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解放思想,提高效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呢?我根据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G633.6
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不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下面就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肤浅地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营造课堂氛围,保证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乐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动系统,燃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意识。在教学生认识“正数和负数”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有谁记得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呀?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都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这些矛盾的景象融为一体,营造出了和谐而真实的自然氛围。而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习数学知识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调动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测、讨论、交流等学生活动,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寻找,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例如在解決平面镶嵌问题的教学中就可做如下处理:教师指出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都要求砖与砖严丝合缝,不留空隙,把地面或墙面全部覆盖。
三、提供广阔的问题,放飞学生的探究欲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教师在例、习题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时空,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活”起来。有效的办法是:变“先讲后练”为“不讲先试”。可能有许多教师有顾虑:连例题都不讲,学生能尝试吗?尝试能成功吗?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年龄越小,这种欲望愈强。学生要在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交流各自独立探究中的成败体验,相互提问,对疑惑处共同探讨,力求借助小组智慧合作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学生各种信息,如思维的阻塞点、遗漏点等,做适当的点拨,从而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当然,解完题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小结、反思,概括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亦要对题目进行拓展,如削弱、强化已知条件,变换几何图形位置,改变问题结论等,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比如“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可让学生自己画图并完成证明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索并有成功愉悦之时,顺势引导拓展:将“一般四边形”分别改为矩形、菱形,结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让学生画图→观察→探求后,推出三组问题: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分别是___、 ___、___。通过变式习题的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能力大有裨益,既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又有学习的乐趣,比单纯的计算与求解更富有变化,并且使学生乐于探究。
四、及时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诸如不断给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等,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從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当前课改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成为了我们的不变目标,探究性学习活动应运而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并不能说当前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然完善,它还需要我们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升华我们的教学方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效果,将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江贺祥.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J].教育广角,2010(5).
[2]王莉.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J].文化论坛,2011(8).
[3]吴向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J].教学研究,2011(9).
[4]刘小红.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上海中学数学,2010(12).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G633.6
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不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下面就本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些尝试,肤浅地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营造课堂氛围,保证探究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乐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催化启动学生的内驱动系统,燃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意识。在教学生认识“正数和负数”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的:同学们,有谁记得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这首歌呀?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与欢、离与合、阴与晴、圆与缺,都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这些矛盾的景象融为一体,营造出了和谐而真实的自然氛围。而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对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习数学知识应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调动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测、讨论、交流等学生活动,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力争做到:新知让学生主动探索,简单的内容让学生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规律让学生寻找,结论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例如在解決平面镶嵌问题的教学中就可做如下处理:教师指出用地砖铺地,用瓷砖贴墙,都要求砖与砖严丝合缝,不留空隙,把地面或墙面全部覆盖。
三、提供广阔的问题,放飞学生的探究欲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灌输达到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教师在例、习题教学时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究的时空,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才能让学生“活”起来。有效的办法是:变“先讲后练”为“不讲先试”。可能有许多教师有顾虑:连例题都不讲,学生能尝试吗?尝试能成功吗?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年龄越小,这种欲望愈强。学生要在尝试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交流各自独立探究中的成败体验,相互提问,对疑惑处共同探讨,力求借助小组智慧合作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捕捉学生各种信息,如思维的阻塞点、遗漏点等,做适当的点拨,从而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当然,解完题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小结、反思,概括解题规律、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亦要对题目进行拓展,如削弱、强化已知条件,变换几何图形位置,改变问题结论等,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比如“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可让学生自己画图并完成证明过程,在学生自主探索并有成功愉悦之时,顺势引导拓展:将“一般四边形”分别改为矩形、菱形,结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让学生画图→观察→探求后,推出三组问题: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分别是___、 ___、___。通过变式习题的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能力大有裨益,既使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又有学习的乐趣,比单纯的计算与求解更富有变化,并且使学生乐于探究。
四、及时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诸如不断给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等,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從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
总之,在当前课改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成为了我们的不变目标,探究性学习活动应运而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并不能说当前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然完善,它还需要我们每一名教育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升华我们的教学方式,优化我们的课堂效果,将探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江贺祥.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J].教育广角,2010(5).
[2]王莉.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J].文化论坛,2011(8).
[3]吴向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J].教学研究,2011(9).
[4]刘小红.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上海中学数学,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