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恰当地运用板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科学、新颖、优美的板书要遵循集“四路”、熔“三点”的原则,做到:1.布局合理、脉络分明2.标题醒目、行文简练3.重点突出、结构严密4.造型直观,形式别致。
关键词:画龙点睛;“四路”;“三点”;片言只语;凝精聚妙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教者使人续其志。”在语文教学中,好的板书设计可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它可启发思路、帮助理解、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是老师们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而行文简洁、提纲挈领的板书,定能开启学生的悟性,达到或混茫体验而茅塞顿开,或高瞻远瞩而明察秋毫,或洞幽显微而豁然开朗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弥深”。板书设计应集“四路”(教材的编排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师的导读思路、学生的阅读思路)于一体;熔“三点”(重点、难点、特点)于一炉,而这“四路”、“三点”正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和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体裁、结构、思想内容和表现艺术上的差异,做到:
一、布局合理、脉络分明
例如,我们在教授课文《拿来主义》时,重点抓住鲁迅先生这篇驳论文先破后立、脉络清晰、比喻论证、深入浅出的特点,板书设计是这样:
(一)(破)送去主义闭关——排外——误国送去——媚外——卖国送来——降外——侵略?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在这里突出一个“破”字——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指出其媚外卖国的实质和祸国殃民的后果,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板书的第二部分,着重以“立”字为主,主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几种错误倾向,确立“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是全文的重点。而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也通过板书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对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等抽象的道理有了具体、通俗、形象的感知。
二、标题醒目、行文简练
醒目、简练的板书设计,将题目和课文内容的精髓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找到了文章的灵魂和作者创作的聚焦点,就能够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汉初著名辞赋家贾谊的文章富有战国纵横家遗风,铺张渲染、气势磅礴、笔墨酣畅,语言极其概括简洁,这特点在《过秦论》中得到最好的体现。为此,板书设计如下:
(一)得天下
1.秦孝公——据,拥,固守——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2.秦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3.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制六合,威振四海。
(二)失天下|
1.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始皇既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三)昭示天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在“得天下”这一部分,着重体现其语言的辞赋化,“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制六合,威振四海”等一系列淋漓畅达、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力地揭示了秦企图并吞天下的勃勃野心,又铺陈出秦不断蚕食四方诸侯的咄咄逼人之势。至于“失天下”、“昭示天下”这两部分,借论秦之过,揭示秦王朝遭致速灭的原因,为汉王朝提供一面镜子;希望汉文帝能够以秦的覆灭为借鉴,对人民施行仁政,不要重蹈秦的覆辙,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秦论》下)。
苏轼的散文虽没有其词风的豪放与磅礴,却可雄视百代,傲立千古,他的笔下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既有气势奔放之作,又有清新秀丽之文。我们在设计他的《石钟山记》板书时,着重体现文章那层次分明、文笔生动、章法多变的特点。
通过板书,学生们了解了苏轼这篇文章变幻多姿的章法,不仅题目明了,且文笔生动、别具一格,更为奇妙的是文章议论、描写、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情与景、理与事融合为一,不愧是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
三、重点突出、结构严密
重点突出、结构严密的板书可对课文进行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学生通过板书可以统揽全文,观其大略。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是苏洵《六国论》这篇政论文中最大的特点,我们的板书设计就不能忽视这一亮点。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秦——“收赂地”超过“战胜地”——其实百倍。
2.诸侯——“送赂地”超过“战败地”——其实亦百倍。(对比论证)
分论点:不赂秦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2.燕——始有远略,以荆卿为计,始速祸。(史实论证)
3.赵——始有远略,赵牧以谗诛,用武不终。
结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
文章一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然后先论赂者力亏国必亡,再论不赂者因失强援而亡,接着总结历史教训之后,提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最后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通过板书,学生可以在解决文字障碍之后,清楚认识到:这篇文章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要言不繁、环环相扣、前后照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造型直观,形式别致
造型直观,形式别致的板书吸收了课文意境美的内涵,可把一篇篇内容和设计者造型的主观情感、审美情趣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工成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一个个新的意境,唤起学生再造想象,尽得弦外之音。
柳永的《雨霖铃》凄美、婉转,充满着离情别绪,“两片残月”尽显残缺之美。
凄切寒蝉,初歇骤雨,伴随着离别的依恋与辛酸;杨柳堤岸,晓风残月,伴随着别后的思念与惆怅。诗人用婉约细腻的文笔,刻画了一对依依难舍的恋人在离别时那缠绵、惆怅、凄楚的意境画面,板书设计抓住这一特点,用直观形象图勾勒出“两片残月”,表现了一对恋人离别难见的哀伤之情,使人如临其境、如感其伤,从而让学生体味到生活的缺撼美。
总之,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达到抓住课文关键词语、重点句式和点睛之笔,把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传输给学生的教学目的。完美的板书设计,无疑要求设计者对教材胸有成竹、对课文知识了如指掌,对学生灵犀相通,它可以成为无声的语言,召唤学生向知识进取;可以成为教学的眼睛,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信息;可以成为美丽的图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更能以片言只语,收凝精聚妙之效。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全国职业高级中学语文基础版》(一至四册)
关键词:画龙点睛;“四路”;“三点”;片言只语;凝精聚妙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教者使人续其志。”在语文教学中,好的板书设计可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它可启发思路、帮助理解、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是老师们不可多得的好帮手。而行文简洁、提纲挈领的板书,定能开启学生的悟性,达到或混茫体验而茅塞顿开,或高瞻远瞩而明察秋毫,或洞幽显微而豁然开朗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弥深”。板书设计应集“四路”(教材的编排思路、作者的行文思路、教师的导读思路、学生的阅读思路)于一体;熔“三点”(重点、难点、特点)于一炉,而这“四路”、“三点”正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和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体裁、结构、思想内容和表现艺术上的差异,做到:
一、布局合理、脉络分明
例如,我们在教授课文《拿来主义》时,重点抓住鲁迅先生这篇驳论文先破后立、脉络清晰、比喻论证、深入浅出的特点,板书设计是这样:
(一)(破)送去主义闭关——排外——误国送去——媚外——卖国送来——降外——侵略?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在这里突出一个“破”字——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指出其媚外卖国的实质和祸国殃民的后果,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板书的第二部分,着重以“立”字为主,主要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几种错误倾向,确立“拿来主义”的正确态度,是全文的重点。而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也通过板书深入浅出地让学生对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等抽象的道理有了具体、通俗、形象的感知。
二、标题醒目、行文简练
醒目、简练的板书设计,将题目和课文内容的精髓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找到了文章的灵魂和作者创作的聚焦点,就能够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汉初著名辞赋家贾谊的文章富有战国纵横家遗风,铺张渲染、气势磅礴、笔墨酣畅,语言极其概括简洁,这特点在《过秦论》中得到最好的体现。为此,板书设计如下:
(一)得天下
1.秦孝公——据,拥,固守——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2.秦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3.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制六合,威振四海。
(二)失天下|
1.秦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始皇既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三)昭示天下——“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在“得天下”这一部分,着重体现其语言的辞赋化,“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制六合,威振四海”等一系列淋漓畅达、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力地揭示了秦企图并吞天下的勃勃野心,又铺陈出秦不断蚕食四方诸侯的咄咄逼人之势。至于“失天下”、“昭示天下”这两部分,借论秦之过,揭示秦王朝遭致速灭的原因,为汉王朝提供一面镜子;希望汉文帝能够以秦的覆灭为借鉴,对人民施行仁政,不要重蹈秦的覆辙,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秦论》下)。
苏轼的散文虽没有其词风的豪放与磅礴,却可雄视百代,傲立千古,他的笔下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既有气势奔放之作,又有清新秀丽之文。我们在设计他的《石钟山记》板书时,着重体现文章那层次分明、文笔生动、章法多变的特点。
通过板书,学生们了解了苏轼这篇文章变幻多姿的章法,不仅题目明了,且文笔生动、别具一格,更为奇妙的是文章议论、描写、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环环相扣,情与景、理与事融合为一,不愧是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
三、重点突出、结构严密
重点突出、结构严密的板书可对课文进行提要勾玄,凝精聚妙,学生通过板书可以统揽全文,观其大略。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是苏洵《六国论》这篇政论文中最大的特点,我们的板书设计就不能忽视这一亮点。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秦——“收赂地”超过“战胜地”——其实百倍。
2.诸侯——“送赂地”超过“战败地”——其实亦百倍。(对比论证)
分论点:不赂秦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齐——与嬴而不助五国。
2.燕——始有远略,以荆卿为计,始速祸。(史实论证)
3.赵——始有远略,赵牧以谗诛,用武不终。
结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
文章一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然后先论赂者力亏国必亡,再论不赂者因失强援而亡,接着总结历史教训之后,提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论断,最后讽谏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通过板书,学生可以在解决文字障碍之后,清楚认识到:这篇文章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要言不繁、环环相扣、前后照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造型直观,形式别致
造型直观,形式别致的板书吸收了课文意境美的内涵,可把一篇篇内容和设计者造型的主观情感、审美情趣有机地统一起来,加工成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一个个新的意境,唤起学生再造想象,尽得弦外之音。
柳永的《雨霖铃》凄美、婉转,充满着离情别绪,“两片残月”尽显残缺之美。
凄切寒蝉,初歇骤雨,伴随着离别的依恋与辛酸;杨柳堤岸,晓风残月,伴随着别后的思念与惆怅。诗人用婉约细腻的文笔,刻画了一对依依难舍的恋人在离别时那缠绵、惆怅、凄楚的意境画面,板书设计抓住这一特点,用直观形象图勾勒出“两片残月”,表现了一对恋人离别难见的哀伤之情,使人如临其境、如感其伤,从而让学生体味到生活的缺撼美。
总之,板书是一门高度浓缩的“提炼”艺术。它用概括的文字、简明的图表、简单的构图、凝练而直观的形式把教学内容浓缩起来,达到抓住课文关键词语、重点句式和点睛之笔,把最重要的语言信息传输给学生的教学目的。完美的板书设计,无疑要求设计者对教材胸有成竹、对课文知识了如指掌,对学生灵犀相通,它可以成为无声的语言,召唤学生向知识进取;可以成为教学的眼睛,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信息;可以成为美丽的图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更能以片言只语,收凝精聚妙之效。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全国职业高级中学语文基础版》(一至四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