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解瘀方调控巨噬细胞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来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iva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索清心解瘀方调控巨噬细胞稳定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下载编号为GSE41571的基因芯片,筛选出易损/破裂斑块与稳定斑块中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899个,利用BATMAN-TCM平台检索出清心解瘀方中各味中药的活性成分187个,筛选出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1686个.取两者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 3.2.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基因”网络,利用Metascape对基因功能和生物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及数据可视化.结果 清心解瘀方中5味中药的110种活性成分可作用于87个靶点基因,通过调控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脂质合成代谢、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细胞吞噬等生物学过程,调控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细胞迁移和吞噬、凋亡、自噬、铁死亡等信号通路,发挥稳定AS易损斑块的作用.结论 初步阐释了清心解瘀方调控巨噬细胞稳定易损斑块的药效成分和潜在生物学机制,并提出调控巨噬细胞铁死亡可能是其稳定AS易损斑块的重要潜在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治疗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76例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38例给予HFNC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结局、肺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使用镇静剂、使用镇痛剂、氧合指数≤200 mmHg及停止口服药>24 h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C及T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
目的:研究不同血乳酸水平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对其乳酸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乳酸正常)及观察组(乳酸升高),每组6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B型尿钠肽(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监护室入住时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BNP峰值、cTnI峰值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阐述中医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技术在腰腿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腰腿痛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0)将中医辨证施护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到康复护理中,对比两组康复速度、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8.5±0.8)d及(10.1±1.1)d,护理后SAS评分(36.5±2.5)分、ADL评分(71.4±2.2)分、SF-36评分(72.8±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