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儿童急诊过程中的感染护理问题,探讨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儿科急诊患者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观察及资料调查分析儿童急诊常见的感染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果:由分析可知,儿童急诊中常见感染护理问题包括处理不当、原发性感染的潜在因素、设备使用不当、氧气湿化瓶使用不当等。结论:在儿童急诊中感染因素会对患儿产生一定威胁,甚会危及生命,因此要引起重视,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降低患儿急诊过程中的感染机率。
【关键词】儿童急诊;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7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儿科急诊患儿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0.7-12岁,平均年龄3.11±3.7岁。
1.2 方法
严格记录患儿的各项身体体征,包括不良反应及相关症状,全面检查患儿的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及肝功能、肾功能,分析检查结果。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查明发病原因;观察抢救过程中患儿的各项反应,并做好记录;隔离已被感染的患儿,测试具体感染原因,分析儿童急诊感染护理存在的问题。
2结果
90例患儿中,各类感染因素导致患儿感染的比例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3.1 儿童急诊中的感染因素
本组研究资料中,感染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处置不当17例;清洁工作不完善14例;氧气湿化瓶使用不当13例;原发性感染8例。分析可知,儿童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不当是导致患儿感染的重要因素,比如处置不当、清洁工作不完善、氧气湿化瓶使用不当等。在处理患儿伤口过程中如果清理不彻底或者抢救延迟均有可能导致患儿伤口出现感染,比如未及时除去可能引发感染的衣物、伤口消毒不彻底、伤口上的异物或污垢等未及时去除等。而在急救抢救过程中,静脉穿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静脉穿刺不当反而会增加患儿的感染机率,穿刺部位、穿刺用材料、操作技术、留置针保留时间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引发患儿感染,而其中又以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输液接口被污染、辅料被污染等为主要原因。
3.2 儿童急診中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3.2.1 加强儿童急诊室的环境消毒
急诊室要做好每日开窗通风,利用空气动态循环消毒机对其进行定期消毒;根据不同的污染区域将急诊室划分为几个等级,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如果急诊室地面、公共设施等被患儿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则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急诊地面及相关公共设施;采用臭氧消毒器对病床进行定期消毒。治疗用的操作台要进行彻底消毒。采用压力蒸汽对耐热型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如果器械不耐湿热则可采用化学方法浸泡消毒,注意医疗器械的隐蔽位置消毒要彻底;一些复杂设备的消毒工作要由专业的消毒公司来进行。传递器械时要保持适当高度,不可过高或过低,如果是无菌器械则要采用无菌持物钳进行传递;器械一经消毒则要保存于干燥、封闭的环境中;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最大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
3.3 加强基础护理
保证患儿自身的清洁卫生是预防急诊感染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如果患儿急诊后需要留院观察,护理人员要与家长配合对患儿的眼、口、脐、臀部等部位加强护理,督促患儿勤洗澡、勤换衣。患儿要尽量每日淋浴,如无法淋浴则要进行擦浴。患儿如果需要换药,敷料要保证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即废弃;换料过程中应用的换药器械要进行定期灭菌、消毒。
参考文献:
[1] 陈碧慧.儿科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3):1385-1386
[2] 张俊华.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52-753
[3] 李英贤,王建悦,牛淼淼.等.新生儿科感染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6):631
[4] 董德坤,荆小莉,郭明明,等.儿科急诊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144-145
[5] 李艳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菌群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61-162
[6] 陈南侠,班树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54-55
[7] 张秀洁.医院门诊发生交叉感染的根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92-293
【关键词】儿童急诊;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7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共收治儿科急诊患儿9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龄范围0.7-12岁,平均年龄3.11±3.7岁。
1.2 方法
严格记录患儿的各项身体体征,包括不良反应及相关症状,全面检查患儿的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及肝功能、肾功能,分析检查结果。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查明发病原因;观察抢救过程中患儿的各项反应,并做好记录;隔离已被感染的患儿,测试具体感染原因,分析儿童急诊感染护理存在的问题。
2结果
90例患儿中,各类感染因素导致患儿感染的比例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3.1 儿童急诊中的感染因素
本组研究资料中,感染因素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处置不当17例;清洁工作不完善14例;氧气湿化瓶使用不当13例;原发性感染8例。分析可知,儿童急诊抢救过程中护理不当是导致患儿感染的重要因素,比如处置不当、清洁工作不完善、氧气湿化瓶使用不当等。在处理患儿伤口过程中如果清理不彻底或者抢救延迟均有可能导致患儿伤口出现感染,比如未及时除去可能引发感染的衣物、伤口消毒不彻底、伤口上的异物或污垢等未及时去除等。而在急救抢救过程中,静脉穿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静脉穿刺不当反而会增加患儿的感染机率,穿刺部位、穿刺用材料、操作技术、留置针保留时间等各个环节均可能引发患儿感染,而其中又以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输液接口被污染、辅料被污染等为主要原因。
3.2 儿童急診中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
3.2.1 加强儿童急诊室的环境消毒
急诊室要做好每日开窗通风,利用空气动态循环消毒机对其进行定期消毒;根据不同的污染区域将急诊室划分为几个等级,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如果急诊室地面、公共设施等被患儿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则要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急诊地面及相关公共设施;采用臭氧消毒器对病床进行定期消毒。治疗用的操作台要进行彻底消毒。采用压力蒸汽对耐热型医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如果器械不耐湿热则可采用化学方法浸泡消毒,注意医疗器械的隐蔽位置消毒要彻底;一些复杂设备的消毒工作要由专业的消毒公司来进行。传递器械时要保持适当高度,不可过高或过低,如果是无菌器械则要采用无菌持物钳进行传递;器械一经消毒则要保存于干燥、封闭的环境中;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最大程度上降低院内感染。
3.3 加强基础护理
保证患儿自身的清洁卫生是预防急诊感染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如果患儿急诊后需要留院观察,护理人员要与家长配合对患儿的眼、口、脐、臀部等部位加强护理,督促患儿勤洗澡、勤换衣。患儿要尽量每日淋浴,如无法淋浴则要进行擦浴。患儿如果需要换药,敷料要保证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即废弃;换料过程中应用的换药器械要进行定期灭菌、消毒。
参考文献:
[1] 陈碧慧.儿科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3):1385-1386
[2] 张俊华.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52-753
[3] 李英贤,王建悦,牛淼淼.等.新生儿科感染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2,41(6):631
[4] 董德坤,荆小莉,郭明明,等.儿科急诊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2):144-145
[5] 李艳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菌群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161-162
[6] 陈南侠,班树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54-55
[7] 张秀洁.医院门诊发生交叉感染的根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