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基于合作精神和心理相容状态,以学习任务为核心,以共同学习目标为驱动力,发生在师生、生生之间涉及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度的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力,保障学生学习权,培养学生社会交往素养.积极建构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我们要力求观念更迭,内化共同体精神;和谐共生,润泽学习系统环境;创建规范,塑造倾听的人际关系;任务驱动,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基于合作精神和心理相容状态,以学习任务为核心,以共同学习目标为驱动力,发生在师生、生生之间涉及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度的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力,保障学生学习权,培养学生社会交往素养.积极建构小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我们要力求观念更迭,内化共同体精神;和谐共生,润泽学习系统环境;创建规范,塑造倾听的人际关系;任务驱动,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留守儿童问题备受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中国教育系统的神经末梢,如何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问题,是乡村振兴阶段面临的新挑战.对当下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一心双环”的新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激活乡村教育奉献力量,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共赢未来,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用”合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创建了CNOOC-CUP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以探索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型课程建设以及专业实践实习教学,满足企业对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双方的科研和教育优势,强强联合,走出一条以实验室建设和科技创新推动为特色的校企联合教育共建之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共赢.
当前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状态.调查显示,学生在疫情下的心态变化呈现出消极情绪明显缓解、思想认知趋于理性、行为表达积极正向、“四个自信”更加坚定的总体特征.但是,由于疫情所引发的学生心态问题及成长困境也不容忽视,高校应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引导,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动员、宣传引领、心理调控方面的功能和优势,使学生正确理性地面对疫情引发的心态问题和成长困境,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和个人成长最优化.
现代民机维修培训反馈与优化体系,有助于培训质量的监控和持续提升.基于柯氏四级评估理论和PDCA循环优化模式,以维修任务和教学组织管理为导向,构建了以课程评估为核心的课程优化体系,阐述了培训过程中不同层面评估的方法和要求,并从不同层面出发,提出优化的流程和目标,实现机型维修培训反馈与优化工作程序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民办高校存在着生源质量、管理质量、办学特色和师资队伍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应寻找可行的路径,采取正确的对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只有循着可行的路径,采取正确的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从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介绍了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信息技术拓宽课程内容和国际视野等化工大类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列举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创新能力、学科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等课程思政切入点,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的构成,为构建有高度、有深度、有创新性的化工大类的金课教育体系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化学教学中应对工程思维内涵及其培养形成基本认识.工程思维除思维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有创新性、情境性、系统性等显著特点.工程思维的培养应注重化学教学中工程思维培养的着力点,化学教学中工程思维培养的实施路径,化学教学中工程思维培养的能力要素,化学教学中工程思维培养的评价指标四个方面.
线上课程是近20年来由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新的教学方式,它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但由于时空差异,师生之间出现了新的情感双向交流困境.通过分析线上课程特征及教学状况,指出线上课程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若干困境及由此造成的危害,提出完善线上课程制度建设、改进线上课程设计、强化教师情感渗透、充分利用情感双向交流机会及MR新技术等应对策略,对于改进和完善线上课程设计、建设、运行,以及提高线上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课程思政旨在强调教师和课程的育人责任,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最好的效果是润物无声,溶盐于水.过去的教学主要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现在的教学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要挖掘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阐述思想政治元素与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深度融合,包括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在传授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为了解我国高校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情况,为高校开展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全国19所高校385位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意见和建议.结果显示,93.25%的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75.06%的教师更支持使用形成性评价,尤其是教龄在20年以上、课堂结束会进行小测的教师,71.17%的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成绩应计入学业成绩.由此得出结论:多数教师认同将形成性评价作为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要做好形成性评价,须探索多种评价手段,增进教师对其的理解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