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改错是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最有效的补充环节,通过改错—感悟—提高三个方面,浅谈了对一、二年级数学作业改错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以期教正。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改错;感悟;提高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课堂上又有多少机会和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呢?我认为可以通过课下学生作业改错这一环节(每一个孩子在做题时,都会或多或少出现错误。思维敏捷、领悟力高的孩子出错少,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出错较多),比较充分地给每个孩子“说”的机会,有效补充课上时间不充足的情况。现就以一、二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改错为例具体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改错
1.说错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识字少,写起字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主要从说错抓起。例如在认识钟表中这道找规律,画一画的题,当时学生的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
我把孩子叫到面前纠错、说错时,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我就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钟表”“你对钟表有哪些认识?”学生可能会说到钟表上的数字、三根针。虽然这些与这道题没有直接关系,但孩子能张嘴说,就表明他在动脑子想问题。我接着再引导“我们认识了钟表,在生活中钟表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可以用钟表看时间。”“怎么看呢?”“先看分针。”“为什么?”“分针指着12就是整时,分针指着6就是半时。”“哪个是分针呢?”“长一些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看完分针再怎么办?”“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那你按照刚才说的方法,说一说每个表各是几时?”“第一个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第二个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
通过动嘴说,学生对这道题的思考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当初不会找规律而画错的孩子,这时候多数都能正确画出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间;当初画时针、分针长短区分度不大或者画图不准确,指向的数字有偏差的,让他们按照钟表的排列顺序一一说下去,自己就发现了错误原因。
2.写错
孩子們步入二年级,所学知识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强,作业出错的内容和形式会更多、更复杂。光靠学生“说错”,不论在时间还是在精力方面,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及时纠正孩子的错题,这样就无法做到堂堂清,天天清,节节清,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后续学习。因此在考虑到孩子已有了一些文字能力的基础上,我开始培养学生“写错”——写错误原因、写过程、写分析、写理由,只要你写出来的话或算式让我看明白你对这道题确实掌握了,就算错订正合适。
二、感悟
1.通过改错,感受到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会用学到的知识来说
一年级上学期计算的依据,主要是“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和“凑十法”,但学生在计算时感觉往往还是用数手指来得方便,手指数对就计算正确,手指数错虽与结果相差不大,但也错了。可是利用数的组成、分解来计算,正确率就高多了。如:6 2=( ),6和2组成8,所以6 2=8。通过学生多说,努力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日常的学习中,体会到平时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的有用性,学生才更乐于去学。
2.通过改错,感受到要让学生做的习题,老师也应先动笔做一做,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题诀窍
一、二年级的习题可以说相当简单,看也能看出答案,但一些习题,只有自己动手做完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诀窍,如:缺了( )块砖。
老师提前动手做了习题,发现在墙的中间不会出现半块砖,再有隔行砖的排列相同。有了这两点再让学生观察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三、提高
1.专心听讲的孩子明显在逐步增多
学生在作业改错时明确知道:不能只改答案,要能说出或会动笔写出过程、分析、错误原因。这对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他们会有压力,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些困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意识到只有上课专心听讲,多发言,会用上课学到的知识来回答问题,才能不改错、少改错、会改错。因此课堂上明显看到他们小耳朵竖起来了,小眼睛能跟着老师转了,小手也举得多了。
2.认真阅读、善思好问的好习惯在逐渐形成
通过改错的训练,学生也不再拘泥于只是改错才来找老师,而是只要碰到有不会做的题就会主动到老师面前,读题、说自己的思路、寻求老师的指导,让老师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理清思路。
3.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在增强
这是二年级的一道数学题,可以看到学生正确理解了1千克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而且用符号和算式这两种数学语言简明、清晰地说明了改正的理由,让人觉得思路明确清楚。
有要求的改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每天坚持,学生的进步真的是指日可见。对于老师来说,一遍遍查证改错的过程,虽然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我愿意在这个过程中痛并快乐着。
参考文献:
郑俊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8.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改错;感悟;提高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课堂上又有多少机会和时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呢?我认为可以通过课下学生作业改错这一环节(每一个孩子在做题时,都会或多或少出现错误。思维敏捷、领悟力高的孩子出错少,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孩子出错较多),比较充分地给每个孩子“说”的机会,有效补充课上时间不充足的情况。现就以一、二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改错为例具体谈谈做法和体会。
一、改错
1.说错
一年级孩子年龄小,识字少,写起字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主要从说错抓起。例如在认识钟表中这道找规律,画一画的题,当时学生的出错率还是比较高的。
我把孩子叫到面前纠错、说错时,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我就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钟表”“你对钟表有哪些认识?”学生可能会说到钟表上的数字、三根针。虽然这些与这道题没有直接关系,但孩子能张嘴说,就表明他在动脑子想问题。我接着再引导“我们认识了钟表,在生活中钟表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可以用钟表看时间。”“怎么看呢?”“先看分针。”“为什么?”“分针指着12就是整时,分针指着6就是半时。”“哪个是分针呢?”“长一些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看完分针再怎么办?”“看时针,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那你按照刚才说的方法,说一说每个表各是几时?”“第一个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第二个表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3,就是3时……”
通过动嘴说,学生对这道题的思考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当初不会找规律而画错的孩子,这时候多数都能正确画出最后一个钟表上的时间;当初画时针、分针长短区分度不大或者画图不准确,指向的数字有偏差的,让他们按照钟表的排列顺序一一说下去,自己就发现了错误原因。
2.写错
孩子們步入二年级,所学知识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强,作业出错的内容和形式会更多、更复杂。光靠学生“说错”,不论在时间还是在精力方面,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及时纠正孩子的错题,这样就无法做到堂堂清,天天清,节节清,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后续学习。因此在考虑到孩子已有了一些文字能力的基础上,我开始培养学生“写错”——写错误原因、写过程、写分析、写理由,只要你写出来的话或算式让我看明白你对这道题确实掌握了,就算错订正合适。
二、感悟
1.通过改错,感受到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会用学到的知识来说
一年级上学期计算的依据,主要是“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和“凑十法”,但学生在计算时感觉往往还是用数手指来得方便,手指数对就计算正确,手指数错虽与结果相差不大,但也错了。可是利用数的组成、分解来计算,正确率就高多了。如:6 2=( ),6和2组成8,所以6 2=8。通过学生多说,努力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日常的学习中,体会到平时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的有用性,学生才更乐于去学。
2.通过改错,感受到要让学生做的习题,老师也应先动笔做一做,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题诀窍
一、二年级的习题可以说相当简单,看也能看出答案,但一些习题,只有自己动手做完之后,才能发现其中的诀窍,如:缺了( )块砖。
老师提前动手做了习题,发现在墙的中间不会出现半块砖,再有隔行砖的排列相同。有了这两点再让学生观察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三、提高
1.专心听讲的孩子明显在逐步增多
学生在作业改错时明确知道:不能只改答案,要能说出或会动笔写出过程、分析、错误原因。这对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他们会有压力,怎样更好地解决这些困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意识到只有上课专心听讲,多发言,会用上课学到的知识来回答问题,才能不改错、少改错、会改错。因此课堂上明显看到他们小耳朵竖起来了,小眼睛能跟着老师转了,小手也举得多了。
2.认真阅读、善思好问的好习惯在逐渐形成
通过改错的训练,学生也不再拘泥于只是改错才来找老师,而是只要碰到有不会做的题就会主动到老师面前,读题、说自己的思路、寻求老师的指导,让老师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理清思路。
3.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在增强
这是二年级的一道数学题,可以看到学生正确理解了1千克在不同情境下的含义。而且用符号和算式这两种数学语言简明、清晰地说明了改正的理由,让人觉得思路明确清楚。
有要求的改错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每天坚持,学生的进步真的是指日可见。对于老师来说,一遍遍查证改错的过程,虽然也是一个痛苦的经历,但我愿意在这个过程中痛并快乐着。
参考文献:
郑俊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8.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