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基本问题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凡是围绕着国家政权所进行的社会活动都是政治现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阶段,凡是关系到国家政权与国家命运的全局性社会活动也都属于政治现象。这就是说,政治现象的核心就是政权,没有政权就没有政治现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政权问题尤为重要,不仅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仍然是政权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3-0095-2
  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关于国家的起源、本质和消亡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资产阶级政治学理论的根本分歧,也正在于此。
  一、两种生产决定社会制度——国家起源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就是说,国家不是来自于社会外部的一种存在,而是社会内部活动自身运动所产生的一种矛盾的结果。众所周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基本力量是人类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这种生产又包括了两种内容:一种是生活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社会制度演变的规律,正是受着这两种生产的制约。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越低下,人们的社会制度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受着原始血缘关系的限制。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组成社会的基本纽带是天然的血缘关系,在这种社会中,人们依靠基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习俗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氏族社会内部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由没有暴力为依托的议事会来承担。议事会不是一种脱离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的管理组织,而是由氏族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的一种议事机构,在历史上,人们将这种社会制度称为原始民主制度即恩格斯所说的氏族制度,并以此来表示这种组织和国家的根本区别。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开始逐渐被基于社会化生产而形成的新的生产关系所瓦解。同时,由剩余产品所引起的私有制的出现,导致了阶级和阶级矛盾的产生。这就是说,原来的氏族社会已经开始被由新的经济关系所组成的新的社会所取代,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谓社会结构,就是由某种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所规定的社会群体在生产和分配关系中各种位置的总和,它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纽带而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这种纽带的形式就是社会制度。因此,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就是社会结构的表现形式。氏族制度的瓦解说明,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制度随之发生变化。在两种生产的作用下,原始社会必然是氏族制度而不可能是其他制度;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结构的变化。当氏族制度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时,必然要出现新的社会制度将其取代,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就是国家。
  国家和氏族的区别是什么呢?从管理和统辖的对象来看,就是国家是按地域来划分居民,而氏族却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居民。要理解国家与氏族组织的这一区别,必须要弄清楚划分这个概念的内涵。这里所谓的划分,是指对一定地域上的居民以什么为基础来进行管理。氏族组织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说明它对居民的管理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以一定的家族群体为单位;而国家按地域划分居民,说明它对居民的管理以居住地域的生产关系为基础,以居住地区为单位。具体地说,这两种划分居民的方式产生了三个方面的不同后果:首先,人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前按血缘关系划分的居民之间是亲属关系,而按地域划分的居民之间是阶级关系,从而使居民之间打破了血缘纽带关系而按着地域重新进行组合。其次,居民之间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氏族内部,氏族成员之间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国家按着地域划分居民后,在一定地域内不同阶级的人们根据财产状况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出现了以国家形式确认的人们之间的不平等。最后,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发生了变化。在氏族组织内,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反映氏族成员共同利益,从而也为他们所自觉遵守的道德和习俗,而现在人们被迫遵守的是新的行为规范,是统治阶级强加给被统治阶级的意志,也即法律。
  在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中,关于两种生产决定社会制度的结论不是形而上学式的逻辑推演,而是建立在对于人类历史的客观考察基础之上的科学归纳和总结。从根本上说,它的意义在于它从对国家起源的考察开始,真正说明了国家产生的真实原因和这种原因本身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为我们认识国家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法论依据。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必然要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正确地把握社会结构变化的“度”的问题,这个“度”,就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这一点,社会结构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二、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国家的本质和作用理论
  恩格斯曾经指出:“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恩格斯的这段话最深刻地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和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话,可作以下几点解释:第一,国家是表示社会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这说明国家产生的前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认为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就产生国家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只有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才产生国家。第二,为了摆脱对立面的冲突,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表面上就不是真的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它是有偏向的,“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表明国家的本质。第三,国家是缓和冲突的,而缓和冲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什么方法缓和冲突是领导艺术。   第四,缓和冲突的目的,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所谓“秩序”,是指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秩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实际上就是维护了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生产关系,维护了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这表明,缓和冲突有一个“度”的问题,一个国家无论采取什么缓和冲突的方式,都不能超越“秩序”,更不能改变“秩序”。如果一种类型的国家所采取缓和冲突的方法不是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而是超越或者改变了这种“秩序”,就必然导致国家政权性质的改变。
  三、特殊集团与公共权力——国家消亡理论
  氏族组织与国家组织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公共权力的出现。什么是公共权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指出:“国家就是从人类社会中分化出来的管理机构。当专门从事管理并因此而需要一个强迫他人意志服从暴力的特殊强制机构的特殊集团出现时,国家也就出现了。”可见,公共权力是由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组成的国家机构所行使的权力。当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出现时,就意味着公共权力出现了,国家就产生了;当社会发展到不需要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而以新的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时,国家也就消亡了。这里,必须把握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国家组织与氏族组织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管理、是否存在社会管理组织,而在于是否存在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无论是氏族组织、国家组织,还是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无疑存在着管理现象和管理组织,但氏族组织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存在。人类社会从没有特殊集团从事的管理发展到有特殊集团从事的管理,再从有特殊集团从事的管理发展到没有特殊集团从事的管理,正好是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表明,国家的消亡并不是管理现象和管理组织的消亡,而是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的消亡,即公共权力的消亡。
  与此相关联,国家与氏族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也不在于是否存在社会规范,而在于社会规范的性质。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因此氏族组织中没有法律,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没有法律。但是,任何社会都是人们的群体结构,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一定规则的。在国家产生以前的氏族社会,调整人們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主要是习惯,国家消亡以后,法律虽然不存在了,但社会规范仍然存在,只不过这种社会规范是人们自觉遵守的,不需要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不以法律的形式
  表现出来。第二,特殊集团不是被废除的,而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消亡的。只有公共权力彻底消失了,国家才能消亡,而公共权力的消失意味着专门从事管理的特殊集团的消失。随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从事专门管理的特殊集团与社会居民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官吏变成人民公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无论是官吏还是公仆,都属于特殊集团的范畴,都是公共权力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官吏是剥削者类型国家公共权力的组成部分,公仆是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组成部分。把官吏变成公仆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取代剥削者类型的国家,只是国家消亡的第一步。只有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国家机关的职能越来越简化,管理工作人人都可以承担,社会没有主人和公仆之分,特殊集团才会最终消失,“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因此,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作者简介】陈艳玲: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1级。
其他文献
中央企业的资金管理主要分为内部资金管理和外部结余资金投资管理,目前,央企内部资金管理已较为成熟,而央企结余资金管理方面,受到国资监管作用及央企自身投资水平的双重影响
摘 要 对现阶段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水平,完善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进而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医德教育 对策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我国医学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任何事物的发生与改变都具有两面性,医学模式的改变在给我国的医学教育带
期刊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对冲基金已经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一种快速成长的力量,并已进入主流投资行业.本文介绍了对冲基金的历史、运作原理,以及此次金融危机对对冲基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因此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完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与体制是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下我
一、日中两国的特殊关系rn1992年,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日本综合评论杂志的论坛上回顾了关于日中两国邦交正常化谈判的过程及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意义.几乎所有的
期刊
【摘 要】教师的幽默,不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还是一种行之有效并且高效的教学手段。本文对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幽默进行了分析,对教学幽默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常见的幽默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幽默方法;幽默技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的“心”吸引到教学目标上来,提高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率,已成为新时期教学
自经济危机后,各国为振兴经济措施不断,其颓败趋势有所缓解,然大环境依旧不善.纵观全球,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等,世界各国都在主动作为,以变求机遇,企
期刊
14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众叛亲离,跟着深爱的你到深圳做了打工妹。贫穷的你落榜后除了生病的母亲、衰弱的父亲和那半间破瓦屋,就剩下我了。记得当初来深圳打工的路费用的也是我做一个月民办老师的工资。  我所受的苦都是为了今生能与你长相守。  或许,我的眼光不错,你是很棒的。10年后的今天,当我家所有的人松了一口气,原谅我没嫁错郎的时候,有了车、有了别墅的你却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你找到了“心灵知音”,如
1.政府非税收入的构成rn2000~2001年澳大利亚中央政府总收入为1 608.47亿澳元,其中政府非税收入147.91亿澳元,占政府总收入的9.2%。按照收入来源的性质划分,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非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