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古民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但他对人慈祥、和蔼、诲人不倦,却给八卦掌后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郭先生毕生精研八卦掌,艺博而精,虚怀若谷,堪称德艺双全。他那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给后人提供了练艺和做人的楷模。
郭先生(1887~1968年),原名德仓,祖籍河北省冀县城南郭家庄。兄弟三人,两兄为官僚和资本家。先生对二兄的为人多有不满,而先生酷爱武术,亦遭二兄反对,因此先生在弱冠时就离家到北京学徒于估衣行(旧社会经营旧衣的行业)。在学徒中,经人介绍拜识了八卦掌第二代名家估衣梁(梁振圃),投入其门下学艺。
旧社会授徒规矩极严,只有年节及休假日,他才能外出前往梁公处学习八卦掌。故一有机会,他便去梁公处盘桓终日,一定把所学弄懂练熟,方离开师父家。回来后对所学一招一式,皆研习多日,直至练熟动作,弄懂道理,再改学它式。他又将前辈的言传身教都整理登记成册,抽空默诵和揣摩。由于先生专心致志,日久年深,不但练成一身绝技,而且在拳术理论上的造诣也非常深厚,后代无可及者。
郭先生生活俭朴,为人和蔼慈祥,谦虚谨慎,风度文雅,平易近人,不但其师伯、八卦掌第二代名家大枪刘——刘德宽先生倾囊相授,而且其师伯铁镯子——尹福、眼镜程——程廷华、贼腿史六——史纪栋的门下曾省三、程有龙(程廷华之子)、李文彪、宫保田、傅德廉、韩福顺等人与之相交甚厚,且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太极、形意、通臂、炮捶等门派的同道与先生相善者颇多,从不存门户之见。
郭先生素有骨气,不事权贵。日本侵略中国后,横行北京的日本浪人曾一度威逼、利诱要先生传授八卦掌,遭到先生的严词拒绝,可见先生的民族气节。
在拳学上,由于先生勤学苦练,深入揣摩,加之先辈名家栽培和帮助,因而能将各支八卦掌之精华熔于一炉并有所发展,终成一代名家。他将八卦掌的理论笔录于书(手稿有郭氏锦囊、八卦拳术集成及散稿等),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八卦掌的理论和练法,使后学者有章可守,有据可查。
郭先生有“三十六歌”、“四十八法”传于世。所学八卦掌术和各种器械,以及八卦掌的奇门兵器等,多而精。
郭先生一生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理论和创新的拳术器械套路,丰富了八卦掌的内涵。
郭先生艺精招绝,内功深厚,尤擅“挑掌”,又名“掌手雷”。凡击人能致丈外,离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后落地,叫“挂画”。被击者胸部无任何疼痛和不舒适感,但撞在墙上的后背很痛。先生年轻时,与同辈友好晚饭后在外面乘凉聊天,旁边有位号称“铁胳膊张”的人,膀大腰粗,臂力过人,自称可叫人在胳膊上盘杠子,而且目空一切,藐视他人,自夸力大无穷。先生说:“你别说的那么神,怕你连我的胳膊也捉不牢!”“铁胳膊张”不服气,攥住先生伸出来的胳膊,多次被先生用“转还手”脱开。“铁胳膊张”面上挂不住,要求再来一次。先生又伸出胳膊叫“铁胳膊张”攥住,他铆足了劲要用损招在先生脱开之际伤及先生。先生反应迅速,变转环手为下插上提,再用“金鸡上架”招法,“铁胳膊张”便跪在地下不能起来。以后“铁胳膊张”气焰尽失,见先生执弟子礼。
郭先生德高望重,不存门户偏见,从不仗艺欺人。与人说招比手时点到为止,从不伤人,对手无不心悦诚服。凡来较艺者,先生视来者功夫大小而定出手轻重,以不使来者惨败为准。对失败者从不藐视其人和所学门派,故失败者无不佩服其艺高招绝,德高望重。
郭先生一生醉心武学,终身未娶,为八卦掌的继承、发展和传播,贡献出毕生精力。建国初期,先生在天坛传艺时,李天骥先生曾多次造访,贺龙元帅也到过天坛与先生会面。
郭先生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为人所津津乐道。跟先生学艺者不下数千人,其中正式收徒二百余人。有造诣的弟子有杜云亭、刘介民、王增禄、高子英、诸葛家宝、焦永贵、宋谦鑫、盖立德、王其昌、李长兴、李连兴、解宝成、王学友、张兆龙、李地、臧学范等人。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时,教授学生有两千人以上,其中得意的学生有刘峻骧、王宏升、于树华等人。
郭先生一生仗义疏财,没有什么积蓄。晚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临时)。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解职,因屡遭变故,心情不畅,于1968年10月16日清晨在北京寓所逝世。武林失去了一位集八卦掌理论和技击于一身的一代宗师。
1981年,借把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树南的董海川先师之墓迁入风景秀丽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之机会,由李子鸣、刘介民、王其昌三位先生主持,把郭先生的骨灰盒同时迁入万安公墓董海川先生墓侧。由笔者率各地弟子修建墓碑,以志授业恩德。□
郭先生(1887~1968年),原名德仓,祖籍河北省冀县城南郭家庄。兄弟三人,两兄为官僚和资本家。先生对二兄的为人多有不满,而先生酷爱武术,亦遭二兄反对,因此先生在弱冠时就离家到北京学徒于估衣行(旧社会经营旧衣的行业)。在学徒中,经人介绍拜识了八卦掌第二代名家估衣梁(梁振圃),投入其门下学艺。
旧社会授徒规矩极严,只有年节及休假日,他才能外出前往梁公处学习八卦掌。故一有机会,他便去梁公处盘桓终日,一定把所学弄懂练熟,方离开师父家。回来后对所学一招一式,皆研习多日,直至练熟动作,弄懂道理,再改学它式。他又将前辈的言传身教都整理登记成册,抽空默诵和揣摩。由于先生专心致志,日久年深,不但练成一身绝技,而且在拳术理论上的造诣也非常深厚,后代无可及者。
郭先生生活俭朴,为人和蔼慈祥,谦虚谨慎,风度文雅,平易近人,不但其师伯、八卦掌第二代名家大枪刘——刘德宽先生倾囊相授,而且其师伯铁镯子——尹福、眼镜程——程廷华、贼腿史六——史纪栋的门下曾省三、程有龙(程廷华之子)、李文彪、宫保田、傅德廉、韩福顺等人与之相交甚厚,且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太极、形意、通臂、炮捶等门派的同道与先生相善者颇多,从不存门户之见。
郭先生素有骨气,不事权贵。日本侵略中国后,横行北京的日本浪人曾一度威逼、利诱要先生传授八卦掌,遭到先生的严词拒绝,可见先生的民族气节。
在拳学上,由于先生勤学苦练,深入揣摩,加之先辈名家栽培和帮助,因而能将各支八卦掌之精华熔于一炉并有所发展,终成一代名家。他将八卦掌的理论笔录于书(手稿有郭氏锦囊、八卦拳术集成及散稿等),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八卦掌的理论和练法,使后学者有章可守,有据可查。
郭先生有“三十六歌”、“四十八法”传于世。所学八卦掌术和各种器械,以及八卦掌的奇门兵器等,多而精。
郭先生一生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理论和创新的拳术器械套路,丰富了八卦掌的内涵。
郭先生艺精招绝,内功深厚,尤擅“挑掌”,又名“掌手雷”。凡击人能致丈外,离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后落地,叫“挂画”。被击者胸部无任何疼痛和不舒适感,但撞在墙上的后背很痛。先生年轻时,与同辈友好晚饭后在外面乘凉聊天,旁边有位号称“铁胳膊张”的人,膀大腰粗,臂力过人,自称可叫人在胳膊上盘杠子,而且目空一切,藐视他人,自夸力大无穷。先生说:“你别说的那么神,怕你连我的胳膊也捉不牢!”“铁胳膊张”不服气,攥住先生伸出来的胳膊,多次被先生用“转还手”脱开。“铁胳膊张”面上挂不住,要求再来一次。先生又伸出胳膊叫“铁胳膊张”攥住,他铆足了劲要用损招在先生脱开之际伤及先生。先生反应迅速,变转环手为下插上提,再用“金鸡上架”招法,“铁胳膊张”便跪在地下不能起来。以后“铁胳膊张”气焰尽失,见先生执弟子礼。
郭先生德高望重,不存门户偏见,从不仗艺欺人。与人说招比手时点到为止,从不伤人,对手无不心悦诚服。凡来较艺者,先生视来者功夫大小而定出手轻重,以不使来者惨败为准。对失败者从不藐视其人和所学门派,故失败者无不佩服其艺高招绝,德高望重。
郭先生一生醉心武学,终身未娶,为八卦掌的继承、发展和传播,贡献出毕生精力。建国初期,先生在天坛传艺时,李天骥先生曾多次造访,贺龙元帅也到过天坛与先生会面。
郭先生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为人所津津乐道。跟先生学艺者不下数千人,其中正式收徒二百余人。有造诣的弟子有杜云亭、刘介民、王增禄、高子英、诸葛家宝、焦永贵、宋谦鑫、盖立德、王其昌、李长兴、李连兴、解宝成、王学友、张兆龙、李地、臧学范等人。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时,教授学生有两千人以上,其中得意的学生有刘峻骧、王宏升、于树华等人。
郭先生一生仗义疏财,没有什么积蓄。晚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临时)。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解职,因屡遭变故,心情不畅,于1968年10月16日清晨在北京寓所逝世。武林失去了一位集八卦掌理论和技击于一身的一代宗师。
1981年,借把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树南的董海川先师之墓迁入风景秀丽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之机会,由李子鸣、刘介民、王其昌三位先生主持,把郭先生的骨灰盒同时迁入万安公墓董海川先生墓侧。由笔者率各地弟子修建墓碑,以志授业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