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图书馆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li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嚴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據《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渠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汉武帝算得上一位重视保存典籍的开明之君,他不但在宫里修建了专门收藏图书的“秘府”馆舍,还以官方命令在全国广泛征集图书,可谓是对秦朝以来“焚书”的拯救。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也有人把图书馆称之为“金匮”。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即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唐六典·职官》中,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至桓帝延熹二年,始置秘书监,属太常,掌禁中图书秘记,故曰秘书”。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当时的俸禄是六百石米。这一官职被后代沿用,到了隋炀帝的时候,秘书监已经是正三品了。唐代的魏徵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明代,秘书监一职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外,还在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了。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控,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有的朝代,比如秦朝,就实行过“焚书坑儒”的手段,来取缔私人藏书。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想想也是,在那些逐本抄书的年代,私人要想收藏大量的书籍,除了政治因素外,经济情况,也是个问题。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经在自己的诗歌里提过老友邺侯的藏书:“摇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了。唐代末年,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明朝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享誉古今,天下闻名的“图书馆”。
  无论是私人藏书还是皇家藏书,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是首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的图书馆。所以说,“江南图书馆”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其他文献
一、封官湖州  南宋末年,虽说朝廷偏安于临安,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可随着金兵被势力越来越大的蒙古人纠缠,一时之间无暇南顾,宋朝皇帝因此没有了兵戈之忧,皇帝也就有了振兴国家的想法,开起了恩科,招揽天下贤士。    这个时期,正是贾似道贵为丞相,掌管天下。科榜一出,各路状元榜眼都聪明地前来拜谒贾似道,口称恩师。贾似道得意地哈哈大笑,他吩咐管家,立即摆酒设宴,款待这帮贵客。管家贾安却没有急着下去办酒宴,
期刊
秋风萧瑟,草木摇霜。南宋临安城外,缓缓走来一队声势浩大的人马,这些人是北方的元朝所派出的使团,使团的正使官名叫姚天福。  蒙古铁蹄东征西讨,如今只剩南宋未灭,元帝忽必烈时刻想着平定南朝。恰逢宋恭宗即位,忽必烈立即派能吏姚天福出使南宋,以恭贺新君登基为名,趁机窥探南宋朝廷政况,察访民心民情。  姚天福正考虑该如何着手访察时,突然,一名威风凛凛的宋将手握长缨枪,向马队中载有御宝的那辆马车冲杀过去。蒙古
期刊
清朝末年仲秋的一天,药材商刘阿坤进入泥山岙(ao,今屬浙江杭州)地界收药材。当他走过大路旁的一户人家时,发现屋里有一位年轻女子正袅袅婷婷地朝门口走来。刘阿坤走上前去正好跟年轻女子打了个照面,只见眼前的女子粉脸生春、明眸含情。他心动不已,于是跟这女子的丈夫谢土包商量,表示愿意出重金以换得其妻陪他一夜。谢土包禁不住刘阿坤重金诱惑,应承了下来。他随即回屋里跟其妻丽荣商量,丽荣禁不住丈夫软磨硬泡,只好答应
期刊
这天,慈安太后在钟粹宫里突然想到先帝咸丰皇帝的一件朱笔。她屏退宫女,从箱子里取出一个信封,又拿出一个金丝系着的玉佩。玉佩上雕刻着一个身似海马头似凤的动物,玉佩表面细腻润滑,通体透亮。咸丰皇帝曾告诉过她,这个动物叫海马凤。  慈安太后盯着玉佩看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从信封里抽出一张素笺。年代久了,朱谕的字迹已经泛黄。她在心里默默数了一下,不由惊叹:“真快,整整20年了。”  20年前的她,还是皇后的身
期刊
(一)  去年春季的一天,下午3时许,一架载有4名森林调查警员的飞机,从蒙大拿州的卡利斯贝尔的冰河国家公园飞机场起飞,前往弗雷塞地山脉的营地。  离开卡利斯贝尔市区,飞机就进入了高山地带,一座座连绵的山峰從飞机旁边“呼啸”掠过。不久,飞机飞入了弗雷塞地河流中部的河谷地区,飞机在地势险峻的悬崖和岩石中穿行,朝着西南方向的营地飞行。  26岁的调查警员凯特,目光始终锁定在窗外远处的丛林中。突然,她发现
期刊
民国三年,耒阳新上任的县知事黄青阳为标榜新政,特聘请早年毕业于法政学堂、在革命中崛起的新进青年项鸿为县警察局局长。项鸿又请来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肖文菡到警察局任探长。    这年仲夏的一天上午,有人在耒河化龙桥下发现了一具男尸。项鸿闻报,不敢怠慢,立即带领法医、警察一行人火急火燎地赶赴现场。  耒河是横贯全城的一条主河道,化龙桥在县郊。他们赶到时,现场已经挤满围观的人群,有两三个先行赶到的治安警在
期刊
一  故事发生在元朝仁宗延元年夏天。陕西人王三和妻子吴氏在京城开了一家小酒馆。吴氏天生丽质,身材曼妙,又做得一手好菜,小两口的生意过得还算顺当。    这一日,王三和妻子商量,决定重置桌椅,扩大规模,也好多挣些银子,准备以后多置些田地,回乡过安稳的日子。很快,王三找到一家木工作坊,和老板李五就相应事项达成一致,王三交了定银,订做数套桌椅。  不久,按照约定,李五带着先期做好的样品来到了王三的小酒馆
期刊
旗镇从来不缺奇人,可疤女算是最奇的一个。  疤女姓杨,三十来岁,风姿绰约,在旗镇老街开了一家“疤女养生馆”,专门做美容生意。  疤女身材窈窕,不胖不瘦,一头黑发瀑布似的披散开来,总给人飘逸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没有结过婚的缘故,乍一看,三十来岁的疤女就像二十刚出头的样子。可疤女的右额头,有块铜钱大的疤,紫红紫红的,连带着半边脸也灰黢黢的,十分吓人,疤女的名字不胫而走。时间一长,本名倒是沒几个人记得了。
期刊
慢先生是柳城教书先生柳韵生的绰号。  娘怀上慢先生的那一年,柳城闹狼灾。山上大雪遍布,野狼觅不到吃食,饿极,去柳城村庄劫掠家禽家畜。遇到人,也群起攻之,食之。怀孕的娘走夜路,遭遇群狼。老娘带着火石点火吓狼,野狼不走,静观围之。老娘几次不支,念及腹中胎儿,挺住。  天明,村里人寻至。野狼悻悻散去。老娘受了惊吓。  一月两月过去,慢先生就不从娘肚里出来。老娘愁坏了,整日捧着大腹垂泪。遇到的人都问:该生
期刊
说起麻三,估计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一个厨子谁知道?  若提起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王亶望,可谓臭名昭著了。麻三就是王亶望府上的当家大厨,而且还卷入了那桩当时震惊朝野的“捐监冒赈”大案!  这样看来,麻三就非等闲之辈了。  王亶望,山西临汾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初为举人,捐了个知县,后以金钱铺路,仕途畅达,历官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捐监冒赈”案发。  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