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人数大幅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企业、学校、学生本人都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压力相当程度上来源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难以匹配上。当今大学毕业生存在综合素质、就业能力良莠不齐的问题,用人单位为了应对竞争压力提高了用人要求,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用人要求间的差距成为制约了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因而把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探索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的同时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综合多方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措施
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届高校毕业生开辟了就业高峰的先河,此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从2003年的212万已经升至2011年的667万。而企业的用人需求量较毕业生增长幅度来说却增之甚微。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使得企业面对大批量的大学毕业生,自然而然的将用人要求不断抬高,越来越苛刻,从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再度加大。面对各种不利因素,不论是高校还是大学毕业生本人都不能再用老观念老方法来应对了,如何使得毕业生再度受到企业的青睐,缓解就业压力,这需要通过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市场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对症下药,使得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就业的认识,增强更加适合职场竞争的能力培养,学校更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导,并提供有利条件和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为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做更加积极充分的准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1909年英国的Beveridge最先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其依据是劳动者的可利用率。后来,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两种具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取和保有工作,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并适应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在一个既定的劳动力市场上成功从事某种工作的潜力。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具体为学生在校通过学习文化知识、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而获得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只是指大学毕业生获得和维持工作的能力,还应该包含处理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的能力。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获得相对的知识,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经验,从而锻炼出来的工作能力,是与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相关联的综合能力。基础能力、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五大方面,它是一种以素质、技能、经验、心理等各方面为依托的素质群。
二、从企业需求中得到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缺陷
1.基础能力欠缺
基础能力包括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工作能力、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等。虽然大学有各种丰富的学生活动,可以让部分同学参与其中,从而锻炼相应的基础能力,但是更多的同学并未把握机会参与其中或是不能从做事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因为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基础能力较低。现在相关企业和各用人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具备各种基础能力,特别是执行工作能力,但企业对此方面的满意度却不足30%。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领导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心理素质较弱
心理素质是影响人们做人做事、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特别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显得尤为重要。但当今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受溺爱保护、家庭变故受打击、个人心理调节能力差等原因造成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做出有效地自我调节,软弱、胆怯、遇事好激动、思考问题偏激、遇困难就退缩等成为普遍的反应。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发现青年员工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受到挫折后挫败感严重,遇到困难更多的是以逃避的方法进行回应,近年来轻生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大学毕业生注重和加强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是自我求知和发展的能力,是获取知识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一种本领,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与应变能力等。可以说学习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并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新的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能力是大多数企业很看重的一个指标。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面临全新的环境、学习阶段未接触过的知识、全新的工作任务等,能否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和团体,使工作很快上手并很快熟知所在单位的企业文化等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而如今企业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发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满意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困难。
4.专业素质低下
想要成功在某个领域工作,就必须具备该领域实践性活动所必须的特殊品质,即专业素质。而当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专业素质较低。而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源于高校的教育,由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来决定。可不难发现,课堂上讲解的应用知识、设备方法等有些早就已经与现实的发展速度脱轨,早已失去应用的价值,学生即便学习了,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再加上课程知识不够完备,在客观方面造成了专业素质的缺失。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学习为了考试,不注重知识的积累,缺乏思考不能学以致用等,从而学过的东西很快又还给老师,从主观上造成了就业能力缺失。
5.实践经验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招聘到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可以大大缩短能够胜任工作的实践,也降低了很多成本,更利于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在招聘时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实践能力和技能较优的大学生。而学生在校期间往往这种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或者一些实习并未达到真正的实践作用,从而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并不高。加之大学生自身的优越感趋势对于工作单位要求相对高出个人能力范围,以至于用人要求与实际能力不匹配造成就业困难。
从以上分析的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较大缺陷,造成了就业困难的事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更需要联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从大学生身上寻找提升的突破口,这也是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以加强综合就业能力为目标,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才能够更好的为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实践等,并能够通过理性细致的分析个人的兴趣、性格特点,给自己的职业方向做更加切合实际的规划。正因为对未来工作的条件要求很复杂,除包括个人兴趣、能力等,还有区域、行业、岗位等的制约,所以早入手才能更加稳妥,最大程度上避免就业迷茫。大学四年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入的进行就业指导,从了解专业现状、前景、就业形势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再到有针对性的就业实战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职业与自我建立合理化目标和计划,有针对性的学好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2.强化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机械学习,使得学生习惯于被迫学习,并且对学习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也是到了大学之后一部分优秀的高考生,成绩一落千丈,为毕业、就业埋下了隐患。所以学生到了大学能够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工作岗位上这种自主性学习能力也是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从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内容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考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控制个人学习行为,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使学习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
3.有效利用实践机会,锻炼实操本领
大学阶段无论是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存在着大量锻炼能力的好机会。比如校内的各种社团工作,班级工作都能够对一个学生的动手、动脑、协调、交际、协作等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随课程教学工作也安排了到各行业工作现场参观、实操的机会,如果能够真正利用好此类实习,真正使得专业职能与生产中的问题相互结合,而不是流于形式,将对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社会关联的如暑期社会实践等更是锻炼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课堂。
4.脚踏实地的心态,从基层做起
大学生存在着优越感,并且多数被家长宠爱不能吃苦,所以择业时会将起点定制过高,但实际并没有企业需要的能力。到企业的大课堂更需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学期,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所以大学生需要的是放平心态,低下姿态,到艰苦中磨练,只有有了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才能为日后的前程铺平道路。
5.学校优化教学,增强能力培养
高校的专业应当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教学中注重综合化应用能力的渗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实践设计更贴合生产实际,更具设计性、创造性、综合性。加强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特别是使得基础学科在竞赛作品中具体化,同时很好的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计划设置不断根据行业需求做出调整,要与时俱进,使学生尽量接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应变能力。
6.强化就业心理培养,提高适应能力
首先,高校应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校园中力求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好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正面暗示,从而有助于学生心理能力的提升。
同时,高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常展开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心理自查能力,及时纾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于此同时学生应当正视心理辅导工作,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帮助,找到问题所在,形成良好的心理维护习惯。注重培养阳光心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实际遇到的喜或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职场的竞争,才能适应工作。
四、小结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与政府的保障、社会的宽容、学校的培养、学生个人努力这四方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总而言之,各个主体应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形成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永.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个方面[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1):
36-37.
[2]张迎春,赵建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2009(6):126-127.
[3]吴立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4]李忠君,张玉萍.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人力资源,2010(12).
[5]曹春琴.对自主性学习及其意义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04).
[6]黄巧荣.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教育策略思考[J].职业时空,2009(9):78-79.
作者简介:谷博(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助教。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措施
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届高校毕业生开辟了就业高峰的先河,此后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长,从2003年的212万已经升至2011年的667万。而企业的用人需求量较毕业生增长幅度来说却增之甚微。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等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使得企业面对大批量的大学毕业生,自然而然的将用人要求不断抬高,越来越苛刻,从而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再度加大。面对各种不利因素,不论是高校还是大学毕业生本人都不能再用老观念老方法来应对了,如何使得毕业生再度受到企业的青睐,缓解就业压力,这需要通过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市场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对症下药,使得大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就业的认识,增强更加适合职场竞争的能力培养,学校更应该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指导,并提供有利条件和载体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为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做更加积极充分的准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1909年英国的Beveridge最先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其依据是劳动者的可利用率。后来,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两种具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取和保有工作,在工作中取得进步,并适应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第二种观点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在一个既定的劳动力市场上成功从事某种工作的潜力。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具体为学生在校通过学习文化知识、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从而获得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只是指大学毕业生获得和维持工作的能力,还应该包含处理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实现个人目标和价值的能力。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获得相对的知识,通过实践获得相应的经验,从而锻炼出来的工作能力,是与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相关联的综合能力。基础能力、心理素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五大方面,它是一种以素质、技能、经验、心理等各方面为依托的素质群。
二、从企业需求中得到的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缺陷
1.基础能力欠缺
基础能力包括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工作能力、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等。虽然大学有各种丰富的学生活动,可以让部分同学参与其中,从而锻炼相应的基础能力,但是更多的同学并未把握机会参与其中或是不能从做事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因为造成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基础能力较低。现在相关企业和各用人单位都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具备各种基础能力,特别是执行工作能力,但企业对此方面的满意度却不足30%。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意识、团队合作、领导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心理素质较弱
心理素质是影响人们做人做事、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特别在竞争激烈的职场显得尤为重要。但当今大学生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受溺爱保护、家庭变故受打击、个人心理调节能力差等原因造成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做出有效地自我调节,软弱、胆怯、遇事好激动、思考问题偏激、遇困难就退缩等成为普遍的反应。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发现青年员工对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差,受到挫折后挫败感严重,遇到困难更多的是以逃避的方法进行回应,近年来轻生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大学毕业生注重和加强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学习能力不强
学习能力是自我求知和发展的能力,是获取知识并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一种本领,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反应与应变能力等。可以说学习能力是其他能力形成并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新的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能力是大多数企业很看重的一个指标。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面临全新的环境、学习阶段未接触过的知识、全新的工作任务等,能否很快的融入到新的环境和团体,使工作很快上手并很快熟知所在单位的企业文化等与学习能力息息相关。而如今企业对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发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满意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困难。
4.专业素质低下
想要成功在某个领域工作,就必须具备该领域实践性活动所必须的特殊品质,即专业素质。而当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专业素质较低。而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源于高校的教育,由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来决定。可不难发现,课堂上讲解的应用知识、设备方法等有些早就已经与现实的发展速度脱轨,早已失去应用的价值,学生即便学习了,在实践中的作用也是微不足道的。再加上课程知识不够完备,在客观方面造成了专业素质的缺失。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学习为了考试,不注重知识的积累,缺乏思考不能学以致用等,从而学过的东西很快又还给老师,从主观上造成了就业能力缺失。
5.实践经验不足
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招聘到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可以大大缩短能够胜任工作的实践,也降低了很多成本,更利于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在招聘时有一定工作经验或者实践能力和技能较优的大学生。而学生在校期间往往这种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或者一些实习并未达到真正的实践作用,从而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并不高。加之大学生自身的优越感趋势对于工作单位要求相对高出个人能力范围,以至于用人要求与实际能力不匹配造成就业困难。
从以上分析的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较大缺陷,造成了就业困难的事实,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更需要联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从大学生身上寻找提升的突破口,这也是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以加强综合就业能力为目标,从而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才能够更好的为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实践等,并能够通过理性细致的分析个人的兴趣、性格特点,给自己的职业方向做更加切合实际的规划。正因为对未来工作的条件要求很复杂,除包括个人兴趣、能力等,还有区域、行业、岗位等的制约,所以早入手才能更加稳妥,最大程度上避免就业迷茫。大学四年要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入的进行就业指导,从了解专业现状、前景、就业形势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需求,再到有针对性的就业实战方面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了解职业与自我建立合理化目标和计划,有针对性的学好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2.强化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能力
由于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机械学习,使得学生习惯于被迫学习,并且对学习丧失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也是到了大学之后一部分优秀的高考生,成绩一落千丈,为毕业、就业埋下了隐患。所以学生到了大学能够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工作岗位上这种自主性学习能力也是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有力保障。同时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更多的是从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内容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考试。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控制个人学习行为,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使学习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
3.有效利用实践机会,锻炼实操本领
大学阶段无论是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存在着大量锻炼能力的好机会。比如校内的各种社团工作,班级工作都能够对一个学生的动手、动脑、协调、交际、协作等能力有着很好的锻炼作用。随课程教学工作也安排了到各行业工作现场参观、实操的机会,如果能够真正利用好此类实习,真正使得专业职能与生产中的问题相互结合,而不是流于形式,将对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与社会关联的如暑期社会实践等更是锻炼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课堂。
4.脚踏实地的心态,从基层做起
大学生存在着优越感,并且多数被家长宠爱不能吃苦,所以择业时会将起点定制过高,但实际并没有企业需要的能力。到企业的大课堂更需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学期,到生产一线去了解,所以大学生需要的是放平心态,低下姿态,到艰苦中磨练,只有有了这种能屈能伸的精神,才能为日后的前程铺平道路。
5.学校优化教学,增强能力培养
高校的专业应当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教学中注重综合化应用能力的渗透,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实践设计更贴合生产实际,更具设计性、创造性、综合性。加强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指导,特别是使得基础学科在竞赛作品中具体化,同时很好的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计划设置不断根据行业需求做出调整,要与时俱进,使学生尽量接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应变能力。
6.强化就业心理培养,提高适应能力
首先,高校应有意识地营造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校园中力求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在好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正面暗示,从而有助于学生心理能力的提升。
同时,高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时常展开心理咨询和指导工作,提升学生的心理自查能力,及时纾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于此同时学生应当正视心理辅导工作,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寻求帮助,找到问题所在,形成良好的心理维护习惯。注重培养阳光心态,用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实际遇到的喜或悲,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职场的竞争,才能适应工作。
四、小结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与政府的保障、社会的宽容、学校的培养、学生个人努力这四方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总而言之,各个主体应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形成主体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永.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个方面[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1):
36-37.
[2]张迎春,赵建锋.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J].现代经济,2009(6):126-127.
[3]吴立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思考——以宁波市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
[4]李忠君,张玉萍.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人力资源,2010(12).
[5]曹春琴.对自主性学习及其意义的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6(04).
[6]黄巧荣.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及教育策略思考[J].职业时空,2009(9):78-79.
作者简介:谷博(1984-),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