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教学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lsww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教师通过兴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够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一、课堂提问的严谨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依靠提问来支撑的。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大量的“问”,并且提问方式过大或者过小,过大,则会造成学生答非所问,摸不着头脑,而问题太小,则缺乏提问的价值和意义。以我在进行《我的四季》教学时设计的问题为例。
  提问:作者生命四季有什么特点?
  如果只是给学生这一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学生答题漫无边际,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答案。但当我换一个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春夏秋冬中表现我行为的句子。”此时,学生很顺利的找到了。例如春天,学生会找到“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春天作者生命的特点“播种劳作”。
  又如月考卷分析大阅读题《两片秋叶》有一个问题: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作用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其中不同之处是,前者:(不超过12个字)
  后者:(不超过25个字)
  大阅读题,我和学生强调四个字:“文本意识”所谓“文本意识”就是要求学生答题要有依据,通过阅读,从文章中找线索,找答题点,而不是泛泛而谈,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发现,从“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发生了要将这片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这一部分是开始把两片叶子进行对比,可是在回答的时候发现把范围框死框小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片叶子,在对比后显现出的作用:以枯树形体冷了心。然而第二片叶子的特点(也就是两片叶子的不同)则是下一段加以阐述:“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可见,教师提问要注重提问范围大小的确定,若能对学生正确引导,可使学生轻松的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口,让学生能由此到彼、由因到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互动性
  课堂提问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指教师向学生发问,其实课堂提问也包括学生向教师及全班同学发问。这也是提高诗歌教学效率不容忽视的一种方法。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体验互不相同,自然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也有差距,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会快速抓住诗歌主旨,而还有一些学生会存有疑虑。而学生间的这种差距是可以通过同伴互助的形式弥补缩小的。
  三、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
  1.就内容而言:围绕教材重难点
  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内容,紧紧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多设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枝节问题,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也就是说,让学生摘到的“桃子”,味美而有营养的,才能收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设计教学重难点的时候会围绕课文内容,从问题入手,提纲挈领式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情感产生的依据、观点支撑的材料。学生寻找“证据”的过程,就是自己研读文本、品味文本、深化理解的过程,其中,学生的认识可能会有所变动,表明他对文本的研读真正落到了实处。而引导学生自己研读文本,寻找思想感情正是散文教学的重难点。我将它贯穿在全文教学中。
  2.就对象而言:区别性对待学生
  一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生水平都有高低之分,这就要求老师在问题设计、提问回答对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别。以《江南的冬景》为例,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能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该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删减信息的能力。在通读课文后,学生很快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回答问题。因此我让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阅读时删减信息的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设计目标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更加注重课堂的实际效果。我们不应偏离自己设定的目标,单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而提一些华而不实的问题,而应具有渐进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实现对授课内容的最优掌握。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织起来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学生是否有所获,都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而课堂提问的严谨性,课堂提问的互动性与目的性,则是影响提问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
  语文韵味犹如一杯窖藏百年之美酒那样醇香、甘甜。品之,动情入心;忆之,余味无穷。现代语文教学应当是师引生品语文之韵味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伴随着思考,而学生思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绝大多数情况取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水平。在新课程深入开展的今天,课堂提问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而作为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则更重视课堂提问艺术,使学生在启迪中感悟,使自己在教学中提高。
其他文献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rn张永定,上海汇丽集团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在他隽刻的汇丽集团的里程碑上,精气神的真谛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2003年人类遭受了非典疾病的突袭,在这个非常时期,医护人员勇敢地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最前沿,为抢救非典患者的生命和攻克抗SARS病毒难关而忘我地奉献,甚至不惜献出了自
期刊
一、语文及语文教学  1.强调大语文观,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  英语和汉语同属于语言,英语是形合语言,而汉语是义合语言。语言的本质是相通的,即语言是在交际中产生的,并为交际服务。是思想的外衣,文化的传承载体,人际沟通的工具,表达自我思想和情感的媒介。而这些都是以真实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为依托的。  2.语文中的语篇教学  语文教学中语篇教学遵循先整体感知、再细节理解、最后欣赏体会字、词、句,提倡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建筑业加快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再加之当前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有效应用,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成本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我国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的时间较短,针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和理念有效结合,加快思想观念上的转变,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来
期刊
【摘要】每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迎来较长时间的雨季,大面积的强降雨天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与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需要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做好防范措施,充分考虑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加强施工安全与管理,保证工程的质量,对此,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在雨季进行施工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在雨季施工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雨季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在雨季进
陈龙海董事长,生于1952年4月,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从1984年开始,将一个濒临倒闭的食品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近5亿元,年销售为3亿多元的出口创汇龙头企业,2003年初成功上市.他
【摘要】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线。工程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也就成为建筑工程最重要的一环,本文分析了青海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提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现阶段青海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