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竞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体育设施建设与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筹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对我国普通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工作做出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究体育设施建设与运动会筹资渠道与对策,以期为提高体育设施建设与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普通高校;运动会;筹资渠道;对策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国内的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运动会的筹资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竞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体育设施建设与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理念和渠道进行了理论分析。
二、影响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
运动会向高层次发展的症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由学校包办,阻碍我国高校运动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经费短缺。制度性问题固然重要,但其解决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做后盾,故首先要解决的应是资金短缺问题。资金缺口的存在,给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圆满举办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阻碍着高校综合性运动会向高层次发展,资金不足导致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建设体育设施和购置体育设备,个别高校综合性运动会在东拼西凑中举办,效果不尽如人意;所必需的体育比赛软件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受资金捉襟见肘的约束,直接影响到体育竞赛的进度与质量,继而影响到高校运动会的规模和成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拨款,捐赠、广告赞助、指定产品代言等已成为综合性运动会筹资中的传统渠道,而电视宣传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与奥运会及大型运动会的筹资相比,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的性质和渠道有一定区别,在整体运作、分层分类营销、商业手段运用和品牌战略上存在较大差距。
三、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筹资渠道实践
(1)解决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的资金“瓶颈”问题,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这是高校得以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为了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必须有多种筹资渠道。这不仅需要学校的政策倾斜,更需要经济上的资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单纯以学校体育经费为融资渠道的办会模式必然最终导致发展规模和质量受限。
(2)筹资理念与渠道。①积极争取学校支持,成立专门的筹资机构,负责社会捐资活动。筹资机构通过制定筹资计划,研究筹资技巧,建立筹资激励机制,提高普通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运行机制转换;加强管理,转变观念,规范运作;围绕参与者需求设计产品;重视体育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提高运动会组织者专业水平,争取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最高额的可使用资金。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知名度,电视宣传不能按市场价格出售。对运动会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防止资产流失现象最小化。普通高校综合性运动会不仅是对学校的一种广告宣传,更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③与大型企业建立双赢机制,筹集资金的方式虽未被广泛采用,但其筹资能力却十分巨大。使大型企业树立将教育当做事业来发展,依托社会,借助社会力量来举办大教育的观念是必然的选择,比如与中国移动、蒙牛等大型企业的联谊,企业给我们赞助资金,我们去企业进行太极拳辅导,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双赢双得的局面。④争取股份制化运作,股份制化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可以使高校体育管理更加科学化。股份制化可以使高校由校董合一向校董分离转化,从而使董事会和校长各司其职,利于学校体育管理科学化;股份制化更有利于吸收资金,因为投资教育与投资其他行业相比,风险性低,稳定性强。因此,国家应采取更开放的政策,一方面鼓励国内高校利用外资发展体育科学,另一方面在国内也尽量采取诸如上市、税收优惠及对提取合理回报做出明确规定等措施鼓励国内资本流向教育事业。
四、建议与结论
1.建议
(1)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筹资是指运动会主管部门和组织者通过对运动会各种资源的开发和运营,向社会或个人筹措和集中举办运动会所需资金的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运动会的服务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营销来筹集资金,实现运动会市场价值,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具有以竞赛为核心、观赏价值为基础,资源开发以无形资产开发为主,对行政部门和市场具有双重依赖,关联面广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等特点。运动会的资金筹集与市场开发必须根据上述特点进行。
(3)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筹资出现市场化趋势,无形资产开发占总收入比例明显提高,居民个人投入有所增长,国家投资的比例显著下降,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
(4)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借鉴现代奥运会的筹资渠道,在整体运作、分层分类营销、商业手段运用和品牌战略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性。
(5)目前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电视宣传力度不够;运动会的观赏价值开发不充分;对运动会的无形资产缺乏科学评估,资产流失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性集资收入比重过大,筹资工作欠规范,运动会资源的整体策划和专业营销水平不 高。
2.结论
(1)观念的转变是做好筹资工作的基础。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经济开发主管,克服任人唯亲,任人唯业内人士是中国大型运动会管理和资源开发的陋习。
(2)操作方法的创新是根本。最大程度保护赞助商的利益是关键,严格的品牌保护会放大运动会的资源效应,赞助商的投资物有所值,筹资就会出现好的势头;不同层次赞助的底线不同,享有的权利也就不同,这样有利于商家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3)运作模式要有创新。①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要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涉及不同的服务方式。一方面为部分赞助企业设计出成套的权益回报“套餐”;另一方面还要给另一部分赞助商提供可供选择的单项赛事冠名权和赛场场地广告权、VIP接待权和赛场展示权等。这种方法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点菜吃饭”。这两方面做得好,就能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的赞助商,把运动会的资源开发得更加合理。在借鉴奥运会成功经验的同时,又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创新了“套餐”+“点菜吃饭”的运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②细分市场资源操作思路。对资源市场进行细分,是做好筹资、合理开发资源的又一举措。体育基金是伴随体育产业发展起来的带有行业色彩的准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为体育产业融资、促进体育存量资产盘活和广泛开展资本营运的应有功能,为今后的市场开发提供良好的操作思路。③多元融资。让市场“掏腰包”建设场馆值得借鉴,采取全新的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经营权的转让招标,吸引大量外资和民资加盟建设,为场馆发展注入市场活力。体育赞助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体育赞助作为体育和经济之间的一个平等互助的结合点,能起到促进体育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双重作用,因而备受青睐。④体育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一方面,体育经费筹资渠道实行多元化,投入总量要加大。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国家的投入,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必须建立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支持和个人消费成分逐步增加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体育法》的规定,国家财政的投入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另一方面,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培养体育人才,在思想上要引起重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措施上要制订培养规划,加快培养步伐;在机制上要促进交流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在方法上,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际锻炼,努力形成一批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科研人员的人才群、人才链。
总之,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这种前景实现以及增长的潜力得到释放除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宏观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机制之外,还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 略。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纪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5-87.
[2]迈克尔•利兹.体育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卢汉林.国际投融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56-58.
[4]陈共荣,周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障碍与风险资本的制度安排[J].时代财会,2003,(11):45-48.
[5]吴振绵.我国体育投融资体制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2):36-38.
关键词:普通高校;运动会;筹资渠道;对策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国内的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运动会的筹资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竞赛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对体育设施建设与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理念和渠道进行了理论分析。
二、影响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
运动会向高层次发展的症结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由学校包办,阻碍我国高校运动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经费短缺。制度性问题固然重要,但其解决需要充足的资金来源做后盾,故首先要解决的应是资金短缺问题。资金缺口的存在,给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圆满举办带来许多不利影响,阻碍着高校综合性运动会向高层次发展,资金不足导致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建设体育设施和购置体育设备,个别高校综合性运动会在东拼西凑中举办,效果不尽如人意;所必需的体育比赛软件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受资金捉襟见肘的约束,直接影响到体育竞赛的进度与质量,继而影响到高校运动会的规模和成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财政拨款,捐赠、广告赞助、指定产品代言等已成为综合性运动会筹资中的传统渠道,而电视宣传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与奥运会及大型运动会的筹资相比,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的性质和渠道有一定区别,在整体运作、分层分类营销、商业手段运用和品牌战略上存在较大差距。
三、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筹资渠道实践
(1)解决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的资金“瓶颈”问题,需要建立多渠道的资金来源,这是高校得以健康发展的物质保障。为了保证稳定的经费来源,必须有多种筹资渠道。这不仅需要学校的政策倾斜,更需要经济上的资助。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单纯以学校体育经费为融资渠道的办会模式必然最终导致发展规模和质量受限。
(2)筹资理念与渠道。①积极争取学校支持,成立专门的筹资机构,负责社会捐资活动。筹资机构通过制定筹资计划,研究筹资技巧,建立筹资激励机制,提高普通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运行机制转换;加强管理,转变观念,规范运作;围绕参与者需求设计产品;重视体育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中介组织作用的发挥;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提高运动会组织者专业水平,争取以最低的筹资成本获取最高额的可使用资金。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知名度,电视宣传不能按市场价格出售。对运动会的无形资产进行科学评估,防止资产流失现象最小化。普通高校综合性运动会不仅是对学校的一种广告宣传,更是学校的一笔巨大财富。③与大型企业建立双赢机制,筹集资金的方式虽未被广泛采用,但其筹资能力却十分巨大。使大型企业树立将教育当做事业来发展,依托社会,借助社会力量来举办大教育的观念是必然的选择,比如与中国移动、蒙牛等大型企业的联谊,企业给我们赞助资金,我们去企业进行太极拳辅导,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双赢双得的局面。④争取股份制化运作,股份制化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可以使高校体育管理更加科学化。股份制化可以使高校由校董合一向校董分离转化,从而使董事会和校长各司其职,利于学校体育管理科学化;股份制化更有利于吸收资金,因为投资教育与投资其他行业相比,风险性低,稳定性强。因此,国家应采取更开放的政策,一方面鼓励国内高校利用外资发展体育科学,另一方面在国内也尽量采取诸如上市、税收优惠及对提取合理回报做出明确规定等措施鼓励国内资本流向教育事业。
四、建议与结论
1.建议
(1)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筹资是指运动会主管部门和组织者通过对运动会各种资源的开发和运营,向社会或个人筹措和集中举办运动会所需资金的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运动会的服务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营销来筹集资金,实现运动会市场价值,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具有以竞赛为核心、观赏价值为基础,资源开发以无形资产开发为主,对行政部门和市场具有双重依赖,关联面广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等特点。运动会的资金筹集与市场开发必须根据上述特点进行。
(3)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筹资出现市场化趋势,无形资产开发占总收入比例明显提高,居民个人投入有所增长,国家投资的比例显著下降,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
(4)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借鉴现代奥运会的筹资渠道,在整体运作、分层分类营销、商业手段运用和品牌战略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性。
(5)目前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与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电视宣传力度不够;运动会的观赏价值开发不充分;对运动会的无形资产缺乏科学评估,资产流失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性集资收入比重过大,筹资工作欠规范,运动会资源的整体策划和专业营销水平不 高。
2.结论
(1)观念的转变是做好筹资工作的基础。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经济开发主管,克服任人唯亲,任人唯业内人士是中国大型运动会管理和资源开发的陋习。
(2)操作方法的创新是根本。最大程度保护赞助商的利益是关键,严格的品牌保护会放大运动会的资源效应,赞助商的投资物有所值,筹资就会出现好的势头;不同层次赞助的底线不同,享有的权利也就不同,这样有利于商家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3)运作模式要有创新。①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的筹资,要为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涉及不同的服务方式。一方面为部分赞助企业设计出成套的权益回报“套餐”;另一方面还要给另一部分赞助商提供可供选择的单项赛事冠名权和赛场场地广告权、VIP接待权和赛场展示权等。这种方法可以形象地称之为“点菜吃饭”。这两方面做得好,就能更好地满足不同需求的赞助商,把运动会的资源开发得更加合理。在借鉴奥运会成功经验的同时,又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创新了“套餐”+“点菜吃饭”的运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②细分市场资源操作思路。对资源市场进行细分,是做好筹资、合理开发资源的又一举措。体育基金是伴随体育产业发展起来的带有行业色彩的准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为体育产业融资、促进体育存量资产盘活和广泛开展资本营运的应有功能,为今后的市场开发提供良好的操作思路。③多元融资。让市场“掏腰包”建设场馆值得借鉴,采取全新的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经营权的转让招标,吸引大量外资和民资加盟建设,为场馆发展注入市场活力。体育赞助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体育赞助作为体育和经济之间的一个平等互助的结合点,能起到促进体育和经济共同发展的双重作用,因而备受青睐。④体育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一方面,体育经费筹资渠道实行多元化,投入总量要加大。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国家的投入,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必须建立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支持和个人消费成分逐步增加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体育法》的规定,国家财政的投入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另一方面,加强体育人才的培养,培养体育人才,在思想上要引起重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措施上要制订培养规划,加快培养步伐;在机制上要促进交流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在方法上,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际锻炼,努力形成一批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科研人员的人才群、人才链。
总之,我国高校综合性运动会筹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增长潜力,这种前景实现以及增长的潜力得到释放除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宏观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机制之外,还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 略。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纪宁.体育赛事的经营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5-87.
[2]迈克尔•利兹.体育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卢汉林.国际投融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56-58.
[4]陈共荣,周良.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障碍与风险资本的制度安排[J].时代财会,2003,(11):45-48.
[5]吴振绵.我国体育投融资体制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