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从近年来农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情况来看,经营业绩普遍下滑,经营风险逐步加大,给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究其原因,与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无效直接相关,为此,以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研究为起点,重点突出风险评估及理顺公司治理结构对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举措。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 獐子岛;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13-05
自2016年5月4日起,獐子岛股票(002069)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变更为“*ST獐岛”。獐子岛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创造了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2007年成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首批创始会员。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综合排名(2008—2010年)来看,獐子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时值今日却被ST,追其根源,与其内部控制缺失直接相关。为此,以风险管理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特征并结合獐子岛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现状,揭示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战略发展的重大制约性,以此提出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路。
一、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虽然从2008年起财政部相继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从制度和法规层面全面诠释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评价及审计相关内容,但农业上市公司因其经营的风险性、行业特性等问题,在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中存在重大缺陷,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经营风险上升。为此有必要对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剖析,并结合獐子岛的风险现状,对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农业上市公司的外部风险[2]
1.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如干旱、洪涝、冰雹、森林火灾和重大的生物灾害等。农业上市公司自始至终都面临着无数自然灾害的侵袭,企业应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制度,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以獐子岛为例,在2014年第三季度,獐子岛因北黄海冷水团事件,使存货遭受巨大损失,公告巨亏8亿元。
2.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加大税收优惠及补贴。与此同时,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林业企业的乱砍乱伐现象予以限制;将一些重大的动物疫情疾病防控推向市场,使一些农业上市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国家对农业部分行业的税收优惠及补贴对其发展影响较大。以獐子岛为例,从2003年起,依据国家公布的《全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从传统渔业水产品的粗加工向现代的水产品精加工转变,为此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及海域支持[3]。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我国粮食、蔬菜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业上市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同时农业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使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产需脱节,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如销售收入、现金流及利润指标波动较大。由于国家对农业行业的保护,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一味追求盲目扩张,使市场竞争力下降。以獐子岛为例,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对水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受国外进口产品的冲击,形成替代品威胁,市场占有率下降,导致市场竞争的风险加大。
(二)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风险[2]
1.经营风险。绝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的产品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食品类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对食品安全质量掉以轻心,就可能导致灭顶之灾,如2008年的三鹿事件和2011年双汇集团事件。为此,国家加大了对该行业商品质量的准入及惩罚力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监控成本和经营风险。
2.管理风险。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由家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管理者的个人品质、知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风格。组织结构多以一股独大为主,集权色彩浓厚。受农业生产周期的影响,投资多,见效慢,同时农产品的附加值偏低,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增长缓慢,使其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居高不下,由此,管理者的经营偏好和趋利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上市公司的发展[4]。
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外部及内部风险因素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行业特性,为构建符合农业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依据。
二、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以獐子岛为例
2012年6月,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依据沪、深交易所截至2012年4月30日A股上市的2 340家公司年报信息的研究显示,随着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日益重视,以及上市公司的积极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高的态势,但总体在低水平徘徊,2011年内部控制总平均值为31.3[5]。
2012年8月,《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1):制定、分析与评价》课题组用2011年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 036家公司样本数据,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指数评价,研究得出这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不及格[5]。
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共有85家,占整个上市公司总数的3.05%。农业上市公司依据2008年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相继建立了符合目前公司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使农业上市公司增加了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提高了企业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机制[6]。 杨海琴[1]通过实证研究,对2008—2010年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后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大部分处于中下层水平,内部控制提升的空间较大。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尚未有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治理结构的缺陷,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显得先天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为,农业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国家股和法人股占绝对优势,一股独大的现象突出,同时农业上市公司产业链两极分化现象突出,而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涉及整个产业链条,一旦发生风险,波及面广,影响深远,从而导致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冰火两重天[4]。
农业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獐子岛,从业绩和内部控制方面来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獐子岛在2008—2015年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均说明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他监管要求建立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并未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但2014年10月30日的“黑天鹅”事件及2016年5月4日的“*ST獐岛”事件充分说明,獐子岛的内部控制暗藏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运行无效。下面从COSO的五要素出发,分析獐子岛内部控制现状。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其他要素能否有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治理结构是控制环境的中心,对构建有效的控制环境发挥基础性的作用。2014年獐子岛在它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明确指出,獐子岛建立和完善了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通过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达到或实现各项经营管理目标。但实际执行中治理结构混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利失衡,监督不到位,出现管理层收受贿赂被查处事件。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在外界经济环境不稳定、信息不对称、个体能力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公司高管的管理哲学、个人的心理特征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司人力资源策略,进而引发经营风险[7]。在2007年及2014年间獐子岛高管人员频繁离职,高管团队缺乏稳定性。同时獐子岛政企不分,一股独大,董事长吴厚刚是獐子岛的核心人物,早在2001年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吴厚刚既担任董事长,同时又担任獐子岛镇的镇长、党委书记等职。在獐子岛,懂技术懂行业特性、具备胜任能力的人才匮乏,同时考核不规范,退出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公司战略目标、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并引发经营风险。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并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风险评估的基础,企业面临的风险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及时评估风险,就会导致控制活动的风险不可控,严重情况下会致使经营失败。獐子岛自上市以来,海域面积及底播数量快速上升。从2006年的65.6万亩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338万亩。未经充分研究及论证即大幅度增扩海域面积,存货比重数年高居不下,投资支出大额上升,决策过程有重大风险隐患。由于快速扩张,加速了企业资金短缺,依靠借债维持日常的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债务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压力。
獐子岛进行的底播范围非常接近北黄海冷水团活动区,但对此风险没有任何评估与披露;同时獐子岛从浮筏养殖到深海底播,没有做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也没进行深海底播的实验。负责采购的人员因受贿被查处(该团队负责采购虾夷扇贝种苗,而正是这批种苗导致獐子岛巨额亏损),但对此风险獐子岛没有任何评估和披露。
3.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为控制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识别评估了风险,如果没有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即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作用。獐子岛对于存货实物控制的说法前后不一。《第二期短期融资融券募集说明书》中写明:公司每个月组织一次苗种生长情况的调查;而董事长吴厚刚却说“公司每年分别在春天和秋天对公司存货进行调查”。两种不同的说法,说明獐子岛缺乏日常的检测,无法及时有效地监控存货生长情况和数量。在采购环节控制上,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虾夷扇贝苗种底播计划未以单独议案的形式履行董事会的审批程序。采购一直由原副总经理吴厚记(吴厚刚的兄弟)负责,未定期轮换,采购来的大量种苗无法逐箱检查,验收时未入库,直接播种,导致账实无法核对,监督缺乏。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过程,其确保信息在企业有效传递及理解。2012年高管吴厚记因被举报有受贿行为而离开公司,同年会计人员被移交司法机关。该事件在当年公司财务报告中并未作任何披露,存货的账面价值也未做任何调整。在2014年10月的黄海“冷水团”事件后,獐子岛并未就此事件向投资者做详细的解释,而是任其发酵,造成投资者内心的极度恐慌[8]。对于渔业企业来说,海域面积变动属于公司重大事项。当年度内单笔或累计变动海域面积超过上年年末公司拥有海域面积的10%时,需提交董事会审批并履行临时信息披露义务,但獐子岛在年度报告中并未有相关披露,同时对于浅海底播到45米以上深海底播的经营环境事项仅在定期报告中进行了简单披露,未对相关内部风险进行详细披露及监视,以上说明獐子岛在信息与沟通上存在严重缺陷。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要素是否发挥作用的再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中说明: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检测浅标网,对低层水温变化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的监控能力。而獐子岛董事长秘书孙福君却说:公司仅能对海域表层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潜标进行温度监测,电子数据每三个月提取一次,对低层水温完全达不到24小时全天候监测的标准,两种说法两个标准,说明獐子岛在内部监督上存在重大缺陷,既然内部监督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那外部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现状又是如何呢?由于受到特殊行业、环境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对獐子岛百万亩海域的监盘,同时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獐子岛2013年和2014年半年报表都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致使獐子岛内部监督体系形同虚设。 通过对獐子岛内部控制五要素具体现状的分析,看出其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上都存在重大缺陷,正是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导致獐子岛的内部控制失效、经营失败。那么引起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下面从影响因素探其根源。
三、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内部控制理念滞后
内部控制从公元前36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的内部牵制发展到2004年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阶段,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理念、控制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停留在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的汇总上[4],没有将内部控制的本质理解为是一种制衡、监督和激励的制度安排[9]。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制约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正确处理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权责分配,从根本上杜绝舞弊的发生。獐子岛的年度报告和融资融券对内部控制的说明和实际内部控制执行状况比较,差距巨大,说明其内部控制只是为了应付监管机构及相关法律的要求,内部控制实际运行无效。
(二)战略定位缺乏
战略目标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总蓝图,是实现经营目标的行动指南。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在整个上市公司中占比较少,但它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对它的扶持力度,说明农业上市公司战略制定的重要性。从目前农业上市公司战略目标的定位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合法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由于缺乏十年甚至更长的战略,所以企业的经营行为短视,导致经营风险的产生。獐子岛虽然打造了同心多元化战略、科技领先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品牌战略及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3],但经营过程中盲目扩张,过分依赖短期债务,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说明獐子岛的战略管理只是写在纸上的一种管理,没有站在公司战略目标的高度去处理或应对危机,缺乏有效的战略协调机制。
(三)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较弱
从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法律环境等)及内部因素(如公司治理缺陷、内部控制缺陷、经营风险等)的影响。对于外部环境风险,企业无法直接控制,但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内部风险因素,企业可结合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及落实加以防范。通常对于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风险分析方法对风险因素可能性和响应程度进行排序[7]。獐子岛从2006年起海底底播面积逐年增加,对根本不知晓的深海底播这种风险极高的事项没有进行实验、论证就直接实施,导致“黑天鹅”事件发生。同时占总资产比重畸高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一直保持在50%左右,对这部分特殊性能的存货,从种苗的采购、播种、后续监管上獐子岛都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措施而任其在海里自由生长,直到死亡。
(四)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
虽然农业上市公司依据现代企业公司治理要求建立了治理结构,但公司董事长和经理两职合二为一的现象时有发生,家族式管理模式阻碍了公司健康发展,一股独大的现象导致了决策及经营高度集权,风险加大。獐子岛“法人治理”实质上是典型的内部人控制。股东、治理层、经理层三位一体。獐子岛从集体所有制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内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内部人控制显然已无法满足企业日益扩大所导致的战略推进、经营风险的防范及企业监管的需要。虽然獐子岛2006年上市时,符合深交所公司治理要求,表面制衡,实质很难形成公司持续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内部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一致时,公司可以发展,但当内部人利益和公司利益冲突时,内部人宁愿牺牲公司利益,而保全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公司战略发展上采取了一种冒险激进的方式[10],远远偏离投资者所希望的稳健性公司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上,并不是把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正直品格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而是任人唯亲。副总经理吴厚记是董事长吴厚刚的兄弟,负责獐子岛的材料采购工作,2012年因举报受贿而离职,2014年獐子岛虾夷扇贝绝收事件,正是吴厚记团队负责的采购事宜。
(五)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评价贯穿于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始终,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障。
借鉴陈汉文和池国华[9]的研究成果,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指数来看,风险评估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行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来看,受严厉监管的金融保险业居第一,2013年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63.91%;而农林牧渔业排名最后,2013年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42.89%。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年报中披露,一种是单独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与年报同时披露,对自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评分均在50%以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持乐观态度,总体自评意见偏高,披露的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11]。
从2008年起,獐子岛开始对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进行披露,主要从评价依据、实施情况、缺陷认定标准、具体缺陷披露等方面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对评价有重要影响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从2012—2015年都未披露相应的内容;对缺陷认定标准2011年、2013年、2015年有定性或定量标准,其他年份都没有;具体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情况从2008—2015年獐子岛均为未披露或不存在重要或重大缺陷,而实际情况是2013—2015年,獐子岛内部控制都存在重大缺陷。
以上分析了影响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内部控制理念滞后、战略定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弱是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
四、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举措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是针对生产型企业常见的18种业务内部控制加以规范的。农业上市公司由于其特殊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亟待设计个性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通常以战略导向、价值导向和风险导向为切入点设计。战略导向内部控制体系以公司战略为主线,围绕着公司战略目标实现这一中心进行风险防控,并突出控制体系中内部管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一致。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在对企业价值链和价值创造源分析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的价值增值放到战略导向的位置。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是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契合到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从而提高内部控制防御风险的能力,以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12]。综观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结合獐子岛的具体情况,以风险导向为切入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合理。獐子岛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生的原因除了内外部环境因素之外,风险评估缺失是重要影响因素。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求董事会和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管理层设定的目标要与企业的使命、风险偏好一致。企业应当识别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内外部事项,区分哪些是风险,哪些是机会,从而使管理层的战略目标不偏离正确的方向。针对以上的分析,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以风险导向作为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切入口,识别及应对风险
农业上市公司因其经营风险和环境的特殊性,应设计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精神,设计符合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农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客观存在,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可将风险按来源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如文中第一部分的阐述),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事项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诊断企业面临怎样的风险,哪些是重大风险,从而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措施,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加强风险的预防性控制即前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的特征,构建预警系统,并将风险量化,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同时提高技术和判断,设置预警区间,评价各种风险偏离程度,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和决策层发出警示,以提出应对措施[7]。
(二)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下,进一步完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其长远、科学发展
农业上市公司因其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其经营行为短视。农业上市公司股本偏小,流通股偏低,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的控股地位,极易受大股东的操控。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收效慢、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频发,易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如果企业没有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安排,要想长远科学发展是不现实的。为此,企业首先要理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农业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治理结构的制衡失效,管理层道德缺乏。由于利益的诱使,不惜违背经营目标采取短期行为,使制度的执行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不应有的弹性,导致内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由于治理结构的失衡,违背行业发展规律,缺乏风险预警、识别、评估等手段,导致企业担负沉重的债务成本,为企业长期科学发展埋下隐患。理顺治理结构,应考虑调整董事会结构以弥补内部人控制的缺陷,除了配备具有财经知识的独立董事外,聘请农业专家,以增强决策中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平衡内部人的激进、冒险、盲目扩张的行为。
(三)对农业上市公司单独设计符合其行业特性、极具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从动态的角度看,内部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设计、运行、评价的循环体。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都依靠评价的评断,查错补漏,为内部控制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普遍出现的情况是:避重就轻,披露的内容空洞、含混,格式五花八门,披露的信息随意性大。为此,有必要依据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在内部控制披露上发布更加明细化、规范化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内部控制评价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良好的评价体系离不开实施的主体。依据其实际情况,在评价主体上可设置三个层级。第一层级由业务单元对日常业务内控状况进行自评。第二层级由内部独立的评价机构或内部审计进行自我评价,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现状,独立客观地提出评价意见,如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可及时发现并予以弥补。第三层级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外部评价,以验证及制约第一层和第二层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4]。
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及披露应主要包括: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及防范措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现状及整改情况等。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缺陷认定是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关键,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农业上市公司应对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诸多事项按缺陷认定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按照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加以识别和分级。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涉及内部控制的广泛目标,主要从定性方面考虑,如公司高管人员是否有舞弊行为;是否更改过财务报表;新闻媒体是否有负面报道;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结合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将查找内部控制缺陷的范围限定在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三方面[13]。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对其内外风险强化预警,在国家法律和内部控制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农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将日臻完善,因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向投资者传达着积极可信的信息,也是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的助推器和战略目标实现的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海琴.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吴秀兰,孟枫平,何永敢.风险管理视角下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完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7.
[3] 吴宾.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侯小娜.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刘华.内部控制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6] 林斌,刘春丽,舒伟,等.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25):13.
[7] 董红杰.基于WSR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风险因素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2):102-104.
[8] 张贵祥.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J].中国市场,2015(22):41.
[9] 陈汉文,池国华.CEO内部控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1-34,392-398.
[10] 高允敏.扇贝夭殇隐藏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治理思路[J].财会月刊,2015(5):75.
[11] 吴秀兰.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 罗怀敬.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例[D].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13] 董卉娜,朱志雄.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4(6):58-60.
【关键词】 农业上市公司; 獐子岛;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013-05
自2016年5月4日起,獐子岛股票(002069)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变更为“*ST獐岛”。獐子岛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创造了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2007年成为达沃斯“全球成长型公司社区”首批创始会员。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综合排名(2008—2010年)来看,獐子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时值今日却被ST,追其根源,与其内部控制缺失直接相关。为此,以风险管理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特征并结合獐子岛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现状,揭示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战略发展的重大制约性,以此提出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路。
一、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虽然从2008年起财政部相继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从制度和法规层面全面诠释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评价及审计相关内容,但农业上市公司因其经营的风险性、行业特性等问题,在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中存在重大缺陷,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经营风险上升。为此有必要对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剖析,并结合獐子岛的风险现状,对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农业上市公司的外部风险[2]
1.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如干旱、洪涝、冰雹、森林火灾和重大的生物灾害等。农业上市公司自始至终都面临着无数自然灾害的侵袭,企业应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制度,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以獐子岛为例,在2014年第三季度,獐子岛因北黄海冷水团事件,使存货遭受巨大损失,公告巨亏8亿元。
2.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加大税收优惠及补贴。与此同时,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林业企业的乱砍乱伐现象予以限制;将一些重大的动物疫情疾病防控推向市场,使一些农业上市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但国家对农业部分行业的税收优惠及补贴对其发展影响较大。以獐子岛为例,从2003年起,依据国家公布的《全面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从传统渔业水产品的粗加工向现代的水产品精加工转变,为此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及海域支持[3]。
3.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近年来,我国粮食、蔬菜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业上市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同时农业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使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产需脱节,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如销售收入、现金流及利润指标波动较大。由于国家对农业行业的保护,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一味追求盲目扩张,使市场竞争力下降。以獐子岛为例,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对水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受国外进口产品的冲击,形成替代品威胁,市场占有率下降,导致市场竞争的风险加大。
(二)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风险[2]
1.经营风险。绝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的产品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食品类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对食品安全质量掉以轻心,就可能导致灭顶之灾,如2008年的三鹿事件和2011年双汇集团事件。为此,国家加大了对该行业商品质量的准入及惩罚力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监控成本和经营风险。
2.管理风险。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由家族企业逐步发展起来的,管理者的个人品质、知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风格。组织结构多以一股独大为主,集权色彩浓厚。受农业生产周期的影响,投资多,见效慢,同时农产品的附加值偏低,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增长缓慢,使其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居高不下,由此,管理者的经营偏好和趋利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上市公司的发展[4]。
分析农业上市公司外部及内部风险因素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行业特性,为构建符合农业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依据。
二、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以獐子岛为例
2012年6月,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依据沪、深交易所截至2012年4月30日A股上市的2 340家公司年报信息的研究显示,随着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日益重视,以及上市公司的积极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呈逐年提高的态势,但总体在低水平徘徊,2011年内部控制总平均值为31.3[5]。
2012年8月,《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1):制定、分析与评价》课题组用2011年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 036家公司样本数据,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指数评价,研究得出这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不及格[5]。
截至2015年底,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共有85家,占整个上市公司总数的3.05%。农业上市公司依据2008年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相继建立了符合目前公司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使农业上市公司增加了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投入,提高了企业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企业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机制[6]。 杨海琴[1]通过实证研究,对2008—2010年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后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大部分处于中下层水平,内部控制提升的空间较大。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尚未有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治理结构的缺陷,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显得先天不足,究其原因主要为,农业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国家股和法人股占绝对优势,一股独大的现象突出,同时农业上市公司产业链两极分化现象突出,而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涉及整个产业链条,一旦发生风险,波及面广,影响深远,从而导致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冰火两重天[4]。
农业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獐子岛,从业绩和内部控制方面来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獐子岛在2008—2015年的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中均说明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他监管要求建立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并未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但2014年10月30日的“黑天鹅”事件及2016年5月4日的“*ST獐岛”事件充分说明,獐子岛的内部控制暗藏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运行无效。下面从COSO的五要素出发,分析獐子岛内部控制现状。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其他要素能否有效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其中治理结构是控制环境的中心,对构建有效的控制环境发挥基础性的作用。2014年獐子岛在它的内部控制报告中明确指出,獐子岛建立和完善了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通过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达到或实现各项经营管理目标。但实际执行中治理结构混乱,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责利失衡,监督不到位,出现管理层收受贿赂被查处事件。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在外界经济环境不稳定、信息不对称、个体能力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公司高管的管理哲学、个人的心理特征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司人力资源策略,进而引发经营风险[7]。在2007年及2014年间獐子岛高管人员频繁离职,高管团队缺乏稳定性。同时獐子岛政企不分,一股独大,董事长吴厚刚是獐子岛的核心人物,早在2001年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时,吴厚刚既担任董事长,同时又担任獐子岛镇的镇长、党委书记等职。在獐子岛,懂技术懂行业特性、具备胜任能力的人才匮乏,同时考核不规范,退出机制不健全等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公司战略目标、经营目标难以实现,并引发经营风险。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并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是风险评估的基础,企业面临的风险瞬息万变,如果不能及时评估风险,就会导致控制活动的风险不可控,严重情况下会致使经营失败。獐子岛自上市以来,海域面积及底播数量快速上升。从2006年的65.6万亩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338万亩。未经充分研究及论证即大幅度增扩海域面积,存货比重数年高居不下,投资支出大额上升,决策过程有重大风险隐患。由于快速扩张,加速了企业资金短缺,依靠借债维持日常的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债务成本和财务风险的压力。
獐子岛进行的底播范围非常接近北黄海冷水团活动区,但对此风险没有任何评估与披露;同时獐子岛从浮筏养殖到深海底播,没有做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也没进行深海底播的实验。负责采购的人员因受贿被查处(该团队负责采购虾夷扇贝种苗,而正是这批种苗导致獐子岛巨额亏损),但对此风险獐子岛没有任何评估和披露。
3.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为控制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识别评估了风险,如果没有实施相应的应对措施,即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作用。獐子岛对于存货实物控制的说法前后不一。《第二期短期融资融券募集说明书》中写明:公司每个月组织一次苗种生长情况的调查;而董事长吴厚刚却说“公司每年分别在春天和秋天对公司存货进行调查”。两种不同的说法,说明獐子岛缺乏日常的检测,无法及时有效地监控存货生长情况和数量。在采购环节控制上,自2009年以来,每年的虾夷扇贝苗种底播计划未以单独议案的形式履行董事会的审批程序。采购一直由原副总经理吴厚记(吴厚刚的兄弟)负责,未定期轮换,采购来的大量种苗无法逐箱检查,验收时未入库,直接播种,导致账实无法核对,监督缺乏。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过程,其确保信息在企业有效传递及理解。2012年高管吴厚记因被举报有受贿行为而离开公司,同年会计人员被移交司法机关。该事件在当年公司财务报告中并未作任何披露,存货的账面价值也未做任何调整。在2014年10月的黄海“冷水团”事件后,獐子岛并未就此事件向投资者做详细的解释,而是任其发酵,造成投资者内心的极度恐慌[8]。对于渔业企业来说,海域面积变动属于公司重大事项。当年度内单笔或累计变动海域面积超过上年年末公司拥有海域面积的10%时,需提交董事会审批并履行临时信息披露义务,但獐子岛在年度报告中并未有相关披露,同时对于浅海底播到45米以上深海底播的经营环境事项仅在定期报告中进行了简单披露,未对相关内部风险进行详细披露及监视,以上说明獐子岛在信息与沟通上存在严重缺陷。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要素是否发挥作用的再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中说明:公司在獐子岛海域构建了北黄海冷水团检测浅标网,对低层水温变化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提升了海域环境的监控能力。而獐子岛董事长秘书孙福君却说:公司仅能对海域表层温度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潜标进行温度监测,电子数据每三个月提取一次,对低层水温完全达不到24小时全天候监测的标准,两种说法两个标准,说明獐子岛在内部监督上存在重大缺陷,既然内部监督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那外部监督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现状又是如何呢?由于受到特殊行业、环境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对獐子岛百万亩海域的监盘,同时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獐子岛2013年和2014年半年报表都出具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致使獐子岛内部监督体系形同虚设。 通过对獐子岛内部控制五要素具体现状的分析,看出其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上都存在重大缺陷,正是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导致獐子岛的内部控制失效、经营失败。那么引起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下面从影响因素探其根源。
三、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内部控制理念滞后
内部控制从公元前36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的内部牵制发展到2004年COSO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阶段,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理念、控制方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停留在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的汇总上[4],没有将内部控制的本质理解为是一种制衡、监督和激励的制度安排[9]。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制约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正确处理企业的组织机构和权责分配,从根本上杜绝舞弊的发生。獐子岛的年度报告和融资融券对内部控制的说明和实际内部控制执行状况比较,差距巨大,说明其内部控制只是为了应付监管机构及相关法律的要求,内部控制实际运行无效。
(二)战略定位缺乏
战略目标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总蓝图,是实现经营目标的行动指南。农业上市公司虽然在整个上市公司中占比较少,但它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对它的扶持力度,说明农业上市公司战略制定的重要性。从目前农业上市公司战略目标的定位来看,主要关注的是合法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由于缺乏十年甚至更长的战略,所以企业的经营行为短视,导致经营风险的产生。獐子岛虽然打造了同心多元化战略、科技领先战略、纵向一体化战略、品牌战略及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3],但经营过程中盲目扩张,过分依赖短期债务,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说明獐子岛的战略管理只是写在纸上的一种管理,没有站在公司战略目标的高度去处理或应对危机,缺乏有效的战略协调机制。
(三)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较弱
从农业上市公司的现状来看,风险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如经济环境、自然灾害、法律环境等)及内部因素(如公司治理缺陷、内部控制缺陷、经营风险等)的影响。对于外部环境风险,企业无法直接控制,但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内部风险因素,企业可结合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及落实加以防范。通常对于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风险分析方法对风险因素可能性和响应程度进行排序[7]。獐子岛从2006年起海底底播面积逐年增加,对根本不知晓的深海底播这种风险极高的事项没有进行实验、论证就直接实施,导致“黑天鹅”事件发生。同时占总资产比重畸高的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一直保持在50%左右,对这部分特殊性能的存货,从种苗的采购、播种、后续监管上獐子岛都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措施而任其在海里自由生长,直到死亡。
(四)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
虽然农业上市公司依据现代企业公司治理要求建立了治理结构,但公司董事长和经理两职合二为一的现象时有发生,家族式管理模式阻碍了公司健康发展,一股独大的现象导致了决策及经营高度集权,风险加大。獐子岛“法人治理”实质上是典型的内部人控制。股东、治理层、经理层三位一体。獐子岛从集体所有制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内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内部人控制显然已无法满足企业日益扩大所导致的战略推进、经营风险的防范及企业监管的需要。虽然獐子岛2006年上市时,符合深交所公司治理要求,表面制衡,实质很难形成公司持续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内部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一致时,公司可以发展,但当内部人利益和公司利益冲突时,内部人宁愿牺牲公司利益,而保全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公司战略发展上采取了一种冒险激进的方式[10],远远偏离投资者所希望的稳健性公司发展战略。在人力资源上,并不是把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正直品格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而是任人唯亲。副总经理吴厚记是董事长吴厚刚的兄弟,负责獐子岛的材料采购工作,2012年因举报受贿而离职,2014年獐子岛虾夷扇贝绝收事件,正是吴厚记团队负责的采购事宜。
(五)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评价贯穿于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始终,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是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障。
借鉴陈汉文和池国华[9]的研究成果,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指数来看,风险评估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行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来看,受严厉监管的金融保险业居第一,2013年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63.91%;而农林牧渔业排名最后,2013年内部控制指数均值为42.89%。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年报中披露,一种是单独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与年报同时披露,对自身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评分均在50%以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持乐观态度,总体自评意见偏高,披露的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11]。
从2008年起,獐子岛开始对内部控制自评报告进行披露,主要从评价依据、实施情况、缺陷认定标准、具体缺陷披露等方面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对评价有重要影响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从2012—2015年都未披露相应的内容;对缺陷认定标准2011年、2013年、2015年有定性或定量标准,其他年份都没有;具体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情况从2008—2015年獐子岛均为未披露或不存在重要或重大缺陷,而实际情况是2013—2015年,獐子岛内部控制都存在重大缺陷。
以上分析了影响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内部控制理念滞后、战略定位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弱是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
四、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举措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主要是针对生产型企业常见的18种业务内部控制加以规范的。农业上市公司由于其特殊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亟待设计个性化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通常以战略导向、价值导向和风险导向为切入点设计。战略导向内部控制体系以公司战略为主线,围绕着公司战略目标实现这一中心进行风险防控,并突出控制体系中内部管理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一致。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在对企业价值链和价值创造源分析的基础上,将内部控制的价值增值放到战略导向的位置。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是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思想契合到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从而提高内部控制防御风险的能力,以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12]。综观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结合獐子岛的具体情况,以风险导向为切入点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合理。獐子岛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生的原因除了内外部环境因素之外,风险评估缺失是重要影响因素。
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求董事会和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关键环节,管理层设定的目标要与企业的使命、风险偏好一致。企业应当识别影响其目标实现的内外部事项,区分哪些是风险,哪些是机会,从而使管理层的战略目标不偏离正确的方向。针对以上的分析,完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以风险导向作为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切入口,识别及应对风险
农业上市公司因其经营风险和环境的特殊性,应设计针对性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精神,设计符合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农业上市公司的风险客观存在,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可将风险按来源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如文中第一部分的阐述),对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事项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诊断企业面临怎样的风险,哪些是重大风险,从而制定重大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措施,明确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将风险管理融入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应加强风险的预防性控制即前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根据企业经营风险的特征,构建预警系统,并将风险量化,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同时提高技术和判断,设置预警区间,评价各种风险偏离程度,及时向风险管理部门和决策层发出警示,以提出应对措施[7]。
(二)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下,进一步完善农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其长远、科学发展
农业上市公司因其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其经营行为短视。农业上市公司股本偏小,流通股偏低,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的控股地位,极易受大股东的操控。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收效慢、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频发,易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如果企业没有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安排,要想长远科学发展是不现实的。为此,企业首先要理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得以顺利运行的条件,又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农业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治理结构的制衡失效,管理层道德缺乏。由于利益的诱使,不惜违背经营目标采取短期行为,使制度的执行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不应有的弹性,导致内部控制的功能大大削弱。由于治理结构的失衡,违背行业发展规律,缺乏风险预警、识别、评估等手段,导致企业担负沉重的债务成本,为企业长期科学发展埋下隐患。理顺治理结构,应考虑调整董事会结构以弥补内部人控制的缺陷,除了配备具有财经知识的独立董事外,聘请农业专家,以增强决策中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平衡内部人的激进、冒险、盲目扩张的行为。
(三)对农业上市公司单独设计符合其行业特性、极具操作性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从动态的角度看,内部控制可以看作是一个设计、运行、评价的循环体。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都依靠评价的评断,查错补漏,为内部控制良性循环提供保障。
目前农业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普遍出现的情况是:避重就轻,披露的内容空洞、含混,格式五花八门,披露的信息随意性大。为此,有必要依据农业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在内部控制披露上发布更加明细化、规范化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内部控制评价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良好的评价体系离不开实施的主体。依据其实际情况,在评价主体上可设置三个层级。第一层级由业务单元对日常业务内控状况进行自评。第二层级由内部独立的评价机构或内部审计进行自我评价,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现状,独立客观地提出评价意见,如出现内部控制缺陷,可及时发现并予以弥补。第三层级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外部评价,以验证及制约第一层和第二层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4]。
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及披露应主要包括:评价范围、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及防范措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现状及整改情况等。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缺陷认定是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关键,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农业上市公司应对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诸多事项按缺陷认定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和非财务报告缺陷认定标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按照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加以识别和分级。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涉及内部控制的广泛目标,主要从定性方面考虑,如公司高管人员是否有舞弊行为;是否更改过财务报表;新闻媒体是否有负面报道;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结合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将查找内部控制缺陷的范围限定在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三方面[13]。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对其内外风险强化预警,在国家法律和内部控制逐步完善的前提下,农业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将日臻完善,因为良好的内部控制向投资者传达着积极可信的信息,也是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不断完善的助推器和战略目标实现的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海琴.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吴秀兰,孟枫平,何永敢.风险管理视角下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完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7.
[3] 吴宾.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侯小娜.以战略管理为导向的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刘华.内部控制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6] 林斌,刘春丽,舒伟,等.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25):13.
[7] 董红杰.基于WSR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风险因素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2):102-104.
[8] 张贵祥.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J].中国市场,2015(22):41.
[9] 陈汉文,池国华.CEO内部控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1-34,392-398.
[10] 高允敏.扇贝夭殇隐藏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治理思路[J].财会月刊,2015(5):75.
[11] 吴秀兰.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2] 罗怀敬.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以农业上市公司为例[D].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13] 董卉娜,朱志雄.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4(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