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能够解决工作人员对直流蓄电池组单电池内阻测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缩短测试时间,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维护人员工作时的安全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在现有内阻测试方法基础上进行研究后制作的测试过渡工具——直流蓄电池内阻测试板,以及此工具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直流蓄电池 内阻测试 连接 测试插头
一、前言
作为uPs系统后备电源的uPs直流电池组,其电池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为了保证直流电池组的日常稳定运行,每年需对单电池进行至少一次的内阻测试,并及时对内阻过大的故障电池进行更换,以保证电池组整组质量。
直流蓄电池组一般在单独的蓄电池室内集中组屏(架)安放,由于支架或机柜内部空间狭小,安装完毕的电池组通常只能容成人手臂伸入,不仅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给内阻测量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工作人员在进行测试工作时也易发生因视线受阻造成的人身触电等安全事故。由于目前常用测试仪器接头大多为金属夹子,在测试过程中也存在着因接头接触不良或滑脱而导致的测试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现有测试仪器结构,针对内阻测试各环节分别进行设计改进,制作了用于狭小空间内实现直流蓄电池内阻安全、准确、方便测量的专用辅助连接装置。
二、电池内阻测试基本操作流程介绍
本文以INNET BT-6100型蓄电池内阻容量分析测试仪为例说明其具体工作流程。首先将测试仪器和夹子连接好,开机后设定相关参数,启动预先设定好的测试程序,对整组电池进行逐一在线测量。测试过程中,先将黑夹子接下一节电池正极,再将红/黑夹子接本节电池负极,最后将红夹子接本节电池正极。拆除与连接顺序相反。如无需测试电池问连接内阻,红/黑夹子和黑夹子一起接电池负极,红夹子仍接电池正极。
测试过程中,根据内阻测试仪使用说明及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定,需一人手持夹子连接电极,另一人持内阻测试仪进行监视、操作、读数,并安排第三人专责安全监护。
由操作流程看出其单电池连接顺序比较复杂,而在日常实际使用上,在对较大数目的电池组进行自动测量时,较繁琐的测试夹子连接方法很容易造成单电池内阻测试结果错误。针对以上几方面问题,工作人员决定对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连接部分进行改进,设计一种辅助工具。
三、连接工具的设计
(1)问题汇总
根据实际操作及现场观察,工作人员得出以下三个主要问题:a.电池组安装空间狭小,工作人员工作时视线受阻,不便工作;b.原内阻测试仪器连接头为夹子结构,与电池极柱接触易滑落,容易造成数据错误及短路事故;c.内阻测试仪测试夹子连接顺序繁琐,在大量测量电池时,工作人员易发生人为错误。
(2)方案确定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分析,工作人员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其中,将测试工作面延伸出原狭窄空间的方法最为可行。即制作一种过渡连接装置将每节电池的测试点延伸到电池组架外,并对内阻测试仪器的连接夹子进行改造,以便更好的与电池极柱相连。
根据对实际空间、操作方式等多方面的考虑,工作人员制作了一种蓄电池内阻测试连接板,其基本结构如图1、图2所不:
如图2,将每节电池极柱通过导线的方式与测试板背面相连,连接顺序依照内阻测试仪自动测试连接顺序。如图1,各电池极柱测试点通过导线及绝缘测试板传至测试板正面各测试插孔,测试导线为凹面连接,此设计避免了人身触及带电极柱。为了改进测试夹子易从极柱上滑落而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将测试连接面由夹子改造成针形插入式连接面,即将内阻测试连接夹子改造成香蕉插头,通过插入测试孔与单电池极柱相连。
而针对原装置测试连接顺序繁琐的问题,通过各种方案比较,在将测试夹子改造成测试插头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创造性地将测试笔深度改进成三联阶梯式测试笔,如图3所示。
其红、蓝、黑三色测试头分别与内阻测试仪的红、红/黑、黑导线相连,在插入测试插头过程中,三个测试插头与电池极柱的连接顺序完全符合内阻测试仪测试顺序要求,而将测试插头拔出时,也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将测试顺序繁琐的问题消弭于无形,而不同的颜色辨识也帮助了工作人员,防止插错测试插头。
四、实施效果
通过蓄电池内阻测试板的研制,将内阻测试仪器与蓄电池电极间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既做到了仪器的可靠连接,又做到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还因为解决了繁琐的操作顺序问题,而将操作时间大大减少,如表1所示。蓄电池组电池节数越多,节省的时间越可观。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有蓄电池内阻测试仪器在日常电池内阻测试工作中出现的各方面问题的集中分析,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制了一种测试辅助连接工具一电池内阻测试板。综合解决了工作环境、数据准确、人员安全等各方面问题。通过后期工作测试,此工具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人身安全和数据准确性,降低了内阻测试时间,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直流蓄电池 内阻测试 连接 测试插头
一、前言
作为uPs系统后备电源的uPs直流电池组,其电池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为了保证直流电池组的日常稳定运行,每年需对单电池进行至少一次的内阻测试,并及时对内阻过大的故障电池进行更换,以保证电池组整组质量。
直流蓄电池组一般在单独的蓄电池室内集中组屏(架)安放,由于支架或机柜内部空间狭小,安装完毕的电池组通常只能容成人手臂伸入,不仅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给内阻测量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工作人员在进行测试工作时也易发生因视线受阻造成的人身触电等安全事故。由于目前常用测试仪器接头大多为金属夹子,在测试过程中也存在着因接头接触不良或滑脱而导致的测试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现有测试仪器结构,针对内阻测试各环节分别进行设计改进,制作了用于狭小空间内实现直流蓄电池内阻安全、准确、方便测量的专用辅助连接装置。
二、电池内阻测试基本操作流程介绍
本文以INNET BT-6100型蓄电池内阻容量分析测试仪为例说明其具体工作流程。首先将测试仪器和夹子连接好,开机后设定相关参数,启动预先设定好的测试程序,对整组电池进行逐一在线测量。测试过程中,先将黑夹子接下一节电池正极,再将红/黑夹子接本节电池负极,最后将红夹子接本节电池正极。拆除与连接顺序相反。如无需测试电池问连接内阻,红/黑夹子和黑夹子一起接电池负极,红夹子仍接电池正极。
测试过程中,根据内阻测试仪使用说明及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定,需一人手持夹子连接电极,另一人持内阻测试仪进行监视、操作、读数,并安排第三人专责安全监护。
由操作流程看出其单电池连接顺序比较复杂,而在日常实际使用上,在对较大数目的电池组进行自动测量时,较繁琐的测试夹子连接方法很容易造成单电池内阻测试结果错误。针对以上几方面问题,工作人员决定对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连接部分进行改进,设计一种辅助工具。
三、连接工具的设计
(1)问题汇总
根据实际操作及现场观察,工作人员得出以下三个主要问题:a.电池组安装空间狭小,工作人员工作时视线受阻,不便工作;b.原内阻测试仪器连接头为夹子结构,与电池极柱接触易滑落,容易造成数据错误及短路事故;c.内阻测试仪测试夹子连接顺序繁琐,在大量测量电池时,工作人员易发生人为错误。
(2)方案确定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分析,工作人员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其中,将测试工作面延伸出原狭窄空间的方法最为可行。即制作一种过渡连接装置将每节电池的测试点延伸到电池组架外,并对内阻测试仪器的连接夹子进行改造,以便更好的与电池极柱相连。
根据对实际空间、操作方式等多方面的考虑,工作人员制作了一种蓄电池内阻测试连接板,其基本结构如图1、图2所不:
如图2,将每节电池极柱通过导线的方式与测试板背面相连,连接顺序依照内阻测试仪自动测试连接顺序。如图1,各电池极柱测试点通过导线及绝缘测试板传至测试板正面各测试插孔,测试导线为凹面连接,此设计避免了人身触及带电极柱。为了改进测试夹子易从极柱上滑落而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将测试连接面由夹子改造成针形插入式连接面,即将内阻测试连接夹子改造成香蕉插头,通过插入测试孔与单电池极柱相连。
而针对原装置测试连接顺序繁琐的问题,通过各种方案比较,在将测试夹子改造成测试插头的基础上,工作人员创造性地将测试笔深度改进成三联阶梯式测试笔,如图3所示。
其红、蓝、黑三色测试头分别与内阻测试仪的红、红/黑、黑导线相连,在插入测试插头过程中,三个测试插头与电池极柱的连接顺序完全符合内阻测试仪测试顺序要求,而将测试插头拔出时,也符合要求。
工作人员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将测试顺序繁琐的问题消弭于无形,而不同的颜色辨识也帮助了工作人员,防止插错测试插头。
四、实施效果
通过蓄电池内阻测试板的研制,将内阻测试仪器与蓄电池电极间连接方式进行了改进,既做到了仪器的可靠连接,又做到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还因为解决了繁琐的操作顺序问题,而将操作时间大大减少,如表1所示。蓄电池组电池节数越多,节省的时间越可观。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有蓄电池内阻测试仪器在日常电池内阻测试工作中出现的各方面问题的集中分析,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制了一种测试辅助连接工具一电池内阻测试板。综合解决了工作环境、数据准确、人员安全等各方面问题。通过后期工作测试,此工具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人身安全和数据准确性,降低了内阻测试时间,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