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财富,而民间工艺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逐渐渗透到幼儿的生活中,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冷落,一些民间工艺处在了失传的边缘。在德育视角下将民间工艺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不仅弘扬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增强了幼儿的爱国情怀,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民间工艺;幼儿园课程
民间工艺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提高幼儿审美情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目前的幼儿园课程还存着一些不足,需要教师重视德育教学,将民间工艺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教育部门反复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有些家长和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德育认识的不完全,在幼儿时期就强迫幼儿各门课程,没有为幼儿安排德育课程。而且有些教师还认为幼儿的年龄尚小,没有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这些对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德育是一项长期且需要付出耐心的工作,有些教师制定的德育课程死板、没有心意,都是照着课本讲述的类型,很少关注到幼儿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教学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缺乏德育教育的耐心,无法及时发现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看到这些不足之处,将民间工艺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使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逐渐提升自身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基于德育的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挖掘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繁衍出了许多的艺术类型,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带来了便利。但并不是每种民间工艺都适合幼儿园教学,所以教师要合理选择民间工艺,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幼儿了解到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以此来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幼儿对国家的热爱,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民间工艺中的编织、陶瓷、皮影、泥塑、刺绣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学课程,但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可以对民间工艺做出一定的调整,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例如民间工艺中的编织需要用到植物的枝条、茎叶等,但幼儿各方面发展的还不全面,认知水平也不高,没有危险意识,这些材料很可能带给幼儿安全上的威胁,因此,教师可以用塑料管、布条等材料代替植物的枝条和茎叶,降低教学活动的危险性,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对民间工艺的兴趣。
(二)建立教学环境,调动幼儿热情
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想要保证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幼儿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室环境入手,将一些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摆放和粘贴到教室中,使幼儿能够随时欣赏到民间工艺品,时刻接受艺术的熏陶。还可以请当地的民间艺术人到幼儿园中为幼儿演示和讲解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加深幼儿对民间工艺的认知,以此来激发出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主动动手操作。另外,教师也要关注到幼儿内心的想法,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能够促进幼儿效率的提升,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幼儿留出自主活动的知识和空间,从而调动幼儿的创作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结合教学活动,渗透民间工艺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主探索和思考。《幼儿园教育教学大纲》中提到,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使幼儿能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将民间工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根据民间工艺的类型分配到各个课程中。例如在开展游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民间元素,如踢毽子、跳房子、转陀螺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能够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美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剪纸、泥塑等手工活动,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体会到民间工艺的乐趣,逐渐增强幼儿对民间工艺的喜爱,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增强幼儿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充斥着幼儿的生活,阻碍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利于民间工艺的发展。教师可以将民间工艺容易幼儿园课程中,积极挖掘民族工艺中的教学素材,建立起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这样既能够传承民间工艺,也渗透了德育教育,使幼儿获得了全面、综合的发展,为幼儿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娄小韵.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1):201-202
[2]郑梅华.浅析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34):218-219
【关键词】德育教育;民间工艺;幼儿园课程
民间工艺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提高幼儿审美情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目前的幼儿园课程还存着一些不足,需要教师重视德育教学,将民间工艺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虽然教育部门反复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有些家长和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德育认识的不完全,在幼儿时期就强迫幼儿各门课程,没有为幼儿安排德育课程。而且有些教师还认为幼儿的年龄尚小,没有开展德育教育的必要,这些对幼儿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德育是一项长期且需要付出耐心的工作,有些教师制定的德育课程死板、没有心意,都是照着课本讲述的类型,很少关注到幼儿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教学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缺乏德育教育的耐心,无法及时发现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看到这些不足之处,将民间工艺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使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逐渐提升自身的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有效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基于德育的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挖掘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繁衍出了许多的艺术类型,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为课程教学带来了便利。但并不是每种民间工艺都适合幼儿园教学,所以教师要合理选择民间工艺,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幼儿了解到民间工艺的文化价值,以此来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幼儿对国家的热爱,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民间工艺中的编织、陶瓷、皮影、泥塑、刺绣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学课程,但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教师可以对民间工艺做出一定的调整,设计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例如民间工艺中的编织需要用到植物的枝条、茎叶等,但幼儿各方面发展的还不全面,认知水平也不高,没有危险意识,这些材料很可能带给幼儿安全上的威胁,因此,教师可以用塑料管、布条等材料代替植物的枝条和茎叶,降低教学活动的危险性,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对民间工艺的兴趣。
(二)建立教学环境,调动幼儿热情
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想要保证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性,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幼儿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室环境入手,将一些精美的民间工艺品摆放和粘贴到教室中,使幼儿能够随时欣赏到民间工艺品,时刻接受艺术的熏陶。还可以请当地的民间艺术人到幼儿园中为幼儿演示和讲解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加深幼儿对民间工艺的认知,以此来激发出幼儿的探索兴趣,使幼儿主动动手操作。另外,教师也要关注到幼儿内心的想法,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能够促进幼儿效率的提升,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幼儿留出自主活动的知识和空间,从而调动幼儿的创作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三)结合教学活动,渗透民间工艺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自主探索和思考。《幼儿园教育教学大纲》中提到,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使幼儿能够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将民间工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根据民间工艺的类型分配到各个课程中。例如在开展游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民间元素,如踢毽子、跳房子、转陀螺等,都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能够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美工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剪纸、泥塑等手工活动,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体会到民间工艺的乐趣,逐渐增强幼儿对民间工艺的喜爱,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增强幼儿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充斥着幼儿的生活,阻碍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利于民间工艺的发展。教师可以将民间工艺容易幼儿园课程中,积极挖掘民族工艺中的教学素材,建立起良好的教学环境,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和探索兴趣。这样既能够传承民间工艺,也渗透了德育教育,使幼儿获得了全面、综合的发展,为幼儿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娄小韵.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1):201-202
[2]郑梅华.浅析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34):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