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2
在我们的思维认知中,往往会认为农村的孩子更会“干活”,更乐于从事简单的家务和农事劳动,但现实情况不尽如此。在农村里,经常可以听见家长这样教训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就让你回家种地!”在学校里,有时也可以听到老师这样“激励”学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就跟你爸爸去打工!”如此教育的结果,学生必然认为农村是没有出息的人才去的,把从事农业劳动当做人生最无奈的选择。
在对农村小学66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对“你愿意当农民吗?”的回答,几乎都是“不愿意”。可见,矫正厌农思想,加强爱农、乐农教育,是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农村小学作为农村孩子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农村小学更应该重视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加强爱农村、爱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个课程设置问题,也是办学方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一个转变。因此,我们应当对劳动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实现劳动教育的正规化。
一、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劳动教育管理。
要加强劳动教育,学校就必须加强管理,要有相应的一系列实施劳动教育的措施,就要构建注重实效、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实用、有效、符合本校特征的管理制度为。首先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做到组织落实,并定期研究检查劳动教育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有明确的计划与要求,做到任务落实。对劳动教育,校长任期目标要有任务;学校计划要有内容;教学管理要有要求;课程课表要有安排;班级管理要有体现。第三,劳动教育的时间、内容与师资要落实。学校要有效开展劳动技术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技术按年级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规定劳动课教学要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记载,有质量分析。
二、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特色农事体验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劳动教育的特点是重实践,重潜移默化,重能力,重态度,重环境氛围。我们要在劳动教育中一方面传授一定的劳动知识,讲劳动意义,劳动价值,劳动与人的关系,劳动使世界变得文明进步,劳动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劳动技能、技巧的培养,从导行中培养学生能动手、会创造的素质。如开辟小菜园、小果园,开展校园农场建设工程,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孩子带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了解蔬菜及果木种植的相关知识,体验种植的过程和乐趣,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旨在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勤劳刻苦、热爱自然及爱农、慕农、敬农、乐农等意识,真切的体验农耕文化,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乗承寓教于乐,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将科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的种植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生命成长、感受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品质。
三、根据地域特点、校情人情,编撰特色校本教材。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天然乐园,为我们进行爱农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造性、开拓型的专业户、企业家,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农民不但能摆脱贫困,而且有发财致富的广阔道路,农村是有发展前途的、这也为爱农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小学要以身边的典型事例为素材,立足乡村学校的人文、环境等资源,编撰彰显地域特色、乡土文化,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让乡土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整个教育中去。同时,开设以“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索性"为特点的,体现创造、创新精神,诠释大美人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造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生本文化等方面作为未来学校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为增强农村人民幸福感、自豪感,建立脱贫致富、自力更生的自信心,做出努力。
四、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首先,劳动教育与其它各学科教学结合。语文课通过语文教材把劳动创造世界、创造幸福、创造美的道理告诉学生;数学课把劳动效率、劳动价值用数据展现给学生;科学、法治课把劳动与人的关系揭示给学生;音乐课用歌声表现劳动的喜说与繁忙;体育课用形体介绍劳动与锻炼给人自身带来的健康与健美;图画课用线条、色彩表现勤劳的欢乐,等等。
其次,劳动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今天我值日”“今天我当家”“中队小内务”等活动,并与檢查评比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实际劳动中增长才干,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培养劳动观点,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第三,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在学校不愿参加劳动的学生,在家一定懒。不少家长爱子心切,家务活家长包在身,不让孩子动手。有的孩子小时看得重,大了喊不动。有的孩子在家吃饭要人找,睡觉要人催,起床要人拉,东西大人清。可以通过办家长讲座、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要求他们在家里加强对孩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培养,使孩子们不仅在学校有看得见的变化,在家里也学会做事了。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人才素质是关键。四体不勤,好吃懒做,无劳动技能的人,怎么能肩负振兴中华的重任?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将对此进一步进行探索。
在我们的思维认知中,往往会认为农村的孩子更会“干活”,更乐于从事简单的家务和农事劳动,但现实情况不尽如此。在农村里,经常可以听见家长这样教训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就让你回家种地!”在学校里,有时也可以听到老师这样“激励”学生:“如果考不上大学,就跟你爸爸去打工!”如此教育的结果,学生必然认为农村是没有出息的人才去的,把从事农业劳动当做人生最无奈的选择。
在对农村小学66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对“你愿意当农民吗?”的回答,几乎都是“不愿意”。可见,矫正厌农思想,加强爱农、乐农教育,是农村教育的当务之急。农村小学作为农村孩子基础教育的主阵地,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农村小学更应该重视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加强爱农村、爱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个课程设置问题,也是办学方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一个转变。因此,我们应当对劳动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实现劳动教育的正规化。
一、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劳动教育管理。
要加强劳动教育,学校就必须加强管理,要有相应的一系列实施劳动教育的措施,就要构建注重实效、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实用、有效、符合本校特征的管理制度为。首先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做到组织落实,并定期研究检查劳动教育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有明确的计划与要求,做到任务落实。对劳动教育,校长任期目标要有任务;学校计划要有内容;教学管理要有要求;课程课表要有安排;班级管理要有体现。第三,劳动教育的时间、内容与师资要落实。学校要有效开展劳动技术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生产技术按年级分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规定劳动课教学要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记载,有质量分析。
二、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特色农事体验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劳动教育的特点是重实践,重潜移默化,重能力,重态度,重环境氛围。我们要在劳动教育中一方面传授一定的劳动知识,讲劳动意义,劳动价值,劳动与人的关系,劳动使世界变得文明进步,劳动的技能技巧;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劳动技能、技巧的培养,从导行中培养学生能动手、会创造的素质。如开辟小菜园、小果园,开展校园农场建设工程,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孩子带进田间地头,让学生了解蔬菜及果木种植的相关知识,体验种植的过程和乐趣,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旨在丰富教育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勤劳刻苦、热爱自然及爱农、慕农、敬农、乐农等意识,真切的体验农耕文化,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乗承寓教于乐,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将科学知识运用在日常的种植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生命成长、感受创造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品质。
三、根据地域特点、校情人情,编撰特色校本教材。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天然乐园,为我们进行爱农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农村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造性、开拓型的专业户、企业家,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农民不但能摆脱贫困,而且有发财致富的广阔道路,农村是有发展前途的、这也为爱农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小学要以身边的典型事例为素材,立足乡村学校的人文、环境等资源,编撰彰显地域特色、乡土文化,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让乡土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整个教育中去。同时,开设以“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索性"为特点的,体现创造、创新精神,诠释大美人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造校有特色、班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生本文化等方面作为未来学校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为增强农村人民幸福感、自豪感,建立脱贫致富、自力更生的自信心,做出努力。
四、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首先,劳动教育与其它各学科教学结合。语文课通过语文教材把劳动创造世界、创造幸福、创造美的道理告诉学生;数学课把劳动效率、劳动价值用数据展现给学生;科学、法治课把劳动与人的关系揭示给学生;音乐课用歌声表现劳动的喜说与繁忙;体育课用形体介绍劳动与锻炼给人自身带来的健康与健美;图画课用线条、色彩表现勤劳的欢乐,等等。
其次,劳动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我们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今天我值日”“今天我当家”“中队小内务”等活动,并与檢查评比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实际劳动中增长才干,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培养劳动观点,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第三,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在学校不愿参加劳动的学生,在家一定懒。不少家长爱子心切,家务活家长包在身,不让孩子动手。有的孩子小时看得重,大了喊不动。有的孩子在家吃饭要人找,睡觉要人催,起床要人拉,东西大人清。可以通过办家长讲座、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要求他们在家里加强对孩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培养,使孩子们不仅在学校有看得见的变化,在家里也学会做事了。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人才素质是关键。四体不勤,好吃懒做,无劳动技能的人,怎么能肩负振兴中华的重任?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的劳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将对此进一步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