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2
摘要:电子党务是当代先进科技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推动党建创新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执政党建设必须面临的时代课题,它一经问世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在探讨电子党务的内涵、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电子党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党务 存在问题 对策 评价与思考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而且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新着人们过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为我们利用网络搞好党务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学术界对电子党务这个新兴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呈现出观点纷呈的活跃局面。
一、电子党务的定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全面、大规模的加速推进阶段,机关信息化建设被正式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程。随着“电子政务”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电子党务建设也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通过“电子党务”,可实现党的文件和精神及时传达,对党员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组织活动良性互动,组织资源有效共享。
所谓“电子党务”,就是党的建设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平台和网络等手段,有效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党建模式。电子党务不仅是现有党务工作的简单电子化,还包含党务的改革与创新,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与改革[1]。
二、发展电子党务的重要意义
1、电子党务可为党务工作提供新素材、新对象和新课题。网络的多维性和开放性既缩短了人们间的物理距离,也缩短了心理距离,全世界的人可在网上交流和学习,人们的政治信仰、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生活观念正以空前规模发生碰撞和融合。利用互联网可加强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交流、沟通和联合,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壮大红色世界力量;更广泛地汲取全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借鉴和推广好做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更全面地把握国内外形势,制订出合乎国情和民心的高质量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永远保持前瞻性、先进性,走在时代的前列。
2、电子党务可保证党的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网络功能的发挥和应用,可利用此平台进行大范围、高效的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并利用网络平台,扩大覆盖面,增强号召力和影响力,增进凝聚力;党的作风和制度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可方便与群众沟通,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更能起到监督作用,密切党群关系;党的日常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将极大提高办公效率和时效性,有利于实现党的日常工作的现代化。
3、电子党务可拓宽党务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网络使党务工作能深入到社会各基层单位。凡是有一定条件的单位都配电脑,这种条件下,信息的同步为党务工作的及时引导提供便利条件,也为各单位据自己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党务工作提供有效途径和创新空间。
三、目前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目前电子党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术界普遍达成共识的有:
1.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钱冠银认为“安全保密系统是电子党务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电子党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网络、轻安全的倾向:规划设计时,只考虑网络和应用设计,不考虑安全基础设计;编制经费预算时,只考虑网络建设费用,不考虑安全体系建设资金;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相对滞后于网络技术。”[2]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危及到电子党务的安全建设。
2.技术人才缺乏。技术人才缺乏的主要表现,缺少“一大批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3]
3.法律规制不完善。洪小潞认为“我国仍然没有一部统一的信息公开立法,它已经成为当今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也直接制约了电子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法律上不能提供一个正常的网上互动的合法规范,致使一些网上政务活动的有效性受到限制,也降低了人们网上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4]
(二)解决电子党务面临问题的对策
面对电子党务建设中已然存在的问题,学界和相关的党务工作者纷纷提出了诸多的对策和建议,多数学者认为应该:(1)转变思想和统一认识,用统一的部门来领导全国的电子党务建设。(2)借鉴国外经验,加大理论的研究力度。(3)统筹规划,全面重点的构建电子党务系统。因为电子党务的建设基础在网络,核心在软件,关键在安全,目的在应用。(4)规范党建、党务网站建设,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5)加快电子党务人才的培养速度,为电子党务的发展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四、对近年来学术界电子党务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近年来,学术界对电子党务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笔者经过对搜集到的资料的详细分析,发现电子党务的研究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1、对电子党务研究的时间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学界对电子党务的研究是从2001年开始的,有关电子党务的研究成果是在2004年之后集中发表和出版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电子党务是个新兴的事物,学界对其普遍认识不足,从理论到实践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再者,对国外政党推行电子党务的经验研究不足和相关的研究材料相对较少,无法获得第一手的研究材料。
2、对电子党务的研究领域有逐渐深入的发展趋势。电子党务是党建创新的主要平台,并以此带动了相关领域的细化研究。将电子党务与廉政建设、党内监督、党内民主、高校党建等领域逐渐联系起来,并以此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电子党务的研究者主要局限于两类群体。一类是党政机关的党务工作者,另一类就是学术界的相关研究部门。其他群体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电子党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一经出现就呈现了较强的活力。学术界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党务工作者和学界同仁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将电子党务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以期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郭子明.以“电子党务”实现党建工作创新.哈尔滨日报,2005,08-08
[2]钱冠银,梁振雄.关于电子党务建设的几点思考[J].秘书工作,2005,(5).
[3]毛韧.推行电子党务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秘书工作,2004,(9).
[4]洪小潞.推进电子党务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7).
摘要:电子党务是当代先进科技与党的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推动党建创新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执政党建设必须面临的时代课题,它一经问世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在探讨电子党务的内涵、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电子党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党务 存在问题 对策 评价与思考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而且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新着人们过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为我们利用网络搞好党务工作带来难得的机遇,也使我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学术界对电子党务这个新兴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呈现出观点纷呈的活跃局面。
一、电子党务的定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进入了一个全面、大规模的加速推进阶段,机关信息化建设被正式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程。随着“电子政务”概念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电子党务建设也逐渐由自发走向自觉。通过“电子党务”,可实现党的文件和精神及时传达,对党员进行有效管理;实现组织活动良性互动,组织资源有效共享。
所谓“电子党务”,就是党的建设顺应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潮流,充分运用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平台和网络等手段,有效整合党的建设信息资源,从而增强党的建设的效率性参与性、民主性的一种新型党建模式。电子党务不仅是现有党务工作的简单电子化,还包含党务的改革与创新,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与改革[1]。
二、发展电子党务的重要意义
1、电子党务可为党务工作提供新素材、新对象和新课题。网络的多维性和开放性既缩短了人们间的物理距离,也缩短了心理距离,全世界的人可在网上交流和学习,人们的政治信仰、价值理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生活观念正以空前规模发生碰撞和融合。利用互联网可加强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交流、沟通和联合,团结全世界无产阶级,壮大红色世界力量;更广泛地汲取全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借鉴和推广好做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更全面地把握国内外形势,制订出合乎国情和民心的高质量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永远保持前瞻性、先进性,走在时代的前列。
2、电子党务可保证党的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随着网络功能的发挥和应用,可利用此平台进行大范围、高效的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宣传,并利用网络平台,扩大覆盖面,增强号召力和影响力,增进凝聚力;党的作风和制度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可方便与群众沟通,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更能起到监督作用,密切党群关系;党的日常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将极大提高办公效率和时效性,有利于实现党的日常工作的现代化。
3、电子党务可拓宽党务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网络使党务工作能深入到社会各基层单位。凡是有一定条件的单位都配电脑,这种条件下,信息的同步为党务工作的及时引导提供便利条件,也为各单位据自己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党务工作提供有效途径和创新空间。
三、目前电子党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目前电子党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术界普遍达成共识的有:
1.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钱冠银认为“安全保密系统是电子党务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电子党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网络、轻安全的倾向:规划设计时,只考虑网络和应用设计,不考虑安全基础设计;编制经费预算时,只考虑网络建设费用,不考虑安全体系建设资金;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相对滞后于网络技术。”[2]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危及到电子党务的安全建设。
2.技术人才缺乏。技术人才缺乏的主要表现,缺少“一大批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3]
3.法律规制不完善。洪小潞认为“我国仍然没有一部统一的信息公开立法,它已经成为当今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也直接制约了电子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法律上不能提供一个正常的网上互动的合法规范,致使一些网上政务活动的有效性受到限制,也降低了人们网上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4]
(二)解决电子党务面临问题的对策
面对电子党务建设中已然存在的问题,学界和相关的党务工作者纷纷提出了诸多的对策和建议,多数学者认为应该:(1)转变思想和统一认识,用统一的部门来领导全国的电子党务建设。(2)借鉴国外经验,加大理论的研究力度。(3)统筹规划,全面重点的构建电子党务系统。因为电子党务的建设基础在网络,核心在软件,关键在安全,目的在应用。(4)规范党建、党务网站建设,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建设。(5)加快电子党务人才的培养速度,为电子党务的发展培养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四、对近年来学术界电子党务研究的评价与思考
近年来,学术界对电子党务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可喜成果。笔者经过对搜集到的资料的详细分析,发现电子党务的研究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1、对电子党务研究的时间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学界对电子党务的研究是从2001年开始的,有关电子党务的研究成果是在2004年之后集中发表和出版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电子党务是个新兴的事物,学界对其普遍认识不足,从理论到实践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再者,对国外政党推行电子党务的经验研究不足和相关的研究材料相对较少,无法获得第一手的研究材料。
2、对电子党务的研究领域有逐渐深入的发展趋势。电子党务是党建创新的主要平台,并以此带动了相关领域的细化研究。将电子党务与廉政建设、党内监督、党内民主、高校党建等领域逐渐联系起来,并以此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电子党务的研究者主要局限于两类群体。一类是党政机关的党务工作者,另一类就是学术界的相关研究部门。其他群体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电子党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一经出现就呈现了较强的活力。学术界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党务工作者和学界同仁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将电子党务的研究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以期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郭子明.以“电子党务”实现党建工作创新.哈尔滨日报,2005,08-08
[2]钱冠银,梁振雄.关于电子党务建设的几点思考[J].秘书工作,2005,(5).
[3]毛韧.推行电子党务建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秘书工作,2004,(9).
[4]洪小潞.推进电子党务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