县级水利部门实现了联通;在水利通信方面,全国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共配置通信卫星设备2 731台(套),北斗卫星短报文传输报汛站达到7 900多个,应急通信车68辆;在计算存储方面,初步建成了水利部基础设施云,形成了“异地三中心”的水利数据灾备总体布局,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共配备各类服务器7 213台(套),存储能力3.3 PB;在水利视频会议系统方面,建立了覆盖7个流域机构、32个省级、337个地市级、2 262个区县级水利部门和15 828个乡镇的水利视频会商系统。
1.3信息资源和业务应用不断深入
水利部通过历年来的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资源调查评价等专项工作,以及各项日常工作,产生和积累了大量的水利专业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国省级以上水利部门存储的各类信息资源约1.9 PB。同时,依托这些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水利业务应用水平,并向基层水利部门拓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提升了我国水旱灾害和突发水事件的处置能力。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二期项目有序推进,支撑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三条红线考核。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全国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业务应用投入运行。水土保持、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电子政务等重要信息系统持续推进。水利业务应用体系不断完善,有力支撑水利改革与发展。
1.4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
近年来,水利各部门相继开展了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探索应用。水利部搭建了基础设施云,实现计算、存储资源的池化管理和弹性服务,有力支撑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13个项目的快速部署和应用交付。黄河水利委員会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围绕突发事件实现了对水情、工情和位置等信息的自动定位和展现。无锡水利部门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太湖水质、蓝藻、湖泛等进行智能感知,实现蓝藻打捞及运输车船的智能调度,提升了太湖治理的科学水平。浙江水利部门在舟山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及时掌握台风防御区的人员动态情况,并结合台风路径、影响范围等信息,自动通过短信等方式最大范围地发布台风预警和提醒信息,为科学决策和有效指导人员避险、财产保护等提供有力支撑。
1.5智慧水利先行先试积极开展
作为新型智慧城市部际联络工作组成员单位,近年来,水利部积极参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相关工作,推动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推进水利行业智慧水利建设。目前,在浙江省台州市开展的智慧水务试点工作已初具成效,对推动全国智慧水利建设具有示范作用。部分流域机构、地方水利部门也陆续开展智慧水利试点。太湖流域管理局利用水文、气象、卫星遥感等信息和模型对湖区水域岸线及蓝藻进行监测,提升了“引江济太”工程调度等工作的预判性。上海市水务局构建了覆盖全市的雨情自动测报、积水自动监测采集网,与气象、市政、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形成防汛防台应急指挥联动调度。江西省水利厅出台了《江西省智慧水利建设行动计划》,依托智慧抚河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智慧水利建设。
2智慧水利推进策略
2.1高层次推动智慧水利建设。智慧水利建设对于完善水治理体系,提升水治理能力,驱动水利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事关工作模式改变和业务流程再造,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协调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攻关,才能有效推进。
2.2高起点谋划智慧水利建设。智慧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从层级上既要考虑智慧机关,又要考虑智慧流域,还要考虑区域智慧水利,专业亦要实现统筹兼顾。抓紧制定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方案,科学确定目标任务,合理设计总体架构,构建统一编码、精准监测、高效识别的网格,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
2.3高水平推进智慧水利实施。智慧水利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外脑优势,集中各行各业人才资源。联合和引入有经验、有实力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参与到智慧水利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等各个阶段,保证智慧水利建设的先进性。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智慧水利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多形式、层次、学科、渠道的人才保障格局,打造智慧水利领域高水平人才队伍。
结束语:
智慧水利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围绕水利行业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总体框架,突破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各级水利部门协同扎实推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党安荣.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探索[N].中华建筑报,2012-09-25(14).
[2] 骆小平.“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34-37.
[3] 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工程研究,2012(4):313-323
(作者单位:1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