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的临床技能课程教学与改革的临床技能课程教学的效果。方法:04级临床医学专业672名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05级、06级临床医学专业各543名、665名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按照我校新设置的“临床基本技能教程”课程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在学生生产实习前,按照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要求进行考核。结果:04级第一、第二、第三站及各站不及格人数合计分别为153人、87人、216人、466人,与05级、06级比较,不及格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按照“临床基本技能教程”课程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基本技能。
[关键词]医学高等职业院校 临床技能 教学改革
医学高等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结构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的后备人才。按照国家对助理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要求,学生通过在校2年的理论学习和第三年临床实习,必须要掌握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心电图基础、实验室检查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学科的各项临床技能。传统的临床技能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我校从2006年开始对临床技能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二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我校04级临床医学专业672名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分别由诊断学教研室和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儿鼻喉科学等教研室根据课程进度分别进行训练;05级、06级临床医学专业各543名、665名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按照我校新设置的“临床基本技能教程”课程由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完成,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教师由诊断学及临床各学科教研室的教师兼任。两种训练方法的教学时数一样,均为144学时。实训内容均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心电图基础、实验室检查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学科的各项临床技能。
考核均安排在第二学年期末,即学生去生产实习前。考核方法参照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考核流程形式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一致,分为三站式考核:第一站为病史采集和病历分析考核,采用书面回答;第二站为操作技能考核;第三站为心电图、阅片及化验结果分析考核,采用电脑无纸化答题。考官均聘请具有国家执业资格考官资格的人员担任,评分标准一致。按照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 检验。
二、结果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04、05、06三个年级所有学生全部参加考核,04级第一、第二、第三站及各站不及格人数合计分别为153、87、216、466人,与05级、06级比较,不及格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详见表1。
*04级与05级、06级比较P<0.01,**04级与05级、06级比较P<0.01,***04级与05级、06级比较P<0.01,****04级与05级、06级比较P<0.01。
三、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实行医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该法的实施不仅对医院和从业医师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医学教育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执业医师法》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医学生自毕业后,试用期满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方能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该考试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前者考试合格,才能参加综合笔试,这充分说明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必要性。由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统考的成绩无形中将成为衡量医学院校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这将促进医学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医学临床技能的教学在大多数医学院校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依靠诊断学和分散在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的实训课程来完成。其弊端主要有:(1)时间短暂且分散,临床技能训练缺乏完整性、连贯性与系统性;(2)实训分别由各学科负责,由于各学科师资力量、设备的限制,难以保证训练质量;(3)诊断学一般是在第二学期开课,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的实训课程大多在第四学期开课,与基础医学脱节;(4)有的内容重复讲授,实验设备和人员不能充分利用。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2006年开始,我校对临床技能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方法是将原来分散在诊断学、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的实训内容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即“临床基本技能教程”,同时将原来分散在各学科的实训室组建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立了临床技能实训网站,“临床基本技能教程”涵盖了诊断学、内、外、妇、儿、五官等学科的所有临床基本技能和执业资格技能考核要求的内容。该课程安排在2~4学期,时间跨度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接受系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训练。新的课程使技能教学从单一纵向转变为多学科全方位,从授课为主转变为技能培养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主;按照国家对助理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的要求,更强调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注重学生通科技能和临床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临床技能教学的全新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说明新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各项临床技能(P<0.01)。
参考文献:
[1]徐小平.临床技能教学及评估的现状与对策[J].南方医学教育,2007,(4):26-28.
[2]吴文其,聂友源,袁俊等.高专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应对医生资格考试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
[3]郑少燕,杨棉华,何萍等.改革教学模式创建精品课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1-2.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桂教高教 [2007]109号)。
[关键词]医学高等职业院校 临床技能 教学改革
医学高等职业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结构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的后备人才。按照国家对助理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核的要求,学生通过在校2年的理论学习和第三年临床实习,必须要掌握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心电图基础、实验室检查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学科的各项临床技能。传统的临床技能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我校从2006年开始对临床技能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二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我校04级临床医学专业672名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分别由诊断学教研室和临床各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儿鼻喉科学等教研室根据课程进度分别进行训练;05级、06级临床医学专业各543名、665名学生的临床技能训练按照我校新设置的“临床基本技能教程”课程由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完成,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教师由诊断学及临床各学科教研室的教师兼任。两种训练方法的教学时数一样,均为144学时。实训内容均包括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临床常用诊疗技术、心电图基础、实验室检查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学科的各项临床技能。
考核均安排在第二学年期末,即学生去生产实习前。考核方法参照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实践技能部分),考核流程形式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一致,分为三站式考核:第一站为病史采集和病历分析考核,采用书面回答;第二站为操作技能考核;第三站为心电图、阅片及化验结果分析考核,采用电脑无纸化答题。考官均聘请具有国家执业资格考官资格的人员担任,评分标准一致。按照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采用χ 检验。
二、结果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04、05、06三个年级所有学生全部参加考核,04级第一、第二、第三站及各站不及格人数合计分别为153、87、216、466人,与05级、06级比较,不及格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详见表1。
*04级与05级、06级比较P<0.01,**04级与05级、06级比较P<0.01,***04级与05级、06级比较P<0.01,****04级与05级、06级比较P<0.01。
三、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实行医师执业资格准入制度,该法的实施不仅对医院和从业医师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医学教育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执业医师法》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医学生自毕业后,试用期满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方能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该考试是客观公正地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它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前者考试合格,才能参加综合笔试,这充分说明了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必要性。由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统考的成绩无形中将成为衡量医学院校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这将促进医学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医学临床技能的教学在大多数医学院校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依靠诊断学和分散在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的实训课程来完成。其弊端主要有:(1)时间短暂且分散,临床技能训练缺乏完整性、连贯性与系统性;(2)实训分别由各学科负责,由于各学科师资力量、设备的限制,难以保证训练质量;(3)诊断学一般是在第二学期开课,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的实训课程大多在第四学期开课,与基础医学脱节;(4)有的内容重复讲授,实验设备和人员不能充分利用。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2006年开始,我校对临床技能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方法是将原来分散在诊断学、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的实训内容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即“临床基本技能教程”,同时将原来分散在各学科的实训室组建为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立了临床技能实训网站,“临床基本技能教程”涵盖了诊断学、内、外、妇、儿、五官等学科的所有临床基本技能和执业资格技能考核要求的内容。该课程安排在2~4学期,时间跨度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接受系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训练。新的课程使技能教学从单一纵向转变为多学科全方位,从授课为主转变为技能培养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为主;按照国家对助理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的要求,更强调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注重学生通科技能和临床素质的培养,形成了临床技能教学的全新模式。通过三年的实践,说明新的临床技能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各项临床技能(P<0.01)。
参考文献:
[1]徐小平.临床技能教学及评估的现状与对策[J].南方医学教育,2007,(4):26-28.
[2]吴文其,聂友源,袁俊等.高专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应对医生资格考试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
[3]郑少燕,杨棉华,何萍等.改革教学模式创建精品课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6):1-2.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桂教高教 [2007]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