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高校中施行以来,各地、各校均按照《纲要》的要求认真施行,但在整个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和新问题。本文主要采用了网上调查、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的方法,对江苏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各校的体育改革的情况是很明显的,但在开课项目、场地条件与利用、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施行以及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等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探讨,以继续探索和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之路,促进全民健身与终身健身。
关键词: 体育;教学;改革;调查分析
自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高校中施行以来,各地、各校均按照《纲要》的要求认真施行,但在整个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对不断完善《纲要》的要求,本文主要采用了网上调查、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的方法,针对江苏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各校的体育改革的效果明显,但在开课项目、场地条件与利用、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施行以及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等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探讨。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我们随机抽取了部分高校一、二年级和高年级、研究生等20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0份,采用网上随机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随机访问50人。以数理统计法,对相关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了解和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合理的推理。
2.调查结果
2.1学生对所选修体育项目的学习动机
对于目前体育课主要采取的是室外练习为主,在这次调查中有62.9%的同学建议非室外课每学期应该安排的时间占整个体育课的30%,其中内容包括理论课23.6%、运动保健33.4%、收看比赛实况录象58.7%、体育心理25.8%、运动伤害急救45.1%。说明学生对体育室内课的需求还是很迫切,因为他们认为关于运动保健与伤害急救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自身运动安全意识很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增强,这就意味着《纲要》中第八条规定的“……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建议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
2.3学生对体育课各教学要素的评价
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程度,反映出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对该课程的追求程度以及是否达到学生所追求的目标。
从上表中可看出,在场地和体育设施方面,有46.0%的学生认为学院没有提供足够的场地去进行练习,尤其是网球、羽毛球等小群体性的球类运动,每个班级至少需要五六个场地,不像足球和篮球可以大群体在同一个场地上进行练习,学生对场地的评价反映出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学生扩招,而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增加幅度不及扩招的增长速度。而53.0%的学生选择课后不积极联系的原因也大多数是由于场地人多引起的场地不足。在教学要素的评价中,86.3%的學生认为现行的36学时太少,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学习者需要有足够的教学时数去发现与纠正错误,学习少得不到足够的练习,学习者不可能建立良好的运动条件反射,更加不可能建立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在“参加体育社团(俱乐部)”评价中,有65.2%的学生选择参加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来补充课堂教学联系的不足。
2.4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施行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也随机调查了一些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85%的同学表示上了三、四年级甚至是考上研究生以后还非常希望能继续上体育课。他们认为虽然学习很重要,但身体更重要。但通过网上调查和随机访问,目前有90%左右的高校中并没有将高年级(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纳入体育教学对象的队伍中来,更多的精力、人力和物力针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师资不足。由于目前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的硬件与软件都跟不上扩招的速度。目前体育教师的师生比都比较低,很多教师每周正常授课时间都有20课时,再加上带运动队和俱乐部的课时,每周共上接近30个课时,甚至超过30课时。这就相当于五个工作日里每天都有6个课时。哪里还有时间给三、四年级和研究生上课。第二、体育场馆和设施不足。目前,各高校都存在场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当然,大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正抓紧时间修建体育场馆,增加体育设施。
建议加大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将整个大学四年和研究生的体育课均设置为必修课。随着整个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更多,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人们对大学生等高学历高层次人们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关注,体育休闲活动对于缓解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每天或是埋头在茫茫书海,或是穿梭于各职业介绍中心,心理压力大,研究生也同样如此,也需要每周从繁重的课业和研究课题中解脱出来。他们用于体育休闲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每周加入体育课的锻炼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机会,通过体育项目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3.建议
3.1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社区体育)的职能,承担学校周边社区的体育推广,以达到《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国家体育推广工作;
3.2增加理论课、体育心理课、运动伤害防范及救护课、保健课以及收看实况比赛的比例;
3.3可以吸收社会团体的力量,招聘兼职人员从事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
3.4学校正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等有关规定积极进行规划和建设,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并采取措施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3.5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职能,鼓励教师开展经常性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促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静.清华学子玩起花毽空竹.中国体育报,2004,11.10:2.
[2] 骆积强,林伟.对福建师大体育学院网球选修课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3):62—64.
关键词: 体育;教学;改革;调查分析
自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在全国高校中施行以来,各地、各校均按照《纲要》的要求认真施行,但在整个施行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对不断完善《纲要》的要求,本文主要采用了网上调查、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的方法,针对江苏省部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各校的体育改革的效果明显,但在开课项目、场地条件与利用、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施行以及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等方面,还有待于改进和探讨。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我们随机抽取了部分高校一、二年级和高年级、研究生等20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0份,采用网上随机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随机访问50人。以数理统计法,对相关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了解和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合理的推理。
2.调查结果
2.1学生对所选修体育项目的学习动机

对于目前体育课主要采取的是室外练习为主,在这次调查中有62.9%的同学建议非室外课每学期应该安排的时间占整个体育课的30%,其中内容包括理论课23.6%、运动保健33.4%、收看比赛实况录象58.7%、体育心理25.8%、运动伤害急救45.1%。说明学生对体育室内课的需求还是很迫切,因为他们认为关于运动保健与伤害急救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自身运动安全意识很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增强,这就意味着《纲要》中第八条规定的“……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建议对课程结构进行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
2.3学生对体育课各教学要素的评价
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程度,反映出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对该课程的追求程度以及是否达到学生所追求的目标。

从上表中可看出,在场地和体育设施方面,有46.0%的学生认为学院没有提供足够的场地去进行练习,尤其是网球、羽毛球等小群体性的球类运动,每个班级至少需要五六个场地,不像足球和篮球可以大群体在同一个场地上进行练习,学生对场地的评价反映出目前大多数高校由于学生扩招,而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增加幅度不及扩招的增长速度。而53.0%的学生选择课后不积极联系的原因也大多数是由于场地人多引起的场地不足。在教学要素的评价中,86.3%的學生认为现行的36学时太少,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学习者需要有足够的教学时数去发现与纠正错误,学习少得不到足够的练习,学习者不可能建立良好的运动条件反射,更加不可能建立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在“参加体育社团(俱乐部)”评价中,有65.2%的学生选择参加体育社团或体育俱乐部来补充课堂教学联系的不足。
2.4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体育选修课施行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也随机调查了一些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85%的同学表示上了三、四年级甚至是考上研究生以后还非常希望能继续上体育课。他们认为虽然学习很重要,但身体更重要。但通过网上调查和随机访问,目前有90%左右的高校中并没有将高年级(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纳入体育教学对象的队伍中来,更多的精力、人力和物力针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师资不足。由于目前高校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的硬件与软件都跟不上扩招的速度。目前体育教师的师生比都比较低,很多教师每周正常授课时间都有20课时,再加上带运动队和俱乐部的课时,每周共上接近30个课时,甚至超过30课时。这就相当于五个工作日里每天都有6个课时。哪里还有时间给三、四年级和研究生上课。第二、体育场馆和设施不足。目前,各高校都存在场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当然,大多数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正抓紧时间修建体育场馆,增加体育设施。
建议加大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将整个大学四年和研究生的体育课均设置为必修课。随着整个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更多,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人们对大学生等高学历高层次人们的心理问题也不断关注,体育休闲活动对于缓解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每天或是埋头在茫茫书海,或是穿梭于各职业介绍中心,心理压力大,研究生也同样如此,也需要每周从繁重的课业和研究课题中解脱出来。他们用于体育休闲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果每周加入体育课的锻炼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对于这些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机会,通过体育项目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3.建议
3.1拓展学校的社会服务(社区体育)的职能,承担学校周边社区的体育推广,以达到《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国家体育推广工作;
3.2增加理论课、体育心理课、运动伤害防范及救护课、保健课以及收看实况比赛的比例;
3.3可以吸收社会团体的力量,招聘兼职人员从事民间体育项目的教学;
3.4学校正按照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等有关规定积极进行规划和建设,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满足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并采取措施延长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时间,提高对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3.5加强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职能,鼓励教师开展经常性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促进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静.清华学子玩起花毽空竹.中国体育报,2004,11.10:2.
[2] 骆积强,林伟.对福建师大体育学院网球选修课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3,22(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