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在大学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是本科教育的时代发展趋势。
关键词 人才;本科教育;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5-0053-02
How to Strengthe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Zhang Jian
Abstract At present, strengtheni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talent i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Key words tal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Training Department,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 Langfang, Hebei, China 065000
1 前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反映在教育领域,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探索与改革正在地方高校中方兴未艾。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的军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旨在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与融合,造就文理兼备、通融识见,具有宽广视野、人文及科学精神以及人格健全的人才。通识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其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拓展学生视野,使其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性思考问题、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3 加强通识教育的对策
3.1 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高等教育中,人们通常把基础理解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这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提出来的带有一定片面性的看法。从通识教育的角度看,基础不仅包括知识基础、还包括能力基础、做人基础。通识教育课程涉及的应该是基础性、综合性、有效性以及可迁移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而从目前來看,军校课程中能被视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只是有限的几门公共必修课,如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在提高军校学员的综合能力素养方面与倡导人文精神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目前已有一些军校正在采取“基础合训,专业分流”的举措,从办学理念上讲,应该说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尝试。新生入学不必分专业,第一、二学年(至少第一学年)只设通识教育课程,全面夯实学员的基础,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丰富学员的能力素养。此后学员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以及学校教育资源情况选择专业。军校要构建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把重塑学员的能力结构作为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升学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综合化与整体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只有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军事变革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3.2 全面实行学分制,构建科学灵活的通识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军校的必修课分量过重,使学员只能局限于狭窄的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加之军校严肃紧张的环境,学员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受到很大压抑,学习效果与成才期望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全面实行学分制,构建科学的选修课体系,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调动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他们成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学分制的实质与灵魂是选课制。从世界范围来看,大量增设通识选修课,实行灵活的课程设置是大学课程体系的一大趋势。实行学分制有很多优点:一是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来选课,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三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五是有利于促进教员的竞争与课程的优胜劣汰。
通识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基础通识课程、核心通识课程、跨学科通识课程。军校通识课程设置应掌握以下原则:一是广博性原则,加强文、理、工与军事学科的指挥、技术、管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二是平衡性原则,实现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之间的相互平衡;三是相关性原则,各种知识与课程之间有机互补,避免学生学到的是片断的、零散的知识;四是适应性原则,满足社会、部队建设及学员个人的需求。
除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外,通识课程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运筹学、公文写作、文献检索、法律、领导学、组织管理学、心理学、演讲与口才、人际交往学、当代中国与世界以及社会调查、实习、参与项目等实践活动,等等。综合性的军校还可根据条件开设音乐鉴赏、美学概论、军人婚恋、性与社会等选修课程,以提高学员的艺术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婚恋态度。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结合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情况去确定通识课程。除了这些全校性的通识课程,还可设立创新学分、才艺学分、社会实践学分、自学学分,鼓励学员多实践、多创造、多学习、多陶冶情操。总之,一定要强调能力、方法、素养、性情的培养。
3.3 注重培植学员的人文素养与价值伦理教育
部队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对某个狭窄专业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人,更应该是一个爱国爱党、正义诚信、心理素质过硬,有着高尚道德情操、优美情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协调合作精神,富有进取心与社会责任感的人。学员这些个性的心理品质,要靠大学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用一种人文精神去培育、去熏陶,而不是通过空洞高调的政治教育就可以达到的。人文精神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职能,军校教育不应只是关注学员毕业时能为部队做些什么,也应关注学员更长远的将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都是一个有才学、有能力、有责任感、有人格魅力的人,都能够很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应该是教育的灵魂。充满人性关怀、眼光高远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能大幅提升军校教育的品位。
3.4 在军校设通识教育办公室或类似的机构,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师资力量
学分制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而目前军校教学都是实行过程管理。由于军校管理非常强调纪律性、整体性与统一性,选课制在实际操作中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甚至会给人造成混乱、不成体统之感。如果没有独立的实施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实行强有力的教学管理,通识教育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效果将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有必要在军校设通识教育办公室或类似的机构,能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设计出比较合理和科学的选科制或课程组织模式,高效、灵活地协调全校各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相互关系。树立为学员服务的观念,使管理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即便如此,在操作层面上还是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军校打破传统的“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的路子,既要让学分制名至实归,真正利于学员成才,又要组织好有效的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与军营纪律。
关键词 人才;本科教育;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5-0053-02
How to Strengthe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Zhang Jian
Abstract At present, strengtheni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talent i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imes.
Key words talen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Training Department,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 Academy, Langfang, Hebei, China 065000
1 前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反映在教育领域,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探索与改革正在地方高校中方兴未艾。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的军校,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 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是与专业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一种使学生熟悉知识主要领域内的事实和思想的教育类型,旨在通过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与融合,造就文理兼备、通融识见,具有宽广视野、人文及科学精神以及人格健全的人才。通识教育主张以人为本,其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拓展学生视野,使其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性思考问题、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3 加强通识教育的对策
3.1 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求创新”的教学理念,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在高等教育中,人们通常把基础理解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这是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提出来的带有一定片面性的看法。从通识教育的角度看,基础不仅包括知识基础、还包括能力基础、做人基础。通识教育课程涉及的应该是基础性、综合性、有效性以及可迁移性都比较强的课程。而从目前來看,军校课程中能被视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只是有限的几门公共必修课,如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在提高军校学员的综合能力素养方面与倡导人文精神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目前已有一些军校正在采取“基础合训,专业分流”的举措,从办学理念上讲,应该说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尝试。新生入学不必分专业,第一、二学年(至少第一学年)只设通识教育课程,全面夯实学员的基础,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丰富学员的能力素养。此后学员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以及学校教育资源情况选择专业。军校要构建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把重塑学员的能力结构作为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升学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综合化与整体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主流,只有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军事变革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3.2 全面实行学分制,构建科学灵活的通识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由于军校的必修课分量过重,使学员只能局限于狭窄的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加之军校严肃紧张的环境,学员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受到很大压抑,学习效果与成才期望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全面实行学分制,构建科学的选修课体系,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调动和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他们成才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学分制的实质与灵魂是选课制。从世界范围来看,大量增设通识选修课,实行灵活的课程设置是大学课程体系的一大趋势。实行学分制有很多优点:一是有利于优化知识结构,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来选课,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三是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五是有利于促进教员的竞争与课程的优胜劣汰。
通识课程从性质上可分为基础通识课程、核心通识课程、跨学科通识课程。军校通识课程设置应掌握以下原则:一是广博性原则,加强文、理、工与军事学科的指挥、技术、管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二是平衡性原则,实现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之间的相互平衡;三是相关性原则,各种知识与课程之间有机互补,避免学生学到的是片断的、零散的知识;四是适应性原则,满足社会、部队建设及学员个人的需求。
除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外,通识课程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外语、高等数学、计算机、运筹学、公文写作、文献检索、法律、领导学、组织管理学、心理学、演讲与口才、人际交往学、当代中国与世界以及社会调查、实习、参与项目等实践活动,等等。综合性的军校还可根据条件开设音乐鉴赏、美学概论、军人婚恋、性与社会等选修课程,以提高学员的艺术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婚恋态度。可以根据自身的定位,结合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情况去确定通识课程。除了这些全校性的通识课程,还可设立创新学分、才艺学分、社会实践学分、自学学分,鼓励学员多实践、多创造、多学习、多陶冶情操。总之,一定要强调能力、方法、素养、性情的培养。
3.3 注重培植学员的人文素养与价值伦理教育
部队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对某个狭窄专业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人,更应该是一个爱国爱党、正义诚信、心理素质过硬,有着高尚道德情操、优美情感、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协调合作精神,富有进取心与社会责任感的人。学员这些个性的心理品质,要靠大学这样的环境和氛围,用一种人文精神去培育、去熏陶,而不是通过空洞高调的政治教育就可以达到的。人文精神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职能,军校教育不应只是关注学员毕业时能为部队做些什么,也应关注学员更长远的将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他都是一个有才学、有能力、有责任感、有人格魅力的人,都能够很好地适应他所处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应该是教育的灵魂。充满人性关怀、眼光高远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能大幅提升军校教育的品位。
3.4 在军校设通识教育办公室或类似的机构,大力加强通识教育师资力量
学分制管理是一种目标管理,而目前军校教学都是实行过程管理。由于军校管理非常强调纪律性、整体性与统一性,选课制在实际操作中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甚至会给人造成混乱、不成体统之感。如果没有独立的实施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实行强有力的教学管理,通识教育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效果将很难得到保证。因此,有必要在军校设通识教育办公室或类似的机构,能够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不断设计出比较合理和科学的选科制或课程组织模式,高效、灵活地协调全校各系、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相互关系。树立为学员服务的观念,使管理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即便如此,在操作层面上还是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军校打破传统的“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的路子,既要让学分制名至实归,真正利于学员成才,又要组织好有效的管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与军营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