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一代宗师郭古民小传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古民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了,但他对人慈祥、和蔼、诲人不倦,却给八卦掌后学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郭先生毕生精研八卦掌,艺博而精,虚怀若谷,堪称德艺双全。他那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给后人提供了练艺和做人的楷模。


  郭先生(1887~1968年),原名德仓,祖籍河北省冀县城南郭家庄。兄弟三人,两兄为官僚和资本家。先生对二兄的为人多有不满,而先生酷爱武术,亦遭二兄反对,因此先生在弱冠时就离家到北京学徒于估衣行(旧社会经营旧衣的行业)。在学徒中,经人介绍拜识了八卦掌第二代名家估衣梁(梁振圃),投入其门下学艺。
  旧社会授徒规矩极严,只有年节及休假日,他才能外出前往梁公处学习八卦掌。故一有机会,他便去梁公处盘桓终日,一定把所学弄懂练熟,方离开师父家。回来后对所学一招一式,皆研习多日,直至练熟动作,弄懂道理,再改学它式。他又将前辈的言传身教都整理登记成册,抽空默诵和揣摩。由于先生专心致志,日久年深,不但练成一身绝技,而且在拳术理论上的造诣也非常深厚,后代无可及者。
  郭先生生活俭朴,为人和蔼慈祥,谦虚谨慎,风度文雅,平易近人,不但其师伯、八卦掌第二代名家大枪刘——刘德宽先生倾囊相授,而且其师伯铁镯子——尹福、眼镜程——程廷华、贼腿史六——史纪栋的门下曾省三、程有龙(程廷华之子)、李文彪、宫保田、傅德廉、韩福顺等人与之相交甚厚,且常在一起切磋武艺。太极、形意、通臂、炮捶等门派的同道与先生相善者颇多,从不存门户之见。
  郭先生素有骨气,不事权贵。日本侵略中国后,横行北京的日本浪人曾一度威逼、利诱要先生传授八卦掌,遭到先生的严词拒绝,可见先生的民族气节。
  在拳学上,由于先生勤学苦练,深入揣摩,加之先辈名家栽培和帮助,因而能将各支八卦掌之精华熔于一炉并有所发展,终成一代名家。他将八卦掌的理论笔录于书(手稿有郭氏锦囊、八卦拳术集成及散稿等),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八卦掌的理论和练法,使后学者有章可守,有据可查。
  郭先生有“三十六歌”、“四十八法”传于世。所学八卦掌术和各种器械,以及八卦掌的奇门兵器等,多而精。
  郭先生一生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给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理论和创新的拳术器械套路,丰富了八卦掌的内涵。
  郭先生艺精招绝,内功深厚,尤擅“挑掌”,又名“掌手雷”。凡击人能致丈外,离地一尺以上,贴在墙上后落地,叫“挂画”。被击者胸部无任何疼痛和不舒适感,但撞在墙上的后背很痛。先生年轻时,与同辈友好晚饭后在外面乘凉聊天,旁边有位号称“铁胳膊张”的人,膀大腰粗,臂力过人,自称可叫人在胳膊上盘杠子,而且目空一切,藐视他人,自夸力大无穷。先生说:“你别说的那么神,怕你连我的胳膊也捉不牢!”“铁胳膊张”不服气,攥住先生伸出来的胳膊,多次被先生用“转还手”脱开。“铁胳膊张”面上挂不住,要求再来一次。先生又伸出胳膊叫“铁胳膊张”攥住,他铆足了劲要用损招在先生脱开之际伤及先生。先生反应迅速,变转环手为下插上提,再用“金鸡上架”招法,“铁胳膊张”便跪在地下不能起来。以后“铁胳膊张”气焰尽失,见先生执弟子礼。
  郭先生德高望重,不存门户偏见,从不仗艺欺人。与人说招比手时点到为止,从不伤人,对手无不心悦诚服。凡来较艺者,先生视来者功夫大小而定出手轻重,以不使来者惨败为准。对失败者从不藐视其人和所学门派,故失败者无不佩服其艺高招绝,德高望重。
  郭先生一生醉心武学,终身未娶,为八卦掌的继承、发展和传播,贡献出毕生精力。建国初期,先生在天坛传艺时,李天骥先生曾多次造访,贺龙元帅也到过天坛与先生会面。
  郭先生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为人所津津乐道。跟先生学艺者不下数千人,其中正式收徒二百余人。有造诣的弟子有杜云亭、刘介民、王增禄、高子英、诸葛家宝、焦永贵、宋谦鑫、盖立德、王其昌、李长兴、李连兴、解宝成、王学友、张兆龙、李地、臧学范等人。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时,教授学生有两千人以上,其中得意的学生有刘峻骧、王宏升、于树华等人。
  郭先生一生仗义疏财,没有什么积蓄。晚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武术教师(临时)。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解职,因屡遭变故,心情不畅,于1968年10月16日清晨在北京寓所逝世。武林失去了一位集八卦掌理论和技击于一身的一代宗师。
  1981年,借把原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树南的董海川先师之墓迁入风景秀丽的香山脚下——万安公墓之机会,由李子鸣、刘介民、王其昌三位先生主持,把郭先生的骨灰盒同时迁入万安公墓董海川先生墓侧。由笔者率各地弟子修建墓碑,以志授业恩德。□
其他文献
武术流派甚多,各门各派都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譬如在散手的亮相动作上——抱势,即双方尚未进入实战前或每一回合前,所采用的准备姿势,也就是所谓“拉开架子”,其目的都是为了战胜对方,保存自己,尽量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抱势绝非可有可无,这是技击中取胜的重要环节。  五行通背拳抱势的特点是:守住自己中线,进攻对方中线,其代表动作名为“引手”。拳谚云:  当场递手鹤形现,鹰目猿神精气贯。  引手虚伸蛇吐信,五护
期刊
应法国拳术界的邀请,1999年12月1日,大成拳(意拳)第二代嫡传王玉芳老师亲赴法国,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拳术传播与交流活动。在法国,王玉芳老师受到了该国搏击界的隆重欢迎,许多人为能亲眼目睹王芗斋宗师的嫡传功法而欣喜若狂。王老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多的追随者所簇拥。由于王老师已达到立、行、坐、卧皆不离拳意的自然之境,故王老师的一举一动均被他们所关注。无论王老师站着、走着还是坐着,他们都会不停地录
期刊
传统内功的训练手段多种多样,情景、语言、文字的暗示以及壮胆增力式的吼叫等等,都是内力训练的有效方法。曾有一篇资料认为“意即力”,我想是有道理的。    心理暗示是增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文字等的暗示增力手段,主要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对受暗示者的生理和心理起积极的调节作用。亦即“通过积极、良好的语言、文字暗示,使受暗示者产生灵活的思想、多端的计谋,高昂的斗志,充沛的精力及坚定的取胜志向
期刊
在武术动作中,对于动作形态的追求,有很多形象地描述,这种描述多比拟为动物扑食或游戏态。有的拳术甚至直接用动物的形象命其名,如蛇拳、鸭拳、鹰拳、猴拳等等。有的拳术虽取名考究,但仍自称象形某动物。如太极拳自称为虎形拳,八卦掌自称为蛇形拳等很是多见。形意拳更有龙形、虎形、燕形、马形等十二形之说。就连没有套路的意拳,也有伏虎桩的称谓。这种把武术动作以动物动作来比拟,确是武术的一大特色,并且给武术——这种我
期刊
王芗斋先生一生致力于拳术的研究与推广,培养了一批大成拳精英。他晚年撰写的《习拳一得》,是对其拳学经验的总结,可谓拳法拳理之精髓,所以非常值得习拳者体悟。他指出:习拳主要目的首先是卫生,其次为寻理趣,再次是自卫。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的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上的差异,总要或多或少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生理上的变异,引起疾病。如果你有一个健全的心理环境,一个健康的体魄,则能承受或化解一系
期刊
鸡形是形意拳十二形中的一种,该形模仿鸡的形态,内容丰富、结构严密。它有“独立之能”,“食米之巧”,“抖领之威”,“争斗之勇”。长练鸡形,可以补脑、补髓,下可医腿足疼痛。它通过多种进退转换的身法、步法、手法,锻炼全身的灵活性。  预备式:同三体势。  一、前进步穿掌(金鸡独立):左脚向前一步。左腿屈蹲,右腿跟进到左腿内侧,左脚提起,足尖上翘,紧靠在右踝关节处,成独立步。同时,右掌由左掌下面向前穿出,
期刊
鹰爪翻子拳是以“翻转”为基础,并吸收了岳氏散手擒拿技和鹰爪手法的精华而融为一体。翻拳实质属五十路连拳中的一路。  本文剖解其技击之法。  预备式:如图1所示,身体下坐,双腿蹲屈成左虚步,左臂前伸稍弯屈,沉肩坠肘,拳心朝前,高与肩齐;右臂屈肘于左肘下,右拳伏于胸前,拳心朝下,目视前方。  注意要点:此式要求身体上下协调一致,劲力整一,紧闭门户,以静待动,侧身应敌。  技击特点:侧身应敌,可以最大限度
期刊
李小龙认为,远距离格斗,优势通常在防御一方,因为防御的一方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来反击对手。李小龙所说的防御即技击中的控制能力,也就是截击能力,是每一种拳法都应具备的。咏春拳控制能力较强,原因大概是咏春拳为女子所创。在冷兵器时代,强人四起,女子要在社会上立足而不受人侵犯,则需根据自身特点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论对方如何进攻,或擒、或摔、或放、或击,都能自然反应,借势打势、借力打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期刊
1998年春,《精武》发表《武禹襄“身知”》一文后,引起武术界以及太极拳圈子里的极大关注。有的拳家看罢文章甚至问:什么是“身知”?可见当前认识“身知”、了解“身知”者寥寥,并非文中提及的“现在听来似乎很普通了”。  笔者于六十年代初识吴式太极拳时,就听说过此种功夫,当时只当故事听,以为是人家为渲染吴式太极拳编造出来的说法而已。十年后,我见到京城著名太极拳家杨禹廷,他亲口跟我讲了“身知”在练拳过程中
期刊
我所认识的咏春拳有梁赞宗师传下来的佛山咏春拳和古劳咏春拳,其中佛山咏春拳由叶问传至香港,后由梁挺先生传至世界各地。而李小龙也向叶问学练过佛山咏春拳。佛山咏春拳有三套拳,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还有六点半棍和双刀,以及跌打秘术。古劳咏春拳无拳套,但技法、手法、拳理、拳法与佛山咏春拳大同小异,以对拆为主,二十多个散手动作包含了其它咏春拳的木人桩、双刀动作,十多个对拆法包含了咏春拳的跟手灵变技法。古劳咏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