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支书是农村建设的主心骨,是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头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角色之一。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村支书要怎么干好本职工作呢?日前,本刊记者就该问题采访了全国道德模范、湖南首届“最美新乡贤”夏昭炎教授及著名“三农”学者、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英洪,二位学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和体会,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建议。
务实清廉讲政治
夏昭炎教授指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因此,农村党支部建设至关重要。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假如村支书能够严于律己、当好表率,村支部就能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倘若村支书不能以身作则,那么,整个村支部就会是一盘散沙,就会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势必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另外,从某种程度来说,村支书作为党的基层干部,相当于我们党在农村的代言人。村支书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如果村支书言行失度,就会对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也会一定程度割裂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村支书务必谨言慎行,讲政治、守法纪、重廉洁,做到堂堂正正、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村支书一定要讲政治,坚定拥护党中央。在“三农专家”张英洪看来,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把村民的事办好,就是村支书最大的政治。夏昭炎教授表示,如今中央的大政方针都是确定好的,关键是要怎么把中央的好政策、好方针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村民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村里有好多具体的困难和具体的问题,村支书才是最了解基层情况的人,他最了解每家每户的真实需求,也最了解村民的疾苦在哪里、问题在哪里。真正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就是真正的好村支书。”
由于每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和要求都不同,所以,张英洪还提出,村支书必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如果不认真学习领会,就无法真正掌握好中央的大政方针,很容易与时代要求脱节,也就不能造福于乡村、造福于村民。”
夏昭炎谈论了村支书和群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农民,村支书首先是农民,其次才是干部,所以不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是应该和村民打成一片;不同之处是,村支书肩上的责任更重,是村民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所以要比普通村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两位学者还都提到,当前,群众身边的某些“微腐败”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微腐败”看似不起眼,但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噬了老百姓的获得感,也挥霍了老百姓对党的信任。因此,村支书一定要带头守法,廉洁奉公,风清气正。
同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除了要求村支书自身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还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坚持反腐无禁区,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做好了要表扬,做不好就要追责。一旦发生贪污、挪用、侵占等现象,一定要严厉追责,该罢免的罢免,该起诉的起诉,这是群众身边的腐败,必须重视。”张英洪如是说。
当好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我们党带领人民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致富没有一劳永逸之说,要想日子好上加好,就必须坚持奋斗。尤其是一些刚刚脱贫的村子,抑或是低收入村,如果不能变“输血”为“造血”,那就还是有可能返贫。
一名合格的村支书,不仅要政治立场坚定,还必须要有经济头脑,不等不靠、敢想敢干,能够带领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得踏实稳当。关于村支书如何带领村民更好地致富,张英洪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认识、了解本村的特点,了解村情、村貌,了解本村的资源、潜力和短板。“各个村的村情不一样,千差万别,如果不清楚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什么,發展的关键是什么,脑子里都是糨糊,就肯定发展不好。”
其次,发展乡村产业的主体要明确,所以要把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好。当前,许多低收入村都没有成立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是一类特别法人。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指导思想上做到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硬重视而不是软重视,从根本上认识到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振兴的重大意义。
此外,农村要发展,关键要靠资金和人才,村支书也要努力创造条件,引进投资、引导本地人才回流,实现人才要素的双向流动。张英洪告诉本刊记者,当前,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很方便,但城市人口却很难流回农村。他的外甥女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一度萌生回去建设家乡的念头,但由于她的户口迁不回,宅基地也批不下来,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张英洪坦言:“目前来看,这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村支书也还是可以做一些事的,比如建立新乡贤协会,为一些企业家回乡建设家乡、回报桑梓搭建平台,提供便利。”
被称为“赤脚教授”的夏昭炎,在农村的这些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农民要致富,必须懂点科学知识,尽可能读点书,没有知识,一味蛮干是行不通的。村支书是致富路上的带头人,但干事创业的主力还是农民自己,村支书要多读书,提升自己的能力,也要创造条件,帮助、鼓励村民多读书、多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夏昭炎退休回到家乡后,和爱人杨莲金一起创办农家书屋。自从书屋成立以后,村里打牌的少了,读书的多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更让夏昭炎感到欣慰的是,还真有不少村民从书里读出了致富之路,村民杨忠芳通过借书自学养蚕,于2015年创办了天然纤维产业园,不仅自己发家致富,还带动了上百农户养蚕致富。
化解矛盾,维护乡村和谐
村支书虽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却不少,甚至可以说是鸡毛蒜皮。所谓众口难调,村民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在日常生活中,村里各种矛盾纠纷在所难免。因此,如何妥当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维护乡村和谐,也非常考验村支书的能力。
张英洪表示,村支书首先要有公平、公正的理念,村支书是全村的村干部,不是某个家族、某几个人的村干部,应该为全体村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少数人、只为自己的亲友谋利益,要把所有村民的利益放在心中。
但光有自觉还不够,还必须坚持村务公开,让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在阳光下运行。俗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做到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一切清清楚楚,谁也不能动歪脑筋,暗箱操作那一套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此外,还要坚持、健全、发展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事小事要开会,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最后形成决议,少数服从多数,大家都不会有意见。如果搞一言堂,就难以服众,可能村民嘴上不说,但心里是不服的,也会留下矛盾隐患。
在夏昭炎看来,要处理好与群众相关的矛盾纠纷,村支书必须要和老百姓交心,讲真话,不讲假话,以诚心打动对方,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耐心听取群众的心声,全面了解百姓的诉求,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法依规处理,遇到群众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做工作,灵活应对。总之,要以村民利益为中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创建和谐农村。
村支书要秉公办事,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亲亲疏疏、厚此薄彼。最重要的是,村支书自身腰杆要硬,要行得正坐得端,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如果自己屁股都不干净,又怎么能指望村民信服你?
务实清廉讲政治
夏昭炎教授指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因此,农村党支部建设至关重要。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假如村支书能够严于律己、当好表率,村支部就能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倘若村支书不能以身作则,那么,整个村支部就会是一盘散沙,就会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势必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另外,从某种程度来说,村支书作为党的基层干部,相当于我们党在农村的代言人。村支书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如果村支书言行失度,就会对党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也会一定程度割裂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村支书务必谨言慎行,讲政治、守法纪、重廉洁,做到堂堂正正、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村支书一定要讲政治,坚定拥护党中央。在“三农专家”张英洪看来,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把村民的事办好,就是村支书最大的政治。夏昭炎教授表示,如今中央的大政方针都是确定好的,关键是要怎么把中央的好政策、好方针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村民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村里有好多具体的困难和具体的问题,村支书才是最了解基层情况的人,他最了解每家每户的真实需求,也最了解村民的疾苦在哪里、问题在哪里。真正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就是真正的好村支书。”
由于每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和要求都不同,所以,张英洪还提出,村支书必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如果不认真学习领会,就无法真正掌握好中央的大政方针,很容易与时代要求脱节,也就不能造福于乡村、造福于村民。”
夏昭炎谈论了村支书和群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农民,村支书首先是农民,其次才是干部,所以不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是应该和村民打成一片;不同之处是,村支书肩上的责任更重,是村民致富路上的带头人,所以要比普通村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两位学者还都提到,当前,群众身边的某些“微腐败”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微腐败”看似不起眼,但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噬了老百姓的获得感,也挥霍了老百姓对党的信任。因此,村支书一定要带头守法,廉洁奉公,风清气正。
同时,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除了要求村支书自身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还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坚持反腐无禁区,严查群众身边的腐败,“做好了要表扬,做不好就要追责。一旦发生贪污、挪用、侵占等现象,一定要严厉追责,该罢免的罢免,该起诉的起诉,这是群众身边的腐败,必须重视。”张英洪如是说。
当好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我们党带领人民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致富没有一劳永逸之说,要想日子好上加好,就必须坚持奋斗。尤其是一些刚刚脱贫的村子,抑或是低收入村,如果不能变“输血”为“造血”,那就还是有可能返贫。
一名合格的村支书,不仅要政治立场坚定,还必须要有经济头脑,不等不靠、敢想敢干,能够带领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得踏实稳当。关于村支书如何带领村民更好地致富,张英洪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认识、了解本村的特点,了解村情、村貌,了解本村的资源、潜力和短板。“各个村的村情不一样,千差万别,如果不清楚导致贫困的原因是什么,發展的关键是什么,脑子里都是糨糊,就肯定发展不好。”
其次,发展乡村产业的主体要明确,所以要把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好。当前,许多低收入村都没有成立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是一类特别法人。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从指导思想上做到对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硬重视而不是软重视,从根本上认识到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振兴的重大意义。
此外,农村要发展,关键要靠资金和人才,村支书也要努力创造条件,引进投资、引导本地人才回流,实现人才要素的双向流动。张英洪告诉本刊记者,当前,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很方便,但城市人口却很难流回农村。他的外甥女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一度萌生回去建设家乡的念头,但由于她的户口迁不回,宅基地也批不下来,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张英洪坦言:“目前来看,这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村支书也还是可以做一些事的,比如建立新乡贤协会,为一些企业家回乡建设家乡、回报桑梓搭建平台,提供便利。”
被称为“赤脚教授”的夏昭炎,在农村的这些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农民要致富,必须懂点科学知识,尽可能读点书,没有知识,一味蛮干是行不通的。村支书是致富路上的带头人,但干事创业的主力还是农民自己,村支书要多读书,提升自己的能力,也要创造条件,帮助、鼓励村民多读书、多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夏昭炎退休回到家乡后,和爱人杨莲金一起创办农家书屋。自从书屋成立以后,村里打牌的少了,读书的多了,村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更让夏昭炎感到欣慰的是,还真有不少村民从书里读出了致富之路,村民杨忠芳通过借书自学养蚕,于2015年创办了天然纤维产业园,不仅自己发家致富,还带动了上百农户养蚕致富。
化解矛盾,维护乡村和谐
村支书虽然官不大,但管的事却不少,甚至可以说是鸡毛蒜皮。所谓众口难调,村民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在日常生活中,村里各种矛盾纠纷在所难免。因此,如何妥当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维护乡村和谐,也非常考验村支书的能力。
张英洪表示,村支书首先要有公平、公正的理念,村支书是全村的村干部,不是某个家族、某几个人的村干部,应该为全体村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少数人、只为自己的亲友谋利益,要把所有村民的利益放在心中。
但光有自觉还不够,还必须坚持村务公开,让村里的大小事务都在阳光下运行。俗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做到了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一切清清楚楚,谁也不能动歪脑筋,暗箱操作那一套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此外,还要坚持、健全、发展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大事小事要开会,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最后形成决议,少数服从多数,大家都不会有意见。如果搞一言堂,就难以服众,可能村民嘴上不说,但心里是不服的,也会留下矛盾隐患。
在夏昭炎看来,要处理好与群众相关的矛盾纠纷,村支书必须要和老百姓交心,讲真话,不讲假话,以诚心打动对方,取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要耐心听取群众的心声,全面了解百姓的诉求,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法依规处理,遇到群众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做工作,灵活应对。总之,要以村民利益为中心,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创建和谐农村。
村支书要秉公办事,做到一碗水端平,不能亲亲疏疏、厚此薄彼。最重要的是,村支书自身腰杆要硬,要行得正坐得端,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如果自己屁股都不干净,又怎么能指望村民信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