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粗浅认识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现象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高科技领域里都无处不在,学好物理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应加强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使物理教育回归自然。物理中的许多定律规律都是经实验总结得知,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所以,学好物理,首先要做好实验探究。初中物理实验一般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在这些年的实践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关键词】 物理 实验探究 相互合作 学以致用
  1 改变观念,认识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我们大多学生对物理有恐惧心理。原因之一,实验器材的缺乏很难让每个学生亲自操作一些实验,所以教师大多是将物理定律规律强塞给学生使其死记硬背,因而学生不能灵活处理物理现象,理论和现象也不能加以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实验形象生动、真实、直观。所以,老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尽一切可能带领学生自制一些小实验,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创设一些活生生的物理情境。在讲光现象时,我指导学生模拟自制小孔照相机,学生兴致高涨,自己进行探究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既扩展了他们知识又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光沿直线传播理解的更为透彻。所以老师应尽可能的将课本上的细节搬上课堂进行演示。
  2 课前准备要充分,做到心中有数
  演示实验时,老师必须认真备课,亲自动手做几遍,不能马马虎虎,认为以前做过,或见别人做过而懒于动手,打一次无准备的仗。如果上课时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失败,而强塞给学生实验结论,那么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也会给学生传递一种不严谨的学习过程。在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所以演示前要多次实验,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都能看的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准确性。同时也给他们严谨探究的科学态度。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做碘升华和凝华时,我第一次放碘过多,导致出现黑色碘蒸气,与书上所讲紫色碘蒸气相违背。经过再次实验放入少许碘时进行加热,现象明显,效果显著。不用讲解学生自己就能从实验现象归纳出:升华要吸热,凝华放热。可见,实验会明确告知学生所学知识,从而减轻老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本的负担。
  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或课堂无法进行,我们应借助多媒体,将其生动、直观显示给学生。比如,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我们无法将真空罩彻底抽为真空,此时借助多媒体可以让学生更确切的体会到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对于不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强加给学生,这样只会使其厌恶这种学习方法,借助多媒体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刺激他们探究学习的渴望。
  3 实验时让学生大胆参与,细心观察,培养相互合作精神
  学生分组实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使他们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思考,怕麻烦的思想,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首次接触实验器材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认识仪器的规格和性能,观察铭牌或说明书,弄清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零点及调节方法、使用方法,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掌握了这些,才能保证实验精确完成和实验的安全性。例如,温度测量时,如果没选择合适的,超过量程将会使温度计破裂。如果将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一样用力下甩,会损坏温度计。在使用电流表时,不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如果没将它和用电器连接而直接逾电源相接,这样会烧坏它。或没看好“+”“-”极,就会让损坏指针等。所以使用仪器时一定要认真选择和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和团体中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在活动中要分工明确,同时组内要进行角色的转换,注意发挥每个同学的作用,不能遗漏任何人,也不能让少数学生代替他们。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过程,也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又充分体现了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为以后的工作和他人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拓展迁移,积极利用好课外时间
  我们要利用和开辟好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也可参观活动等。比如“凸透镜烧蚂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对友谊的渴望;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我们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质量的测量”,学生可以在市场看看哪些仪器都用来测质量的,再看看常见食品的质量是多少,这样他们对质量的多少就有了明确的概念。
其他文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因此,实验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包括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多种形式,老师可以利用不同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  1 将爱心
期刊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它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
期刊
随着我国企业体制的改革,中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的重点工作,随之而来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巨增,招生规模扩大,老职业技术学校的扩建,新职业技术学校的上马已成蜂拥之势。但随之而来的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首要问题。教师作为教学环节的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具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教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 深入钻研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期刊
【摘 要】 “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它对原有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是一个大胆的冲击,对进一步发掘初中历史教学的潜在功能,把学生培养成善于学习、乐于探索、思维敏捷、潜质巨大的创造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历史情景 历史思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到探讨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上来,并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的确,把道德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让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培养学生,乃至影响学生一生的重中之重。然而,就目前初中生的道德教育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为此,作为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有责任抓好道德教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当前教学改革进展的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学法改革的核心是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及学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由原来的一人准备,全班等侯;一人板书,全班笔记的授课方式改成为全班积极准备,踊跃参与教学,走上讲台的形式。  1 课前准备  首先在选材上。因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且学生容易对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事物
期刊
【摘 要】 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说,敢不敢说,能不能说,其关键取决于教师有没有给予学生说的时间,有没有创造学生说的氛围,有没有教给学生说的方法。只有“慧于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秀于口”的学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表达能力 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1 联系生活经验,关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