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鼓励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jbj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鼓励是一种重要的引导和激励手段,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鼓励,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持久热情。对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运用鼓励,本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美术教学,鼓励,运用,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注意运用鼓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探讨的问题。鼓励就是教师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鼓励方法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鼓励个性爱好,激发审美情趣
  鼓励审美个性,就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们应在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后,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要注重鼓励内心感受,引发参与热情
  鼓励内心感受,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不应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应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还应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3.要注重鼓励创造表现,培养创新思维
  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们应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们不要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教师要以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风光美”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装饰画,课前应先布置同学们回到自己家乡的田园里走一走,看看哪一处景象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先讲风景装饰画的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幽静的村前小园美;有的认为田野的春天大遍庄稼绿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们应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同学们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就会非常丰富。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对此,需要我们努力去探讨和实践。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教育研究认为:21世纪的数学教学是一门学习思考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应高度注重学生的参与。本文对学生参与的意义及引导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参与,意义,情境     主动参与、学会思考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数学教学对培养这种素质承当着重要的责任。本文仅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义与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
期刊
【摘要】俗语在教学中如能巧妙、合理地加以应用,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极大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收集了中学生物教学中与遗传变异、生物体结构、生物体生理活动、传染病、生物与环境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进行情感教育等内容相关的俗语,运用到中学生物教学中,供生物教师参考。  【关键词】俗语,生物教学,教学效益,应
期刊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在教学中遇到好大一部分学生就是害怕解应用题,看了题目不知从何入手,像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导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发展思维能力,笔者就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四方面谈起。  1.认真审题,感知题意  在教学中只有认真审题才能感知题意,所以要把审题方法、方向作为重点加以强化,这样就能形成学生自觉的审题意识。看到一道应用题首
期刊
【摘要】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对评价的基本方式及运用方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评价导向,运用,方式,方法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为了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期刊
【摘要】语感的本质是人们在长期言语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语言符号的一种直觉,直觉思维是构成语感的核心要素。通过培养语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思维,培养,方法     语感具有直觉性特点,表现出思维过程与结果的直接性,它不需要经过预先的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而是凭借言语经验,直接地对言语作出敏锐的感受。培养语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读书实践和语感积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动意识,发展,培养,方法     所谓“主动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主动学习的意识是其
期刊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仅要有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尽可能使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加强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特别是道德责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法上下功夫,从而提高道德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政治教学,德育教育,提高思想,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
期刊
【摘要】万物之始,先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骼,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先有节奏后有旋律与和声,旋律不能脱离节奏而单独存在,节奏却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作为一名爵士鼓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教学,面对单一枯燥的节奏,繁琐无味的基本功训练,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快更容易的记住节奏并能灵活运用在演奏中呢?①通过简单游戏,引
期刊
【摘要】新时代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字,小组合作     新时代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的教学有何途径?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