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众投资者进行审计时,往往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具有相当的专业能力并且地位相对独立,所以他们审计过后所提出的财报意见往往会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然而最近几年却出现了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典型的事件如绿大地事件、万福生科等对上市公司造成重大的伤害,也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威信扫地。目前审计领域通用的模型是以现代风险为导向的模式,该模型来自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审计模式。这种模式的着眼点是被审计对象的经营战略,将企业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与企业的发展风险相互挂钩,从而溯源风险,自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出现以来,引发了理论界对新模式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国际市场自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了疲软状态,全球的经济逐渐萎缩,产能过剩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形势也不可避免的波及了我国经济。因此在严峻的挑战之下,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出现财务舞弊的行为,为了个人或者公司利益的财务造假导致了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利益受到巨大损失。在经营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了。同时,从社会层面和投资者层面,也更希望参与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前察觉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要求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予以充分重视,分析重大错报风险,控制重大错报风险,尽量避免重大错报风险对企业经营和投资者的影响。
企业和单位审计时通常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为依据,这一模型对会计师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依据该模型的相关要求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实施各项审计项目。但模型中并没有明确风险因素的界定和评估方法,在实务操作中,会计师往往依据自己的职业经历和审计技能进行审计,这造成了风险模型应用和实施的弊端。因此需要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应用进行研究,这对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以上因素进行选题,主要针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是什么,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对审计费用有什么影响进行研究。
一、审计风险模型
2003年IAASB颁布的审计风险等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乘积形式的风险审计模型,被称之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这一新型模型来源于传统审计模型,国际会计准则协会认为该模型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改善审计工作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含有重大错报的内容,负责对企业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对此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工作中这种意见的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原则来说审计风险当然越低越好,在实务操作中,会计师只是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把握,因此这种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只能尽力控制审计风险,目前比较认可的审计风险在3%到5%之间,如果审计风险在此区间内浮动则被认为合理。
通过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公式可知,主要的审计风险存在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中。张龙平(2005)研究指出,重大错报风险比传统模型中有了明显改进,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能简单的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传统评估模型中,通常将固有风险水平设置为高,所以在审计工作中仅仅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新模型中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改善了固有风险的这种方式。企业或者单位对象在进行审计时,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审计人员需要认真的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相关环境和经营情况、内部控制情况,基于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去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才更合理。我国会计师审计规则指出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需遵守的法律法规、上级监管部门等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所有制性质;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政策和内控方法运用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发展目标和未来战略以及所要面临的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绩效情况等。
二、经营风险评估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影响
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经营风险被列为审计的主要内容,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企业的实现目标及重大战略。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下简称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审计执业人员应该了解的企业情况做了详细的界定,主要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风险;企业产品开发的风险;业务区域和业务范围扩展的风险;企业合规性风险;上级部门的监管风险;企业的融资风险及信息沟通和共享的风险等。黄小芬(2011)论文中指出,重大错报风险的进程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审计过程也应该动态调整审计侧重点。
重大错报风险的发生与经营风险密切相关,经营风险还可能包括企业管理层或者普通员工的舞弊行为,从而导致风险水平升高。反舞弊准则中指出舞弊行为出现的原因包括压力、机会和借口。在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或者面对着更有利的发展机会时,舞弊行为就有了产生的理由,另外借口也会成为舞弊行为的原因。而当企业经营的风险比较小时,则舞弊行为出现的几率则会大大降低,重大错报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可见经营风险是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营风险是审计执业人员的必备工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假设经营风险评估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呈线性升高的关系。
经营风险中的因素颇多,不是所有的经营风险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财务后果,因此对于财务报表中影响要素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通常从战略流程和业务流程两方面进行层次划分。张荣琳、霍国庆(2007)指出战略流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战略选择失当,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而这种受损程度出现极大确定性。Flint,Fraser,Hatherly(2007)认为,企业的战略如果能比较明晰恰当,审计会计师就能够对财务数据更精确的把握,审计过程将会大大减化。企业战略经营风险如果对财务报表的数据产生重大影响,那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则会受到影响,因此流程风险部分来源于战略经营风险。除此之外,流程风险还存在于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如销售价格的确定与销售流程息息相关。战略层次的风险在我国属于后来出现的,在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和旧审计准则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业务流程的风险中,审计的重点在于衡量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所以,在战略风险层面纳入审计体系中之后,审计过程中,很多的注册会计师仍会受到旧规则的干扰,更侧重于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的控制。
三、分析结论
1.经营风险评估的结果会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结果产生影响
在新的《准则》的规范下,风险审计工作在一定的程序和框架中进行,会计师先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情况,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新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推出了战略经营风险和业务流程风险两方面的审计要求,大部分的会计师对经营风险水平的高低十分关注而对这种风险来自于战略经营风险还是来自于业务流程风险却不甚关注。
2.新型现代风险导向模型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实际的操作中,现代风险导向模型因为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势,得到很多企业的认可与采用,但分析其实施的深度,其结论是该模型并沒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会计师在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时,没有可供参考的有效的定量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导致会计师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时,只能利用其概念指引作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审计工作量,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简介:秦岚,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会计系,本科,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
国际市场自次贷危机之后出现了疲软状态,全球的经济逐渐萎缩,产能过剩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形势也不可避免的波及了我国经济。因此在严峻的挑战之下,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出现财务舞弊的行为,为了个人或者公司利益的财务造假导致了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利益受到巨大损失。在经营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了。同时,从社会层面和投资者层面,也更希望参与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前察觉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要求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予以充分重视,分析重大错报风险,控制重大错报风险,尽量避免重大错报风险对企业经营和投资者的影响。
企业和单位审计时通常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为依据,这一模型对会计师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依据该模型的相关要求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实施各项审计项目。但模型中并没有明确风险因素的界定和评估方法,在实务操作中,会计师往往依据自己的职业经历和审计技能进行审计,这造成了风险模型应用和实施的弊端。因此需要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的应用进行研究,这对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基于以上因素进行选题,主要针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是什么,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对审计费用有什么影响进行研究。
一、审计风险模型
2003年IAASB颁布的审计风险等于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的乘积形式的风险审计模型,被称之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这一新型模型来源于传统审计模型,国际会计准则协会认为该模型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改善审计工作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含有重大错报的内容,负责对企业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对此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工作中这种意见的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原则来说审计风险当然越低越好,在实务操作中,会计师只是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把握,因此这种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于审计过程中。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只能尽力控制审计风险,目前比较认可的审计风险在3%到5%之间,如果审计风险在此区间内浮动则被认为合理。
通过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公式可知,主要的审计风险存在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中。张龙平(2005)研究指出,重大错报风险比传统模型中有了明显改进,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能简单的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传统评估模型中,通常将固有风险水平设置为高,所以在审计工作中仅仅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新模型中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改善了固有风险的这种方式。企业或者单位对象在进行审计时,有一定的强制性,因此审计人员需要认真的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相关环境和经营情况、内部控制情况,基于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去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才更合理。我国会计师审计规则指出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需遵守的法律法规、上级监管部门等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所有制性质;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政策和内控方法运用情况;被审计单位的发展目标和未来战略以及所要面临的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绩效情况等。
二、经营风险评估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影响
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经营风险被列为审计的主要内容,参与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应该了解企业的实现目标及重大战略。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下简称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审计执业人员应该了解的企业情况做了详细的界定,主要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风险;企业产品开发的风险;业务区域和业务范围扩展的风险;企业合规性风险;上级部门的监管风险;企业的融资风险及信息沟通和共享的风险等。黄小芬(2011)论文中指出,重大错报风险的进程会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审计过程也应该动态调整审计侧重点。
重大错报风险的发生与经营风险密切相关,经营风险还可能包括企业管理层或者普通员工的舞弊行为,从而导致风险水平升高。反舞弊准则中指出舞弊行为出现的原因包括压力、机会和借口。在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或者面对着更有利的发展机会时,舞弊行为就有了产生的理由,另外借口也会成为舞弊行为的原因。而当企业经营的风险比较小时,则舞弊行为出现的几率则会大大降低,重大错报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可见经营风险是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营风险是审计执业人员的必备工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假设经营风险评估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呈线性升高的关系。
经营风险中的因素颇多,不是所有的经营风险要素都会产生一定的财务后果,因此对于财务报表中影响要素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通常从战略流程和业务流程两方面进行层次划分。张荣琳、霍国庆(2007)指出战略流程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战略选择失当,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而这种受损程度出现极大确定性。Flint,Fraser,Hatherly(2007)认为,企业的战略如果能比较明晰恰当,审计会计师就能够对财务数据更精确的把握,审计过程将会大大减化。企业战略经营风险如果对财务报表的数据产生重大影响,那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则会受到影响,因此流程风险部分来源于战略经营风险。除此之外,流程风险还存在于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如销售价格的确定与销售流程息息相关。战略层次的风险在我国属于后来出现的,在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和旧审计准则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于业务流程的风险中,审计的重点在于衡量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所以,在战略风险层面纳入审计体系中之后,审计过程中,很多的注册会计师仍会受到旧规则的干扰,更侧重于企业的关键业务流程的控制。
三、分析结论
1.经营风险评估的结果会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结果产生影响
在新的《准则》的规范下,风险审计工作在一定的程序和框架中进行,会计师先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营风险与内部控制情况,然后在了解的基础上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新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推出了战略经营风险和业务流程风险两方面的审计要求,大部分的会计师对经营风险水平的高低十分关注而对这种风险来自于战略经营风险还是来自于业务流程风险却不甚关注。
2.新型现代风险导向模型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实际的操作中,现代风险导向模型因为操作简便、效率高等优势,得到很多企业的认可与采用,但分析其实施的深度,其结论是该模型并沒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会计师在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时,没有可供参考的有效的定量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导致会计师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时,只能利用其概念指引作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审计工作量,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作者简介:秦岚,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会计系,本科,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