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永川区职教学生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思考等三方面对职教学生的就业服务合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服务;合作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永川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永川职业教育兴起于上世纪 60 年代初,80 年代随改革开放而发展,到 90 年代初发展到近万人。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兴旺一方面给永川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成为永川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但是另一方面,面对连年激增的毕业生,处于职业教育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职教学生就业,也成为了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直面现实困境:永川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根据就业服务的相关理论与针对永川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政府方面
1、缺乏就业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国内适用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法律、法规主要是《劳动法》。但是这其中有很大的法律真空,比如职业教育学生毕业需要实习或实践,那么实习单位、学生、学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规定?如果在这其中出现纠纷,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没有界定和规定。因此,必须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促进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市场和劳动市场的法制化。
2、就业政策缺少合力
以永川为例,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没有信息共享机制,通常的情况是学校只负责推荐和发布就业信息,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信息无法准确定位到哪个城市、哪家企业、需要什么规格人才、需求量有多大等方面,既不能实现人才市场供求均衡,也不能实现用人单位要求与职业教育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匹配。
(二)企业方面
1、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虽然当前永川各职业教育院校都在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但是多是流于形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却并不多见。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和法规来明确地规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中各自承担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以追求经营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法人,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多是出于经济利益、生产实践、管理等现实因素的考虑,一般会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一种额外负担,不会考虑校企合作。就是有一些企业考虑校企业合作,也是表面上的或者名义上的,没有实质的内涵。
2、企业用人机制不合理
根据在调研过程中学生的普遍反映,目前来永招聘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用人计划、岗位缺编、用人情况等方面透明度较低,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未能给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拼關系、靠人脉成为很多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其次是,企业人才高消费的情况普遍存在。用人单位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对人才进行高消费或提前消费,盲目追求高学历化,使得职业教育毕业生在求职过程饱受刺激。
(三)院校方面
1、就业指导欠缺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永川各职业教育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经费、职业指导队伍总体而言都是比较弱的,难以开展大规模、深度的就业指导。从指导的时间来看,就业指导介入时间一般是以毕业班学生快要毕业时为准,而错过了学生求职的黄金时间。就业指导的形式一般仍然是以就业指导课或就业讲座为主,内容多是一些泛泛而谈的东西,没有针对性,这与职业教育的实际是不相称的,离目前推行的“全程化指导”有很大的差距。
2、培养模式急需改革
目前,在永川职业教育院校中,仍然存在着培养模式僵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传授式。由于长期受到办学理念和教师习惯的影响,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式教学依然是永川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文科教育的一种常态,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比较差。而这与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二是雷同式。目前永川的大多数学校在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相似性很强,难以摆脱替代效应,使得在就业中学生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对策与建议:提升永川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服务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政府就业服务体系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治建设,把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纳入到法治轨道,积极探索适用于永川区现实需要的制度体系。其次,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对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服务市场的监管。再次,职业教育院校的校企合作需要法律来规范。校企合作涉及院校和企业双方利益,只有把合作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详加规定,才能保证校企合作能顺利进行,而不至流于形式。最后,国家鼓励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
2、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系统
当前应加快建立起符合永川区情的就业信息体系,由政府牵头,劳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全面参与,统一协调政策与市场关系,积极构建全区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网络,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对接,加强就业信息筛选、归类、甄别工作,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定期提供并向全区各院校发布详细具体、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
(二)完善企业就业服务体系
1、革新用人理念
我们的企业急需认清形势,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发展,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用人理念来统筹用人。既要重视人才的现时使用,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2、探索校企合作的合理形式
将校企合作建立在企业和职业教育院校双赢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符合企业的逻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才有持续的动力。除了常规意义上的参与方式,比如企业接纳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向学校提供专业设备等等,院校也应该突破思维定势,应邀请企业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培养中,结合企业需求,设置招生专业与课程标准,为企业量身打造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入职。此外,职业院校所拥有的强大的科研能力对于企业,尤其是缺乏自主研发团队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双方应该通过院校主动承接企业的研发工作的方式,来实现新形式的校区合作,真正实现互利互惠的“产、学、研”连锁互动机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新的机遇。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
1、增加院校的就业服务职能
首先院校内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指向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引导毕业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其次应当建立就业单位与毕业生信息交互机制,建立虚拟、实体信息网络。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毕业生就业面,减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环节。最后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仲裁机构,以便及时处理、仲裁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纠纷,以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2、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院校要树立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要重视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科学规划专业设置,使学生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经济、技术发展密切结合。院校专业设置要注意“产销对路”,在设置专业时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增加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也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应当科学确定就业率在专业中的分量,在重点关注当前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长期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就业服务;合作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永川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永川职业教育兴起于上世纪 60 年代初,80 年代随改革开放而发展,到 90 年代初发展到近万人。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兴旺一方面给永川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成为永川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但是另一方面,面对连年激增的毕业生,处于职业教育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职教学生就业,也成为了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直面现实困境:永川职业教育就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根据就业服务的相关理论与针对永川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政府方面
1、缺乏就业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国内适用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法律、法规主要是《劳动法》。但是这其中有很大的法律真空,比如职业教育学生毕业需要实习或实践,那么实习单位、学生、学校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规定?如果在这其中出现纠纷,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没有界定和规定。因此,必须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促进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市场和劳动市场的法制化。
2、就业政策缺少合力
以永川为例,政府、企业、学校三者之间没有信息共享机制,通常的情况是学校只负责推荐和发布就业信息,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信息无法准确定位到哪个城市、哪家企业、需要什么规格人才、需求量有多大等方面,既不能实现人才市场供求均衡,也不能实现用人单位要求与职业教育毕业生实际能力之间的匹配。
(二)企业方面
1、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虽然当前永川各职业教育院校都在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但是多是流于形式,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却并不多见。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和法规来明确地规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中各自承担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企业作为以追求经营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法人,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多是出于经济利益、生产实践、管理等现实因素的考虑,一般会把培训教育学生视为一种额外负担,不会考虑校企合作。就是有一些企业考虑校企业合作,也是表面上的或者名义上的,没有实质的内涵。
2、企业用人机制不合理
根据在调研过程中学生的普遍反映,目前来永招聘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用人计划、岗位缺编、用人情况等方面透明度较低,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未能给职业教育毕业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拼關系、靠人脉成为很多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其次是,企业人才高消费的情况普遍存在。用人单位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对人才进行高消费或提前消费,盲目追求高学历化,使得职业教育毕业生在求职过程饱受刺激。
(三)院校方面
1、就业指导欠缺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永川各职业教育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设置、经费、职业指导队伍总体而言都是比较弱的,难以开展大规模、深度的就业指导。从指导的时间来看,就业指导介入时间一般是以毕业班学生快要毕业时为准,而错过了学生求职的黄金时间。就业指导的形式一般仍然是以就业指导课或就业讲座为主,内容多是一些泛泛而谈的东西,没有针对性,这与职业教育的实际是不相称的,离目前推行的“全程化指导”有很大的差距。
2、培养模式急需改革
目前,在永川职业教育院校中,仍然存在着培养模式僵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传授式。由于长期受到办学理念和教师习惯的影响,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式教学依然是永川绝大多数职业教育院校文科教育的一种常态,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普遍比较差。而这与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二是雷同式。目前永川的大多数学校在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相似性很强,难以摆脱替代效应,使得在就业中学生特色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对策与建议:提升永川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服务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政府就业服务体系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应尽快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治建设,把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纳入到法治轨道,积极探索适用于永川区现实需要的制度体系。其次,要通过法律法规来加强对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服务市场的监管。再次,职业教育院校的校企合作需要法律来规范。校企合作涉及院校和企业双方利益,只有把合作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详加规定,才能保证校企合作能顺利进行,而不至流于形式。最后,国家鼓励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进行自主创业。
2、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系统
当前应加快建立起符合永川区情的就业信息体系,由政府牵头,劳动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全面参与,统一协调政策与市场关系,积极构建全区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网络,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对接,加强就业信息筛选、归类、甄别工作,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定期提供并向全区各院校发布详细具体、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
(二)完善企业就业服务体系
1、革新用人理念
我们的企业急需认清形势,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企业发展,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用人理念来统筹用人。既要重视人才的现时使用,又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开发。
2、探索校企合作的合理形式
将校企合作建立在企业和职业教育院校双赢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符合企业的逻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才有持续的动力。除了常规意义上的参与方式,比如企业接纳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向学校提供专业设备等等,院校也应该突破思维定势,应邀请企业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培养中,结合企业需求,设置招生专业与课程标准,为企业量身打造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入职。此外,职业院校所拥有的强大的科研能力对于企业,尤其是缺乏自主研发团队的中小型企业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双方应该通过院校主动承接企业的研发工作的方式,来实现新形式的校区合作,真正实现互利互惠的“产、学、研”连锁互动机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新的机遇。
(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
1、增加院校的就业服务职能
首先院校内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需求为指向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引导毕业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其次应当建立就业单位与毕业生信息交互机制,建立虚拟、实体信息网络。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毕业生就业面,减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环节。最后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仲裁机构,以便及时处理、仲裁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纠纷,以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2、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院校要树立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要重视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科学规划专业设置,使学生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经济、技术发展密切结合。院校专业设置要注意“产销对路”,在设置专业时要认真研究,善于把握就业市场波动的规律,学会比市场变化快一拍,增加一些新兴的、前瞻性的专业,这样才能充分掌握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同时也不能被就业市场牵着鼻子走。应当科学确定就业率在专业中的分量,在重点关注当前就业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长期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