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表演美学是关于音乐审美的专题研究,是音乐表演实践的理论基础,对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技巧、艺术风格、审美意识、创造激情等方面都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中西方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研究进程,在此基础上对国内音乐表演美学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国内新时期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学;美学;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研究
音乐美学是用美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它是音乐学与美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音乐学与美学的结合,具有美学与哲学的品格和视角。对于音乐表演来说,音乐表演美学影响着表演者的表演技巧、艺术风格、审美意识、创造激情、文化底蕴等,音乐表演美学是从社会科学的范畴,利用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音乐的实践活动。可以说,音乐表演美学是音乐表演艺术的核心,是音乐表演艺术升华到更高境界的基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研究进程
音乐表演美学依照真实性与创造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当代性相统一的原则,使音乐表演美学理论不断发展变化着。
(一)西方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研究进程
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起始于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Pythagorus)是西方音乐表演美学思想的奠基人。那个时期所形成的一些音乐表演美学观念,为后期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此后,在文艺复兴时期,围绕新艺术展开了一场讨论,认为音乐是一种甜美的艺术,这一思想成为了这个时期音乐表演美学的主流观念。十八世纪下半叶,以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D·Schubart)出版的《论音乐美学的思想》,标志着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近代史的理论研究过程中。20世纪以后,西方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研究逐步进入新的天地,自律论与他律论音乐美学理论的争论从理论探讨渗透到了音乐实践之中,各种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使西方音乐美学理念向多元化相融合的方向发展。罗曼·茵伽尔登运用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音乐表演美学中的时间结构、抽象形式、造型动机等方面的理论,并开始融合现代心理学的方法与社会学思想,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即符号象征理论美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研究进程
中国音乐表演美学起始于公元前八世纪上半叶春秋战国时期(在《国语》《左传》中有详细记载),二十世纪初,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编著的《音乐杂志》上发表了蔡元培的刊词,发表了萧友梅的《乐学研究法》中正式提出音乐美学。通过对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理论的研究远远超越了表演时间。我国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音乐欣赏方面也有较多的研究,但音乐表演方面的研究却不是很深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看出,对于音乐表演美学的研究不能只是限制在这些表演艺术家的体会中,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展,要从技能表演上向文化层面进行过渡。在对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的研究方面,费邓洪先生就对《古琴艺术论》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肯定了书中的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同时也对这本书的论述方式进行了赞扬。此外,西北民族大学的著名教授贾纪文,在其作品《孔子学琴的当代音乐表演美学意义》中,也指出了我国的古典音乐审美对现代音乐的表演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研究带来的启示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上体现出了许多不同的特征。目前,在国际上,音乐表演研究既不是一门学科,也不是一个专业,纯属一种学术需要和研究兴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表演形式的丰富变化促使了音乐表演理论的不断发展。通过这种国内外视野的比较,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并借鉴国内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得到以下启示:
(一)应立足于音乐结构形态分析,特别是“音响形态”的细节分析,把分析与表演有机地联系起来,使音乐表演研究在作品阐释层面上有“根”可寻,并逐步走向深入;
(二)要更多地针对表演本身进行研究,借鉴国际音乐表演测量方法,进行表演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揭示表演风格形成的原因;
(三)重视音乐表演的历史实践,从表演实践的历史继承和时代发展的审美需求的变化中去认识表演诠释,注重理论来自于对实践规律进行提炼的研究思路,避免生搬硬套哲学美学原理;
(四)重视跨学科研究方法和培育跨学科研究机制,加强不同学科学术群体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关注国际前沿研究成果,拓展表演分析方法,把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相结合;
(五)积极思考现代技术条件和文化环境下音乐表演观念和风格的变化,不断突破对传统音乐表演形式认识的局限,把结构分析和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分析相结合,对音乐表演实践的当代形态进行新的诠释;
(六)不断关注民族民间音乐表演问题,突破西方传统记谱音乐的表演方式,努力把各种研究方法运用于非西方音乐的分析和研究,建立音乐表演理论的分层结构,如对傳统的音乐厅表演、广场音乐会表演、仪式音乐表演、流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的不同界定和不同专题的系统研究。
音乐表演美学是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技能与表现的统一,是历史与当代的统一。在音乐表演美学的引领下,音乐表演艺术以综合的结构和多维的性质构筑出了一个形象生动、丰富细致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对音乐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表演技能,保证作品表演的圆满,还要能够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阐释,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用现代化的审美眼光去看待音乐表演,不断丰富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用现代人的立场和观点去感受历史作品的意义,充分体现音乐作品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孙珂.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与实践[J].大舞台,2014(4):113-114.
[2]高拂晓.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及比较和评价(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83-89.
[3]明言.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的基础文献—《论音乐的形象性》的历史读解[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1).
[4]王佳.音乐表演美学的研究要注重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随感[J].中国音乐,2010(2).
[5]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黄笑宇(1993-),男,广东省深圳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理论研究。
关键词:音乐学;美学;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研究
音乐美学是用美学的观点与方法来研究音乐艺术基本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它是音乐学与美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音乐学与美学的结合,具有美学与哲学的品格和视角。对于音乐表演来说,音乐表演美学影响着表演者的表演技巧、艺术风格、审美意识、创造激情、文化底蕴等,音乐表演美学是从社会科学的范畴,利用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音乐的实践活动。可以说,音乐表演美学是音乐表演艺术的核心,是音乐表演艺术升华到更高境界的基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研究进程
音乐表演美学依照真实性与创造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当代性相统一的原则,使音乐表演美学理论不断发展变化着。
(一)西方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研究进程
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起始于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Pythagorus)是西方音乐表演美学思想的奠基人。那个时期所形成的一些音乐表演美学观念,为后期的音乐表演理论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此后,在文艺复兴时期,围绕新艺术展开了一场讨论,认为音乐是一种甜美的艺术,这一思想成为了这个时期音乐表演美学的主流观念。十八世纪下半叶,以德国诗人、音乐家舒巴特(D·Schubart)出版的《论音乐美学的思想》,标志着西方音乐表演美学近代史的理论研究过程中。20世纪以后,西方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研究逐步进入新的天地,自律论与他律论音乐美学理论的争论从理论探讨渗透到了音乐实践之中,各种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使西方音乐美学理念向多元化相融合的方向发展。罗曼·茵伽尔登运用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音乐表演美学中的时间结构、抽象形式、造型动机等方面的理论,并开始融合现代心理学的方法与社会学思想,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即符号象征理论美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研究进程
中国音乐表演美学起始于公元前八世纪上半叶春秋战国时期(在《国语》《左传》中有详细记载),二十世纪初,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编著的《音乐杂志》上发表了蔡元培的刊词,发表了萧友梅的《乐学研究法》中正式提出音乐美学。通过对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理论的研究远远超越了表演时间。我国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音乐欣赏方面也有较多的研究,但音乐表演方面的研究却不是很深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可以看出,对于音乐表演美学的研究不能只是限制在这些表演艺术家的体会中,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展,要从技能表演上向文化层面进行过渡。在对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的研究方面,费邓洪先生就对《古琴艺术论》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肯定了书中的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同时也对这本书的论述方式进行了赞扬。此外,西北民族大学的著名教授贾纪文,在其作品《孔子学琴的当代音乐表演美学意义》中,也指出了我国的古典音乐审美对现代音乐的表演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研究带来的启示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音乐表演理论研究上体现出了许多不同的特征。目前,在国际上,音乐表演研究既不是一门学科,也不是一个专业,纯属一种学术需要和研究兴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表演形式的丰富变化促使了音乐表演理论的不断发展。通过这种国内外视野的比较,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并借鉴国内音乐表演美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得到以下启示:
(一)应立足于音乐结构形态分析,特别是“音响形态”的细节分析,把分析与表演有机地联系起来,使音乐表演研究在作品阐释层面上有“根”可寻,并逐步走向深入;
(二)要更多地针对表演本身进行研究,借鉴国际音乐表演测量方法,进行表演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揭示表演风格形成的原因;
(三)重视音乐表演的历史实践,从表演实践的历史继承和时代发展的审美需求的变化中去认识表演诠释,注重理论来自于对实践规律进行提炼的研究思路,避免生搬硬套哲学美学原理;
(四)重视跨学科研究方法和培育跨学科研究机制,加强不同学科学术群体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关注国际前沿研究成果,拓展表演分析方法,把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相结合;
(五)积极思考现代技术条件和文化环境下音乐表演观念和风格的变化,不断突破对传统音乐表演形式认识的局限,把结构分析和文化、社会、心理等因素分析相结合,对音乐表演实践的当代形态进行新的诠释;
(六)不断关注民族民间音乐表演问题,突破西方传统记谱音乐的表演方式,努力把各种研究方法运用于非西方音乐的分析和研究,建立音乐表演理论的分层结构,如对傳统的音乐厅表演、广场音乐会表演、仪式音乐表演、流行音乐表演等不同形式的不同界定和不同专题的系统研究。
音乐表演美学是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是技能与表现的统一,是历史与当代的统一。在音乐表演美学的引领下,音乐表演艺术以综合的结构和多维的性质构筑出了一个形象生动、丰富细致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对音乐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表演技能,保证作品表演的圆满,还要能够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阐释,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用现代化的审美眼光去看待音乐表演,不断丰富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用现代人的立场和观点去感受历史作品的意义,充分体现音乐作品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孙珂.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论与实践[J].大舞台,2014(4):113-114.
[2]高拂晓.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及比较和评价(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4):83-89.
[3]明言.中国当代音乐美学的基础文献—《论音乐的形象性》的历史读解[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1).
[4]王佳.音乐表演美学的研究要注重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第七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随感[J].中国音乐,2010(2).
[5]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黄笑宇(1993-),男,广东省深圳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学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