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那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
握新知识。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在年龄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的家长为
了孩子有个较好的将来,还让孩子学习其他特长。现在的孩子书包是越来越重了。那么如何让孩子减负
呢?让孩子减负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孩子减负必须做到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
堂上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好。所以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
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1]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
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
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
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
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
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 、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
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
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
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
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
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第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
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2]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
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
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
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
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
原动力和催化剂。
第三,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首先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还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
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学生们皱眉凝思,积极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
竟"的心理下进入探究学习阶段,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其次课堂结构的组织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
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宽松的课堂环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
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
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又如:可以提醒
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回答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等。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
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学生分
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引导每组定好组长及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
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
第四,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
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
4 1= 。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 "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
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 1, 2, 3, 4, 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 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 (4
, 5) ;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 4 1= 5.我肯定学生的 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 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
便。
此外,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游戏法,情景法,迁移法,故事法,比较法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
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 "报数 "游戏开始
:先请所报数是 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
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
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做数学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
对象的联系"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3]在这
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
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设
计了一个分小组摸球实验活动,盒子里面有3颗红色的玻璃球,5颗黑色的玻璃球,每次从盒子里摸1颗球
,共摸20次,然后统计摸到的红球的次数和黑球的次数,从而用数据来体验说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实验结果A)。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1个小组的摸球结果却大相径庭,反而
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多,摸到黑球的次数少(实验结果B)。这个小组的人员怎么也无法接受大部分同学的
结论,因此我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别的小组有这种情况吗?同学们都摇摇头,我接着提问:你能用可能
性来说说这两种实验结果吗?学生马上回答说:"出现实验结果A的可能性大,出现实验结果B的可能性小
"。我肯定学生的观点,说:"是的,实验结果B的情况偶尔也会出现,但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十个小组
中只有一个小组出现了实验结果B的情况"。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各抒己见,
敢想、敢说、敢问;在遇到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观点,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从
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在交流和讨论中发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可能性的的大小"理
解地更深刻,更透彻!
第六,联系实际生活,强化知识应用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关系,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学生可以直接应用
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应用的机会,通过实践应用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坪上设计一
个半径是2米的圆形花坛,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如:在教学"元
、角、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商人和顾客,进行交易演练,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在演练中掌握
所学知识。再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医生稀释药液或者农民除虫要配的
农药配比等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
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书本上的例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
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则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
,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思路是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先了解生活中的道理,再去理解数
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可以
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超市,价格是:苹果3个6元,火腿肠4支12元,牛奶5盒20元,问:老师带了30元可
以各买多少食品?老师想买品种多又实惠的食品,应该怎么买呢?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
知识点,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而且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
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实效,让数
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 叶柱.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内蒙古教育,2003,(1).
[3] 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
握新知识。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在年龄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的家长为
了孩子有个较好的将来,还让孩子学习其他特长。现在的孩子书包是越来越重了。那么如何让孩子减负
呢?让孩子减负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孩子减负必须做到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
堂上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好。所以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
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1]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
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
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
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
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
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 、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
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
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
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
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
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第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
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2]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
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
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
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
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
原动力和催化剂。
第三,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首先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还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
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学生们皱眉凝思,积极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
竟"的心理下进入探究学习阶段,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其次课堂结构的组织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
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宽松的课堂环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
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
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又如:可以提醒
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回答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等。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
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学生分
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引导每组定好组长及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
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
第四,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
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
4 1= 。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 "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
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 1, 2, 3, 4, 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 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 (4
, 5) ;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 4 1= 5.我肯定学生的 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 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
便。
此外,导入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游戏法,情景法,迁移法,故事法,比较法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
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最小公倍数》的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 "报数 "游戏开始
:先请所报数是 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
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
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第五,让学生在参与探索中做数学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某个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
对象的联系"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3]在这
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逐步获得探索与创造的感性经验,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
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的大小"时,设
计了一个分小组摸球实验活动,盒子里面有3颗红色的玻璃球,5颗黑色的玻璃球,每次从盒子里摸1颗球
,共摸20次,然后统计摸到的红球的次数和黑球的次数,从而用数据来体验说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实验结果A)。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1个小组的摸球结果却大相径庭,反而
是摸到红球的次数多,摸到黑球的次数少(实验结果B)。这个小组的人员怎么也无法接受大部分同学的
结论,因此我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别的小组有这种情况吗?同学们都摇摇头,我接着提问:你能用可能
性来说说这两种实验结果吗?学生马上回答说:"出现实验结果A的可能性大,出现实验结果B的可能性小
"。我肯定学生的观点,说:"是的,实验结果B的情况偶尔也会出现,但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十个小组
中只有一个小组出现了实验结果B的情况"。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各抒己见,
敢想、敢说、敢问;在遇到意见有分歧的时候,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观点,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从
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在交流和讨论中发生思想的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对"可能性的的大小"理
解地更深刻,更透彻!
第六,联系实际生活,强化知识应用
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收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关系,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对于学生可以直接应用
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应用的机会,通过实践应用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草坪上设计一
个半径是2米的圆形花坛,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如:在教学"元
、角、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商人和顾客,进行交易演练,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在演练中掌握
所学知识。再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课时,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和医生稀释药液或者农民除虫要配的
农药配比等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
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书本上的例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
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则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提高
,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思路是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先了解生活中的道理,再去理解数
量关系,再把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教师可以
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超市,价格是:苹果3个6元,火腿肠4支12元,牛奶5盒20元,问:老师带了30元可
以各买多少食品?老师想买品种多又实惠的食品,应该怎么买呢?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不但掌握了
知识点,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而且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关注技能的掌握,转向侧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多地关注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习惯和态度的形成,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
生的自身发展出发,找准起点,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富实效,让数
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李建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2] 叶柱.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内蒙古教育,2003,(1).
[3] 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9) .