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够给高中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笔者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发现,真正用心所创的导学案对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然而想要编写出好的导学案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下面结合本人在具体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诸位共享。
首先教者在内心深处必须要有一种牢固的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长足发展。这样一种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慢慢接受,并正在逐渐地由以前的教师主体化向学生主体化转移,教师更多的是起一种引导者的角色。但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去做,教师要在充分的预习基础上全面地掌控整个局势,带动学生去一步一步深化学习。
其次我们要在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基础上科学的进行导学设计。我校教师一直致力于创造一种“我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含义是指在和谐的课堂系统内,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指导,学生主体充分进行创造性学习,师生双方交流合作,同质互激,异质互补,各展其能,身心和谐发展。大体可表述为“自学、讨论、探究、生成”。
1. 自学
预习是所有学科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预习就没有良好的上课氛围,学生就不容易跟得上教师的思维。但是自学也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否则很可能做无用功。长期以来许多教者有认识上的误区,总认为学生自学就够了,其实自学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自学,二是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自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更科学、更有效。教师在自学过程中要将相关教学内容前后知识逻辑的把握,导学问题的设计,学生学情的认识处理得当。我校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自学的要求非常高,每一个课题开课前教师都要进行资料搜集,包括网络、图书馆等,然后将搜罗的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后交给学生自学时参考。学生自学时要求他们首先找到文章中新接触的一些人名地名,并予以熟悉,以便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文章,其次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参考材料提出自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及时与教师或者同学沟通予以解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自学,不让学生做无头苍蝇。
2. 讨论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探究也必须按照这样的原则去进行,否则容易回到教师为主体的老路上。“我的课堂”核心是合作探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合作探究根据学而定教,在情景设置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作为设置来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得到自我的发展。正常情况下,笔者在教学活动过程实施前就已经由学生自主分组完毕,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约上课时间,并且能够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一起学习,增强凝聚力。
在课堂活动过程当中,笔者通过设置各种各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的活动,让学生的潜力得到不断的挖掘。例如,在讲解第八模块第一单元project过程中,笔者充分考虑到本单元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英文诗歌,因此设置了几个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一步一步的熟悉诗歌,并达到背诵的目的。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组团讨论诗歌内容,分析诗歌大意,体会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与共同点,并注意加以点拨。由此可让学生体会到该诗歌的基本含义。活动二:分层朗读。诗歌的感情色彩是读出来的,笔者让学生个人分读、两两对读、小组齐读、班级共读来进行诗歌朗诵。中间教者不断强调朗读诗歌时候所需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写诗时候的情境,这样就能有利于后面诗歌的背诵。活动三:背诵诗歌。做好以上几步,诗歌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到最后,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将诗歌背诵出来。
3. 生成与迁移
让学生学会、学懂书本上的知识只能培养出没有创造力的学生,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们的创造力,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悟出一些新的东西,这样的学生才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学生。
笔者在每一节课课堂设置的最后一个环节总是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去开拓创新,往往学生都能给我以惊喜。笔者继续以第八模块第一单元project的导学为例,在最后的生成与迁移部分,笔者设置了诗歌创作这样一个环节,在课堂上留给学生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根据我所给的《Who killed Cock Robin?》一诗,让学生结合时事报道以《Who killed the child?为题创作一首新诗。原本以为学生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许多小组讨论之后都拿出了自己的杰作。其中有两组学生所创作的诗歌不仅仅注意到了押韵,前后呼应,更将自己的观点投入进去,在诗歌中提出谁应为孩子的受伤害负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创作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谓一举两得。
做到以上所述几点,一份好的导学案基本就能成型了,但教者必须要注意不断地总结反思,要注意聆听学生对于课堂的评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所以笔者在导学案中设置学生任务的时候,总是给学生留下空白处填写课堂反思,从中找出成功与不足,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同时也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提高。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
首先教者在内心深处必须要有一种牢固的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长足发展。这样一种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慢慢接受,并正在逐渐地由以前的教师主体化向学生主体化转移,教师更多的是起一种引导者的角色。但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完全放手给学生去做,教师要在充分的预习基础上全面地掌控整个局势,带动学生去一步一步深化学习。
其次我们要在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基础上科学的进行导学设计。我校教师一直致力于创造一种“我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含义是指在和谐的课堂系统内,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指导,学生主体充分进行创造性学习,师生双方交流合作,同质互激,异质互补,各展其能,身心和谐发展。大体可表述为“自学、讨论、探究、生成”。
1. 自学
预习是所有学科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充分的预习就没有良好的上课氛围,学生就不容易跟得上教师的思维。但是自学也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否则很可能做无用功。长期以来许多教者有认识上的误区,总认为学生自学就够了,其实自学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自学,二是学生的自学。教师的自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更科学、更有效。教师在自学过程中要将相关教学内容前后知识逻辑的把握,导学问题的设计,学生学情的认识处理得当。我校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对于自学的要求非常高,每一个课题开课前教师都要进行资料搜集,包括网络、图书馆等,然后将搜罗的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后交给学生自学时参考。学生自学时要求他们首先找到文章中新接触的一些人名地名,并予以熟悉,以便能够更直观的了解文章,其次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参考材料提出自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及时与教师或者同学沟通予以解决。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自学,不让学生做无头苍蝇。
2. 讨论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学习是意义的生成过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讨论探究也必须按照这样的原则去进行,否则容易回到教师为主体的老路上。“我的课堂”核心是合作探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合作探究根据学而定教,在情景设置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作为设置来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得到自我的发展。正常情况下,笔者在教学活动过程实施前就已经由学生自主分组完毕,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约上课时间,并且能够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一起学习,增强凝聚力。
在课堂活动过程当中,笔者通过设置各种各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的活动,让学生的潜力得到不断的挖掘。例如,在讲解第八模块第一单元project过程中,笔者充分考虑到本单元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英文诗歌,因此设置了几个不同的活动,让学生一步一步的熟悉诗歌,并达到背诵的目的。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组团讨论诗歌内容,分析诗歌大意,体会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与共同点,并注意加以点拨。由此可让学生体会到该诗歌的基本含义。活动二:分层朗读。诗歌的感情色彩是读出来的,笔者让学生个人分读、两两对读、小组齐读、班级共读来进行诗歌朗诵。中间教者不断强调朗读诗歌时候所需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写诗时候的情境,这样就能有利于后面诗歌的背诵。活动三:背诵诗歌。做好以上几步,诗歌的背诵就水到渠成了,到最后,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将诗歌背诵出来。
3. 生成与迁移
让学生学会、学懂书本上的知识只能培养出没有创造力的学生,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们的创造力,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去悟出一些新的东西,这样的学生才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学生。
笔者在每一节课课堂设置的最后一个环节总是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去开拓创新,往往学生都能给我以惊喜。笔者继续以第八模块第一单元project的导学为例,在最后的生成与迁移部分,笔者设置了诗歌创作这样一个环节,在课堂上留给学生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根据我所给的《Who killed Cock Robin?》一诗,让学生结合时事报道以《Who killed the child?为题创作一首新诗。原本以为学生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许多小组讨论之后都拿出了自己的杰作。其中有两组学生所创作的诗歌不仅仅注意到了押韵,前后呼应,更将自己的观点投入进去,在诗歌中提出谁应为孩子的受伤害负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创作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谓一举两得。
做到以上所述几点,一份好的导学案基本就能成型了,但教者必须要注意不断地总结反思,要注意聆听学生对于课堂的评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所以笔者在导学案中设置学生任务的时候,总是给学生留下空白处填写课堂反思,从中找出成功与不足,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同时也让学生在反思中提升自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提高。
(南通市天星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