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术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信息技水平也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工具,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很多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高中信息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展开有效探究。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32-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是拓展到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等多方面。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注重预习环节,建立预习合作学习机制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吸收和消化知识时,经常会由于知识本身的抽象性而产生理解方面的偏差。为了尽量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状况出现,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开始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1]。
例如,在教学C语言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明白C语言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师就可以依托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预习任务。比如,C语言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C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C语言在时代变迁中的演进过程及现如今C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些知识都是理论性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预习就能够掌握。因此,教师只需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发布在班级群中,要求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预习即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很难判断学生是否有认真预习的,但是如今,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比如,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投放一些与C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填空题,让学生作答,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讲解一些和C语言有关的小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这样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内容。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交流时,就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以预习任务为主,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一些小组合作的练习性内容,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果小组内部每名成员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就說明其预习是有效的,教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二、依托现代科技,建立网络合作学习小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调整教学方法,及时依托现代科技,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成立网络合作学习小组。
例如,在教学Excel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很多Excel的操作技巧,综合考虑本节课的学习难度,经过有效的教学检测发现,学生确实学会了一部分的操作技巧,但是由于Excel的操作难度较大,学生需要记忆的函数知识也比较多,当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后,一部分学生忘记了正确的操作步骤,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复习任务。比如,在教学完Excel函数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发现有些学生记得函数操作中的第一个步骤,有些学生记得函数操作中的第二个步骤。基于以上这种情况,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或许能够在和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回忆起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本节课的知识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后练习,让学生回家后自觉重复练习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操作技巧。学生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遗忘知识点的情况,就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其他同学取得联系,如通过QQ、微信聊天等方式来互相分享自己总结的学习经验,将不同同学记录的课堂笔记整合起来,从而得到一份比较完整的操作指南[2]。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网络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向小组内部的成员请教。如果小组内部刚好有同学知道问题的答案,学生就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不需要再去请教教师。学生如果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小组内部无法解决时,也可利用通信设备及时联系教师,让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课后辅导压力,还有效利用了现代通信技术,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三、设置合作环节,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看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学生个人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如今,科技高速发展,很多高精尖技术都还在进一步研发的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是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方法论和基本技能。学生如果日后踏入社会从事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日常学习中遇到任何高难度的问题都能够鼓足勇气利用个人的专业技能,积极加以解决[3]。 例如,在教学局域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注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局域网的相关技术也在进步,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只是比较基础的内容,而要真正学会局域网的知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了解科技时代高速发展的前沿技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比如,最近关于局域网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教师首先要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提前了解这些内容,并将这一内容作为教学课题之一,引入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信息相对有限,他们在刚刚接触局域网的新概念知识时,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将教学的整体任务告知学生,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和讨论,使其利用所学知识,尝试理解这一概念。当然,让学生理解新鲜的网络技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合作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开展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小组间的竞赛
培养高中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教师而言是比较具有挑戰性的任务。一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个人性格比较鲜明,如果教师强行将性格不合的两人安排在一个小组,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降低其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高中生确实不太擅长社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注重优化课堂评价环节,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来增强小组成员的归属感,培养其团结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的某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提前准备好若干个问题,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投放出来,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了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整堂课转化成游戏活动,在讲台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台下积极回答。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集合起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大家快速讨论,一会儿我们要开展一个课堂竞赛小游戏,回答问题最多的队伍能够获得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惊喜哦!”通过这样的口头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更加认真。教师可以在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思路偏差,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其纠正思路,树立解题信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来看,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随着新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侧重点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进而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孔娟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20(04):146.
周庆丽.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6):216.
吕丽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小组合作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9):248.
作者简介:汤晓春(1976.1—),男,甘肃临潭人,副高职称。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6-0032-02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是拓展到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等多方面。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注重预习环节,建立预习合作学习机制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吸收和消化知识时,经常会由于知识本身的抽象性而产生理解方面的偏差。为了尽量减少甚至杜绝这种状况出现,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开始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1]。
例如,在教学C语言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明白C语言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在正式开展教学前,教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教师就可以依托小组合作的形式布置预习任务。比如,C语言第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C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C语言在时代变迁中的演进过程及现如今C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些知识都是理论性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预习就能够掌握。因此,教师只需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发布在班级群中,要求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预习即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很难判断学生是否有认真预习的,但是如今,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比如,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投放一些与C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填空题,让学生作答,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为其他同学讲解一些和C语言有关的小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这样的教学方法只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内容。由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交流时,就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以预习任务为主,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一些小组合作的练习性内容,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果小组内部每名成员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就說明其预习是有效的,教师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也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
二、依托现代科技,建立网络合作学习小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调整教学方法,及时依托现代科技,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比如,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成立网络合作学习小组。
例如,在教学Excel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很多Excel的操作技巧,综合考虑本节课的学习难度,经过有效的教学检测发现,学生确实学会了一部分的操作技巧,但是由于Excel的操作难度较大,学生需要记忆的函数知识也比较多,当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后,一部分学生忘记了正确的操作步骤,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复习任务。比如,在教学完Excel函数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发现有些学生记得函数操作中的第一个步骤,有些学生记得函数操作中的第二个步骤。基于以上这种情况,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或许能够在和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回忆起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完成对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本节课的知识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后练习,让学生回家后自觉重复练习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操作技巧。学生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遗忘知识点的情况,就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其他同学取得联系,如通过QQ、微信聊天等方式来互相分享自己总结的学习经验,将不同同学记录的课堂笔记整合起来,从而得到一份比较完整的操作指南[2]。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网络上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向小组内部的成员请教。如果小组内部刚好有同学知道问题的答案,学生就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不需要再去请教教师。学生如果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小组内部无法解决时,也可利用通信设备及时联系教师,让教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课后辅导压力,还有效利用了现代通信技术,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三、设置合作环节,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看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方面的综合素养不仅包括学生对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包括学生个人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如今,科技高速发展,很多高精尖技术都还在进一步研发的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是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方法论和基本技能。学生如果日后踏入社会从事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这样的情况,教师首先要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日常学习中遇到任何高难度的问题都能够鼓足勇气利用个人的专业技能,积极加以解决[3]。 例如,在教学局域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注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局域网的相关技术也在进步,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只是比较基础的内容,而要真正学会局域网的知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了解科技时代高速发展的前沿技术。为了帮助学生适应这一过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比如,最近关于局域网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教师首先要站在引导者的角度提前了解这些内容,并将这一内容作为教学课题之一,引入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信息相对有限,他们在刚刚接触局域网的新概念知识时,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将教学的整体任务告知学生,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互动和讨论,使其利用所学知识,尝试理解这一概念。当然,让学生理解新鲜的网络技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要求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注意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合作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四、开展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小组间的竞赛
培养高中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教师而言是比较具有挑戰性的任务。一方面,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个人性格比较鲜明,如果教师强行将性格不合的两人安排在一个小组,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降低其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一部分高中生确实不太擅长社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因此,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注重优化课堂评价环节,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来增强小组成员的归属感,培养其团结向上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的某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提前准备好若干个问题,并利用多媒体设备投放出来,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了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整堂课转化成游戏活动,在讲台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台下积极回答。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集合起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大家快速讨论,一会儿我们要开展一个课堂竞赛小游戏,回答问题最多的队伍能够获得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小惊喜哦!”通过这样的口头引导,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更加认真。教师可以在旁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思路偏差,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其纠正思路,树立解题信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 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来看,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随着新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侧重点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进而全面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孔娟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20(04):146.
周庆丽.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6):216.
吕丽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小组合作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9):248.
作者简介:汤晓春(1976.1—),男,甘肃临潭人,副高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