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套子作文”就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总结出的作文套路,按部就班地“组装”作文,结构不过“并列”“对照”,素材无非“杜甫”“苏轼”等等,千篇一律,文中“无我”。
在一次高考阅卷中,我就发现很多篇作文都是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开篇,可见是“套子作文”教学下的产物。“套子作文”的流弊下,内容也好、结构也好、文辞也好尽是“舶来之品”,只是进行了简单“组装”,了无新意。此等作文,写者痛苦,读者嚼蜡。
而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套子作文”则是应试制度下简单思维的产物,反映的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这种“纯粹应试,简单投机”的教学行为的口诛笔伐并不鲜见,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呼唤着更多真诚而新鲜的作文。那么,该如何跳出套子,告别“无我”走向“有我”,写出真诚而新鲜的作文呢?
一、开源头活水
这就是指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激活思想的“山泉”。总有学生抱怨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东西可写。其实,生活枯燥与否在于内心,若有心,雨滴也可折射出五彩光华。所以,只有养成感悟生活、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才能激活思想的山泉、感情的溪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要打开智慧的心眼,读书看报,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就能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就不会为无材料可写而发愁了。而且这种思想、这份感情是独一无二的,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样的作文,何愁“无我”,必是达到“有我”之境的个性文章。
例如,2011年江苏省的一篇满分作文便是由生活到社会的联想开篇的,以真诚的思考开拓了一片清新自然之境。节选如下: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显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 “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二、品美酒三味
好的作文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但是不是多积累些素材就可以了呢?我就见过有的学生拿着一些素材类的教辅资料下工夫,背诵事例,比如马云靠坚持成功、乔布斯靠创新成功等等。我认为这种积累方法指导下产生的作文只能是材料堆砌的“组装”作文,生硬呆板。
其实,材料积累不应唯多,而应注重作文经典素材的深度积累。何为“经典素材”,何为“深度积累”呢?经典素材是指那些影响面广,内涵丰富,人物形象或事件状貌丰满,可提炼较多主题的材料。深度积累,则是指要对材料进行精读,全情投入,把握更多细节,正如品美酒三味,将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比如,我们阅读苹果前任CEO乔布斯的素材时,不能停留在只知道他“创新成功”这些事,还需要深入阅读,了解他的家庭、成长、曾面临的危机、困境中的奋斗等等,将一个典型人物读深、读透。这样一个素材既可用以谈成功,也能用于谈成长、困境、追求等等多个主题。
另外,学生的深入阅读还可以加深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拿起笔想到乔布斯时,已不再是机械地背诵素材,而是带着对这个人的真实体验,深入思考去写,这样的作文,细节必然丰富,感情自然充沛,言辞必然个性,是真正达到“有我”之境的作文。
三、倡精耕细作
当我们读到“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这样睿智的句子,当我们读到“落日熔金,暮云四合,晚霞带着无尽的沉思,落在了那片青冢,云无语,草也沉默;落在了那片空白,让人忆起了你,你用缕缕青丝熬成了白发沧桑,用自己的明眸点染了那一方净土,那一方空灵,那一方空白,那一道风景”这样诗情画意的句子,我们又怎么能不为学生的深刻思想表达、独特的心灵体验而击节呢?
但是,纵观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还有一些虽说篇章结构清晰,事理情感也能流畅表达,可就是缺少那么一股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如何使作文的语言表达准确,充满魅力呢?首先,要加强经典文章的阅读,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去引领学生的表达,去刺激学生的语言神经,鼓励学生仿写类似文章,在模仿学习中逐渐磨炼个人的表达。其次,要从修辞、句式、修饰语、音韵节奏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体会汉语言特有的表现力。
以上两点是“智”的层面的训练,这些技法型的训练是写出好的作文语言的前提,但要写出充满个性魅力的作文,还需“情”的投入。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若要写出具备“有我”之境的个性作文,就一定要细心体会,反复品味,遵从内心的真情实感,要赞美便是发自内心的赞美,绝不矫情;要批判就是诚挚恳切的批判,绝不虚伪。智与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定能造就出真情飞扬、文采斐然的佳作。
当然,要使作文的语言取得质的突破绝非朝夕之功,这需要长时间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还需要笔耕不辍,长期坚持训练,而且要特别重视作文的修改,改一遍不行就改两遍、三遍,甚至四遍五遍,拿出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反复打磨,精耕细作,非如此,难出佳作。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经过反复修改后的作文文段:
1.大宋将所有的惊艳与芳华都给了苏轼。
2.他孤身伫立在江岸,安静地远眺江面上浮光跃金的风景。日影西斜,和煦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灰色的衣襟。他的心,却不像江面那样宁静,男儿的热血在心房中暗潮汹涌。
3.那一弦音韵,无论是在山林中,乡村里,阁楼中,还是庭院里,始终回荡在耳畔,随着那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贯穿始终……
于是,关闭嘈杂的音响,关上刺眼的灯光,远离空洞的浮华,让那弦音回荡,以心为音,以情为韵,让它吟与天南,吟与海北,响于百年,响与千年。
这些文字之所以能带给我们强烈的感染力,就是因为里面流淌着浓浓的情意,蕴含着深切的情感体验,是写作者全情投入的结果。
我们希望,我们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抛弃功利思想,告别呆板无情、假大空的“无我”作文,回归“我手写我心”的“有我”作文的正途,与学生共同打造一个真、善、美的文字世界,让我们的学生爱写作,会写作。
(责编 张翼翔)
在一次高考阅卷中,我就发现很多篇作文都是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开篇,可见是“套子作文”教学下的产物。“套子作文”的流弊下,内容也好、结构也好、文辞也好尽是“舶来之品”,只是进行了简单“组装”,了无新意。此等作文,写者痛苦,读者嚼蜡。
而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套子作文”则是应试制度下简单思维的产物,反映的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这种“纯粹应试,简单投机”的教学行为的口诛笔伐并不鲜见,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呼唤着更多真诚而新鲜的作文。那么,该如何跳出套子,告别“无我”走向“有我”,写出真诚而新鲜的作文呢?
一、开源头活水
这就是指我们要关注现实生活,激活思想的“山泉”。总有学生抱怨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东西可写。其实,生活枯燥与否在于内心,若有心,雨滴也可折射出五彩光华。所以,只有养成感悟生活、思考现实问题的习惯,才能激活思想的山泉、感情的溪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要打开智慧的心眼,读书看报,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就能获得丰富的作文素材,就不会为无材料可写而发愁了。而且这种思想、这份感情是独一无二的,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这样的作文,何愁“无我”,必是达到“有我”之境的个性文章。
例如,2011年江苏省的一篇满分作文便是由生活到社会的联想开篇的,以真诚的思考开拓了一片清新自然之境。节选如下: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显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只是一个招牌,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一干“某氏餐馆” “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二、品美酒三味
好的作文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但是不是多积累些素材就可以了呢?我就见过有的学生拿着一些素材类的教辅资料下工夫,背诵事例,比如马云靠坚持成功、乔布斯靠创新成功等等。我认为这种积累方法指导下产生的作文只能是材料堆砌的“组装”作文,生硬呆板。
其实,材料积累不应唯多,而应注重作文经典素材的深度积累。何为“经典素材”,何为“深度积累”呢?经典素材是指那些影响面广,内涵丰富,人物形象或事件状貌丰满,可提炼较多主题的材料。深度积累,则是指要对材料进行精读,全情投入,把握更多细节,正如品美酒三味,将拥有更丰富的体验。比如,我们阅读苹果前任CEO乔布斯的素材时,不能停留在只知道他“创新成功”这些事,还需要深入阅读,了解他的家庭、成长、曾面临的危机、困境中的奋斗等等,将一个典型人物读深、读透。这样一个素材既可用以谈成功,也能用于谈成长、困境、追求等等多个主题。
另外,学生的深入阅读还可以加深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拿起笔想到乔布斯时,已不再是机械地背诵素材,而是带着对这个人的真实体验,深入思考去写,这样的作文,细节必然丰富,感情自然充沛,言辞必然个性,是真正达到“有我”之境的作文。
三、倡精耕细作
当我们读到“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这样睿智的句子,当我们读到“落日熔金,暮云四合,晚霞带着无尽的沉思,落在了那片青冢,云无语,草也沉默;落在了那片空白,让人忆起了你,你用缕缕青丝熬成了白发沧桑,用自己的明眸点染了那一方净土,那一方空灵,那一方空白,那一道风景”这样诗情画意的句子,我们又怎么能不为学生的深刻思想表达、独特的心灵体验而击节呢?
但是,纵观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还有一些虽说篇章结构清晰,事理情感也能流畅表达,可就是缺少那么一股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如何使作文的语言表达准确,充满魅力呢?首先,要加强经典文章的阅读,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去引领学生的表达,去刺激学生的语言神经,鼓励学生仿写类似文章,在模仿学习中逐渐磨炼个人的表达。其次,要从修辞、句式、修饰语、音韵节奏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体会汉语言特有的表现力。
以上两点是“智”的层面的训练,这些技法型的训练是写出好的作文语言的前提,但要写出充满个性魅力的作文,还需“情”的投入。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若要写出具备“有我”之境的个性作文,就一定要细心体会,反复品味,遵从内心的真情实感,要赞美便是发自内心的赞美,绝不矫情;要批判就是诚挚恳切的批判,绝不虚伪。智与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定能造就出真情飞扬、文采斐然的佳作。
当然,要使作文的语言取得质的突破绝非朝夕之功,这需要长时间的语言积累和文化积淀,还需要笔耕不辍,长期坚持训练,而且要特别重视作文的修改,改一遍不行就改两遍、三遍,甚至四遍五遍,拿出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反复打磨,精耕细作,非如此,难出佳作。
下面就是我的学生经过反复修改后的作文文段:
1.大宋将所有的惊艳与芳华都给了苏轼。
2.他孤身伫立在江岸,安静地远眺江面上浮光跃金的风景。日影西斜,和煦的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灰色的衣襟。他的心,却不像江面那样宁静,男儿的热血在心房中暗潮汹涌。
3.那一弦音韵,无论是在山林中,乡村里,阁楼中,还是庭院里,始终回荡在耳畔,随着那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贯穿始终……
于是,关闭嘈杂的音响,关上刺眼的灯光,远离空洞的浮华,让那弦音回荡,以心为音,以情为韵,让它吟与天南,吟与海北,响于百年,响与千年。
这些文字之所以能带给我们强烈的感染力,就是因为里面流淌着浓浓的情意,蕴含着深切的情感体验,是写作者全情投入的结果。
我们希望,我们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抛弃功利思想,告别呆板无情、假大空的“无我”作文,回归“我手写我心”的“有我”作文的正途,与学生共同打造一个真、善、美的文字世界,让我们的学生爱写作,会写作。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