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绿萝》升格演练

来源 :小读者·爱读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呈现
  绿萝
  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张昕宇
  在妈妈养的许多花草中,我最喜欢绿萝。
  绿萝被摆在我家客厅电视背景墙的台面上,远远望去,一片绿色,郁郁葱葱。走近了,你会发现,它还有很长很长的茎,每根茎上都有节和叶子。
  今年春天,妈妈打理绿萝时,随手剪了一个节,插在旁边空着的花盆里,对我说:“这盆绿萝就交给你养护了,记得一个星期给它浇一次水哦。”我不喜欢绿萝,心想,交给我就交给我吧,就这一个节插在土里,谁知会不会出芽呢!
  可是,才过一个星期,绿萝不仅生了根,出了芽,还抽出了长长的藤蔓,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越长越茂盛。
  很快就到暑假了,我们一家去草原玩儿了半个多月。回家时,我发现绿萝快死了,心里一阵窃喜。“快给绿萝浇点儿水!”妈妈一进门就催我。我只好极不情愿地、象征性地给绿萝浇了一点儿水。
  第二天早上,绿萝又活了过来。没几天,它竟然越长越好。
  想不到,这不起眼的绿萝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抬头再看绿萝时,发现它原来是那么美丽、可敬。
  虽然开头点题,但既然写到“许多花草”,还是可以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简单介绍两三种,这样更能反衬出“我”对绿萝的喜爱。
  茎、节、叶的组合,郁郁葱葱的绿色,所有植物几乎都是如此,没有一点儿奇异之处,让人无法分辨这到底是哪种植物。
  “我”为什么不喜欢绿萝?没有交代清楚。
  这时的绿萝是什么样的状态?与之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绿萝“活了过来”,是什么样子?它“越长越好”,好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交待清楚。
  结尾有些仓促,如果能把绿萝与草原上的牧民进行对比,更能表现出绿萝的可敬之处。
  原文点评
  文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观察不够细致,没有写出绿萝形态上的特色,看上去“千草一面”;
  2.缺少对比,不能很好地表现绿萝内在的品质特征。
  修改意见
  针对文章存在的问题,小作者可做以下修改:
  1.首先,对植物进行细分,调动多种感观进行观察,对植物的根、茎、节、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做一个全面、细致的观察;
  2.其次,要通过与其他植物或人物的对比,发现所写植物的特征,写出植物的特点,发掘植物的内在品质。
  升格佳作
  绿萝
  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张昕宇
  我妈妈养了许多花花草草,有芬芳的茉莉,有可爱的多肉,有艳丽的月季……可我最喜欢的还是最普通不过的绿萝。
  远远望去,绿萝就像一帘绿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叶子绿得发亮,每片叶子上仿佛都有一个新的颤动的生命。走近观察,你会发现很多藤蔓从茎上抽出来,弯弯曲曲的,像海里的波浪,又像美女的卷发。每根茎长短不一,每隔四五厘米就有一个节,从节上抽出一片片鲜活的心形叶子来。这些节是咖啡色的,成环形套在茎上,就像在公主细长的手指上套上了一个个戒指。我翻开叶子细细看,发现每个节上都长了“肉疙瘩”,有的像一粒米大,有的像山羊的胡须,奇怪的是,这些“肉疙瘩”遇到土就钻了进去。
  今年春天,妈妈打理绿萝时,随手剪了一个节,插在旁边空着的花盆里,对一旁的我说:“这盆绿萝就交给你养护了,记得一个星期给它浇一次水哦。”绿萝不像茉莉那样芳香四溢,也不像金桔能结出累累果实,它一年四季蓬着头,我才不喜欢它呢!我心想,交给我就交给我吧,就这一个节插在土里,谁知会不会出芽呢!
  可是,才一个星期过去,绿萝不仅生了根,出了芽,还抽出了长长的藤蔓,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下越长越茂盛。
  很快就到暑假了,我们一家去草原上玩儿了半个多月。回家时,我发现绿萝的好些叶子都枯黄了,藤蔓也快蔫了。我心里一阵窃喜:总算快死了,我不用记着给它浇水了。“快给绿萝浇点儿水!”我不急,妈妈可急了,一进门就催我。我只好极不情愿地给绿萝浇了一点儿水。
  第二天早上,绿萝的茎竟然变得饱满起来了,一片片叶子也挺拔着,高昂着头,似乎显得很兴奋。没几天,它又长出了新的嫩绿的叶子,像一只只刚睁开的小眼睛,明亮而透澈。
  想不到,这不起眼的绿萝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突然想起了草原上那些放牧牛羊的牧民们,他们不正如这绿萝一样吗?我抬頭再看绿萝时,发现绿萝原来是那么美丽、可敬。
  采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衬托出“我”对绿萝的喜爱。
  把绿萝比喻成“绿色的瀑布”,很形象地表现了绿萝这种垂生植物的茂盛。
  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地表现了绿萝藤蔓“弯曲”的特征。
  “抽”“套”“长”“钻”等动词,加上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绿萝的茎、节、叶的特征。
  增加了“我”不喜欢绿萝的原因,行文更加自然。
  离家半个月,绿萝的叶子枯黄了,藤蔓快蔫了,而“我”却是“极不情愿地”给它浇了一点儿水。绿萝能活过来吗?给读者留下悬念。
  小作者对“活了过来”的绿萝的描述生动形象,这一幕仿佛出现在读者眼前。
  由绿萝想到草原上的牧民,表现出绿萝顽强的精神。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描写更加细腻。小作者通过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观来描写绿萝,并发挥合理的想象,内容引人入胜,结尾升华主题。
其他文献
一  飒飒的风,沥沥的雨,迎来了初春。  虽然经历了一个严冬,我依旧立在原处。在我眼前,斑斑驳驳的阳光透过前边一片片细长的绿叶打在我身上,虽然不明亮,但也能让我感到一丝丝温暖。  “沙沙沙……”前方的伙伴们突然被一个身影推开,他走到我身边,把我敲了一敲。  “咔―”二  “這可是三年的竹子,可有韧性喽,等会儿做出来的成品,绝对耐用啊!”  睁眼,我环顾四周,一道昏暗的光射入房间,四周一片寂静。躺在
期刊
11岁那年的一天,我和爸爸出门去散步,经过北区河畔殡仪馆门口的时候,爸爸突然停住脚步,问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几点了?”我看了看表,告诉他是10点25分。然后爸爸问我看到了什么。“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我回答,“一群人—大概150个左右,正排队进殡仪馆。”“嗯,眼力不错。”爸爸满意地点点头,接着他提起别的话题,跟我讨论起体育新闻来。  过了快半小时,我发现他还没有离开殡仪馆的意思,就问:“我们
期刊
5月31日,早上。  “妈妈,奇迹呀,‘鱼宝宝’出生啦!”听到我的欢呼声,妈妈闻声赶来,歪着头斜了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明明就是小蝌蚪嘛,哪是什么‘鱼宝宝’?”  “哎呀,您仔细看嘛!只有小鱼才有鱼鳍,小蝌蚪是不会有的。”我反驳道。  这的确是小鱼。  我的鱼缸里,多了五条小鱼!  它们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畅游,太可爱了!  瞧,它们游得多快呀!小小的鱼鳍不停地摆动,荡起了一圈圈涟漪,向鱼缸四周漾
期刊
写作文离不开模仿,但模仿不是抄袭,“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病文回放  家乡的小溪  学生 文文  我看过波涛汹涌的长江,玩赏过水平如镜的昆明湖,却从没看见过家乡的溪水。家乡的溪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家乡的溪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家乡的溪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碧玉。微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一阵阵涟漪,让你觉得像是一条条小鱼在水中游动。  病例分析  这是学完《桂林
期刊
五步一台,十步一阁,依水而建的亭台楼阁显得格外宁静。悄悄穿过红木走廊,木栏旁泛黄的瓷碗四周散落着一些洁白无瑕的荷瓣,甚是逗人喜爱。步出楼阁,步入湖中也无需担忧。水没过膝盖之时,便能望见那一大片一大片娇美的花骨朵;水没过小腿之时,便会与那碧水之中的小鱼儿嬉戏玩耍。俯身捧一些清澈的湖水洒向去湖中那红白相间的鱼儿所在之地,你一定会乐滋滋地笑着。  快步入湖,过了浅粉色的荷,过了翠绿色的叶,愈走愈快。步入
期刊
农村“天才少女”结缘密码学  1966年,王小云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一个农村家庭,兄弟姐妹五个。受身为数学教师的父亲影响,她从小就对数理化感兴趣。  在他们姐弟几个上小学阶段,父亲就很注重培养孩子们对数学与化学的兴趣,像鸡兔同笼这些稍微复杂的数学题目,王小云小时候都做过。  但在王小云的成长道路上,对她影响最深的人却是母亲。“我爸常年在外教学,经常两周才能回家一次。为了让我们能安心学习,母亲承担起了
期刊
我的家乡在苏北平原,那里沃野千里,绿荫如织,有许多杨树林。  每年五月,大地上就会飘飞漫天奇异的“雪”花。随着一丝柔和清爽的风儿轻轻掠过脸颊,几朵轻柔的飞絮如精灵一般轻舞飞扬。小精灵全部披着雪白的羽衣,轻盈曼妙,飘忽不定,又如撑起一顶顶洁白的降落伞,游戏人间。  飞絮渐渐密集起来,仿佛乱花迷人双眼。有几朵小飞绒调皮地落在孩子们的头发、眉毛上,孩子们顿时变成了“圣诞老人”;还有些小飞绒更淘气,直往孩
期刊
惋惜之声  “叮咚!叮咚!”一声声清脆的微信消息声响起,打断了陈老师激情昂扬的讲课。  那是刚上网课的周二下午,老师和同学们对网络授课还不太熟悉。陈老师拿着手机,口述完课程后,用笔在题板上画图,进行讲解,但他太投入了,忘记转换摄像头。我们的屏幕上一直显示着他的脸,看不到图形,只能着急地在微信里发消息提醒他。陈老师看到提示,忽然醒悟过来,叹息道:“哎呦,瞧我这记性……”然后,马上转换摄像头,重新给大
期刊
说起“幽默”一词,就不得不提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戴老师了,他可是名副其实的“幽默大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快乐。  体育老师不小心把腿摔伤了,这周请假没来。一开始,同学们还不知道这事,所以上课铃声响后,大家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来到走廊里排好队准备上课。不料,戴老师却突然出现,把我们“赶”回了教室。  一见这情形,不用说大家都明白,这节体育课应该是“泡汤”了!于是,大家像霜打的茄子似的,一个个坐在位子
期刊
每当听到从收音机里传来“刺啦刺啦”的信号声,我的心中就难以平静,这让我想起了父亲曾经给我讲的一段回忆,一段关于收音机的回忆。  父亲与收音机有着一段特殊的感情。父亲说:“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收音机是家里唯一的电器,它的样子很古老,身材也有些臃肿,可是它却能够调节全家人一天的心情。每天早上,我们会听到优美的歌声,伴着那动听的音乐,全家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而夜幕降临的时候,干了一天农活的家人,都会围坐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