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污水处理中,在人工土快滤处理系统的人工土滤料中铺设以卵石作为通风材料的 “烟囱式”和“斜坡式”自然通风层,通过对稳定运行的快速渗虑系统进出水连续采样监测,文章主要研究改进后的人工土快滤床对各种化学指标去除效果。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的滤床,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56。5%和30。1%,分别为对照床的2。4和1。3倍。总磷的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自然通风强化人工土快滤系统适合用于处理城镇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
【关键词】人工土快滤;卵石通气层;脱氮除磷;城镇污水;面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TQ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30-03
在我国,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或郊区,因此解决水体面源污染问题要求廉价的污水处理技术。随着水污染控制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土地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控制水环境面源污染的有效工具,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认可。人工土快滤处理系统作为土地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水力负荷率高,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等优点。普通人工土快滤系统虽对耗氧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水中氮等的去除效果却并不理想。
土壤中微生物种类数量很多,利用曝气的方式为相应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好氧——厌氧环境,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完成污水中氮的去除,因此,在人工土滤床中间加铺斜坡式和烟囱式卵石通风层,采用干湿交替复氧、通气管复氧、卵石通风层空气交换复氧三种原理对滤床进行曝氧,在污水纵向及横向渗滤过程中生成好氧——缺氧交替环境,以期提高总氮的去除率,并比较两者的脱氮效果,为今后设计更高效的人工快滤系统提供依据。
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有效除磷也是解决城镇面源污染的重要任务。本实验改变人工土快滤系统通气效果,改变人工土滤箱介质的环境条件,以期提高介质对磷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对两种系统的各污染物去除率的对比来实现对快滤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估。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装置设计与建造
烟囱式卵石通气系统的设计为:由滤箱下侧两端为起点,各沿滤箱侧面两条对角线方向铺设卵石层,两条通气卵石层相交于滤箱中部,然后竖直插入直径约为0.15 mPVC通气管,PVC通气管上端略高于滤箱边缘。斜坡式卵石通气系统中卵石层沿滤箱侧面对角线方向铺设至滤箱两端。
(1)工艺流程:实验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

原料(鸡粪)经秤量后放入配料网袋捣匀,于污水调配池中混合均匀,通过纱布过滤后由水泵吸入并提升至滤床顶部进行布水,由水位控制器自动控制滤料上方淹水深度,滤箱下部出水直接排入下水管道。
(2)人工土快滤箱填料
试验中设置了3个尺寸相同的快渗箱平行运行,烟囱式,斜坡式,对照箱。人工土快滤箱由5 mm厚,灰色工程塑料板焊接而成,具体尺寸为5m×0.15m×1.3m。外部以三角铁焊接成的框架固定;内部滤床层总厚度为120 cm。
人工土以耕层土∶粗沙∶草炭为1∶18∶1的体积比配成人工土:耕层土取自中国农业大学268试验田,过12目筛后使用,以便于均勻混入人工土;粗沙选用市售粗沙(粒径约0.4 mm);草炭过12目筛。
卵石通气层,所用卵石粒径分三个级配:小0.5~1。5 cm,中3~4 cm,大6~8 cm;铺设时,从上到下由小到大,按视体积比:2∶5∶13,每层铺至总厚度为20 cm。
2、人工土快滤系统配水与驯化
(1)人工土快滤系统配水方式
人工土快滤箱配水由液位自动控制器控制水泵自动完成。水泵选用管道循环用泵,因其可允许所输送流体中含有少量固体,可满足输送污水的需求。泵额定功率80 W,流量1。2 t/h:数倍于实验箱单位时间渗水量;扬程10 m:数倍于实验箱配水所需水头,可以满足实际运行配水的需要。
(2)供试污水配方的确定
考虑到养殖业作为城镇面源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排放的粪便粪水总量超过17 亿吨, 再加上集约化生产冲洗水, 实际排放量还不止这个数字, 而此类污染源点多面广, 治理难度大, 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率低, 粪便和污水处理工程处理率仅为5.0%和2.8%。我们优先选用鸡粪作为污水配料。配制质量浓度为0.5%的鸡粪水1 L(鸡粪采自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畜禽实验养殖场),测定其COD值为439 mg/L。欲使滤床进水的COD值在260 mg/L左右,同时兼顾污水配制操作的简便高效,确定最终所用鸡粪水的质量浓度为0.25%。每次配制污水总量为0.5 m3,则需在配水池中加入的鸡粪质量,理论上应为1.25 kg。
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每次重新配制污水时,由于水箱中还会留有约30%~40%鸡粪污水,经试验,每次再补加700 g左右的鸡粪,即可使进水COD值达到设计要求。此外,由于鸡粪中有许多不可溶大颗粒存在,故要先将污水配制成约10 L的浓液,经粗过滤后,再最终配成使用液,以避免过多颗粒物进入滤床,造成滤床堵塞。
(3)人工土快滤系统驯化
滤床滤料填好后,先以清水灌注数次,使填料被水浸透,人工土层的渗透系数等物理特性从而趋于稳定。之后,逐步增加配水COD浓度,使滤床中的微生物体系在污染物负荷逐步增加的过程中渐渐适应,使人工土快滤系统的微生物得到驯化。
具体做法为:在经过一周的清水灌注后,按湿干比1∶5的设计运行周期运行。第一次配水,COD浓度设为150 mg/L左右;隔24 h后第二次配水,COD浓度设为200 mg/L左右;第三次配水时依旧维持此浓度;第四次配水时,将COD浓度升为260 mg/L左右,至此,结束驯化期。实验过程中,COD浓度约为260 mg/L(人工土滤床最佳进水COD浓度为200~300 mg /L),滤床,并进行各项水质指标测定。
3、试验运行方式
本实验的过程包括系统的启动,微生物的驯化阶段及系统正常运行阶段,试验对稳定运行的系统进行连续监测取样。3个快滤箱水力负荷周期均为48小时,采用淹水8 h落干40 h (即湿干比为1∶5) 的运行方式运行,为保证试验期间系统按正常水力负荷周期运行,试验中设有一台备用水泵。3个快滤箱同时步水,其水力负荷相同。
4、测定项目和方法
温度、DO:仪器法,JPB-607 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 pH:电极法, PHB-212数字式pH 计,COD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 铵氮测定采用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 硝态氮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总氮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磷测定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出水水质
试验期间对3个快速渗虑箱的进、出水COD、TP、NH3-N、TN进行了10个周期的监测,正常运行阶段(7个周期)的系统除污情况见表1。

2、结果讨论
(1)COD的去除率
本实验证了很高的COD去除率。从表2可见,铺设斜坡式和烟囱式卵石通风层之后,人工土快滤床的平均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7%、82.3%,均高于对照滤床。烟囱式快滤箱对COD的去除率略高于斜坡式快滤箱。
(2)脱氮效果
本实验结果验证了溶解氧浓度对硝化反应的重要影响,试验箱出水DO平均浓度为7。1 mg/L。除了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少量氧以外,主要贡献是空气复氧。加铺卵石层的人工土滤箱复氧能力明显增加,有效促进了污水脱氮过程。
图2为两种试验箱的脱氮效果图。烟囱式快滤箱 和斜坡式快滤箱在去除氨氮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是前者对于总氮的去除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

两种通气方式对总氮及氨氮的去除率都比较稳定,说明系统正常运行后,滤箱内的微生物处于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并对浓度变化较大(COD浓度163~302 mg/L范围在内)的污水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由表1也可以看出,铺设烟囱式和斜坡式卵石通风层的系统之间,总氮去除率有较明显的差异,前者总氮去除率接近后者的1.9倍。这主要是因为通气系统对快滤箱的复氧能力有所不同,斜坡式通气卵石层对滤箱的复氧主要靠卵石间的大缝隙实现,系统由淹水至落干状态的过程中,空气从首先从卵石通气层上端口进入快速渗滤体系并向卵石层周围扩散,处于卵石通气层中部及下端口处的滤料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充足的氧气;而烟囱式通气设计,滤料在落干过程中,上部滤料首先自然复氧,当水力线降至PVC管下端口处时,由于其下端口直接与“八”字形的卵石通道相连,气体首先沿两个方向的通气廊道直接扩散,从而使滤箱下部的复氧状态更接近,即烟囱式通气设计提高了系统复氧效率,使滤料厌氧好氧状态更均一,其间微生物活动更规律,更高效的转化氨氮。但由于氧气是向三维方向扩散的,落干期间两种卵石铺设方式对于整个滤箱的综合复氧效果很接近。由此可以推测,人工土快滤系统滤料的干湿转化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试验中两种滤箱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均不明显,烟囱式滤箱和斜坡式滤箱出水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是进水的2.5倍和2.7倍。在進水平均浓度为30.9 mg/L情况下,出水分别是76.3 mg/L和80.1 mg/L。不难看出,烟囱式滤箱的去除率仍然高于斜坡式。
此外,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最佳反应温度和pH 值分别为30 ℃和7.8 本试验是在平均温度为28.9 ℃的情况下进行的,接近大多数微生物尤其是厌氧微生物活动最旺盛的温度,系统进出水PH在6.7到8.2之间,平均为7.6,接近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最佳反应pH值 ,适合大多数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活动,为反硝化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总氮的去除率。
试验结果表明, 本快滤系统处理效果良好的原因主要在于设置通气系统复氧方法的作用,使系统复氧更加均一迅速。系统的特殊结构设计(烟囱式及斜坡式卵石通气方式)使系统内好氧区及厌氧区有机结合,为土壤中微生物规律性的高效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保障了系统内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加强了系统对氮的去除能力。
2。2。3 除磷效果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渗滤系统中磷的固定去除是通过介质吸附、化学沉淀、微生物同化、植物摄取以及结合成有机质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是人工湿地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 由于没有植物吸附作用,本试验的去磷机制则主要是滤料吸附、化学沉淀和微生物的同化。污水和填料的接触机会是湿地除磷的重要因素。试验采用的人工土是新配制的,远没有达到磷的吸附饱和度,具有很强的吸附磷的能力。此外,卵石通气结构的设计使污水通过卵石间的大缝隙直接进入滤料内部,污染物与滤料接触的面积增加,污染物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增加,除磷率升高。但试验中三个滤箱对磷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差别 (见表1)。 试验中磷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9%或99%以上,且出水中的总磷含量也比较低,优于众多强化脱磷改造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试验过程中滤料的吸附作用占主要地位, 且一般认为微生物的活动与TP 的去除效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新滤料的通气方式对磷的去除影响较小.
三、结论
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就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考虑采用方便使用廉价的脱氮除磷的技术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危害。而氮的去除与好氧厌氧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合理设计人工土快滤系统的通气方式可以提高氮的去除率,使氮磷的去除效果最佳很有实际意义。
烟囱式自然通风强化人工土快滤系统处理COD浓度在200~300mg/L之间的城镇污水将有更好的效果,其各项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均不小于斜坡式自然通风强化系统,尤其对总氮的去除率两者差异较稳定,前者的去除率约为后者的1。9倍。
试验结果表明,改进通气方式的人工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是有影响的,从原理上讲,设计合理的通气系统能有效去除脱氮除磷。改进人工土快滤箱通气方式并研究其去污效果的试验为我们设计更合理更高效的人工土快滤系统提供了思路,为利用土地处理解决城镇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可选择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国学, 何建平.城市生活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与绿地灌溉效果[M].城市与节水,1999.
[2]张晓文.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 [J].农业经济2006.
[3]崔理华, 朱夕珍,李金铃, 张宝莉, 刘英, 李国学.城市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条件研究 [J].农业环境保护, 2002.
[4]陈曦,崔莉凤,杜兵,司亚安.温度和pH 值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分析[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
【作者简介】赵全英、冯雪梅、唐利琼、马忠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4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关键词】人工土快滤;卵石通气层;脱氮除磷;城镇污水;面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TQ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5-130-03
在我国,面源污染主要发生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或郊区,因此解决水体面源污染问题要求廉价的污水处理技术。随着水污染控制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土地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控制水环境面源污染的有效工具,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认可。人工土快滤处理系统作为土地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水力负荷率高,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等优点。普通人工土快滤系统虽对耗氧有机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水中氮等的去除效果却并不理想。
土壤中微生物种类数量很多,利用曝气的方式为相应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好氧——厌氧环境,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完成污水中氮的去除,因此,在人工土滤床中间加铺斜坡式和烟囱式卵石通风层,采用干湿交替复氧、通气管复氧、卵石通风层空气交换复氧三种原理对滤床进行曝氧,在污水纵向及横向渗滤过程中生成好氧——缺氧交替环境,以期提高总氮的去除率,并比较两者的脱氮效果,为今后设计更高效的人工快滤系统提供依据。
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有效除磷也是解决城镇面源污染的重要任务。本实验改变人工土快滤系统通气效果,改变人工土滤箱介质的环境条件,以期提高介质对磷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对两种系统的各污染物去除率的对比来实现对快滤系统的效率进行评估。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装置设计与建造
烟囱式卵石通气系统的设计为:由滤箱下侧两端为起点,各沿滤箱侧面两条对角线方向铺设卵石层,两条通气卵石层相交于滤箱中部,然后竖直插入直径约为0.15 mPVC通气管,PVC通气管上端略高于滤箱边缘。斜坡式卵石通气系统中卵石层沿滤箱侧面对角线方向铺设至滤箱两端。
(1)工艺流程:实验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

原料(鸡粪)经秤量后放入配料网袋捣匀,于污水调配池中混合均匀,通过纱布过滤后由水泵吸入并提升至滤床顶部进行布水,由水位控制器自动控制滤料上方淹水深度,滤箱下部出水直接排入下水管道。
(2)人工土快滤箱填料
试验中设置了3个尺寸相同的快渗箱平行运行,烟囱式,斜坡式,对照箱。人工土快滤箱由5 mm厚,灰色工程塑料板焊接而成,具体尺寸为5m×0.15m×1.3m。外部以三角铁焊接成的框架固定;内部滤床层总厚度为120 cm。
人工土以耕层土∶粗沙∶草炭为1∶18∶1的体积比配成人工土:耕层土取自中国农业大学268试验田,过12目筛后使用,以便于均勻混入人工土;粗沙选用市售粗沙(粒径约0.4 mm);草炭过12目筛。
卵石通气层,所用卵石粒径分三个级配:小0.5~1。5 cm,中3~4 cm,大6~8 cm;铺设时,从上到下由小到大,按视体积比:2∶5∶13,每层铺至总厚度为20 cm。
2、人工土快滤系统配水与驯化
(1)人工土快滤系统配水方式
人工土快滤箱配水由液位自动控制器控制水泵自动完成。水泵选用管道循环用泵,因其可允许所输送流体中含有少量固体,可满足输送污水的需求。泵额定功率80 W,流量1。2 t/h:数倍于实验箱单位时间渗水量;扬程10 m:数倍于实验箱配水所需水头,可以满足实际运行配水的需要。
(2)供试污水配方的确定
考虑到养殖业作为城镇面源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排放的粪便粪水总量超过17 亿吨, 再加上集约化生产冲洗水, 实际排放量还不止这个数字, 而此类污染源点多面广, 治理难度大, 畜禽养殖污染物处理率低, 粪便和污水处理工程处理率仅为5.0%和2.8%。我们优先选用鸡粪作为污水配料。配制质量浓度为0.5%的鸡粪水1 L(鸡粪采自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畜禽实验养殖场),测定其COD值为439 mg/L。欲使滤床进水的COD值在260 mg/L左右,同时兼顾污水配制操作的简便高效,确定最终所用鸡粪水的质量浓度为0.25%。每次配制污水总量为0.5 m3,则需在配水池中加入的鸡粪质量,理论上应为1.25 kg。
但实际工作中发现,每次重新配制污水时,由于水箱中还会留有约30%~40%鸡粪污水,经试验,每次再补加700 g左右的鸡粪,即可使进水COD值达到设计要求。此外,由于鸡粪中有许多不可溶大颗粒存在,故要先将污水配制成约10 L的浓液,经粗过滤后,再最终配成使用液,以避免过多颗粒物进入滤床,造成滤床堵塞。
(3)人工土快滤系统驯化
滤床滤料填好后,先以清水灌注数次,使填料被水浸透,人工土层的渗透系数等物理特性从而趋于稳定。之后,逐步增加配水COD浓度,使滤床中的微生物体系在污染物负荷逐步增加的过程中渐渐适应,使人工土快滤系统的微生物得到驯化。
具体做法为:在经过一周的清水灌注后,按湿干比1∶5的设计运行周期运行。第一次配水,COD浓度设为150 mg/L左右;隔24 h后第二次配水,COD浓度设为200 mg/L左右;第三次配水时依旧维持此浓度;第四次配水时,将COD浓度升为260 mg/L左右,至此,结束驯化期。实验过程中,COD浓度约为260 mg/L(人工土滤床最佳进水COD浓度为200~300 mg /L),滤床,并进行各项水质指标测定。
3、试验运行方式
本实验的过程包括系统的启动,微生物的驯化阶段及系统正常运行阶段,试验对稳定运行的系统进行连续监测取样。3个快滤箱水力负荷周期均为48小时,采用淹水8 h落干40 h (即湿干比为1∶5) 的运行方式运行,为保证试验期间系统按正常水力负荷周期运行,试验中设有一台备用水泵。3个快滤箱同时步水,其水力负荷相同。
4、测定项目和方法
温度、DO:仪器法,JPB-607 便携式溶解氧分析仪; pH:电极法, PHB-212数字式pH 计,COD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 铵氮测定采用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 硝态氮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总氮测定采用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磷测定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出水水质
试验期间对3个快速渗虑箱的进、出水COD、TP、NH3-N、TN进行了10个周期的监测,正常运行阶段(7个周期)的系统除污情况见表1。

2、结果讨论
(1)COD的去除率
本实验证了很高的COD去除率。从表2可见,铺设斜坡式和烟囱式卵石通风层之后,人工土快滤床的平均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7%、82.3%,均高于对照滤床。烟囱式快滤箱对COD的去除率略高于斜坡式快滤箱。
(2)脱氮效果
本实验结果验证了溶解氧浓度对硝化反应的重要影响,试验箱出水DO平均浓度为7。1 mg/L。除了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少量氧以外,主要贡献是空气复氧。加铺卵石层的人工土滤箱复氧能力明显增加,有效促进了污水脱氮过程。
图2为两种试验箱的脱氮效果图。烟囱式快滤箱 和斜坡式快滤箱在去除氨氮方面未见明显差异,但是前者对于总氮的去除表现出较明显的优势。

两种通气方式对总氮及氨氮的去除率都比较稳定,说明系统正常运行后,滤箱内的微生物处于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并对浓度变化较大(COD浓度163~302 mg/L范围在内)的污水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由表1也可以看出,铺设烟囱式和斜坡式卵石通风层的系统之间,总氮去除率有较明显的差异,前者总氮去除率接近后者的1.9倍。这主要是因为通气系统对快滤箱的复氧能力有所不同,斜坡式通气卵石层对滤箱的复氧主要靠卵石间的大缝隙实现,系统由淹水至落干状态的过程中,空气从首先从卵石通气层上端口进入快速渗滤体系并向卵石层周围扩散,处于卵石通气层中部及下端口处的滤料不能第一时间得到充足的氧气;而烟囱式通气设计,滤料在落干过程中,上部滤料首先自然复氧,当水力线降至PVC管下端口处时,由于其下端口直接与“八”字形的卵石通道相连,气体首先沿两个方向的通气廊道直接扩散,从而使滤箱下部的复氧状态更接近,即烟囱式通气设计提高了系统复氧效率,使滤料厌氧好氧状态更均一,其间微生物活动更规律,更高效的转化氨氮。但由于氧气是向三维方向扩散的,落干期间两种卵石铺设方式对于整个滤箱的综合复氧效果很接近。由此可以推测,人工土快滤系统滤料的干湿转化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
试验中两种滤箱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均不明显,烟囱式滤箱和斜坡式滤箱出水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是进水的2.5倍和2.7倍。在進水平均浓度为30.9 mg/L情况下,出水分别是76.3 mg/L和80.1 mg/L。不难看出,烟囱式滤箱的去除率仍然高于斜坡式。
此外, 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最佳反应温度和pH 值分别为30 ℃和7.8 本试验是在平均温度为28.9 ℃的情况下进行的,接近大多数微生物尤其是厌氧微生物活动最旺盛的温度,系统进出水PH在6.7到8.2之间,平均为7.6,接近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的最佳反应pH值 ,适合大多数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活动,为反硝化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总氮的去除率。
试验结果表明, 本快滤系统处理效果良好的原因主要在于设置通气系统复氧方法的作用,使系统复氧更加均一迅速。系统的特殊结构设计(烟囱式及斜坡式卵石通气方式)使系统内好氧区及厌氧区有机结合,为土壤中微生物规律性的高效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保障了系统内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加强了系统对氮的去除能力。
2。2。3 除磷效果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渗滤系统中磷的固定去除是通过介质吸附、化学沉淀、微生物同化、植物摄取以及结合成有机质来实现的。通常情况下,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是人工湿地中最主要的磷去除途径。 由于没有植物吸附作用,本试验的去磷机制则主要是滤料吸附、化学沉淀和微生物的同化。污水和填料的接触机会是湿地除磷的重要因素。试验采用的人工土是新配制的,远没有达到磷的吸附饱和度,具有很强的吸附磷的能力。此外,卵石通气结构的设计使污水通过卵石间的大缝隙直接进入滤料内部,污染物与滤料接触的面积增加,污染物与滤料的接触机会增加,除磷率升高。但试验中三个滤箱对磷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差别 (见表1)。 试验中磷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9%或99%以上,且出水中的总磷含量也比较低,优于众多强化脱磷改造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这主要是因为由于试验过程中滤料的吸附作用占主要地位, 且一般认为微生物的活动与TP 的去除效率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新滤料的通气方式对磷的去除影响较小.
三、结论
氮、磷等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就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考虑采用方便使用廉价的脱氮除磷的技术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危害。而氮的去除与好氧厌氧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合理设计人工土快滤系统的通气方式可以提高氮的去除率,使氮磷的去除效果最佳很有实际意义。
烟囱式自然通风强化人工土快滤系统处理COD浓度在200~300mg/L之间的城镇污水将有更好的效果,其各项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均不小于斜坡式自然通风强化系统,尤其对总氮的去除率两者差异较稳定,前者的去除率约为后者的1。9倍。
试验结果表明,改进通气方式的人工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是有影响的,从原理上讲,设计合理的通气系统能有效去除脱氮除磷。改进人工土快滤箱通气方式并研究其去污效果的试验为我们设计更合理更高效的人工土快滤系统提供了思路,为利用土地处理解决城镇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可选择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国学, 何建平.城市生活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与绿地灌溉效果[M].城市与节水,1999.
[2]张晓文.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对策 [J].农业经济2006.
[3]崔理华, 朱夕珍,李金铃, 张宝莉, 刘英, 李国学.城市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条件研究 [J].农业环境保护, 2002.
[4]陈曦,崔莉凤,杜兵,司亚安.温度和pH 值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分析[J].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6.
【作者简介】赵全英、冯雪梅、唐利琼、马忠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4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