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也获得一定的发展。数学作为中职学校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构建中职学生知识、技能以及素质结构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跟不上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兴趣;探究思维
现阶段,中职数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困境,即: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中职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存在抵触心理,导致课堂教学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其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并且只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压缩数学教学的时间与内容,数学知识也自然不被学生所重视。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将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应用广泛。由于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既使得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还使课堂产生枯燥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会被唤醒。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降低学习的压力。
以“等差数列”为例,在介绍等差数列之前,考虑到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因此,笔者以教学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并提出:小明很喜欢画画,可总是画不好排成一列柱子的透视图,老师启发小明要求他画出第一根柱子为100毫米,第二根柱子为90毫米,第三根柱子为80毫米,你能为小明总结画柱子的规律吗?这一情境的构建使学生马上融入到小明画画的情节中,以此产生了共鸣心理,并激发了探究规律的兴趣,通过观察发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等于10”这一特征,由学生给出的结论,笔者出示“等差数列”这一数学主题,并展开后续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引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降低了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紧张与压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增加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一言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它不仅转变了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使教师转变为辅助者,使学生变成主体者,还能够以合作的方式增加学生互动交流的频率,并增加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为了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教师應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智力与非智力的双向发展。
以“圆”为例,由于学生知道圆与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即:相离、相交与相切,但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却陌生,因此,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将导学案分发给每个小组,使学生通过圆的标准方程与直线的方程来判断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于是学生都陷入各自小组的讨论中,并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使课堂焕发出了生机的活力。
三、设置课堂问题,唤醒探究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探究思维产生的源动力。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较差,过于难的问题使得学生难以产生探究思维,甚至会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体现不出问题的实际价值。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应使问题始终围绕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展开,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问题建立有效联结,以此唤醒学生的探究思维。
以“平面的基本性质”为例,笔者首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问题一:若你的手中有六根相同的小木棍,以每条木棍为边,最多能搭出几个正三角形?问题二:用刀把西瓜切开,只能切三刀,最多能切几块?这两个问题唤醒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并且对问题的答案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笔者这时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在空间的环境下解决,今天就一起来讨论立体几何有关的问题”。在学生好奇心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此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的知识,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实用性的高素质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征出发,坚持学生为本,立足课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设置、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此外,也能够增加学生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从而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朝勇.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青年月刊,2015(11):256-256.
[2]余贤相.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职业,2016(23):133-134.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质量;兴趣;探究思维
现阶段,中职数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困境,即: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中职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存在抵触心理,导致课堂教学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其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并且只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压缩数学教学的时间与内容,数学知识也自然不被学生所重视。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首先应转变教育理念,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将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一、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数学课堂中应用广泛。由于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既使得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还使课堂产生枯燥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会被唤醒。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赋予趣味化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具体的场景中,降低学习的压力。
以“等差数列”为例,在介绍等差数列之前,考虑到这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因此,笔者以教学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并提出:小明很喜欢画画,可总是画不好排成一列柱子的透视图,老师启发小明要求他画出第一根柱子为100毫米,第二根柱子为90毫米,第三根柱子为80毫米,你能为小明总结画柱子的规律吗?这一情境的构建使学生马上融入到小明画画的情节中,以此产生了共鸣心理,并激发了探究规律的兴趣,通过观察发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都等于10”这一特征,由学生给出的结论,笔者出示“等差数列”这一数学主题,并展开后续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引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还降低了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紧张与压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增加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一言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它不仅转变了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使教师转变为辅助者,使学生变成主体者,还能够以合作的方式增加学生互动交流的频率,并增加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因此,为了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教师應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智力与非智力的双向发展。
以“圆”为例,由于学生知道圆与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即:相离、相交与相切,但通过比较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却陌生,因此,笔者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将导学案分发给每个小组,使学生通过圆的标准方程与直线的方程来判断出圆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于是学生都陷入各自小组的讨论中,并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使课堂焕发出了生机的活力。
三、设置课堂问题,唤醒探究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探究思维产生的源动力。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较差,过于难的问题使得学生难以产生探究思维,甚至会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体现不出问题的实际价值。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应使问题始终围绕着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展开,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问题建立有效联结,以此唤醒学生的探究思维。
以“平面的基本性质”为例,笔者首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问题一:若你的手中有六根相同的小木棍,以每条木棍为边,最多能搭出几个正三角形?问题二:用刀把西瓜切开,只能切三刀,最多能切几块?这两个问题唤醒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并且对问题的答案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笔者这时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在空间的环境下解决,今天就一起来讨论立体几何有关的问题”。在学生好奇心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以此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平面的知识,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培养实用性的高素质人才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年龄等特征出发,坚持学生为本,立足课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课堂问题的设置、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此外,也能够增加学生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从而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朝勇.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青年月刊,2015(11):256-256.
[2]余贤相.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职业,2016(2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