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约翰先生
是香港知名画家,早年特殊的经历造就了他对大海的特殊情感,並以此为题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承古韻,他继承“谢赫六法”之精髓,形成个人的创作内核,以借景抒情之法,表达内心、抒发情感。蕴新风,他的笔墨既有传统水墨的轻疏浓淡,亦有西画大胆用色;其创作内容大多来源於生活经历,更展现出了他对当下社会的思考。而今,他以“气韻生动”的至臻之境为目标,山海传情、意境融彻,在艺术道路上他继续上下求索。
创作之途 始於大海
画者,化也。用笔之笔化,实现“生化”,不生化则无趣,生化才能超乎具体形象之外。画家黄约翰先生以其自身创作经历,将画者的意趣表现出来。
画家的创作来源於生活的经历,这点在黄约翰先生的身上体现无疑。多少年过去,他仍然能清晰地记起童年的青山湾。还有每天放学与哥哥路过的那片海滩。每天下午,他都会与哥哥去钓鱼、戏水,海面在阳光的反射下波光潋滟、鱼儿跃出水面摆尾溅起朵朵水花……这些在他的记忆中毫无褪色。
黄约翰先生对於美的领悟力,以及在美术上的天分,早早便已显现。小时候,他最喜上美术课,虽没有系统地学习過美术,但他善於捕捉美的瞬间是天赋使然。於是,每次课上,黄约翰先生的画作总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还会将他的作品贴出来展示,令年少的他开心不已。
因童年的经历,以及印刻在骨子里对於大海的热爱,毕业後,黄约翰先生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的测量船之中,随船到各个国家测量舆图。常年在海上漂泊的生活,从未让他觉得枯燥,“我那时的工作主要是三件事,一是在酒吧,二是拍照並在暗房帮忙沖洗照片,第三就是钓鱼。”他笑说。在海上他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在閒暇之时,躺在甲板上,枕着整个海面的星光,看鱼儿被灯光吸引,一层一层浮出水面,随着波浪舞蹈,五颜六色的鱼儿,在灯光的折射下,映出梦幻般的色泽,这些画面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中,经久不褪。
测量船靠岸的时候,黄约翰先生则会拿着相机,到岸上走走,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也会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寻找艺术的灵感。“我从小就很喜欢摄影,拍摄一些不同的风景,也非常喜欢记录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故事。”他说到。正是一次到岸上拍摄,到英国博物馆参观的经历,让他与水墨画结缘了一生。“小的时候都是画水彩画,从未接触过水墨画,直到我参观了宋朝的画作,水墨画非常让我吃惊、震撼。”他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如此的精彩,不同於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水墨画以写意画法,表达了情感的内敛,彰显了事物的韻味及深远的意境,令他连连讚叹。
而从英国皇家海军退役後,黄约翰先生投入商海拼搏,也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歇。閒暇之餘,他会经常去美术馆参观,“技痒”之时,也曾拿起画笔创作。
2003年,黄约翰先生希望自己的画技有所提升,於是,他开始在香港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进修。在学习中,他对写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亦掌握了写生的精髓——情景交融,状物传情,让作品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完美呈现。“写生最重要的是在创作具体事物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灵韻;处於大自然的环境之中,感受天气变化带给景物不同的变幻。”
此次学习令黄约翰先生茅塞顿开,漫漫艺术路,人生不止、求索不止。两年前,他还修读中大新水墨课程,亦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在作品中加入拓印及其他新的技法,令画作有了新变化,我亦是受益匪浅。”
多年的艺术求学,黄约翰先生感谢多位恩师的教导,因为正是他们的指导,才形成了自己独具匠心的绘画风格。
承古韻 蕴新风
承袭多位名师教导,黄约翰先生汇众家之长,又在此基础上,悟出了自己的一条路——承古韻、蕴新风的思想精神。
黄约翰先生先後师从何才安、熊海、黄灵雨、徐子雄、冯永基、黄孝逵等名师,画技日益精湛。何才安老师为他的启蒙老师,在水墨的技法及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且技艺高超。早在跟随老师习画时间,他便参加了画展,虽是初次亮相,他的作品卻引起了热议,不少人认为他的画作虽笔触生疏,但大气、有意境,现场还有诗人陈若海为此题诗一首赠与黄约翰先生以示欣赏。这次展览的经历对他是极大的鼓舞,亦令他坚定了自己的创作。
在早期的创作中,黄约翰先生並没有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而何百里、陈成球老师在观看黄约翰先生的画後都非常欣赏他的画风。陈老师指出,黄约翰先生应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坚持海湾夜景的主题创作。何百里老师更提出,承载传统内核,形成独立个人风格,洞悉“气”“情”“悟”並追求至臻之境——“气韻生动”。
“谢赫六法”中最高的精神层级便是“气韻生动”。“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準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表现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等。承袭此精神,黄约翰先生形成了创作内核——借景抒情,借景物的表象以表达个人思想,抒发情感。
而创作的第二个内核精神,黄约翰先生认为画家创作还需要“悟”,学会感知事物並将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表达出来,“老师教导的是技法,画画其实並不需要懂太多的技术,但需要美学、文学多方面知识与生活阅历的‘触类旁通’。”
黄约翰先生亦受到吴冠中大师的影响,他认为,画画是化繁为简的过程,繁杂的细枝末节可以摒棄,只将心中真意表现出来,“没有内涵只有技术的作品等於‘画花布’”。艺术家应以真情实感为创作内核,而技法只是表达手段。 黄约翰先生在延续以往的创作以来,融合创作内核精神,以新水墨技法配合传统的笔墨,造就了独具风格的与水有关的现代风景作品,再献新猷。
心想之 笔至之
在香港画坛,以大海为题创作的现代水墨风景画並不在多数,而黄约翰先生总结自己的创作说到:“我全部画的是记忆,是我内心的创作,大海只是其中一个表象。”黄约翰先生提笔成画,就是因为画已经在他的内心了。
幼时形成的对於青山湾的记忆,变作“青山不老”,黄约翰先生用纯水墨的形式,挥就七十年代屯门半截青山时光。山是龚贤之笔法,水是黄孝逵先生之笔触,他以此向两位大师致敬;同时也寓意着“水墨与青山常青”,水墨艺术亦能承传统国粹之精华,继往开來、发扬光大。
观黄约翰先生画作,方可深刻感知到曹操《观沧海》中所吟唱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意境。在那段与大海朝夕相伴的时光,他更加了解了海洋的神秘,亦给予了他无限的灵感——海面时而平静,在微风的吹送下荡起点点涟漪;时而扬起惊涛骇浪,在狂风暴雨的捶打下仿佛世界为之颤抖……
早年周遊世界的经历亦化作灵感,呈现在黄约翰先生的笔下,马来西亚沙巴的海岸在轻疏浓淡的笔墨下彰显了另一风貌,閒适而愉悦;西贡的小岛、洛杉矶山脈的鬼屋、日本大阪花街小巷……在他的画作中,世界风景以水墨形式呈现,他真正地做到了刻画大自然,並将意趣展现。黄约翰先生此举展画坛新风,令观者通向广大无垠的境界的想象。
即使黄约翰先生每一幅画都在表达大海,但卻张张不同,他以笔法为骨,运墨而具五色,像太极图般黑白虚实运转自然,源自造化之生意,又含蓄着诗词一般的意境,在细节之处卻又结合西画,有着精微的刻画。黄约翰先生解释到,这源於他本人周遊列国的特殊经历,亦深受西画的影响;在英国画家威廉·透纳、美国画家威廉·德·库宁的画中,他仿若遇见了“知音”,“我在画船之时常用色块表达,用色亦十分大胆,这亦是受他们对於光线、色调感知的影响”。在透纳的笔触下,大海的澎湃汹湧透过画纸扑面而来,这是由於透纳对海洋的痴迷与牺牲精神,令他抓住了大海的“魂”。而库宁突破绘画的束缚,运笔異常大胆,落笔果断坚决,这亦是黄约翰先生十分叹服的地方。
黄约翰先生创作的灵感源泉不仅仅来源於个人经历,还源於对当下社会的思考。2019年下半年的一天,他在画室静坐构想画作之时,窗外持续数月之久的喧闹与纷爭令他十分忧虑,心有所感,他作了这幅《明灯》,他希望在任何时候香港市民都可以团结,保持内心的光明,不被黑暗所蒙蔽,並汇聚一盏盏灯光,向希望前进。
而在《黎明将会来》这幅作品中,黢黑的群山还藏掩在低沉的天幕下,墨黑的海平面掀不起一丝破涛,在顿感压抑之时,天际一丝橘红划破黑暗的帷幕,旭日正待东升,黎明终将到来。
黄约翰先生提笔落墨、挥毫作画,自然、轻鬆卻极具功力,其笔墨思路、语言风格自成一派。“我愿意将独创且钻研的技法与众人分享,是因真情实感是学不来的。”他笑说。而今,已形成鲜明个人风格的黄约翰先生並不满足於此,他周遊的脚步不停歇,艺术求索的脚步亦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