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修养教育中具有现实意义。通常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活动实践中,普遍存在德育和法律教育前后脱节的现象。因此,应当综合全面地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对道德与法律两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建设性整合,这要求在思想观念层面和思维逻辑层面上建立有机统一的体系。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以后,将之前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怎样将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需要对教学课程进行结构性的重组和建设性的整合。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004-02
目前新课程改革中,由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合二为一,教学特点呈现出板块式结构的突出性,在教学过程中前后内容表现出不一致性,导致课程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较差,无法达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一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教育者知识结构不均衡和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都是关键性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要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水平,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出并形成本门课程内容建设性整合的建议。本文将从思想观念、逻辑思维、策略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从业者能够有所帮助。
一、在观念上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的要求
(一)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立德和育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是在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的基础上,将道德与法治进行有机统一,从而引导和加强大学生遵纪守法和崇尚道德正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注重“人”的观念,将这些思想观念落实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在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道德修养发展的核心是人,法律发展的核心同样是人,简单来说,就是关注人、体恤人、提倡民主、尊重人权,将“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等充分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整合中来。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一定要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打破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个教学板块相互独立的格局,从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爱国主义观念的建设
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爱国,既属于道德层面,又归属于法律问题,同时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与方向,也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提供了理性依据。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是社会主流意识,必须对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律修养进行规范化的建设,从而在这一规范化的过程中充分彰显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风潮。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课程的中心环节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学习,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结合的关键。
根据经验,在实际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思维方面往往不能同步,大多数情况下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例如,在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讲解过程中,旨在让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般的讲授,往往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与法治建设毫不搭界,道德与法律并不能实现结合。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实現法律相关知识的插入,可以结合历史名人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讲解,明示选择正确的人生指导思想、加强中国的法制建设才能长久的发展。
二、在逻辑上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内容整合的要求
(一)注重客观理性基础
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精神都属于上层建筑,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在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历史时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精神都存在客观物质性,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的市场经济为我们总结出公平正义、诚实信用、等价交换等道德观念和严格要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的共同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道德和法律要更加注重客观性和公平性,都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为前提。因此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本素养相结合,也是理性的要求。
(二)注重辩证理性基础与道德法律之间是对立统一的
法律能够维护思想道德观念,法律中也规定了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和规范。道德规范中也蕴含着法律条款,比如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就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思想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当代中国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也倡导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以道德促进法律的实施,也以法律保障道德的践行。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二者的结合。 (三)注重实践
道德是人独特的思想方式,具有精神性,它以指导行为为目的、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它具有实践性。道德要求主体通过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和选择能力,从而使个人实现个体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实现全社会的共同道德理想。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在主张法治的同时,并不能够否认人的主体性作用。不仅是道德的发展和发挥作用需要人的主体实践活动,法律的运行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法律不只存在于枯燥的法律条文中,更在于主体的参与性,更需要所有执法、护法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顺利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国的“人治”思想根深蒂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难度很大,在加强社会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法律监管和宣传,同时更要发挥社会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进一步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思想相结合,同时也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建设性整合的最终目的。
三、怎样实现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的可操作性
(一)需要具有概念性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分属于伦理学和法学两大类,在认识二者的同时也要对其共通性进行探究。教材中的道德概念与法律概念是最基本也是出现最频繁的概念,因此将二者进行关联性的探索是整合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的也是基础的工作。这种共通性对道德和法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贯通知识
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修养教育之间可贯通的知识繁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点的贯通性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可以围绕公共生活等主题,将第五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中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教育、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教育和实体法律制度所遵循的各种原则等贯通,串联知识点,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知识點整合,并形成重要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在知识点的串联中既能够实现思想道德的修养,又能够加强法律的教育,一举两得,使整个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形成完整的体系,实现系统性和建设性的内容整合目标。
(三)要统一价值观念
在这一要求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在课程内容中实现“合二为一”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某一问题的讲解,既要进行思想道德精神的宣扬,又要渗透融入法律意识教育,在道德教化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法律方面的论证,从而实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机统一和结合。教材修订后,对文化和精神力量的宣传更为重视,这一因素在第三章有关“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尤为明显。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问题的完美解决。将道德和法律的和谐作为论证的角度进行分析,再进一步对典型性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利用。比如,在讲授中国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时,应当将道德性的语言转化为法律性的语言来进行讲述,将二者的方方面面进行结合后讲述,更加充分理解精神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也避免了思想道德和法律因素在内容方面的割裂。
实际上,我国目前在道德修养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价值观统一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法律制度也在逐渐健全,法治社会的建设也颇具成效,但是仍旧处于不够完善的阶段。日常生活中某些所谓的“合理不合法”或者“合法不合理”的现象都应该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熟悉思想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加强理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能够“合二为一”地进行教学分析,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进行建设性整合,既是教学活动中的要求,又是实践和学习中的重要要求。如何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进行建设性整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菊华,刘忠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构造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36-37.
[2]刘雪花,罗永全,万志全.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立体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4).
[3]万美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的方法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4]甘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基础”课的方法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
[5]陈君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型”教学模式探索: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4).
[6]姚文慧.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效性”研究[J].现代交际,2020(4).
编辑 司 楠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8-0004-02
目前新课程改革中,由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合二为一,教学特点呈现出板块式结构的突出性,在教学过程中前后内容表现出不一致性,导致课程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较差,无法达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一问题的产生过程中,教育者知识结构不均衡和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都是关键性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同时也要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水平,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提出并形成本门课程内容建设性整合的建议。本文将从思想观念、逻辑思维、策略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从业者能够有所帮助。
一、在观念上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的要求
(一)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立德和育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就是在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的基础上,将道德与法治进行有机统一,从而引导和加强大学生遵纪守法和崇尚道德正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注重“人”的观念,将这些思想观念落实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在课程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道德修养发展的核心是人,法律发展的核心同样是人,简单来说,就是关注人、体恤人、提倡民主、尊重人权,将“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等充分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整合中来。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一定要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打破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两个教学板块相互独立的格局,从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爱国主义观念的建设
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爱国,既属于道德层面,又归属于法律问题,同时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与方向,也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提供了理性依据。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是社会主流意识,必须对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律修养进行规范化的建设,从而在这一规范化的过程中充分彰显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风潮。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课程的中心环节就是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学习,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结合的关键。
根据经验,在实际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思维方面往往不能同步,大多数情况下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例如,在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讲解过程中,旨在让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般的讲授,往往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与法治建设毫不搭界,道德与法律并不能实现结合。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实現法律相关知识的插入,可以结合历史名人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进行讲解,明示选择正确的人生指导思想、加强中国的法制建设才能长久的发展。
二、在逻辑上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内容整合的要求
(一)注重客观理性基础
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精神都属于上层建筑,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客观反映。在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的历史时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精神都存在客观物质性,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特殊的市场经济为我们总结出公平正义、诚实信用、等价交换等道德观念和严格要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的共同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道德和法律要更加注重客观性和公平性,都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为前提。因此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本素养相结合,也是理性的要求。
(二)注重辩证理性基础与道德法律之间是对立统一的
法律能够维护思想道德观念,法律中也规定了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和规范。道德规范中也蕴含着法律条款,比如爱国主义道德规范就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思想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当代中国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也倡导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以道德促进法律的实施,也以法律保障道德的践行。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二者的结合。 (三)注重实践
道德是人独特的思想方式,具有精神性,它以指导行为为目的、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它具有实践性。道德要求主体通过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和选择能力,从而使个人实现个体的价值,同时也能够实现全社会的共同道德理想。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在主张法治的同时,并不能够否认人的主体性作用。不仅是道德的发展和发挥作用需要人的主体实践活动,法律的运行也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法律不只存在于枯燥的法律条文中,更在于主体的参与性,更需要所有执法、护法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顺利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国的“人治”思想根深蒂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难度很大,在加强社会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法律监管和宣传,同时更要发挥社会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进一步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思想相结合,同时也要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建设性整合的最终目的。
三、怎样实现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建设性整合的可操作性
(一)需要具有概念性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分属于伦理学和法学两大类,在认识二者的同时也要对其共通性进行探究。教材中的道德概念与法律概念是最基本也是出现最频繁的概念,因此将二者进行关联性的探索是整合教学内容的一项重要的也是基础的工作。这种共通性对道德和法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贯通知识
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修养教育之间可贯通的知识繁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点的贯通性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可以围绕公共生活等主题,将第五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中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养成教育、社会公德规范的实践教育和实体法律制度所遵循的各种原则等贯通,串联知识点,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知识點整合,并形成重要的教学模式和体系,在知识点的串联中既能够实现思想道德的修养,又能够加强法律的教育,一举两得,使整个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形成完整的体系,实现系统性和建设性的内容整合目标。
(三)要统一价值观念
在这一要求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在课程内容中实现“合二为一”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某一问题的讲解,既要进行思想道德精神的宣扬,又要渗透融入法律意识教育,在道德教化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法律方面的论证,从而实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机统一和结合。教材修订后,对文化和精神力量的宣传更为重视,这一因素在第三章有关“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中尤为明显。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问题的完美解决。将道德和法律的和谐作为论证的角度进行分析,再进一步对典型性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利用。比如,在讲授中国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时,应当将道德性的语言转化为法律性的语言来进行讲述,将二者的方方面面进行结合后讲述,更加充分理解精神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也避免了思想道德和法律因素在内容方面的割裂。
实际上,我国目前在道德修养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价值观统一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外法律制度也在逐渐健全,法治社会的建设也颇具成效,但是仍旧处于不够完善的阶段。日常生活中某些所谓的“合理不合法”或者“合法不合理”的现象都应该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熟悉思想道德和法律的概念,加强理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能够“合二为一”地进行教学分析,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进行建设性整合,既是教学活动中的要求,又是实践和学习中的重要要求。如何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进行建设性整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菊华,刘忠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构造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5):36-37.
[2]刘雪花,罗永全,万志全.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立体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4).
[3]万美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青年的方法论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
[4]甘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基础”课的方法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
[5]陈君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型”教学模式探索: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4).
[6]姚文慧.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效性”研究[J].现代交际,2020(4).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