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ianmao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增收问题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这意味着,经过努力,12年后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比2008年增加1倍。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现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实现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粗浅的见解,仅供参考。
  
  一、制约促进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
  
  (一)农民的认识水平。农民是增收的主体,大多数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不能自觉参与到新一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来,种植意识不是跟着市场走,而是跟着传统种植习惯走,抢残守缺,导致种植业水平、效益以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市场风险能力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二)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和应用。要想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有新技术作为支撑,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更需要广大农民掌握一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但是由于广大农民思想认识和农民文化素质的制约,新技术(新品种)在广大农民当中推广起来非常吃力,这对于他们掌握市场信息、发展高效产业,尤其是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了门槛。
  (三)资金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很多领域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尤其是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性投入等,资金是前提,是基础、更是要件,但由于广大农民的底子簿,积累少,经济实力弱,这就给他们主动参与经济结构调整设置了障碍。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这是新时期党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提出的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按照十七大精神的总体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为农民增收提供产业支撑。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目前农民种地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已经形成了略掠夺式经营。这种生产方式如果长期得不到转变,不仅会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影响,而且将会严重威胁种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发展订单等有效措施,引导广大农民正确认识粮食尤其是大豆市场,不能盲目制定种植计划。要立足长远,从保护耕地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适当规模发展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优质作物和绿色作物。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业。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农民实行种养结合,稳妥发展饲料作物,走过腹增值的路子,增强种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三是加强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积极探索良种良法的推广体系,逐步探索旱改水田以及先进农机具应用技术,大力发展精准农业,通过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向种植业要效益。要充分认识典型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牵动作用,培育好各类典型。与此同时,要依法稳定和改革基层农村技术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领办,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村推广体系。大力倡导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化奶牛合作社、现代化牧场建设,加强与大中院校和科研部门创建试验示范基地,使它们成为连接科技与企业生产的纽带、科技示范和推广的基地、农民增收的典范,着力解决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民的对接问题,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四要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践证明,项目是贫困县加快基础设施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尽最大努力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要进一步整合扶贫和农业开发资金,着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同时,借助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加强农田林网改造和经济林建设,营造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本地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形成小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尽快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尤其是要完善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功能、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功能,通过发展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引导农民向小城镇转移。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通过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营销服务,促进非农产业发展,增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二是积极发展劳务经济。要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叫响劳务品牌,拓宽转移渠道,努力通过信息培训和维权服务,增强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一是加强政府宏观指导。要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搞好产业化生产布局,培育好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并采取专业大户进行示范带动。要帮助龙头企业与专业市场搞好对接,帮助协调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二要培育好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处于农业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制能力,直接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择优扶强、效益优先”的要求,扶持一批具真正能够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发挥龙头作用,能与广大农户形成互利互惠、共兴共荣关系,为农民增收提供持久不竭内在动力的农副产品加工型发展企业。三是大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搞活农产品流通。要抓住流通和市场,着力解决农民营销队伍不强、流通不畅、市场不活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进一步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和措施,把从事相关产业、产品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营销,为农民增收搭建强有力的平台和载体。
  (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为农民增收辟建新途径。土地流转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进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必须将其作为农村经济调整的重要手段来抓。我县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应充分利用好飞鹤标杆牧场青贮饲料种植、农机合作社的组建以及劳务输出等方面条件,鼓励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转移,逐步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遵循政策,规范流转。土地是政策性强、极易引发农村矛盾和上访的敏感点。目前,大部分地区土地流转尚属初始阶段,土地流转虽未出现重大问题,但随着数量增多、规模增大,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矛盾,对此,要未雨绸缪,实事求是,从本地现实条件出发,严禁“一刀切”。不管采取哪些具体办法实施土地流转,都要认真执行土地的相关政策,不得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强化服务,促进流转。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级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服务工作跟不上去,突出表现为地动人不知、权益难保护、纠纷难处理。要严格土地流转合同规范和登记制度,引导农民要在自愿、合法、公平和互利的前提下进行土地流转。村集体要加强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台账,便于全面系统掌握土地流转情况和动向。三是拓宽空间,加快流转。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土地流转的源动力。从目前情况看,多数地区70%左右的土地流转是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形成的,对此,县乡、村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以产业转移为基础,以空间转移为重点,拓宽转移渠道,促进土地流转工作规范、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164800黑龙江省克东县润津乡经管站)
其他文献
甜豌豆是豌豆的一个变种,属半寒性植物。其豆荚肥圆、甜脆、营养丰富、口感好,是一种高档菜用豌豆新品种。近年来。甜豌豆在我省早秋反季节种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早秋植甜豌豆,由于苗期处于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中,加上病虫严重,稍不注意,便会造成严重死苗,甚至“全军覆没”。因此,前期能够保住苗、保齐苗,已成为成功种植甜豌豆的重要阶段。根据我们多年的试验及广大农户的种植经验,现将其保苗技術要点介绍如下。  
茄果类蔬菜常因枯萎病、茎基腐病等而“死棵”,多以茎基腐病发生为主,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定植前施底肥没有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生鸡粪中带有的疫霉病菌没有彻底被杀死。  2、茄子、辣椒苗定植过早,苗期地温过高,出现“徒长”现象。  3、浇水过多,根系透气性降低,使得土壤中的病菌在适宜的温度、水分条件下,大量滋生繁殖并浸染茎基部管束。  4、使用激素不当。如助壮素、赤霉素。使用时间和浓度不当。严
为实现微小地面机器人群体控制、状态监测及显示,设计一种微小地面机器人的监控系统。系统由上位机、Zig Bee通信模块和下位机组成。上位机采用VB开发平台设计监控界面,利用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