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文化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经济的振兴,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促进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必须提升其文化竞争力,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文化;经济;发展
  一、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内在要求,是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文化竞争力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能力。同其他领域的创新相比,文化创新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新;二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文化产业的兴起,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文化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实力竞争。大力发展高科技媒体及相关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信息技术的联姻,才能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三是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是推动文化创新,还是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文化产业,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根本之点在于构筑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高。在我国,不仅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来支撑,因此,增强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不单是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力,而且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协调一致的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文化竞争力的提高。
  二、知识经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知识经济是高技术与高文化相结合的经济。当今时代,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劳务,不仅具有高技术含量,也具有高文化含量。提高商品和劳务的文化含量同提高其技术含量同样重要。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是创造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商品和服務的文化含量中,注重弘扬民族文化,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在消费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服务时,也就潜移默化地受到浓缩其中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文化的主体性问题同样将在商品和服务的贸易中突显出来。
  文化产业是当代人类社会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形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文化产业的比重日益增大,文化产业现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文化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文化是整体,是物质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经济只是其中之一。生产力越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就越密切。从这个角度说,今后的经济是文化经济。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发达的经济而没有先进的文化,并非真正的强大;如果只谈经济,不谈文化,经济的发展也难以持久。
  (二)文化渗透于经济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中的人到对经济活动的处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产品的交换以及使用,无不渗透着文化,因为经济的全过程都是人的活动。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人主动地采取一种行动,用它来改变人和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归根结底也是在劳动当中产生的。
  (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具有本质的区别。列宁曾经说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只看到物与物的关系,马克思经济理论则看到了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要揭示这一本质,而资产阶级或者是认识不到,或者有意掩盖。因为我们不仅看到物与物、实际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更看到了中国社会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单就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几个字,就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文化自觉之后应注意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当人们对文化有了自觉意识之后,就会注意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透视它、体现它。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应该包括文化的各个层次。现在企业提倡的所谓文化,基本上只来自经济本身,甚至是企业本身的需要。这个问题比较普遍。比如“客户是上帝”,这个口号对不对暂不去追究,起码对于职工来说它是外贴的,是企业的决策层根据企业的发展定出来硬让员工接受的。包括“团结创新”一类的口号都是领导层定的,不是企业职工的心声。只有把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环境相结合,才是骨子里的文化。
  文化并不是随经济亦步亦趋地发展。文化有自己的独立性,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对稳定性。文化除受经济的根本作用外,还受历史积淀、传统演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过去经济发达,后因多种因素落后了,其文化影响力仍可能因惯性持续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先进的文化造就发达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只能伴随着贫困的经济。
  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代市场经济绝不是没有主体的单纯经济运作过程,而其主体就是具有健全的经济理性和道德约束的人。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定的经济土壤必然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虽属第三产业,但又依托一、二产业,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对于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当今世界正逐步进入文化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文化与经济已经密不可分,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重要的全球趋势,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大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小到企业生产管理和名牌产品的创立,既是经济活动也是非常复杂的文化活动,需要文化的力量和智慧。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都凸出相当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因素。
  【参考文献】
  [1]吴承旺.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论稿》简介[J].理论与当代,2006(03)
  [2]钱雄伟.文化经济化 经验文化化——横店集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纪事[J].中国乡镇企业,2011(02)
  作者简介:陈娉(1983—)女,郑州财经学院,文传系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其他文献
梦想是一场旅行,而心是曼陀罗和玫瑰花开遍的城堡,多情处缱绻辗转,清醒时如梦似幻。对这世间有着辽远的梦想,清醒自若,淡泊如菊。尤金?奥尼尔在混沌繁杂的社会中,用《天边外》这样
新课程改革既是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观念和文化的改革.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必须有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必须有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有教研部门的引领,必
摘要:本文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创作分为文化批判类、文化改良型和文化保守型三大类型,通过文本细读,挖掘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倾向,感受作家创作的“本土化体验”。  关键词:农村题材小说;文化批判;文化改良;文化保守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始终是文学表现时代生活的“圣地”和“宝库”,它常常引领时代文学的“风骚”,成为不同时期小说创作的主流[1]。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鲁迅就
目的:分析护患沟通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病例均选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甲
摘要:格非最早以“先锋”姿态初出茅庐,他的写作一直被冠以“先锋小说”的标记,早期的先锋小说蓄意营造“叙事迷宫”以达到先锋的特征。90年代先锋小说家纷纷转型,格非也未能逃脱这个既定的宿命。在表述当下现实和古典靠近的两条路中,格非选择了二者交融,又有“先锋小说”的残留。《江南三部曲》即是明证。以古为喻,描写了几代人的跌宕沉浮,显示了格氏的大气磅礴。  关键词:格非;江南三部曲;转型  格非于2004年
工程建设事关国计民生,各国政府砷工程质量都有较多的监督措施。在比较各国对工程建设主体资格监督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当改进之处,特别是针对建设工程主体监督的信息化问题,探
著名儿童文学《小王子》是一部充满童趣又涵义深邃的作品。本文将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一个解读和剖析,试图从新的视角下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多角度理解作者试
摘要: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埃德加·爱伦·坡无疑是当今世界文坛的哥特式小说的开山鼻祖。?黑猫?和?泄密的心?是坡的两篇较为经典的惊悚心理小说,本文旨在重点运用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论,逐步深入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扭曲历程,进而总结人物病态人格成因。  关键词:恐怖小说;病态人格;精神分析;死亡本能  坡创作的较为经典的恐怖小说有《黑猫》,《泄密的心》,《厄舍古屋的倒塌》等数十篇。前两部小说中,故事
《奥州小道》,又名《奥之细道》,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俳圣”松尾芭蕉所著的纪行文,记述作者与弟子河合曾良于元禄2年(1689年)从江户(东京)出发,游历东北、北陆至大垣(岐阜县)为止的见
作为一部反乌托邦作品,《蝇王》的写作受到战争、当代文学及思想观念的影响。通过对小说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了解到《蝇王》中人性的黑暗势力的形成也源于人对生理和心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