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源多杀巴氏杆菌荚膜分型的研究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3372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Carter苹膜群鉴定法将分离于我国鹿的38株多杀巴氏杆菌鉴定为三个苹膜型,其中B型占68.4%,A型占18.4%,D型占5.3%,3株未能确定型,占7.9,证实荚膜B型是我国鹿多杀巴氏杆菌流行的主要血清群。
其他文献
免疫球蛋白(l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普遍存在于血液、组织液及外分泌物中,Ig由浆细胞产生,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
用不同批次、不同剂量、不同保存时间的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接种豚鼠,观察豚鼠对PPV N株弱毒苗的抗体反应。结果4种不同剂量和3个不同批次的PPV N株弱毒苗接种豚鼠后第14天
采用抗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包被酶标板作为捉抗体,以4株鸡毒支原体特异单克隆抗体作为第二抗体和酶标羊抗鼠IgG作为指示体建立了一种检测鸡蛋卵黄中鸡毒支原体的双夹心AC-ELISA。该法具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牦牛群中陆续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血清阳性率在30 %~42.4 %之间,病死率在30 %左右,本研究先后从四川、西藏等地牦牛中分离出病毒,并对其进
对含伪狂犬病病毒Ea株BamHI7片段的质粒pUC6.6进行亚克隆,构建了仅含Us9基因约0.6kb片段的重组质粒pSKMNO.6.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双链测序,结果表明:Us9存在2种可能的同C-末
西藏那曲地区牦牛发病死亡数量较大,本病症状与大肠埃希氏菌病极为相似。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观察,细菌学、血清学检查鉴定,动物回归试验,首次证明引起那曲地区
本室分离的鹅副粘病毒是一侏对鹅具有料强致病毒,它也能实验感染雏鸡,且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50%以上。人工感染的鸡其症状和病理变化均与鹅自然发病的病变相类似。从感染途
用鸡新城疫Ⅰ系,Ⅳ系苗和鹅副粘病毒病灭活疫苗对鹅进行免疫,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并攻毒。结果用5头份新城疫Ⅰ系苗,鹅群免疫后128天H1抗体水平在3log2以上,2头份的新城疫Ⅰ系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